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对复合氯化聚氯乙烯纳滤膜性能的影响以及膜在染料/盐分离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晨 张琪 +3 位作者 陈淑怡 蒋淑红 王军 许士洪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为研制适用于分离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的新型复合纳滤膜,采用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复合氯化聚氯乙烯(CPVC)纳滤膜,在多巴胺(DA)/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体系中添加葡萄糖(GL),通过GL与均苯酰氯(TMC)生成聚酯(PET)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 为研制适用于分离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的新型复合纳滤膜,采用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复合氯化聚氯乙烯(CPVC)纳滤膜,在多巴胺(DA)/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体系中添加葡萄糖(GL),通过GL与均苯酰氯(TMC)生成聚酯(PET)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择层的疏松程度进行调控。探讨GL和DA不同质量比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择层微观结构、过滤性能及其对模拟活性黑5(RB5)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GL与DA质量比的增加,纳滤膜结构变得疏松,纯水通量由4.46 L/(m^(2)·h)提高至6.61 L/(m^(2)·h),染料废水通量由3.72 L/(m^(2)·h)提升到5.23 L/(m^(2)·h),在有效截留染料分子的同时提高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当GL与DA质量比达7∶3时,复合CPVC纳滤膜对PEG800截留率和染料截留率均降到90%以下,过滤性能变差。因此GL与DA最佳质量比为6∶4,此时,复合CPVC纳滤膜的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分别为6.61和5.23 L/(m^(2)·h),较未添加GL时分别提高48.21%和40.60%,PEG800和RB5截留率分别为92.58%和93.68%,盐截留率为1.90%。在设定的运行时间内染料废水通量和染料分子截留率均趋于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氯化聚氯乙烯 纳滤膜 染料/盐分离 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 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胺对CPVC复合纳滤膜选择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谌静琪 宁存泰 +2 位作者 蒋淑红 杨洪海 王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104,111,共12页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超滤膜为基膜,分别以聚乙烯亚胺(PEI)及聚醚胺PEA/PEI混合体系为两种不同的水相单体,以均苯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新型CPVC复合纳滤膜。探讨了PEI浓度及PEA/PEI(质量浓度比)对CPVC复合纳滤膜...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超滤膜为基膜,分别以聚乙烯亚胺(PEI)及聚醚胺PEA/PEI混合体系为两种不同的水相单体,以均苯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新型CPVC复合纳滤膜。探讨了PEI浓度及PEA/PEI(质量浓度比)对CPVC复合纳滤膜选择层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亲水性、表面Zeta电位、过滤性能以及对模拟活性黑5(RB5)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I浓度及PEA/PEI的增大,CPVC复合纳滤膜的选择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增大;CPVC复合纳滤膜选择层微观结构随着PEI浓度的增加变得致密,而随着PEA/PEI增加,CPVC复合纳滤膜选择层微观结构变得疏松。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随着PEI浓度的增加迅速下降,随着PEA/PEI增加而急剧增加。PEI质量浓度为1 g/L时,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最大,分别为5.4 L/(m^(2)·h·bar)和3.4 L/(m^(2)·h·bar);PEA/PEI为5/5时,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最大,分别为14.4 L/(m^(2)·h·bar)和9.5 L/(m^(2)·h·bar),与PEI相比分别提高了167%和179%。CPVC复合纳滤膜对RB5的截留率大于90%,对NaCl和MgSO_(4)的截留率小于10%,可实现对染料和盐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VC复合纳滤膜 聚醚胺 混合胺基单体 界面聚合 模拟RB5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供水管网极端寒潮灾害影响特征与设防标准 被引量:3
3
作者 胡群芳 车德路 +4 位作者 宋朝阳 王飞 方宏远 赫磊 朱慧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6,共9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遭遇极端寒潮灾害频发,经常对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大型供水管网造成破坏。为此,以上海市为例,研究城市供水系统寒潮灾害影响规律及设防标准,通过对上海市2020年底到2021年初的极端寒潮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寒潮过...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遭遇极端寒潮灾害频发,经常对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大型供水管网造成破坏。为此,以上海市为例,研究城市供水系统寒潮灾害影响规律及设防标准,通过对上海市2020年底到2021年初的极端寒潮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寒潮过程中供水系统压力、流量、管道维修以及其他供水设施功能受损情况。结合近60年的气象资料,对上海市历年气象寒潮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当日最低温度、24h降温、48h降温、72h降温、过程最低温度及持续时间6个寒潮特征指标的分布规律。同时,利用泊松分布计算了上海市年最低温度的重现期和超越概率,提出了水表等外露设施的温度设防建议标准,并针对气温数据和管道维修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从维修率的角度识别对管道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温度基准。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城市供水行业安全运行与灾害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气象灾害 寒潮特征 重现期 设防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聚乙烯亚胺对共沉积后界面聚合制备的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淑怡 张晨 +2 位作者 张琪 蒋淑红 王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0,共8页
复合纳滤膜染料废水处理中染料和盐分的分离是一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对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而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新型复合疏松纳滤膜。文中使用哌嗪(PIP)、聚乙烯亚胺(PEI)与多巴胺(DA)代替PEI/DA共沉积体系进行共沉积后与均苯酰氯(T... 复合纳滤膜染料废水处理中染料和盐分的分离是一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对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而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新型复合疏松纳滤膜。文中使用哌嗪(PIP)、聚乙烯亚胺(PEI)与多巴胺(DA)代替PEI/DA共沉积体系进行共沉积后与均苯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复合聚偏二氟乙烯(PVDF)疏松纳滤膜,探讨了PIP/PEI对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及其对模拟RB5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IP/PEI质量比的增加,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表面结节和粗糙度均增加,选择层厚度和PEG800截留率先减小后增大,纯水和染料废水的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当PIP/PEI质量比为50/50时复合纳滤膜性能最佳,此时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分别为26.6 L/(m^(2)·h)和17.1 L/(m^(2)·h),较单一胺共沉积体系分别增加了70.5%和119.2%,RB5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6.3%和1.7%。上述结果表明,用PIP/PEI/DA代替PIP/DA做共沉积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的通量和NaCl的透过率,同时保证较高的染料截留率,使染料和盐得到较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疏松纳滤膜 哌嗪/聚乙烯亚胺 共沉积与界面聚合法 RB5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运河流域地表水中防腐剂的污染水平及多介质归趋
5
作者 葛祎婷 皇甫永浩 +2 位作者 吴季红 姜巍巍 卜庆伟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防腐剂在城市河流中广泛存在,参与多种介质传递过程,识别其生态风险及环境归趋过程对保障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分析了北运河地表水中10种防腐剂(苯并三氮唑类和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并探究了典型... 防腐剂在城市河流中广泛存在,参与多种介质传递过程,识别其生态风险及环境归趋过程对保障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分析了北运河地表水中10种防腐剂(苯并三氮唑类和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并探究了典型防腐剂的环境归趋。结果表明,10种防腐剂总浓度为n.d.~7990 ng·L^(-1),检出率为1%~99%。防腐剂类的高浓度点均集中分布在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附近,表明污水排放可能是北运河流域地表水中防腐剂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防腐剂整体浓度呈现向下游沿程递减趋势,且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浓度递减较快。北运河地表水中防腐剂的整体生态风险水平较低,但是,5-甲基-1H-苯并三氮唑(5-TTri)在12%的采样点呈现出中高生态风险。三级逸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苯并三氮唑(BT)在空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模拟浓度分别为5.99×10^(-8)ng·m^(-3)、213 ng·L^(-1)、2.13×10^(-6)ng·g^(-1)、0.03 ng·g^(-1),而5-Ttri的则为4.36×10^(-5)ng·m^(-3)、373 ng·L^(-1)、4.55×10^(-4)ng·g^(-1)、0.36 ng·g^(-1)。地表水是BT和5-TTri的主要赋存介质,水相平流输出和降解是其消除的主要途径。研究可为城市河流中防腐剂污染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剂 浓度水平 环境风险 逸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对基于DA/PEI的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琪 陈淑怡 +3 位作者 张晨 蒋淑红 陈红 王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3,共8页
为了对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进行有效地分离与回收,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基膜,以多巴胺(DA)、单宁酸(TA)及聚乙烯亚胺(PEI)为共沉积物,以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探讨了DA与TA及PEI与TA... 为了对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进行有效地分离与回收,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基膜,以多巴胺(DA)、单宁酸(TA)及聚乙烯亚胺(PEI)为共沉积物,以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探讨了DA与TA及PEI与TA的质量浓度比对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及处理模拟RB5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ρ(DA)/ρ(TA)与ρ(PEI)/ρ(TA)分别为2/8和4/6时,膜性能最佳,此时纯水通量较不添加TA时分别提高36%和114%;模拟RB5染料废水通量较不添加TA时分别提高37%和87%;染料截留率分别为95.5%、95.4%,盐(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3.95%、3.15%。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在处理模拟RB5染料废水中运行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单宁酸 聚乙烯亚胺 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 染料/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纳米气泡臭氧曝气的饮用水厂有机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艳 吴俊 周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1150,共10页
为提升饮用水厂原水混凝及前/后臭氧处理等重要工艺段的有机物去除率,对比研究了微纳米气泡(MNBs)与普通曝气盘2种曝气方式下的臭氧传质效率,开展了MNBs对水厂原水混凝效果影响小试,并对2种曝气方式下前/后臭氧处理工艺段有机物及藻类... 为提升饮用水厂原水混凝及前/后臭氧处理等重要工艺段的有机物去除率,对比研究了微纳米气泡(MNBs)与普通曝气盘2种曝气方式下的臭氧传质效率,开展了MNBs对水厂原水混凝效果影响小试,并对2种曝气方式下前/后臭氧处理工艺段有机物及藻类等的去除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中的微气泡发生器产生纳米气泡数量为1.2×10^(8)个/mL,中值粒径显著低于100μm,有利于MNBs臭氧(MNBs-O_(3))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在水厂原水中加入12.5%(体积比)的MNBs水时,MNBs吸附疏水性有机物及产生羟基自由基的特征可以显著提高混凝沉淀效果,使UV254下降幅度达到15%。2)在前臭氧处理过程中,原水经MNBs-O_(3)处理后,出水110 kDa峰消失而小于1 Da部分出现新峰,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约为15%(远低于普通曝气盘的50%)且总有机碳与UV254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后臭氧处理过程中,MNBs-O_(3)处理后BOD5上升了40%,TOC上升了36%,UV254则先上升后下降。该结果说明MNBs-O_(3)在前臭氧处理过程中可以将芳香族有机物分解为含氧类链状有机物,MNBs-O_(3)较长的停留时间使其更易将大分子有机物转换为小分子有机物,而后臭氧处理过程中MNBs-O_(3)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3)MNBs-O_(3)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25%,且MNBs-O_(3)处理不会增加水中溴酸盐浓度,后续可借助MNBs的气浮功能进一步提升其效率。尽管MNBs替代普通曝气盘使电能消耗上升约30%,但MNBs会大幅缩短进气时间,减少O_(3)使用量。本研究结果为MNBs在原水混凝及前/后臭氧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MNBs) 臭氧 有机物 饮用水 传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性低共熔溶剂的ZIF-67可控界面合成和应用
8
作者 郭琦 王艳佳 +2 位作者 李怡雯 李戎 邢彦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共8页
以2-甲基咪唑和1,6-己二醇(或甘油)制备的反应性低共熔溶剂MI-H(或MI-G)为咪唑源相,采用界面合成法得到不同尺寸的ZIF-67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等对合成得到的ZIF-67的结构和... 以2-甲基咪唑和1,6-己二醇(或甘油)制备的反应性低共熔溶剂MI-H(或MI-G)为咪唑源相,采用界面合成法得到不同尺寸的ZIF-67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等对合成得到的ZIF-67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MI-H或MI-G为咪唑源相时,合成的ZIF-67-H和ZIF-67-G的尺寸分别为250和2000 nm;比表面积分别为1751和1756 m2/g,均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ZIF-67的比表面积。ZIF-67-H和ZIF-67-G对甲基橙(MO)染料的吸附结果表明,ZIF-67-H对MO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00.36 mg/g,高于ZIF-67-G的190.50 mg/g。ZIF-67-H和ZIF-67-G对MO的等温吸附过程为Langmuir吸附,吸附动力学为准二级动力学吸附。该研究为控制合成不同尺寸的高比表面积MOF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反应性低共熔溶剂 可控界面合成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市政管网消防供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聂军 庞愉文 赵家晓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2-1036,共5页
为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水平和火场救援的效率和质量,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对市政管网消防供水能力进行研究,利用算法分析计算应急状态下满足消防取水需求的市政管网最大消防给水量,得出市政给水设施在火灾条件下的实际给水能力。填补城市... 为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水平和火场救援的效率和质量,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对市政管网消防供水能力进行研究,利用算法分析计算应急状态下满足消防取水需求的市政管网最大消防给水量,得出市政给水设施在火灾条件下的实际给水能力。填补城市消防给水设施管理部门和消防实战应用单位之间的真空地带,解决各信息之间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发挥城市消防给水设施效能,保障消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管网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 消防供水能力 水力特性 算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外环绿带典型绿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全波 仲启铖 +2 位作者 李镕汐 张琪 马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7-1083,共7页
为研究上海外环绿带土壤质量,推进植被功能提升,在上海外环绿带布设了94个点,从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3个方面,综合评价了上海外环绿带土壤质量。结果表明:(1)上海外环绿带土壤肥力质量堪忧,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主要分布在影响... 为研究上海外环绿带土壤质量,推进植被功能提升,在上海外环绿带布设了94个点,从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3个方面,综合评价了上海外环绿带土壤质量。结果表明:(1)上海外环绿带土壤肥力质量堪忧,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主要分布在影响植被生长的四级、五级和六级,78.7%的采样点土壤肥力质量分布在“贫瘠”等级;(2)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主要分布在无污染的一级,88.3%的采样点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清洁”;(3)土壤健康质量不容乐观,72.6%的采样点土壤健康质量分布在“很低”等级;(4)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 H、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是影响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因素,土壤肥力质量也显著影响着土壤健康质量。上海外环绿带应通过施用有机无机材料,全面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绿带 土壤质量 单因子评价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TiO_2去除水中磺胺甲唑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高乃云 张晏晏 马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58-1964,共7页
采用UV/TiO2工艺去除磺胺甲唑(SMX),研究了SMX在纳米TiO2(Degussa P-25)悬浆体系中的光催化去除效果,考察了TiO2投加量、SMX初始质量浓度、pH值、CO32-和叔丁醇等因素对SMX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TiO2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SMX... 采用UV/TiO2工艺去除磺胺甲唑(SMX),研究了SMX在纳米TiO2(Degussa P-25)悬浆体系中的光催化去除效果,考察了TiO2投加量、SMX初始质量浓度、pH值、CO32-和叔丁醇等因素对SMX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TiO2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SMX,其反应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当TiO2投加量为500mg/L,SMX初始质量浓度为5mg/L,反应液pH值为7时,SMX的去除率达到98.76%,反应速率常数k为0.1438min-1,半衰期t1/2为4.82min.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在TiO2投加量为500mg/L时最大,pH7时最大,并随SMX初始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少量CO32-投加不利于SMX的去除,但大量CO32-投加明显促进反应速率.叔丁醇对SMX光催化去除存在显著的抑制效果.同时引入和计算了每一对数减小级电能输入(EEo)指标以评价该工艺的电能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 磺胺甲嗯唑 去除率 光降解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溴黄浦江水臭氧化过程中溴酸根的生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鑫 梅红 +1 位作者 丁国际 卢宁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8-502,共5页
2010年1—6月的水质调查结果表明,黄浦江水中溴离子(Br^-)含量为204.9-394.6μg/L.溴离子在臭氧氧化和氯消毒工艺中消耗显著,但在混凝工艺中变化很小.水厂溴酸根离子(BrO3^-)检出率较低(7.5%).经过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 2010年1—6月的水质调查结果表明,黄浦江水中溴离子(Br^-)含量为204.9-394.6μg/L.溴离子在臭氧氧化和氯消毒工艺中消耗显著,但在混凝工艺中变化很小.水厂溴酸根离子(BrO3^-)检出率较低(7.5%).经过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后的出水溴离子有一定增加,可能源于活性炭还原了经臭氧氧化形成的高价态溴.臭氧小试实验表明,当黄浦江原水中稳态溶解臭氧浓度大于0.23 mg/L时,溴酸根离子生成速率大幅度增加,但此后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溴酸根生成速度几乎不变.臭氧暴露值ct与BrO3^-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到的溴酸根生成势k(μgBrO3^-/(mgO3.min))受水中稳态溶解臭氧浓度值影响较大.原水中高浓度的氨氮和有机物是抑制溴酸根离子在臭氧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酸根 臭氧 溴离子 黄浦江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酸根在紫外和氯消毒联用工艺中的形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鑫 高乃云 +1 位作者 丁国际 卢宁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以H2O-Br--Cl2/NH2Cl/ClO2为研究对象,考查UV作用下BrO3-产生的情况。结果表明:原水和去离子水背景下,Cl2/UVC联用可以氧化部分的Br-生成BrO3-;NH3可以有效的抑制BrO3-生成,并且NH2Cl/UVC作用时不生成BrO3-;ClO2/UV体系产生溴酸根能力... 以H2O-Br--Cl2/NH2Cl/ClO2为研究对象,考查UV作用下BrO3-产生的情况。结果表明:原水和去离子水背景下,Cl2/UVC联用可以氧化部分的Br-生成BrO3-;NH3可以有效的抑制BrO3-生成,并且NH2Cl/UVC作用时不生成BrO3-;ClO2/UV体系产生溴酸根能力明显弱于Cl2/UV;ClO2/UVC产生BrO3-的量高于ClO2/UVA。酸性条件同时促进BrO3-的产生和ClO2的分解,碱性条件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酸根 紫外 氯胺 二氧化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线虫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联沛 周文琪 +3 位作者 张明德 蔡云龙 穆莉 丁国际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3-556,共4页
对分离自饮用水的绕线虫(Plectussp.)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pH值对绕线虫的生长影响显著,光照对绕线虫的生长影响较小.采用生菜蛋黄(lettuce eggs,LE)培养基培养绕线虫时,最佳培养条件如下:温度25℃,pH=6和无光照.
关键词 饮用水 绕线虫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原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宁 刘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04-107,共4页
调查分析长江河口某水库原水中溶解性有机氮、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总氮等含量及其相关性、有机含氮水平、分子结构等指标,对于保证水源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水厂工艺优化提供依据。实地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原水中DIN是氮存... 调查分析长江河口某水库原水中溶解性有机氮、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总氮等含量及其相关性、有机含氮水平、分子结构等指标,对于保证水源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水厂工艺优化提供依据。实地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原水中DIN是氮存在的主要形式,DON浓度含量较低,丰水期DON浓度和占TDN比例均高于枯水期;水库的自净作用使出水DON较进水降低。同时,长江河口原水的SUVA分析表明,水中有机物主要以亲水性小分子有机物为主。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表明,水库有机物主要为类腐殖酸、类色素有机物和类蛋白,其中,类蛋白成分是水体中有机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氮 原水 水库 长江河口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氧化工艺对水源水中新兴污染物的降解效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斌 艾健 +1 位作者 钱灏 唐玉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34-1242,共9页
以上海市某水源地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水源水中存在的抗生素和农药等特征污染物,研究了不同预氧化过程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相同剂量氧化剂(0.2~0.8 mg·L-1)条件下抗生素的去除效果顺序为臭氧>高锰酸钾>自由氯... 以上海市某水源地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水源水中存在的抗生素和农药等特征污染物,研究了不同预氧化过程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相同剂量氧化剂(0.2~0.8 mg·L-1)条件下抗生素的去除效果顺序为臭氧>高锰酸钾>自由氯;随着氧化剂投加量增大,抗生素的去除率也提高;随着pH增大,高锰酸钾去除抗生素的能力先上升后下降,而自由氯和臭氧的去除能力则逐渐增加。相同剂量的氧化剂对有机氯农药的去除效果顺序为臭氧>高锰酸钾>自由氯;随着pH增大,高锰酸钾对有机农药的去除能力下降,臭氧的去除能力增加,而自由氯的去除能力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水源水 预氧化 抗生素 有机氯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氨酸与消毒剂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鑫 吴雪飞 +1 位作者 高乃云 卢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64-2468,共5页
使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消毒剂(自由氯,自由溴)和色氨酸的反应及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产生特性。实验表明:消毒剂反应降低了色氨酸荧光强度和FRI值(fluorescence region integration),二者线性相关。消毒剂中自由溴比例增加,荧光团... 使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消毒剂(自由氯,自由溴)和色氨酸的反应及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产生特性。实验表明:消毒剂反应降低了色氨酸荧光强度和FRI值(fluorescence region integration),二者线性相关。消毒剂中自由溴比例增加,荧光团FRI降低,UV280值降低,UV254值增加。THMs中溴代产物比例也随自由溴比例单调增加,而THMs总量没有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反映出和自由氯相比,自由溴取代性更强而氧化性更弱。自由溴单独和色氨酸反应时,FRI与CHBr3产生量线性相关。加入NH3后,消毒剂性质改变使得线性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三卤甲烷 三维荧光光谱 自由溴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味层次分析法评价消毒对饮用水嗅味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玺 时文歆 +2 位作者 李翠翠 张东 崔福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91-494,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某市饮用水消毒过程对水嗅味的影响,取某净水厂臭氧活性炭后出水,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包括常规消毒(次氯酸钠消毒、氯胺消毒、二氧化氯消毒)、顺序氯化消毒、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联合消毒、紫外和氯胺联合消毒以及紫... 为了深入了解某市饮用水消毒过程对水嗅味的影响,取某净水厂臭氧活性炭后出水,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包括常规消毒(次氯酸钠消毒、氯胺消毒、二氧化氯消毒)、顺序氯化消毒、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联合消毒、紫外和氯胺联合消毒以及紫外和二氧化氯联合消毒,对消毒后的水采用嗅味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嗅味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氯胺消毒和顺序消毒对嗅味的控制较好,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在投加比为1∶1和3∶1时对嗅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紫外联合消毒,对嗅味也降低作用,但作用比较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顺序氯化 二氧化氯 嗅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及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巍巍 言野 +3 位作者 李娜 马梅 王子健 刘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5-412,共8页
我国很多饮用水源水已检测出雌激素受体干扰效应,但是其他效应如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却罕见报道。为了弥补这方面资料的缺乏,应用雄激素受体双杂交酵母结合S9代谢方法评价了我国6大流域23个水源地水源水以及3个供水厂不同工艺出水样品的... 我国很多饮用水源水已检测出雌激素受体干扰效应,但是其他效应如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却罕见报道。为了弥补这方面资料的缺乏,应用雄激素受体双杂交酵母结合S9代谢方法评价了我国6大流域23个水源地水源水以及3个供水厂不同工艺出水样品的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结果显示,所有水源水样品浓缩液均没有检测出雄激素受体直接或间接诱导效应,但都观察到了抑制效应,抑制效应以抑制剂氟他胺当量浓度进行表征:直接抑制效应在0.67~3.68μg·L-1之间,间接抑制效应在0.52~3.02μg·L-1之间;长江三角洲和淮河流域水源地的水源水雄激素抑制效应明显高于其他流域;经S9代谢后,有16个水源地的氟他胺当量比代谢前降低。3个饮用水厂处理工艺能够使源水的雄激素受体抑制效应降低19.1%~70.5%。研究表明,我国水源水中普遍含有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物质,目前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不能完全去除。雄激素受体双杂交酵母测试能够快速、综合地对水体中的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进行评价,是饮用水安全评价的重要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雄激素受体 酵母测试 生物毒性测试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淝河和十八联圩湿地底栖动物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东 雷琦 +3 位作者 杜彩丽 张玮 王丽卿 张瑞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61,共8页
研究十八联圩湿地及南淝河底栖动物群落及环境因子,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为十八联圩湿地乃至南淝河的生态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调查时间2018年7月,调查站位十八联圩湿地46个、南淝河5个。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3... 研究十八联圩湿地及南淝河底栖动物群落及环境因子,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为十八联圩湿地乃至南淝河的生态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调查时间2018年7月,调查站位十八联圩湿地46个、南淝河5个。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3种,隶属于3门20科35属。十八联圩湿地内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有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多巴小摇蚊(Micropsectra chuzeprima)、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南淝河底栖动物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生物学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十八联圩湿地内重污染站位共有32个,α中污染站位9个,β中污染站位2个,而轻污染站位仅3个;南淝河的5个站位均为重污染状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NH_(4)^(+)-N、COD_(Mn)、Pb、重金属Cd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NH_(4)^(+)-N是造成十八联圩湿地与南淝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关键因子。十八联圩湿地与南淝河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均较为严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氨氮 十八联圩湿地 南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