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藤本植物在上海城市立体绿化中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婷 付艳茹 莫健彬 《园林》 2024年第S01期98-102,共5页
藤本植物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类型,资源丰富、科属众多、形态各异。因其占地较少、可塑性强、生态效益突出而对城市立体绿化具有重要意义。上海植物园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性收集引种藤本植物资源,多年来一直从事藤本植物的引种、选育、... 藤本植物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类型,资源丰富、科属众多、形态各异。因其占地较少、可塑性强、生态效益突出而对城市立体绿化具有重要意义。上海植物园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性收集引种藤本植物资源,多年来一直从事藤本植物的引种、选育、栽培、应用等相关研究与立体绿化实践。随着上海的桥柱绿化、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家庭阳台等多种立体绿化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上海植物园选育的多种藤本植物、开发的立体绿化技术广泛用于城市立体空间的绿化和彩化,为丰富立体绿化景观、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减少建筑能耗等提供了植物资源和技术支撑。面对上海这一超大城市人口密集、空间有限等约束条件,应选育更多优良适生的常绿和观花藤本植物资源,量化并模拟藤本植物在不同环境和立柱条件下的表型可塑性和发展态势,开发低维护、可移动、可预制的藤本幕墙容器模块苗,为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植物多样性、构建快速成景的生物绿墙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立体绿化 上海植物园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蔷薇属芳香植物资源在上海公园绿地中的应用调查和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辉 蒋昌华 葛卫佳 《园林》 2024年第S01期78-85,共8页
蔷薇属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植物类群,含有丰富的芳香资源,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等。聚焦蔷薇属芳香植物资源,调查范围涵盖整个上海地区,选择25处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公园绿地为样本,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形式,调查蔷... 蔷薇属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植物类群,含有丰富的芳香资源,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等。聚焦蔷薇属芳香植物资源,调查范围涵盖整个上海地区,选择25处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公园绿地为样本,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形式,调查蔷薇属资源应用的品种类型、应用数量和应用形式,着重关注芳香野生种和古老品种的应用情况,并统计其在调查公园绿地中的应用频度。通过对代表芳香品种春、夏、秋三季相的调研,总结其适生性、观赏性和芳香性方面的性状表现。最后,从应用种类、应用形式以及科普内容等方面总结存在的问题,倡导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应用蔷薇属芳香野生种和古老品种可以提升景观感受度和景观设计内涵,同时提倡通过应用比较少见的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芳香植物资源 公园绿地 应用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绿地中景观灯配置对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奉树成 郭卫珍 张亚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对上海主要绿地中景观灯与植物配置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悬挂造型灯的饰景照明、缠绕或覆盖灯串的轮廓照明以及运用泛光灯的泛光照明是景观灯与植物配置结合应用最广泛的形式;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LED是目前上海植物造景中应用... 通过对上海主要绿地中景观灯与植物配置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悬挂造型灯的饰景照明、缠绕或覆盖灯串的轮廓照明以及运用泛光灯的泛光照明是景观灯与植物配置结合应用最广泛的形式;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LED是目前上海植物造景中应用较多的景观灯类型;灯光颜色以黄、绿、红、蓝紫色系为主;景观灯的光照强度因光源类型及与植物的距离而存在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常见的景观灯配置形式对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景观灯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顾俊哲 纪大勇 +7 位作者 魏宇昆 付艳茹 陶诗洁 郭健康 谢臻阳 黄梅 胡真 严巍 《园林》 2024年第S01期26-38,共13页
随着国家植物园网络的逐步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活植物迁地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为核心功能的植物园,以及相关活植物管理系统和共享平台的建设成为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上海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是借鉴了国内外植物... 随着国家植物园网络的逐步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活植物迁地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为核心功能的植物园,以及相关活植物管理系统和共享平台的建设成为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上海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是借鉴了国内外植物园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并综合各方面管理需求而设计,该系统主要包含5个业务库和8个子系统,统筹管理野外采集、引种保育、专类园建设、植物养护、科学研究、苗圃和保育基地等业务部门的活植物信息化工作。概况介绍该系统的核心架构与主要功能,并对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同行业或相关领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植物园 活植物管理 信息共享 数据库技术 上海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花菖蒲适宜分株繁殖技术初探
5
作者 王翠梅 肖月娥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1-143,184,共4页
为了探明高效的花菖蒲分株繁殖技术,并为实现花菖蒲种苗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特以花菖蒲品种‘出羽之里’‘绿叶黄金’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分株时间、根系保留长度、起始芽数对花菖蒲繁殖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花... 为了探明高效的花菖蒲分株繁殖技术,并为实现花菖蒲种苗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特以花菖蒲品种‘出羽之里’‘绿叶黄金’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分株时间、根系保留长度、起始芽数对花菖蒲繁殖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花菖蒲采用分株繁殖易于成活,在不同分株时间、分株方法的条件下,花菖蒲的成活率均可达100%。不同分株时间、分株方法对花菖蒲的开花效果、分蘖数、株高、花冠幅均有较大影响,花菖蒲秋季分株的开花率、开花量、分蘖数、株高整体优于春季分株;分株时根系保留长度对分株繁殖的影响较小;分株时保留的起始芽数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每丛保留1个芽对植株的伤害较大,不利于植株生长和新芽萌出,每丛以保留2~3个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菖蒲 分株繁殖 分蘖数 分株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植物园发展模式探索——以上海植物园为例
6
作者 郭健康 魏宇昆 严巍 《园林》 2024年第S01期2-8,共7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地位提升,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植物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上海植物园位于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面临“植物迁地保护”和“城市公共服务”这两种矛盾的功能需求,如何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下,根据自身基础,找到特色...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地位提升,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植物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上海植物园位于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面临“植物迁地保护”和“城市公共服务”这两种矛盾的功能需求,如何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下,根据自身基础,找到特色发展道路,需要开展规划发展研究。通过对上海植物园发展历程、植物保护和研究、科普服务等功能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与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差异化发展,学习全球领先的植物园发展经验,提出了“开放与保护并存,传统与现代融合,传承与创新协同”的发展理念。以期为处于城市化指数较高区域的植物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植物园 发展模式 上海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上海棚架应用的野生藤本植物引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为丰富上海棚架绿化的藤本植物资源,结合野外调查和引种观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种的28种野生藤本植物的棚架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蓑衣藤、南蛇藤、峨眉杠柳、小木通、威灵仙、川萼爬山虎、香花崖豆藤、菰腺忍冬、鞍叶羊... 为丰富上海棚架绿化的藤本植物资源,结合野外调查和引种观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种的28种野生藤本植物的棚架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蓑衣藤、南蛇藤、峨眉杠柳、小木通、威灵仙、川萼爬山虎、香花崖豆藤、菰腺忍冬、鞍叶羊蹄甲、钝药野木瓜、三叶木通、大血藤等植物在上海表现出良好的观赏价值、适应性和攀援特性,综合评分较高,适合用于棚架绿化,并对其中6种常绿观花藤本、1种色叶藤本和1种观果藤本进行重点推介。建议加大对常绿观花木质藤本植物的引种选育,并采用多种不同特性的藤本植物混合配置,以提升上海棚架绿化景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藤本植物 层次分析法 棚架绿化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植物园重点观赏植物创新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月娥 张春英 郭卫珍 《园林》 2024年第S01期44-48,共5页
近30年来,上海植物园聚焦特色观赏植物种质创新研究,持续打造科研创新品牌,推动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创新利用,在山茶、杜鹃花和鸢尾等重点类群的培育与推广上取得丰硕成果。总结上海植物园有关工作取得的成果,梳理相关研究领域存在... 近30年来,上海植物园聚焦特色观赏植物种质创新研究,持续打造科研创新品牌,推动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创新利用,在山茶、杜鹃花和鸢尾等重点类群的培育与推广上取得丰硕成果。总结上海植物园有关工作取得的成果,梳理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瓶颈问题。同时,基于国家植物园创建的时代背景,指出上海植物园种质创新工作重点发展方向,以此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种质创新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城市复杂三维绿量快捷估算——以上海植物园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嘉贝 周莹菲 +6 位作者 冷寒冰 孟陈 侯正阳 宋通通 胡正云 张超 奉树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三维绿量是表征城市植被生态效益的综合指标,如何在高度异质性的城市生境中精确、快捷地开展三维绿量监测,是当前城市植被生态效益评估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上海植物园为对象,通过无人机航摄系统对上海植物园进行低空高分辨率影像获... 三维绿量是表征城市植被生态效益的综合指标,如何在高度异质性的城市生境中精确、快捷地开展三维绿量监测,是当前城市植被生态效益评估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上海植物园为对象,通过无人机航摄系统对上海植物园进行低空高分辨率影像获取,逐像元提取并计算地表高程模型和冠层高度模型,对上海植物园三维绿量进行估算,进而对绿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无人机影像的整体平面和高程精度优于0.1 m,冠层高度模型精度的平均误差为0.27 m,标准差为0.58 m.②上海植物园的绿量分布呈东北低西南高的格局,总绿量为3538944.50 m^(3).绿量最高的3个园区分别为牡丹园(289491.00 m^(3))、松柏园(338322.10 m^(3))和温室附属绿地(360587.50 m^(3));绿量最低的3个园区分别为休闲绿地(24761.50 m^(3))、单子叶植物园(31621.40 m^(3))和蔷薇园(74607.30 m^(3));植物园平均绿量密度为6.51 m^(3)/m^(2),最高绿量密度的3个园区分别为兰室(9.23 m^(3)/m^(2))、蕨类园(11.30 m^(3)/m^(2))和广玉兰香樟大道(13.11 m^(3)/m^(2));绿量密度最低的3个园区分别为休闲绿地(1.57 m^(3)/m^(2))、科研中心绿地(1.81 m^(3)/m^(2))和蔷薇园(2.58 m^(3)/m^(2)).③各专类园绿量与乔木群落分布面积、建群种高度以及两者的乘积显著相关,各专类园绿量密度与乔木群落面积占专类园比例、建群种高度以及两者的乘积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城市植被绿量快捷估算提供方法参考,并为上海植物园绿量估算与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植被 三维绿量 无人机 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濒危植物水仙花鸢尾所属群落特征与保护建议
10
作者 季航 肖月娥 +1 位作者 于凤扬 陈小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30,共11页
水仙花鸢尾(Iris narcissiflora)是中国四川西部的特有物种,现有分布范围严重缩减,被列为国家Ⅱ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当前对水仙花鸢尾种群现状及其生境特征的了解十分匮乏,不利于其濒危机制研究和保护措施制定。该研究对水仙花鸢尾目... 水仙花鸢尾(Iris narcissiflora)是中国四川西部的特有物种,现有分布范围严重缩减,被列为国家Ⅱ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当前对水仙花鸢尾种群现状及其生境特征的了解十分匮乏,不利于其濒危机制研究和保护措施制定。该研究对水仙花鸢尾目前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详细踏查,调查野生种群状况及其生境,特别是所属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水仙花鸢尾分布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康定市海拔3779~4100 m的高山灌丛或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林缘,各分布点种群规模小,仅含28~2100株;根据当前分布点的区域范围,依据IUCN受威胁物种评估标准B2ab(iii)将其重新评估为濒危(endangered,EN);所属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具较多温带成分;群落间物种组成相似性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群落可划分为4种类型:川西云杉林缘和分别以毛蕊杜鹃(Rhododendron websterianum)、灰背杜鹃(R.hippophaeoides)、坡柳(Salix myrtillacea)为主要优势种的高山灌丛。水仙花鸢尾生境受修路、放牧影响,自然演替和全球气候变化也是潜在威胁。针对不同分布点的生境状况,提出设立保护小区,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川西云杉扩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建议开展迁地保护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鸢尾 濒危植物 生境 群落 高山灌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植物园标本馆(SG)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探索
11
作者 刘艳春 莫健彬 +5 位作者 屠涵舒 许源 陈婷媛 肖月娥 魏宇昆 严巍 《园林》 2024年第S01期49-56,共8页
上海植物园标本馆(前称上海植物园标本室)在1974年上海植物园建园同期开始筹备,将标本采集与建园引种相结合,于1977年5月16日正式成立,馆代码为SG,首批制作入库的标本为1976年从浙江西天目山、安徽黄山、江西大余等引种地采集的约1530... 上海植物园标本馆(前称上海植物园标本室)在1974年上海植物园建园同期开始筹备,将标本采集与建园引种相结合,于1977年5月16日正式成立,馆代码为SG,首批制作入库的标本为1976年从浙江西天目山、安徽黄山、江西大余等引种地采集的约1530份标本。在1985至2021年间,因植物园工作重心转移,标本采集和相应研究工作基本停滞。2022年8月,上海植物园标本室完成新址改造和搬迁,并正式更名为上海植物园标本馆,并从此逐渐恢复标本采集和研究支撑。截至2023年底,腊叶标本馆藏量从搬迁前18216份新增至22182份。作为中小型标本馆,上海植物园标本馆还充分借助志愿者力量,接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完成5686份标本的信息录入和4077份标本的照片拍摄;同时开展自然教育课程探索,在向276名中小学生普及植物标本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植物形态和加强保护自然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上海植物园标本馆希望以本馆志愿者运行机制和标本科普探索为参考,为全国中小型标本馆的复兴发展、为中国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科学研究和相关科普教育等方面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植物园 标本馆 志愿者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植物园创建下的上海植物园科研体系构建
12
作者 李燕 肖月娥 +6 位作者 严巍 张健 楚秀丽 王翠梅 徐菲悦 张婷 陆海燕 《园林》 2024年第S01期18-25,共8页
作为国家植物园创建中重要的联合创建单位,上海植物园是国内建设较早的植物园之一,担负着服务城市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主要介绍上海植物园在科研平台建设以及迁地保育、特色观赏植物资源种质创新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树... 作为国家植物园创建中重要的联合创建单位,上海植物园是国内建设较早的植物园之一,担负着服务城市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主要介绍上海植物园在科研平台建设以及迁地保育、特色观赏植物资源种质创新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树木生态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上海植物园积极响应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立足华东区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植物园发展要求,打造上海植物园特色科研体系三大版块:华东野生植物保护中心和重要类群全球种质资源库、华东城市特色观赏植物资源创新研究中心、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首次提出“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科研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发展环境”“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人才高地”“推动成果转化,加大科研宣传”“深入合作交流,促进高速发展”的“四位一机制”保障措施,落实上海植物园发展战略,融入国家植物园建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体系 上海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植物园苦苣苔科保育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策略
13
作者 秦佳奇 魏宇昆 +6 位作者 庞艳苹 王亚娜 屠涵舒 顾俊哲 罗卷 修美玲 胡真 《园林》 2024年第S01期67-77,共11页
苦苣苔科植物是有着极高物种丰富度和观赏价值的世界性分布物种,该科包括约150属350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以及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可以分布到欧洲的温带地区。中国有苦苣苔科植物约800余种,特有物种比例超过了85%,尤其... 苦苣苔科植物是有着极高物种丰富度和观赏价值的世界性分布物种,该科包括约150属350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以及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可以分布到欧洲的温带地区。中国有苦苣苔科植物约800余种,特有物种比例超过了85%,尤其是广西、云南和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区域,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近年来苦苣苔科新分类群大量发表,但物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相当数量的物种在发现之时已经处于濒危受威胁状态,亟需开展就地和迁地保护。由于其生境特殊,对小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因而苦苣苔具有较为适应条件可控的温室或室内栽培的特点。在上海地区创建国家植物园的当下,如何将上海植物园重要特色类群和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建设有机结合,以提高植物园保育能力为核心工作,通过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栽培选育、园艺展示、科普宣传和自然教育等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成为一项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基于此,以苦苣苔科植物的保育研究为例,探讨上海植物园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保育、研究和可持续利用策略,并结合国内主要开展苦苣苔科保育研究的植物园和机构,开展系统性的就地及迁地保护,以及野生物种保育现状评估和基础分类学研究,同时明确上海植物园的分工和未来的物种收集目标和任务,强调保育、研究和园艺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也可为其他物种的保育和研究提供借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植物园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科 保育研究 未来策略 上海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植物园草药园历史现状与发展思考
14
作者 张映雪 黄梅 魏宇昆 《园林》 2024年第S01期109-116,共8页
上海植物园草药园作为中草药资源保育、研究和展示的重要场所,历经数1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园区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次改造和扩充,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药用植物迁地保育和科普教育需求及景观提升要求。在药用植物收集方面... 上海植物园草药园作为中草药资源保育、研究和展示的重要场所,历经数1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园区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次改造和扩充,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药用植物迁地保育和科普教育需求及景观提升要求。在药用植物收集方面,草药园致力于保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通过引种、收集和保护各类药用植物,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草药园积极开展展览与行业交流,促进中草药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园内分区明确,引种收集丰富,植物病虫害防治得力,行业交流频繁,科学普及独具特色,中医药文化宣传深入人心,智慧信息化发展迅速。展望未来,草药园将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科学普及活动,营造更加自然、和谐的环境,在收集物种丰富、群落生境优良的基础上,开展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示范推广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案例,并积极探索智慧信息化发展新模式,为中草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药园 历史概述 引种收集 中医药文化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迁地保育楠木类树种现状及应用展望
15
作者 楚秀丽 付艳茹 +5 位作者 魏宇昆 顾俊哲 郭建康 罗卷 黄增艳 李燕 《园林》 2024年第S01期57-66,共10页
引种保育是植物园的基本工作,是长期的持续工程。上海植物园历来注重植物引种保育,早期引种成绩斐然,不仅重视珍稀濒危植物的收集和引种,还强调对其的栽培应用。楠木类树种不但是濒危植物,还是著名的珍贵用材和景观树种,一直被作为上海... 引种保育是植物园的基本工作,是长期的持续工程。上海植物园历来注重植物引种保育,早期引种成绩斐然,不仅重视珍稀濒危植物的收集和引种,还强调对其的栽培应用。楠木类树种不但是濒危植物,还是著名的珍贵用材和景观树种,一直被作为上海植物园重点引种对象。围绕楠木类树种的引种保育及开发应用,简要回顾上海植物园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收集历史,介绍上海植物园对楠木类树种的早期引种,概述近年上海植物园对楠木类资源收集、筛选和高效培育工作概况,比对分析以上海植物园为核心的上海地区栽培楠木类树种的适生性,并对楠木类树种的资源保护和绿化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提升对楠木类珍稀濒危树种野生资源的保护认知,加快对楠木类珍贵景观树种资源的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珍稀濒危 楠木类树种 引种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景观绿化格局改善热环境变化的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高凯 秦俊 胡永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469,共6页
以上海中心区域同地段的独立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影响居住区内热环境改善方面的几个主要关键因子(居住区面积、建筑容积率、绿化覆盖率、乔木配置和斑块破碎率)进行了分析模拟,以期为解决居住区热环境状况,提供准确、有效的... 以上海中心区域同地段的独立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影响居住区内热环境改善方面的几个主要关键因子(居住区面积、建筑容积率、绿化覆盖率、乔木配置和斑块破碎率)进行了分析模拟,以期为解决居住区热环境状况,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数据。结果表明,在区域平均气温达35℃时,居住区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可降温0.15℃;居住区乔木面积比每增加10%,可降温0.17℃;居住区平均斑块面积每增加100 m2,可降温0.1℃。总体上,居住区的热岛效应随着绿化率、乔木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的增加而降低,居住区温度与着绿化率、乔木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过这3个指标拟合建立的居住区"热环境指数",可以为航片拍摄获取每个居住区的热环境状况而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绿化景观 热环境指数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植物对人体舒适度及环境满意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冷寒冰 胡永红 +3 位作者 周鑫 刘蔚巍 孙婵娟 连之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74-4580,共7页
基于环境心理学和人体生理学,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客观生理参数测量的方式,为营造人体造舒适满意的室外环境,对室外植物属性对人体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在上海植物园内选取由不同颜色、大小、气味等植物构成的局部特征环... 基于环境心理学和人体生理学,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客观生理参数测量的方式,为营造人体造舒适满意的室外环境,对室外植物属性对人体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在上海植物园内选取由不同颜色、大小、气味等植物构成的局部特征环境进行研究,并进行有无植物环境的对比实验,收集有效主观问卷240份,并对64位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游客生理参数进行测试。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环境下人体主观舒适度及客观生理参数的变化,研究植物的不同属性对人体舒适度及环境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比无植物环境,人体在植物环境下的总体满意率和舒适度得到显著提高,而植物的颜色和气味的作用最为显著;不同植物环境下受试者的期望不同,大面积、多色彩的植物环境花草园环境的受欢迎程度最高,生理参数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在环境中的舒适状态,其中心率变异性与环境舒适度的相关性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环境满意度 人体舒适度 植物环境 生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湿生鸢尾品种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凤扬 余小梅 肖月娥 《南方园艺》 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
本文比较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黑色斗鸡’‘劳拉’‘缤纷’和花菖蒲品种‘出羽之里’‘葵之上’‘长井白’耐盐性差异,以期为长三角沿海地区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基础。用400 mmol/L NaCl溶液分别对6个鸢尾品种处理0 d、5 d、10 d、15... 本文比较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黑色斗鸡’‘劳拉’‘缤纷’和花菖蒲品种‘出羽之里’‘葵之上’‘长井白’耐盐性差异,以期为长三角沿海地区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基础。用400 mmol/L NaCl溶液分别对6个鸢尾品种处理0 d、5 d、10 d、15 d,分析其在盐胁迫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显示经NaCl溶液处理后植株均出现弯曲和叶片变黄的情况,其中花菖蒲‘出羽之里’表现最为明显。经盐胁迫15 d后,路易斯安那鸢尾‘黑色斗鸡’叶片含水量下降最为缓慢(76.4%),其他5个品叶片含水量则均低于65%。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出羽之里’在处理15 d达到了80%,而‘黑色斗鸡’为49.1%。6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出现下降,丙二醛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黑色斗鸡’和‘长井白’的SOD活性随处理时间持续升高,‘出羽之里’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的情况。综合分析结果显示,6个鸢尾品种中路易斯安那鸢尾‘黑色斗鸡’的耐盐性相对最强,而花菖蒲‘出羽之里’的耐盐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鸢尾 耐盐性 叶绿素含量 丙二醛含量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自然群落在上海郊野公园应用模式的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冷寒冰 王红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4-260,共7页
郊野公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弥补城市绿地的不足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很多国内的郊野公园沿袭了城市公园模式,大量地表现为人工群落,缺少自然属性,无法实现群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应引入拟自然群落模式。以上海为主,在实地调查和比... 郊野公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弥补城市绿地的不足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很多国内的郊野公园沿袭了城市公园模式,大量地表现为人工群落,缺少自然属性,无法实现群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应引入拟自然群落模式。以上海为主,在实地调查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带性复合型群落(ZMC)概念模型,即把地带性植物作为建群种,融合城市园艺植物资源,构建新的地带性-园艺植物混合模式,兼具群落稳定性和景观多样性。并举例说明了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群落、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群落、冬青(Ilex chinensis)群落等拟自然群落模式。研究结果为未来的郊野公园设计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群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带性植物 地带性复合型群落模型 建群种 乡土植物 城市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矾根欧布西迪昂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19
20
作者 高燕 宋垚 +2 位作者 叶康 蔡新凤 奉树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895-898,共4页
通过对矾根欧布西迪昂的组织培养与离体快繁研究,探讨了最适合欧布西迪昂快繁的培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75%乙醇30 s结合2%的次氯酸钠溶液12 min为最佳消毒方法,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3 mg·L-1和NAA 0.2 mg·L-1诱导率可达92%... 通过对矾根欧布西迪昂的组织培养与离体快繁研究,探讨了最适合欧布西迪昂快繁的培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75%乙醇30 s结合2%的次氯酸钠溶液12 min为最佳消毒方法,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3 mg·L-1和NAA 0.2 mg·L-1诱导率可达92%,且诱导出的小苗生长健康、发育较快;继代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 mg·L-1和NAA 0.1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矾根 欧布西迪昂 组织培养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