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直径盾构下穿施工引起既有地铁隧道变形分析及控制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群 邵华 李家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9-83,共5页
[目的]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不断提高,新建隧道穿越施工对既有隧道的扰动不可避免。上海市北横通道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下穿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项目情况较为复杂,需针对性分析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方法]基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 [目的]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不断提高,新建隧道穿越施工对既有隧道的扰动不可避免。上海市北横通道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下穿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项目情况较为复杂,需针对性分析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方法]基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上下行线隧道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北横通道超大直径盾构下穿隧道影响区域时,11号线上下行线隧道垂直位移情况;提出了下穿施工期间控制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的技术要点。[结果及结论]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垂直位移影响主要发生在正投影区域,且垂直位移曲线呈现“火山口状”;在正常下穿施工阶段上方既有地铁隧道表现为上抬,而在管片拼装阶段则表现为下沉。应基于“少扰动、小扰动”的原则采取控制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超大直径盾构 近距离下穿 变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服务的地铁隧道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与实践
2
作者 张姗姗 李家平 张明 《城市勘测》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针对地铁隧道监控系统存在的架构臃肿、灵活度低,传感器集成难,大吞吐数据传输延迟大,缺乏数据处理算法与信息挖掘模型问题,提出基于微服务、5G、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法,建立了地铁隧道的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基于灵活、易... 针对地铁隧道监控系统存在的架构臃肿、灵活度低,传感器集成难,大吞吐数据传输延迟大,缺乏数据处理算法与信息挖掘模型问题,提出基于微服务、5G、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法,建立了地铁隧道的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基于灵活、易扩展的架构实现,能够快速对多源异构传感器进行集成。同时,系统实现了监控视频等大吞吐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存储,以及高通量实时监测数据的高级解算与信息挖掘,为全面、精准地监控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微服务 多源异构传感器 自动化变形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成本控制及资金管理措施 被引量:5
3
作者 陶俊剑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1年第6期95-96,共2页
围绕新时代新环境,在城市交通持续进步的趋势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除了需要保障原有线路运营维护保障,还要保证新线线路项目建设开拓,随着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和社会经济环境呈现多样变化,企业成本快速增长及资金缺口问题日益凸显... 围绕新时代新环境,在城市交通持续进步的趋势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除了需要保障原有线路运营维护保障,还要保证新线线路项目建设开拓,随着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和社会经济环境呈现多样变化,企业成本快速增长及资金缺口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就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及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希望能为解决轨道交通企业成本控制及资金管理措施方面等相关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 企业成本控制 资金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渗漏水语义分割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艺文 王维 +3 位作者 王鲁杰 陈颖 郭春生 李家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1期160-163,共4页
文章针对隧道结构渗漏水病害巡检效率低的问题,基于隧道结构三维激光扫描影像建立了一个具备了一定规模的渗漏水病害数据集,选择了三种经典的图像分割的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和比较了三种模型在渗漏水病害识别的区别及差异,验证了图像分割... 文章针对隧道结构渗漏水病害巡检效率低的问题,基于隧道结构三维激光扫描影像建立了一个具备了一定规模的渗漏水病害数据集,选择了三种经典的图像分割的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和比较了三种模型在渗漏水病害识别的区别及差异,验证了图像分割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三维激光扫描影像 深度学习 数据集 渗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大面积堆载致盾构隧道变形及其整治技术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华蔚 《绿色建筑》 CAS 202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结合由堆载引起盾构隧道变形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具有针对性的隧道结构变形整治方案,并基于监测数据,分析了微扰动注浆技术整治机理,同时也证明了该整治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堆载作为问题的根源,需要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结合由堆载引起盾构隧道变形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具有针对性的隧道结构变形整治方案,并基于监测数据,分析了微扰动注浆技术整治机理,同时也证明了该整治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堆载作为问题的根源,需要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微扰动注浆可有效整治软土地区盾构隧道的横向收敛变形.希冀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盾构隧道 结构变形 整治技术 微扰动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