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铁隧道建设中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史玉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4-780,共7页
随着上海地铁隧道建设大规模的展开,建设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凸现。本文结合上海市特有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与地铁隧道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及浅部含水层地下水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以及区... 随着上海地铁隧道建设大规模的展开,建设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凸现。本文结合上海市特有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与地铁隧道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及浅部含水层地下水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以及区间隧道施工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市中心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严重性程度分区图,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工程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 工程地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质量成果的上海市耕地占补平衡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200-202,共3页
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占补平衡耕地质量内涵和上海市耕地质量成果应用条件分析,构建以数量平衡为前提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运行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占补平衡指标储备机制、占补平衡指标跨... 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占补平衡耕地质量内涵和上海市耕地质量成果应用条件分析,构建以数量平衡为前提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运行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占补平衡指标储备机制、占补平衡指标跨区使用机制和占补平衡实施经济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以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占补平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厚覆盖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与应用——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婷 王寒梅 +2 位作者 史玉金 司永峰 陈大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5-336,共2页
上海作为典型沿海松散层厚覆盖区,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且脆弱,面临基底稳定性、地质结构变化、软土变形、地下水、饱和砂土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安全开发与利用。借助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建模等多方法与技术,... 上海作为典型沿海松散层厚覆盖区,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且脆弱,面临基底稳定性、地质结构变化、软土变形、地下水、饱和砂土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安全开发与利用。借助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建模等多方法与技术,系统研究厚覆盖区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和地质参数特征、多源数据地质建模、地下空间资源量评价、地下空间地质风险评估等关键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覆盖区 地下空间资源 调查技术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汇嘴自然岸线调查及保护研究
4
作者 高敏 郭兴杰 姚弘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3,100,共8页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南汇嘴自然岸线近期生态环境状况,收集了2021~2022年南汇嘴潮滩的卫星遥感数据及历史资料,并结合现场潮间带底栖生物、底质样及水质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汇嘴自然岸线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总体平稳,沉...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南汇嘴自然岸线近期生态环境状况,收集了2021~2022年南汇嘴潮滩的卫星遥感数据及历史资料,并结合现场潮间带底栖生物、底质样及水质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汇嘴自然岸线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总体平稳,沉积物环境相对较好,但植被生长区域受外来物种入侵严重,水环境状态持续较差。外来物种入侵、岸滩侵蚀、旅游活动、海洋垃圾及污染物影响等因素成为该区域主要威胁。针对上述南汇嘴自然岸线现状及威胁因素提出了保护与利用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构建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岸线 生态系统 物种入侵 南汇嘴 海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区域地面沉降模型中土层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叶淑君 薛禹群 +2 位作者 张云 李勤奋 王寒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根据上海大量地面沉降和水位观测资料,结合室内实验,首次系统分析了上海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各土层的变形特征及地面沉降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发现上海各土层变形特征差异很大,同一土层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变形特征差... 根据上海大量地面沉降和水位观测资料,结合室内实验,首次系统分析了上海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各土层的变形特征及地面沉降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发现上海各土层变形特征差异很大,同一土层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变形特征差异也很大。地面沉降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土层压缩量的垂向分布,从20世纪90年代之前以浅部土层压缩为主转变为90年代之后以深部和浅部土层压缩为主。这些研究成果将为上海区域地面沉降模型中各土层沉降模型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面沉降模型 变形特征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蠕变 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第四纪土层邓肯--张模型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云 薛禹群 +4 位作者 吴吉春 蒲晓芳 刘运涛 魏子新 李勤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根据大量土样的三轴排水试验得到上海各主要土层的邓肯一张模型参数,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取值特点和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粘土的k值明显小于砂土,但粘土的kur/k要大于砂土,粘土的kur/k在4~10之间,砂土的kur/k在2~7之间;k... 本文根据大量土样的三轴排水试验得到上海各主要土层的邓肯一张模型参数,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取值特点和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粘土的k值明显小于砂土,但粘土的kur/k要大于砂土,粘土的kur/k在4~10之间,砂土的kur/k在2~7之间;k与φ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k随φ近似按指数曲线变化;破坏比Rr的取值多在0.70~0.85之间;nur/n与n没有明显的关系,n值大多在0.5~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肯-张模型 模型参数 上海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一致性视角下的城市紧凑发展与土地混合利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红玉 吴次芳 +2 位作者 郑盛 卓跃飞 张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2,共8页
研究目的:直观呈现上海城市紧凑度及土地混合利用度空间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空间一致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上海市整体紧凑度不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郊区新城为延展的"掌状"分布,&... 研究目的:直观呈现上海城市紧凑度及土地混合利用度空间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空间一致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上海市整体紧凑度不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郊区新城为延展的"掌状"分布,"中心城区—外围"空间梯度差异显著;(2)上海市土地混合利用度较高,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缓慢递减,布局相对均衡;(3)空间一致性区域面积占比约43%,上海整体依据"紧凑度—混合度"可划分为高紧凑高混合的中心城区及郊区新城、低紧凑高混合的城市边缘区、低紧凑低混合的远郊区三大区域。研究结论:上海市已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高紧凑高混合向心蔓延的空间格局,可通过整合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用布局,实施多元互补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城市空间优化和存量土地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紧凑发展 空间一致性 GIS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对上海南汇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兴雷 郭忠兴 +1 位作者 刘小红 李勤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用地粗放、布局散乱、难于规范管理等问题。以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为契机,优化空间布局不仅有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新增长点,还可促进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分析当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 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用地粗放、布局散乱、难于规范管理等问题。以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为契机,优化空间布局不仅有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新增长点,还可促进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在分析当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以典型地区——上海南汇地区为例,对其空间分布的随机性进行了检验,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按标准偏差分类,并进一步按欧氏空间距离对大于2.25标准偏差的地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南汇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分布并不是随机分布,可分为远离中心类和集聚中心类两种类型。依据结果,提出了"远离中心方案"和"集聚中心方案"两种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 整理潜力 城市边缘区 上海市 南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应用于上海市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吴建中 王寒梅 杨天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4-1200,共7页
上海地面沉降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因素共同影响,工程性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通过开展试验研究,将深部承压含水层中应用成熟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引入浅部... 上海地面沉降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因素共同影响,工程性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通过开展试验研究,将深部承压含水层中应用成熟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引入浅部含水层中,但由于浅部含水层砂层结构及水动力条件与深部含水层差异较大,回灌工艺及方法也存在差异。本次试验工作中,改进了地下水人工回灌工艺流程,并通过同步地面形变监测分析了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对控制地面沉降的作用效果。结合上海地区实际地层特征以及各种回灌工艺的实际效果,评价了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在防治工程型地面沉降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人工回灌 地面沉降防治 试验研究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三维建模方法研究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薛涛 史玉金 +2 位作者 朱小弟 王军 刘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为示范,设计了三维地质结构和属性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构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构筑物模型的自动融合。最后根据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三维建模。本文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局部规划以及工程建设项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地下空间 资源评价 智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面沉降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勤奋 王寒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介绍了上海地区近年来开展地面沉降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最新认识,以及上海市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探索性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初步成果。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 介绍了上海地区近年来开展地面沉降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最新认识,以及上海市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探索性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初步成果。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数学模型 预警预报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海陆一体工程地质结构构建及地质条件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玉金 严学新 陈大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面向海洋发展的战略,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充分分析了上海海岸带陆域和水域大量工程地质钻孔资料,以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为构建基本原则,构建了海陆一体工程地质结构,共划分出了10个工程地质层和1...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面向海洋发展的战略,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充分分析了上海海岸带陆域和水域大量工程地质钻孔资料,以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为构建基本原则,构建了海陆一体工程地质结构,共划分出了10个工程地质层和19个亚层及次亚层,分析得出了主要特殊土体有冲填土、软土、液化砂土等。文章评价了海陆一体工程地质条件,受古河道切割影响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为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为沿江沿海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海陆一体 工程地质条件 特殊土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地质遗迹特征和地学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宝成 谢建磊 +2 位作者 李晓 陈勇 张婧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8-1414,共17页
上海是典型的大河口特大城市,具有全球独特的新构造沉降和河海相互作用及人地相互作用产生的河口海岸地貌遗迹和地面沉降灾害遗迹。基于文献资料、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笔者等筛选确立了上海市12处地质遗迹集中区,系统阐明了上海境内地... 上海是典型的大河口特大城市,具有全球独特的新构造沉降和河海相互作用及人地相互作用产生的河口海岸地貌遗迹和地面沉降灾害遗迹。基于文献资料、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笔者等筛选确立了上海市12处地质遗迹集中区,系统阐明了上海境内地质遗迹特征及地学意义。按照产生的时代顺序,上海市地质遗迹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地貌、海岸地貌、水体地貌和地质灾害4种类型,分别命名为火山岩残丘遗迹、古海岸遗迹、河口三角洲遗迹和地面沉降遗迹。在补充AMS14C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古岸线遗迹的年代,并根据松散沉积物地质构造剖面,揭示了具有明显年代跨度的3种类型地貌遗迹的演化关系。上海市地质遗迹整体表达了长江河口区0.12 Ga来地貌格局演化,6 ka以来海陆变迁与文明演替,1.5 ka以来长江河口演化以及0.1 ka以来地面沉降灾害的产生与防治。总体而言,上海市地质遗迹蕴含着中国乃至世界大河口区独特的地质演化史和人地关系史。本次研究提出的上海市地质遗迹点多分布在典型、稀有的生态景观区与人文景观区。这样,各类地质遗迹景观及相应的科学解说对于提升区域生态和文化景观价值及地学旅游路线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上海 地质遗迹 类型和特征 地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值的土地警素指标的预警研究——以上海市土地类指标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瞿忠琼 余逍 +2 位作者 代兵 范华 石晓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8,共9页
研究目的:探寻基于目标值的土地运行关键指标预警研究的方法,及时提出警戒信息与调控措施。研究方法:采用趋势预测法对警素指标的未来值进行预测,用年均增长率函数倒推法确定目标值倒推值,结合预测值与目标值倒推值确定2015—2020年弹... 研究目的:探寻基于目标值的土地运行关键指标预警研究的方法,及时提出警戒信息与调控措施。研究方法:采用趋势预测法对警素指标的未来值进行预测,用年均增长率函数倒推法确定目标值倒推值,结合预测值与目标值倒推值确定2015—2020年弹性警界线,采用统计误差理论所得出3σ法则来确定警度界限的区间,采用景气信号灯法判别警情,黄色信号灯表示轻警、红色信号灯重警,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减量化目标下警情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上海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若按减量递增10%,则2018年后需要保持零增长,若减量递增30%,则增量还有一定上行空间;工业用地占比的预测值在未来5年内都处于红色预警,但警情有较为合理的自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应遵循"五量并举"的调控思路,努力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目标;而工业用地则通过加强分类引导,采取二次开发、复合利用等措施,优化用地结构,使工业用地占比回落到正常区间。单一警素指标预警适用于时间序列较长且有目标值的指标,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在单项预警的基础上,构建以土地要素为核心的多要素安全综合预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目标值 警素指标 预警研究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作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的问题和策略——来自《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兵 严学新 +1 位作者 代兵 陈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5-1062,共8页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而且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都存在与规划行业的脱节。通过深度参与《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我们进一步发现地质工作的应用价值被普遍低估,地质工作的技术路径难以契合规划行业思路,传统地质成果表达方式也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重点规划区地质调查和信息集成,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考虑的地质要素,畅通地质信息获取渠道,构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建议进一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宣传,构建问题导向、简单易行的技术路径,强化空间导向、聚焦重点的成果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作 空间规划 支撑服务 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东海大桥周围海床演变与失稳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兴杰 王寒梅 +1 位作者 史玉金 裘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8,共7页
跨海大桥的地形冲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东海大桥2002-2015年间周围海床地形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大桥建桥后一直处于冲刷状态,研究区域内-10 m和-11 m等深线包络面积一直在扩大,大桥轴线西侧冲刷大于东侧,大桥北段... 跨海大桥的地形冲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东海大桥2002-2015年间周围海床地形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大桥建桥后一直处于冲刷状态,研究区域内-10 m和-11 m等深线包络面积一直在扩大,大桥轴线西侧冲刷大于东侧,大桥北段和南段各有一个较严重的冲刷区,平均冲刷深度在1~2 m左右,南汇边滩围垦工程和洋山港陆连堵汊工程是导致这两个区域冲刷严重的主要原因。建议未来加强东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地貌和大桥沉降及偏移的监测,并适时进行抛石等施工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桥 冲刷 工程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陆域古河道分布及对工程建设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史玉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7-283,共7页
上海地区第四纪时期古河道发育,其中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河道对工程建设影响最大。根据大量钻孔及测试资料,研究了晚更新世末期古河道、全新世晚期吴淞江古河道和近代古河道的成因、分布规律及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工程建设特... 上海地区第四纪时期古河道发育,其中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河道对工程建设影响最大。根据大量钻孔及测试资料,研究了晚更新世末期古河道、全新世晚期吴淞江古河道和近代古河道的成因、分布规律及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工程建设特点,系统分析了古河道对工程建设,尤其是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成果可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古河道 暗浜 沉积物 工程建设 流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北部地区第四系土层工程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玉金 邱金波 +3 位作者 曾正强 严学新 李晓 陈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0-63,共4页
在上海市1∶5万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通过把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结合研究,确定了西部湖沼平原区全新世底界标志层和河口砂岛区全新世底界大概深度,重新认识了⑤4层灰绿色粘土层的成因及湖沼平原区全新世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从而为工程... 在上海市1∶5万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通过把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结合研究,确定了西部湖沼平原区全新世底界标志层和河口砂岛区全新世底界大概深度,重新认识了⑤4层灰绿色粘土层的成因及湖沼平原区全新世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从而为工程勘察和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第四纪地质 全新世 ⑥层 ⑤4层 工程地质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士良 吴继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6,共5页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横跨长江河口,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根据工程沿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软土变形、水土突涌、水下砂体运移、浅层天然气、岸带冲淤、砂土液化、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及其潜在的工程危害,分析了工程...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横跨长江河口,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根据工程沿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软土变形、水土突涌、水下砂体运移、浅层天然气、岸带冲淤、砂土液化、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及其潜在的工程危害,分析了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评价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 长江河口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规模和强度双控政策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一希 王莉莉 +1 位作者 张群 曹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3期207-209,共3页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资源环境紧约束迫切需要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从建设用地规模和强度双控的概念和内涵引申,建立"目标-策略-机制"的逻辑框架,并从上海市的实践出发,研究了双控的政策路径和实施策略,旨在...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资源环境紧约束迫切需要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从建设用地规模和强度双控的概念和内涵引申,建立"目标-策略-机制"的逻辑框架,并从上海市的实践出发,研究了双控的政策路径和实施策略,旨在为同类城市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和强度双控 用途管制 集约利用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