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权力的变化:以环境气候领域国际非政府组织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宏源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6,共7页
随着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发展,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领域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以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从相关非国家行为体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分析当代国... 随着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发展,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领域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以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从相关非国家行为体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分析当代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进程权力变化的现象。其次以全球气候治理为例,指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其中权力的有效性体现在意识宣传、信息提供、行动监督这三个方面。最后探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的权力获取的主要途径,总结出议程设置权力的引导和规则规范权力的引导这两种不同的权力获取渠道。笔者认为,在全球治理领域,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权力和合法性都在不断上升,虽然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行为体还是国家,但是以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正深刻地影响着这一进程,这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非国家行为体 权力变迁 国际非政府组织 气候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伙伴“遇见”盟友--中国伙伴关系与美国同盟体系的互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亦奇 《国际展望》 CSSCI 2016年第5期21-39,共19页
在中国目前的伙伴关系国中,有相当数量的美国盟国。因此,评估这一伙伴与盟友的互动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中国伙伴关系与美国同盟体系的互动有三个特征:一是协调性,与美国盟友的伙伴关系属于中国伙伴关系网络的一部... 在中国目前的伙伴关系国中,有相当数量的美国盟国。因此,评估这一伙伴与盟友的互动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中国伙伴关系与美国同盟体系的互动有三个特征:一是协调性,与美国盟友的伙伴关系属于中国伙伴关系网络的一部分;二是差异性,与美国盟友的伙伴关系因区域而不同,与欧洲盟友的伙伴关系构建相对较为顺利,与亚太盟友则遭遇困难;三是递进性,即中国与美国盟国的伙伴关系随形势发展逐步推进。中国伙伴关系网络与美国同盟体系的互动表现为三种模式:和平共处,同盟体系遏制伙伴关系,伙伴关系化解同盟体系的遏制。导致上述模式差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吸引力可使他国从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中获利,并以此为基础扩大互信,夯实伙伴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伙伴关系建设还取决于双边安全矛盾的程度,伙伴关系目前还停留在低政治的阶段,故而一旦遇到高政治领域内的安全矛盾,伙伴关系开展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同盟体系 伙伴关系 互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中的国际债务治理:过程、功能与前景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玉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5,共15页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是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的重要议题。1956年巴黎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债务治理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危机的暴发推动着国际债务治理第一次转型:国际债务治理的主体和模式开始发生转变;国际债务治理的议题...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是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的重要议题。1956年巴黎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债务治理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危机的暴发推动着国际债务治理第一次转型:国际债务治理的主体和模式开始发生转变;国际债务治理的议题和目标不断扩大;债务治理逐渐偏离其原有轨道,成为西方国家塑造发展中国家发展议程的重要方式。这一转型奠定了当今国际债务治理的理念、机制和模式。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主导着国际债务治理的理念。国际社会虽然没有建立有约束力的集体债务治理机制,但这并不妨碍巴黎俱乐部和国际金融机构通过松散的协调在国际债务治理上发挥领导作用。从21世纪第二个十年起,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再度上升,国际债务治理的缺陷开始不断暴露,中国等非巴黎俱乐部国家在国际融资和债务治理上的重要性快速上升,这一系列因素推动着国际债务治理开始经历新的转型。然而,新型国际债务治理体系必须致力于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融资管理体系、均衡有效的国际债务治理框架,必须致力于真正解决债务问题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 发展中国家 国际金融机构 巴黎俱乐部 债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非政府组织因素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应对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海泳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1期51-69,149-150,共19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国家权威的相对衰落以及国家功能的有限性凸显,加之社会转型引发的问题以及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关切等,都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国家权威的相对衰落以及国家功能的有限性凸显,加之社会转型引发的问题以及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关切等,都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现实中,非政府组织在落实政府间国际组织议程,拓展国际关系议题领域,影响国际舆论,介入国际谈判,为官方外交提供新载体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作用和影响力的上升,有利于促进中外交流与中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境外非政府组织对中国外交政策实施、国际形象建构、海外利益保护、参与全球治理等造成压力。有鉴于此,中国需要不断丰富外交理念,支持具有国际化倾向的社会组织发展,推动本土社会组织构建国际化活动网络,将社会组织纳入国家对外援助体系,妥善应对外交关系中的社会组织因素,拓展新的外交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 中国外交 民心相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中的环境与贸易关系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亦奇 王文涛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6年第4期49-53,共5页
在2015年制定完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中,环境保护成为了这一多边贸易安排中的重要一环。该环境条款反映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中,平衡贸易发展和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发展的重点,体现了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限制与促进并存、强化国际合... 在2015年制定完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中,环境保护成为了这一多边贸易安排中的重要一环。该环境条款反映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中,平衡贸易发展和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发展的重点,体现了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限制与促进并存、强化国际合作机制与尊重国家主权共进这两条主线。TPP这一环境条款虽然对中国贸易发展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但同时也带来一定机遇。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环境货物上的优势,并且深化自身改革,从而应对TPP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湄区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挑战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9
6
作者 于宏源 汪万发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4,共10页
澜湄区域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上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但仍远未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要求,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地区发展不平衡,治理制度赤字,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赤字,公共产品赤字。为促进澜湄区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 澜湄区域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上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但仍远未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要求,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地区发展不平衡,治理制度赤字,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赤字,公共产品赤字。为促进澜湄区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深化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创新,塑造澜湄区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协作关系;加强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公共产品创新突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提高澜湄合作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参与和贡献,发挥澜湄国家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周边次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海上互通的安全风险与防控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海泳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40,共6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程中,中非海上互通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以印度洋沿岸港口为重点,在非洲沿海建设、投资与运营部分港口项目,并与集疏运通道与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推动非洲区域互通与中非海上互通。在此过程中,...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程中,中非海上互通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以印度洋沿岸港口为重点,在非洲沿海建设、投资与运营部分港口项目,并与集疏运通道与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推动非洲区域互通与中非海上互通。在此过程中,中非海上互通面临武装冲突等安全风险以及恐怖主义势力与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的威胁。中国政府和企业需完善项目风险评估与安保体系、加强中非安全与海事合作,并发挥全球性多边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作用,推动中非海上互通与产业合作的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中非海上互通 安全风险 非传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综述
8
作者 曹嘉涵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2014年1月15-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 2014年1月15-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新安全观与亚洲安全机制构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加强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加强人文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经济合作 研讨会综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亚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