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6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实践评估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伟建
吴莼思
+5 位作者
张忠祥
廉德瑰
于迎丽
张珺
楼项飞
刘欣
《国际展望》
2010年第6期9-18,121,共11页
公共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上海世博会则是我国集中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中国通过举办世博会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展现了国家的软实力及自信和包容的大国智慧,表达了中国愿...
公共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上海世博会则是我国集中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中国通过举办世博会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展现了国家的软实力及自信和包容的大国智慧,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世博公共外交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得到世界媒体的肯定与赞誉。世博会已经圆满闭幕,但中国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有必要对世博公共外交实践进行客观评估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公共外交
实践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外交的新环境:对国际传媒世博报道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吴莼思
《国际展望》
2010年第6期19-27,122,共10页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事,也得到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透过这些报道,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外交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也可以看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中国需要认真研究它所面临的新的国际环...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事,也得到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透过这些报道,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外交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也可以看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中国需要认真研究它所面临的新的国际环境,在与世界的互动中进一步提高外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世博会
国际舆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欣
《国际展望》
2013年第1期142-146,共5页
2012年10月15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201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和外交学院的专家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一起探讨,以期对当年国际形势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中国外交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中国外交
国际形势
综述
国际问题
中国社科院
外交学院
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信上海峰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周士新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2014年3月21—2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亚信上海峰会:亚洲安全和发展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泰国、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塔吉克斯坦、韩国、印度和乌克兰...
2014年3月21—2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亚信上海峰会:亚洲安全和发展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泰国、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塔吉克斯坦、韩国、印度和乌克兰的专家学者围绕亚信(即"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与亚洲新安全观构建、亚洲安全机制、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亚信会议成员国共建"丝绸之路"、加强人文合作,实现民心相通、成立亚信会议智库圆桌会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亚信
上海
峰会
地区经济一体化
亚洲安全
吉尔吉斯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研究
5
作者
张春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5期18-35,158,共19页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整体合作不断拓展,2015年中拉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对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之一,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对发...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整体合作不断拓展,2015年中拉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对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之一,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手段体系,推动中国与发展中地区的合作全面深化,促进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机制化发展,有力地化解了持续崛起的中国在发展中世界所面临的利益、身份和影响力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对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外交,还有助于各地区强化集体身份认同,进而推动了各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面对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中国持续崛起、发展中地区不断发展的现实,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仍面临诸多挑战,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前瞻性地完善其指导理念、战略思路和政策体系,推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地区
整体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中东外交战略构建研究
6
作者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118,共14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的首次中东之行,开启了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新篇章。本文基于对当前中东地区形势变化及其趋势的分析,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其内涵、目标、重点和实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的首次中东之行,开启了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新篇章。本文基于对当前中东地区形势变化及其趋势的分析,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其内涵、目标、重点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应是:传承友谊共识,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公平正义,促进稳定和平;主要目标是:提升与中东国家的全面合作,拓展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增强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存在,使中国在中东"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更有感召力";基本思路是:顺势而为,谋事而动,积极进取,稳步推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塑造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地区环境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新型关系,在建设性参与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累积政治共识,在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推动地区和平的过程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东外交
外交战略构建
“一带一路”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70年:经验、反思及展望
被引量:
18
7
作者
周士新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中越于1950年1月28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真正开始。7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既经历过敌对和挫折、冷漠与警惕,也呈现出缓和与改善、睦邻和友好,当前进入了密切沟通合作的新时代。从历史上看,中国...
中越于1950年1月28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真正开始。7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既经历过敌对和挫折、冷漠与警惕,也呈现出缓和与改善、睦邻和友好,当前进入了密切沟通合作的新时代。从历史上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互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外交战略经验,例如,要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盲目追随或模仿其他国家;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也坚决不让其他国家干涉本国内政;在促进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增进地区和平与繁荣;尽量避免域外因素无谓干扰,协商一致自主解决相互间的问题。同时,双方也汲取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挫折和教训,如双方都要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国家实力和能力的限度,尽量采取避免伤害对方的行为,不要对其他国家期待太高,也不要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不能现实主义地考虑地区热点难点问题,更不能陷入安全困境而无法自拔,而是要建设性找到符合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以合作促进可持续安全和繁荣。展望未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要站高位,塑造命运共同体理念;望长远,巩固和增进致力于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稳住心,维持地区合作机制稳健运行;亮实处,让双方合作项目工程成为增强相互认同的粘合剂,让地区各国和各国人民体验到平等互惠、合作共赢产生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周边外交
命运共同体
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禁穆令”与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
被引量:
3
8
作者
石彤喆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5,共11页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发的"禁穆令",既是为履行其在竞选期间对支持者许下的诺言,体现"美国优先"及"保护美国安全"的政策主张,也源于其本人及其执政团队对穆斯林和伊斯兰国家的一贯偏见。"禁穆令&q...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发的"禁穆令",既是为履行其在竞选期间对支持者许下的诺言,体现"美国优先"及"保护美国安全"的政策主张,也源于其本人及其执政团队对穆斯林和伊斯兰国家的一贯偏见。"禁穆令"的出台引发了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的大规模抗议,但美国近半数民众对此禁令持支持的态度,表明美国国内尚存在严重的"伊斯兰恐惧症"和对恐怖袭击的担忧。特朗普的"禁穆令"意在运用区别对待的策略来分化伊斯兰世界,在撕裂美国社会的同时,也对美国中东政策走向产生了影响。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将更多地从利益层面而非战略层面构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穆令”
特朗普政府
伊斯兰世界
利益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总体超脱到积极有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中东外交
被引量:
6
9
作者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118,共12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策从开始主要宣示原则立场向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中国思路和方案,再向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度发展,中东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实现了从最初侧重政治上互相支持,到走向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再到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
中东
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及其在中东的实践
被引量:
5
10
作者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157,共13页
本文在阐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在中东的实践及其对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的影响。安全与发展是中东地区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由于受传统安全问题和地缘冲突的困扰,中东发展问题长期...
本文在阐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在中东的实践及其对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的影响。安全与发展是中东地区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由于受传统安全问题和地缘冲突的困扰,中东发展问题长期被掩盖和忽视,发展不足及地区国家间缺乏合作反过来又加重了安全困境。鉴于此,中东地区的治理和发展是消除中东安全困境的最有效途径。中国提出的治理发展理念契合了中东国家的发展实际及现实需求。近年来,中国围绕这些理念展开的外交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夯实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可持续合作关系的基础。未来,推动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并实现地区长治久安将成为中国中东外交的亮点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外交理念
中东
外交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军事化问题论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周士新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73-87,共15页
军事化的概念既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某些内政外交等事务上增强军事属性的过程,也体现为军事要素影响国家间关系的作用在增强的过程。军事化与军国主义、安全化和武器化等概念存在着联系,但也具有较大区别,反映出国家为应对安全困境而增强...
军事化的概念既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某些内政外交等事务上增强军事属性的过程,也体现为军事要素影响国家间关系的作用在增强的过程。军事化与军国主义、安全化和武器化等概念存在着联系,但也具有较大区别,反映出国家为应对安全困境而增强软硬基础设施的态势与趋势,存在着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家性3个层次。由于在理论假定和概念阐释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灰色区域,军事化如何以及能否在实践操作中被正确和准确使用会存在较大困难。近年来,中美关于南海军事化问题在概念界定、责任归属、程度强弱与合法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分歧,并在行动中具有爆发低烈度冲突的风险。从趋势上看,南海军事化问题还存在着主动性与被动性、防御性与进攻性、建设性与破坏性以及适度与过度等方面的争议,体现了相关国家之间在法律和战略上的博弈进程。对此,中国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和措施,减弱其他方推进南海军事化问题的法律和战略基础,增强在南海地区进行必要建设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军事化
灰色区域
航行自由行动计划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前中东安全局势及对中国中东外交的影响
被引量:
2
12
作者
李伟建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3期22-34,154-155,共13页
中东变局三年多来,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日益复杂。除了传统热点问题之外,由政治转型引发和激活的地区教俗、教派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和社会矛盾正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新因素。埃及围绕支持和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博弈不仅造成...
中东变局三年多来,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日益复杂。除了传统热点问题之外,由政治转型引发和激活的地区教俗、教派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和社会矛盾正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新因素。埃及围绕支持和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博弈不仅造成该国社会分裂,也对地区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致使地区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恐怖主义势力趁乱扩张并有向区外国家溢出之势。此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导致原有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造成地区国家之间关系出现新的紧张,而美俄等大国在中东乃至全球事务中的互动也对中东安全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东传统热点问题依然是影响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深入转型将成为中东各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与中东关系将基于这一趋势而发展,中国的中东外交也应以此为重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中东事务,促进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并尽自己所能帮助中东国家实现平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安全
影响
中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的传统外交
被引量:
2
13
作者
张春
《国际展望》
2011年第4期60-72,156,共13页
传统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三大历史潮流,领导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最初的消极、被动和单一走向今天的积极、主动和全面,始终致力于和...
传统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三大历史潮流,领导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最初的消极、被动和单一走向今天的积极、主动和全面,始终致力于和平外交、开放外交和独立外交,并且很好地把握了物质利益与普世价值的平衡,包括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平衡,更侧重物质利益的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与更侧重价值观的发展中国家关系与多边外交的平衡。中国传统外交的这一不断发展,既使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为中国传统外交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传统外交
历史脉络
主要特征
合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周边公共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王伟华
《国际展望》
2013年第5期132-136,共5页
2013年7月6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沪举办"中国周边公共外交: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1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对公共外交的发...
2013年7月6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沪举办"中国周边公共外交: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1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对公共外交的发展进行探讨并对中国周边公共外交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学术研讨会
中国周边
研讨会综述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
1
15
作者
张珺
《国际展望》
2012年第3期130-133,共4页
2012年4月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北京外国语大学、察哈尔学会、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政府发展研...
2012年4月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北京外国语大学、察哈尔学会、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政府侨务办公室、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汇报》、《解放日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就中国公共外交的新机遇、新使命、新途径及上海参与公共外交的实践和思考等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发展背景
中国
文化
上海市政府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未来十年的中拉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黄放放
张明德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2013年10月18日,“未来十年的中拉关系”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的国际问题...
2013年10月18日,“未来十年的中拉关系”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拉合作”、“拉美与亚太地区的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拉关系
研讨会综述
国际学术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问题
现代国际关系
国际研讨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阿峰会成果丰硕 中阿关系谱写新篇
被引量:
5
17
作者
李伟建
唐志超
+1 位作者
丁俊
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158,共23页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塑造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与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举办首届中阿峰会是中国与阿拉...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塑造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与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举办首届中阿峰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将提升中阿合作的层级、扩充合作机制和平台、增强彼此战略互信,还会极大丰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走上发展快车道。它同时意味着中阿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紧密。首届中阿峰会从四大方面和“八大共同行动”明确了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其中,开展“文明对话共同行动”为中阿文明交流与民心相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中阿携手共铸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峰会
中阿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战略伙伴关系
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阿文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拉美数字鸿沟消弭与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被引量:
14
18
作者
楼项飞
杨剑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5期56-74,159,160,共21页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对联合国关于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积极回应,也是为解决国内和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出的"中国药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赋予"一带一路"的...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对联合国关于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积极回应,也是为解决国内和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出的"中国药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赋予"一带一路"的新内涵,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在量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拉美地区缩小数字鸿沟,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中拉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中拉在该领域政策、法规制定和对接滞后等问题。当前,中拉正在通过官民并举的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其中官方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中国互联网企业走进拉美发挥了引导性作用。尽管中拉"数字丝绸之路"未来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但是中国作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倡导者,应该对此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
中拉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挑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
14
19
作者
楼项飞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60,共12页
促进中拉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既为深化中拉经贸合作多元化和产业链整合提供了机遇,对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也具有重要价值。中拉推进该领域合作建立在中国数字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并强调...
促进中拉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既为深化中拉经贸合作多元化和产业链整合提供了机遇,对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也具有重要价值。中拉推进该领域合作建立在中国数字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并强调普惠性发展原则、双方关系转型升级与"一带一路"建设向拉美延伸的基础之上。当前中拉数字经济合作也面临着双方战略和法规差异、拉美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拉美政治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等挑战。今后,中拉可以从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加大双方在ICT基础设施和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提升拉美数字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数字经济
“数字丝绸之路”
中拉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20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被引量:
19
20
作者
张春
《国际展望》
CSSCI
2016年第4期24-43,共20页
G20已明确宣示,将为推动2030年议程后续落实贡献重大力量。考虑到2030年议程目标框架所提供的政策空间、议程后续落实所需的政治意愿及议程指标化治理方法的行为规范缺失,G20有重要的政策空间和潜力实现上述目标。通过积极推动2030年议...
G20已明确宣示,将为推动2030年议程后续落实贡献重大力量。考虑到2030年议程目标框架所提供的政策空间、议程后续落实所需的政治意愿及议程指标化治理方法的行为规范缺失,G20有重要的政策空间和潜力实现上述目标。通过积极推动2030年议程的后续落实,不仅可实现G20从应急机制向发展促进的长期机制转型,还可切实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将G20建设成为2030年议程落实的核心力量,就应赋予其重要的协调功能并改革既有机制体制,主要包括:使作为整体的G20成为2030年议程后续落实与评估的典范,通过"榜样"作用推动2030年议程的后续落实;以G20发展工作组为核心机制,推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升级到2.0版本,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构建;通过强化与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协调,使G20成为2030年议程后续落实与评估的桥梁;提升对"后千年发展目标"及"被忽视的具体目标"的关注,使G20成为重拾议程指标制定过程中遗失目标的核心力量;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权利,确保2030年议程在后续落实过程中不偏向、不跑题;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0
2030年议程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全球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实践评估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伟建
吴莼思
张忠祥
廉德瑰
于迎丽
张珺
楼项飞
刘欣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2010年第6期9-18,121,共11页
文摘
公共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上海世博会则是我国集中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中国通过举办世博会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展现了国家的软实力及自信和包容的大国智慧,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世博公共外交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得到世界媒体的肯定与赞誉。世博会已经圆满闭幕,但中国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有必要对世博公共外交实践进行客观评估和总结。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公共外交
实践
评估
分类号
F713.83 [经济管理—广告]
D8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外交的新环境:对国际传媒世博报道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吴莼思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2010年第6期19-27,122,共10页
文摘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事,也得到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透过这些报道,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外交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也可以看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中国需要认真研究它所面临的新的国际环境,在与世界的互动中进一步提高外交工作。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世博会
国际舆情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欣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国际展望》
2013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文摘
2012年10月15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201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和外交学院的专家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一起探讨,以期对当年国际形势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中国外交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中国外交
国际形势
综述
国际问题
中国社科院
外交学院
研究院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信上海峰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周士新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文摘
2014年3月21—2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亚信上海峰会:亚洲安全和发展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泰国、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塔吉克斯坦、韩国、印度和乌克兰的专家学者围绕亚信(即"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与亚洲新安全观构建、亚洲安全机制、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亚信会议成员国共建"丝绸之路"、加强人文合作,实现民心相通、成立亚信会议智库圆桌会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亚信
上海
峰会
地区经济一体化
亚洲安全
吉尔吉斯斯坦
分类号
F426.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研究
5
作者
张春
机构
上海
国际
问题
研究院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5期18-35,158,共19页
基金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17JZD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整体合作不断拓展,2015年中拉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对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之一,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手段体系,推动中国与发展中地区的合作全面深化,促进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机制化发展,有力地化解了持续崛起的中国在发展中世界所面临的利益、身份和影响力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对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外交,还有助于各地区强化集体身份认同,进而推动了各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面对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中国持续崛起、发展中地区不断发展的现实,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仍面临诸多挑战,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前瞻性地完善其指导理念、战略思路和政策体系,推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地区
整体外交
Keywords
Chinese diplomacy
Xi Jinping thought
developing world,region-focused approach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中东外交战略构建研究
6
作者
李伟建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118,共14页
文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的首次中东之行,开启了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新篇章。本文基于对当前中东地区形势变化及其趋势的分析,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其内涵、目标、重点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应是:传承友谊共识,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公平正义,促进稳定和平;主要目标是:提升与中东国家的全面合作,拓展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增强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存在,使中国在中东"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更有感召力";基本思路是:顺势而为,谋事而动,积极进取,稳步推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塑造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地区环境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新型关系,在建设性参与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累积政治共识,在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推动地区和平的过程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关键词
中国中东外交
外交战略构建
“一带一路”建设
Keywords
China's Middle East Diplomacy
Construction of Diplomatic Strateg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70年:经验、反思及展望
被引量:
18
7
作者
周士新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南亚安全格局对我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研究”(16ZDA091)。
文摘
中越于1950年1月28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真正开始。7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既经历过敌对和挫折、冷漠与警惕,也呈现出缓和与改善、睦邻和友好,当前进入了密切沟通合作的新时代。从历史上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互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外交战略经验,例如,要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盲目追随或模仿其他国家;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也坚决不让其他国家干涉本国内政;在促进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增进地区和平与繁荣;尽量避免域外因素无谓干扰,协商一致自主解决相互间的问题。同时,双方也汲取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挫折和教训,如双方都要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国家实力和能力的限度,尽量采取避免伤害对方的行为,不要对其他国家期待太高,也不要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不能现实主义地考虑地区热点难点问题,更不能陷入安全困境而无法自拔,而是要建设性找到符合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以合作促进可持续安全和繁荣。展望未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要站高位,塑造命运共同体理念;望长远,巩固和增进致力于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稳住心,维持地区合作机制稳健运行;亮实处,让双方合作项目工程成为增强相互认同的粘合剂,让地区各国和各国人民体验到平等互惠、合作共赢产生的获得感。
关键词
东盟
周边外交
命运共同体
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代
Keywords
ASEAN
neighbourhood diplomacy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strategic partnership
new era
分类号
D8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禁穆令”与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
被引量:
3
8
作者
石彤喆
李伟建
机构
上海
外国语大学
国际
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5,共11页
文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发的"禁穆令",既是为履行其在竞选期间对支持者许下的诺言,体现"美国优先"及"保护美国安全"的政策主张,也源于其本人及其执政团队对穆斯林和伊斯兰国家的一贯偏见。"禁穆令"的出台引发了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的大规模抗议,但美国近半数民众对此禁令持支持的态度,表明美国国内尚存在严重的"伊斯兰恐惧症"和对恐怖袭击的担忧。特朗普的"禁穆令"意在运用区别对待的策略来分化伊斯兰世界,在撕裂美国社会的同时,也对美国中东政策走向产生了影响。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将更多地从利益层面而非战略层面构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关键词
“禁穆令”
特朗普政府
伊斯兰世界
利益关系
Keywords
'Muslim Ban'
Trump Administration
Islamic World
Interest Relationship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总体超脱到积极有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中东外交
被引量:
6
9
作者
李伟建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118,共12页
文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策从开始主要宣示原则立场向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中国思路和方案,再向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度发展,中东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实现了从最初侧重政治上互相支持,到走向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再到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
中东
外交
Keywords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s Diplomacy toward the Middle East
China-Middle East Relations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及其在中东的实践
被引量:
5
10
作者
李伟建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157,共13页
文摘
本文在阐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在中东的实践及其对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的影响。安全与发展是中东地区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由于受传统安全问题和地缘冲突的困扰,中东发展问题长期被掩盖和忽视,发展不足及地区国家间缺乏合作反过来又加重了安全困境。鉴于此,中东地区的治理和发展是消除中东安全困境的最有效途径。中国提出的治理发展理念契合了中东国家的发展实际及现实需求。近年来,中国围绕这些理念展开的外交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夯实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可持续合作关系的基础。未来,推动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并实现地区长治久安将成为中国中东外交的亮点和重点。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外交理念
中东
外交实践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iplomatic Concept
Middle East
Diplomatic Practice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15.4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军事化问题论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周士新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73-87,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国家海洋治理体系研究"(17ZDA172)
文摘
军事化的概念既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某些内政外交等事务上增强军事属性的过程,也体现为军事要素影响国家间关系的作用在增强的过程。军事化与军国主义、安全化和武器化等概念存在着联系,但也具有较大区别,反映出国家为应对安全困境而增强软硬基础设施的态势与趋势,存在着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家性3个层次。由于在理论假定和概念阐释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灰色区域,军事化如何以及能否在实践操作中被正确和准确使用会存在较大困难。近年来,中美关于南海军事化问题在概念界定、责任归属、程度强弱与合法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分歧,并在行动中具有爆发低烈度冲突的风险。从趋势上看,南海军事化问题还存在着主动性与被动性、防御性与进攻性、建设性与破坏性以及适度与过度等方面的争议,体现了相关国家之间在法律和战略上的博弈进程。对此,中国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和措施,减弱其他方推进南海军事化问题的法律和战略基础,增强在南海地区进行必要建设的可能性。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军事化
灰色区域
航行自由行动计划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Issue
militarization
grey area
FONOP
UNCLOS
分类号
D8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前中东安全局势及对中国中东外交的影响
被引量:
2
12
作者
李伟建
机构
中国中东学会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3期22-34,154-155,共13页
文摘
中东变局三年多来,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日益复杂。除了传统热点问题之外,由政治转型引发和激活的地区教俗、教派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和社会矛盾正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新因素。埃及围绕支持和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博弈不仅造成该国社会分裂,也对地区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致使地区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恐怖主义势力趁乱扩张并有向区外国家溢出之势。此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导致原有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造成地区国家之间关系出现新的紧张,而美俄等大国在中东乃至全球事务中的互动也对中东安全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东传统热点问题依然是影响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深入转型将成为中东各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与中东关系将基于这一趋势而发展,中国的中东外交也应以此为重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中东事务,促进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并尽自己所能帮助中东国家实现平稳转型。
关键词
中东
安全
影响
中国
对策
分类号
D815.4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的传统外交
被引量:
2
13
作者
张春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2011年第4期60-72,156,共13页
文摘
传统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三大历史潮流,领导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最初的消极、被动和单一走向今天的积极、主动和全面,始终致力于和平外交、开放外交和独立外交,并且很好地把握了物质利益与普世价值的平衡,包括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平衡,更侧重物质利益的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与更侧重价值观的发展中国家关系与多边外交的平衡。中国传统外交的这一不断发展,既使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为中国传统外交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传统外交
历史脉络
主要特征
合理平衡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周边公共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王伟华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2013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文摘
2013年7月6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沪举办"中国周边公共外交: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1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对公共外交的发展进行探讨并对中国周边公共外交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进行了深入研讨。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学术研讨会
中国周边
研讨会综述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分类号
D871.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
1
15
作者
张珺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2012年第3期130-133,共4页
文摘
2012年4月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北京外国语大学、察哈尔学会、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政府侨务办公室、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汇报》、《解放日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就中国公共外交的新机遇、新使命、新途径及上海参与公共外交的实践和思考等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发展背景
中国
文化
上海市政府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综述
分类号
D871.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未来十年的中拉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黄放放
张明德
机构
上海
国际
问题
研究院
美洲
研究
中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文摘
2013年10月18日,“未来十年的中拉关系”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拉合作”、“拉美与亚太地区的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键词
中拉关系
研讨会综述
国际学术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问题
现代国际关系
国际研讨会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D822.37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阿峰会成果丰硕 中阿关系谱写新篇
被引量:
5
17
作者
李伟建
唐志超
丁俊
王广大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
研究所
中东发展与治理
研究
中心
上海
外国语大学中东
研究所
上海
外国语大学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158,共23页
基金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点项目(21VXJ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项目“外部因素与西亚非洲国家治理”的阶段性成果
+1 种基金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变局下中东文明发展趋势研究”(22JJD810032)的阶段性成果
2020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塑造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与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举办首届中阿峰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将提升中阿合作的层级、扩充合作机制和平台、增强彼此战略互信,还会极大丰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走上发展快车道。它同时意味着中阿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紧密。首届中阿峰会从四大方面和“八大共同行动”明确了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其中,开展“文明对话共同行动”为中阿文明交流与民心相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中阿携手共铸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关键词
中阿峰会
中阿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战略伙伴关系
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阿文明交流
Keywords
China-Arab States Summit
China-Arab Cooperati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China-Arab Community with a Common Destiny
China-Arab Cultural Exchanges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拉美数字鸿沟消弭与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被引量:
14
18
作者
楼项飞
杨剑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上海
国际
问题
研究院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5期56-74,159,160,共21页
文摘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对联合国关于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积极回应,也是为解决国内和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出的"中国药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赋予"一带一路"的新内涵,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在量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拉美地区缩小数字鸿沟,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中拉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中拉在该领域政策、法规制定和对接滞后等问题。当前,中拉正在通过官民并举的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其中官方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中国互联网企业走进拉美发挥了引导性作用。尽管中拉"数字丝绸之路"未来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但是中国作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倡导者,应该对此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推动。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
中拉合作
Keywords
digital silk road
digital divide
digital economy
China-Latin America cooperation
分类号
P752.77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挑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
14
19
作者
楼项飞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60,共12页
文摘
促进中拉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既为深化中拉经贸合作多元化和产业链整合提供了机遇,对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也具有重要价值。中拉推进该领域合作建立在中国数字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并强调普惠性发展原则、双方关系转型升级与"一带一路"建设向拉美延伸的基础之上。当前中拉数字经济合作也面临着双方战略和法规差异、拉美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拉美政治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等挑战。今后,中拉可以从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加大双方在ICT基础设施和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提升拉美数字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数字经济
“数字丝绸之路”
中拉合作
分类号
D822.37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20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被引量:
19
20
作者
张春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6年第4期24-43,共20页
文摘
G20已明确宣示,将为推动2030年议程后续落实贡献重大力量。考虑到2030年议程目标框架所提供的政策空间、议程后续落实所需的政治意愿及议程指标化治理方法的行为规范缺失,G20有重要的政策空间和潜力实现上述目标。通过积极推动2030年议程的后续落实,不仅可实现G20从应急机制向发展促进的长期机制转型,还可切实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将G20建设成为2030年议程落实的核心力量,就应赋予其重要的协调功能并改革既有机制体制,主要包括:使作为整体的G20成为2030年议程后续落实与评估的典范,通过"榜样"作用推动2030年议程的后续落实;以G20发展工作组为核心机制,推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升级到2.0版本,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构建;通过强化与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协调,使G20成为2030年议程后续落实与评估的桥梁;提升对"后千年发展目标"及"被忽视的具体目标"的关注,使G20成为重拾议程指标制定过程中遗失目标的核心力量;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权利,确保2030年议程在后续落实过程中不偏向、不跑题;等等。
关键词
G20
2030年议程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全球伙伴关系
Keywords
G20
UN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y
Global Partnership
分类号
F11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实践评估
李伟建
吴莼思
张忠祥
廉德瑰
于迎丽
张珺
楼项飞
刘欣
《国际展望》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外交的新环境:对国际传媒世博报道的几点思考
吴莼思
《国际展望》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欣
《国际展望》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亚信上海峰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周士新
《国际展望》
CSSCI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研究
张春
《国际展望》
CSSCI
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中东外交战略构建研究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70年:经验、反思及展望
周士新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禁穆令”与美国中东政策的走向
石彤喆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总体超脱到积极有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中东外交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及其在中东的实践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南海军事化问题论析
周士新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当前中东安全局势及对中国中东外交的影响
李伟建
《国际展望》
CSSCI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的传统外交
张春
《国际展望》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周边公共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伟华
《国际展望》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会议综述
张珺
《国际展望》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未来十年的中拉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黄放放
张明德
《国际展望》
CSSCI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阿峰会成果丰硕 中阿关系谱写新篇
李伟建
唐志超
丁俊
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拉美数字鸿沟消弭与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楼项飞
杨剑
《国际展望》
CSSCI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挑战与路径选择
楼项飞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G20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张春
《国际展望》
CSSCI
201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