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安全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议题网络建构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28
1
作者 封帅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49,157,共25页
国家安全学的创建为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提供了整合与成长的契机。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基于安全目的而诞生,却因其核心功能可以与既有安全体系内的诸多环节建立深度链接,从而获得了内在的安全属性。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学存在深度耦合关系,国... 国家安全学的创建为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提供了整合与成长的契机。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基于安全目的而诞生,却因其核心功能可以与既有安全体系内的诸多环节建立深度链接,从而获得了内在的安全属性。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学存在深度耦合关系,国家安全学研究框架能够为人工智能安全议题网络的建构提供基础条件。人工智能本身蕴含的“双重时空意义”与国家安全学框架内特点各异的安全领域形成复杂互动,能够在学科框架中建立以“中心—外围”结构为基本特征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议题网络。国家安全研究的六个领域同时兼容人工智能的双重身份:在研究视角更加宏观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将以系统性要素的身份创建广泛的新议题,并成为网络的中心节点;在安全内涵相对具体的网络安全、核安全与国土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则成为重要的赋能主体,塑造了网络的半中心区域。其余十个国家安全领域与人工智能的链接相对松散,人工智能分别以博弈客体、功能性要素和技术性要素的身份发挥次要作用,从而构成议题网络的外围区域。议题网络的创建有助于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迈入学科化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安全学 安全属性 耦合 议题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乌冲突对国际核军控和裁军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吴莼思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7,156,157,共18页
俄乌冲突对国际核军控和裁军带来了诸多风险,包括有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无核武器国家境内核设施遭到破坏,更多无核武器国家跨越核门槛,国际核军控和裁军谈判陷入僵局,以及有核武器国家进一步提升核军备等五种情形。这些风险涉及有核... 俄乌冲突对国际核军控和裁军带来了诸多风险,包括有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无核武器国家境内核设施遭到破坏,更多无核武器国家跨越核门槛,国际核军控和裁军谈判陷入僵局,以及有核武器国家进一步提升核军备等五种情形。这些风险涉及有核武器国家的核政策,国际核军控和裁军机制的有效性,无核武器国家在核军控中的角色,以及有核武器国家间的关系等。综合考虑核武器对全球安全的冲击,国际社会应以应对这些核风险为契机,以进一步防止核扩散、保障核设施安全以及避免核冲突为目标,修复国际核军控和裁军机制,并推动全球核治理。首先,国际社会要充分用好《核不扩散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提供的机会,重新确认核不扩散和核军控目标。其次,重新推进核安全合作,继续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管控民用核设施方面的作用。再次,国际社会要继续敦促核大国承担核军控和裁军责任。最后,推动有核武器国家之间重建战略互信。中国在国际核军控和裁军问题上自我克制,积极有为,要继续推动国际核军控和裁军走出一条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稳定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核军控 全球核治理 战略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0:转型中的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牛海彬 《国际展望》 2012年第4期128-133,共6页
2012年5月1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30:转型中的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来自大西洋理事会、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斯坦福大学、丹佛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2012年5月1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30:转型中的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来自大西洋理事会、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斯坦福大学、丹佛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中美智库、高校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2030年全球大趋势、权力扩散及其对全球领导力的挑战、转型中的全球治理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东晓副院长、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亚洲项目和“战略远见计划”主任班宁·加勒特(Banning Garrett)分别为研讨会致开幕词和进行总结。现将本次会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会综述 国际问题 全球治理 转型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斯坦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欧洲与拉美:当前议题与未来合作”国际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牛海彬 《国际展望》 200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2009年4月27-28日,"中国、欧洲与拉美:当前议题与未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了此次会议,来自联合国、欧盟、南共市、德国、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墨西哥、... 2009年4月27-28日,"中国、欧洲与拉美:当前议题与未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了此次会议,来自联合国、欧盟、南共市、德国、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以及中国北京、上海的32名学者、官员作为正式代表与会。会议议题包括四个方面:中国和欧盟的对拉政策比较、中欧与南共市的关系、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三边关系和多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共市 三边合作 战略伙伴关系 三边关系 中拉关系 能源安全 多边主义 欧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候变化政策 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的转型——内涵、趋势及战略应对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莼思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2期19-33,共15页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亚太地区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安全矛盾,特别是国际社会高度聚焦的南海争端、钓鱼岛冲突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笔者认为,当前亚太地区面临的安全挑战要复杂得多,其背后是正在渐获动力的亚太安全架构转型。从内涵上看,...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亚太地区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安全矛盾,特别是国际社会高度聚焦的南海争端、钓鱼岛冲突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笔者认为,当前亚太地区面临的安全挑战要复杂得多,其背后是正在渐获动力的亚太安全架构转型。从内涵上看,亚太安全架构的转型带来了四方面安全挑战:权势转移引发的安全竞争、领土领海争端的集中爆发、地区国家政治转型的安全后果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安全问题。尽管发展方向尚不明确,亚太安全架构的转型仍显现出两个重大趋势,即亚太地区的冷战结构正逐渐为一种后冷战结构所替代,亚太安全架构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逐渐由美国主导转向由亚洲国家主导。要推动亚太安全架构朝向更加合理与自主的方向转变,亚太地区应进一步凝聚共识,积极打造符合21世纪和平发展特征的规则体系,推进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维护地区和平安全的能力,为真正承担起维护亚太和平安全的责任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安全架构 转型 后冷战秩序 亚洲新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全球战略公域焦虑及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莼思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6期90-104,156,共15页
与国际社会相比,美国更侧重从战略和军事意义上讨论"公域问题",并表现出明显的战略焦虑。但客观上,在其所界定的海洋、大气空间、外空和网络空间等四个全球战略公域中,美国都拥有重大甚至全面优势。因此,美国对全球战略公域... 与国际社会相比,美国更侧重从战略和军事意义上讨论"公域问题",并表现出明显的战略焦虑。但客观上,在其所界定的海洋、大气空间、外空和网络空间等四个全球战略公域中,美国都拥有重大甚至全面优势。因此,美国对全球战略公域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想象。一方面,自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心已经由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性问题转向预防新兴大国崛起挑战其全球领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总体实力持续下降、战略资源日益紧张,全球战略公域逐渐成为美国新的战略聚焦,并被其视为维护"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柱。由此而来的,美国认为中国在海洋、大气空间、外空以及网络空间等全球战略公域的全面发展有可能动摇其垄断和统治地位,进而加大了在上述领域对中国的防范力度。中国应在深入认识美国的战略矛盾和焦虑心态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塑造中美全球战略公域关系的有效途径,并引导全球战略公域秩序向正义与合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战略公域 美国安全战略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周边政策的指导原则与战略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孆 赵千城 《国际展望》 2009年第2期26-35,19-32+5-6,共26页
中国的周边政策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周边地区则构成了中国关键的国际环境。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中国的周边政策均服务于中国的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构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q... 中国的周边政策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周边地区则构成了中国关键的国际环境。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中国的周边政策均服务于中国的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构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在国际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坚持中国的相关原则,实现因应形势的战略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周边政策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为国家外交总体目标的推进,为经济建设服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新中国外交实践的一个突出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外交 周边政策 国际环境 睦邻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南亚战略:困局与难题
8
作者 赵干城 《国际展望》 2010年第4期30-33,共4页
自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日在西点军校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以来,美国的南亚战略进入了新一轮打打谈谈的循环。奥巴马就任前在竞选中许下的诺言正在逐渐演变为巨大的政治压力,因为阿富汗战争已沦为美国陷入时间最长的一场局部战争。奥... 自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日在西点军校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以来,美国的南亚战略进入了新一轮打打谈谈的循环。奥巴马就任前在竞选中许下的诺言正在逐渐演变为巨大的政治压力,因为阿富汗战争已沦为美国陷入时间最长的一场局部战争。奥巴马在西点军校花了不少篇幅辩论阿富汗之所以不同于越南的理由,现在看来,他并不需要这么做,阿富汗当然不是越南,只是其有可能比越南更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问题 塔利班 美国 新战略 巴基斯坦 难题 美军 印度 军事 布什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砖国家合作的评估与前瞻 被引量:14
9
作者 牛海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3,155,共7页
随着合作进程的深化,国际社会对于金砖国家合作的前景也一直争论不休,其中金砖破裂论、无力论和冲突论争议较大。在金砖国家峰会走完首轮之际,正确认知金砖合作的意义和前景,有助于推动金砖合作的健康发展。过去五年的合作表明,金砖国... 随着合作进程的深化,国际社会对于金砖国家合作的前景也一直争论不休,其中金砖破裂论、无力论和冲突论争议较大。在金砖国家峰会走完首轮之际,正确认知金砖合作的意义和前景,有助于推动金砖合作的健康发展。过去五年的合作表明,金砖国家是一支具有开放、进步与合作精神的新兴国际力量,其合作基础更加巩固、合作机制走向深入,合作影响惠及全球。如何使主要国际机制更好地吸纳金砖国家的影响力已经成为构建有效全球治理体系的关键。争取金砖国家合作的积极前景,要求遵循渐进式改革的路径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这既需要成员深化内部合作,也需要既有大国发扬合作精神。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中扮演何种角色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合作 全球治理 多边主义 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安全峰会、全球核秩序建设与中国角色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莼思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2期40-60,共21页
长期以来,在全球核安全领域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管理制度,其中,美国扮演了主要角色。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核安全峰会倡议是美国试图延续其对全球核秩序的领导做出的又一轮努力。但是,由于奥巴马政府的动员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 长期以来,在全球核安全领域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管理制度,其中,美国扮演了主要角色。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核安全峰会倡议是美国试图延续其对全球核秩序的领导做出的又一轮努力。但是,由于奥巴马政府的动员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美国已经越来越难以将其利益转化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奥巴马政府的核安全议程面临进展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局面。奥巴马政府在全球核治理议程设置方面面临的窘境提示人们,全球核治理应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国际社会的真正利益需求。全球核治理需要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已经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能力、政治影响力以及更具代表性的身份特征,应该在全球核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重要成员、作为发展中大国、作为在世界事务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应该为全球和地区的核秩序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并就如何构建更加贴近民生需求、更加符合各国国情、更加持久的核安全治理提出了基本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峰会 核秩序 核材料管理 中国核安全观 新兴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安全架构的未来图景--路径差异与模式谱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封帅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4期15-37,共23页
当前亚太地区的安全挑战主要有三类,即残余的冷战结构、结构性的战略冲突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这三类安全问题本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段,却同时出现在亚太空间中,从而造成了复杂的系统性安全困局。因此,是否具备同时处理三类不同属性的安全... 当前亚太地区的安全挑战主要有三类,即残余的冷战结构、结构性的战略冲突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这三类安全问题本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段,却同时出现在亚太空间中,从而造成了复杂的系统性安全困局。因此,是否具备同时处理三类不同属性的安全问题的能力,就成为评估和判断未来安全架构有效性与可行性的基本标准。由于亚太各国在冲突根源、理论准备、核心基础、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等安全架构建设的关键点上存在明显的分歧,必然导致在安全架构的建设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路径差异,最终形成六种典型的亚太地区安全模式,分别是同盟体系模式、东亚峰会模式、中美共治模式、亚信会议模式、次区域协调模式及东盟主导模式。根据以安全问题的类别和属性为基础生成的评估标准,对这六种模式、进行二维空间的落点象限排布,可以简单勾勒出未来亚太安全架构的基本谱系,从而对其未来发展图景进行宏观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安全架构 系统性困局 差异化路径 模式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太空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前景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莼思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04-124,共21页
中美太空合作正在出现新动向。1979年以来,中美太空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1999年,主要合作领域在商业卫星发射;第二个阶段是2000-2011年,主要合作领域在民用航天;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以后,中美太空对话和交流呈现出民用航... 中美太空合作正在出现新动向。1979年以来,中美太空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1999年,主要合作领域在商业卫星发射;第二个阶段是2000-2011年,主要合作领域在民用航天;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以后,中美太空对话和交流呈现出民用航天主管部门对话与太空安全对话同时进行的特点。虽然由于美国政府换届,共和党人在白宫获得执政地位,可能给过去一段时间内逐渐回暖的中美太空对话与合作再次蒙上阴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中美太空合作已经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中美太空合作多聚焦于具体技术和项目,这使得美国在以往的太空交往和合作中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稳定而迅速的发展,中美在太空领域不平衡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中国在涉及太空的众多关键领域已经构建起自己的体系,这大大增强了中国在中美太空合作中的主动性。对于未来的中美太空合作,中国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项目合作或技术合作的视角,可能在更具战略意义的层面上推动美国更具建设性地参与全球太空治理,共同为维护太空和平与安全承担起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合作 中美关系 民用航天 太空安全 全球公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海彬 宋卿 《国际展望》 2013年第4期134-138,共5页
2013年6月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在沪联合举办“构建新兴大国关系: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 2013年6月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在沪联合举办“构建新兴大国关系: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路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大国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研讨会综述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际展望》 现代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政党外交的评估与前瞻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海彬 《国际展望》 2011年第4期89-102,157,共14页
政党政治和现代外交的兴起使政党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政党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和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政党外交的对象、内涵、原则和作用... 政党政治和现代外交的兴起使政党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政党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和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政党外交的对象、内涵、原则和作用不断丰富和提升。政党外交在把握外交全局、配合政府外交、推进党的建设和提升执政能力等方面日趋重要,并在全球性议题和制度化网络建设等方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外交 评估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良祥 《国际展望》 2013年第4期68-81,141,共14页
中美正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其政策理念、手段和收效都存在较大差异,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双方的中东政策上。具体而言,美国既将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作为其中东外交的终极目标,亦将推广西方式民主自... 中美正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其政策理念、手段和收效都存在较大差异,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双方的中东政策上。具体而言,美国既将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作为其中东外交的终极目标,亦将推广西方式民主自由作为其解决中东问题和谋求地缘政治利益的手段。中国以和平与和谐世界理念作为其中东政策的指导思想,将和平视为目标,将对话和谈判等和平方式视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种基本政策理念的分歧在双方具体的中东政策中的表现相当明显,特别是在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伊朗核问题和"阿拉伯之春"的应对上。总体而言,美国的政策理念和方法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贡献,而中国以和平与和谐理念为指引的中东政策有着特殊的积极贡献,一方面防止了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东国家的外交独立和地区地缘政治多极化发展。鉴于中美实力对比的巨大差距,中国仍需作重大战略努力以推广其和平与和谐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和谐理念 民主自由价值观 伊核问题 “阿拉伯之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伙伴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的新增长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晓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55,共15页
“创新伙伴关系”是中国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网过程中的最新实践,是中国外交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在世界转型过渡期与中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叠加的特殊背景下,以创新要素为推动各国、各地区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切入点,有助于... “创新伙伴关系”是中国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网过程中的最新实践,是中国外交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在世界转型过渡期与中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叠加的特殊背景下,以创新要素为推动各国、各地区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切入点,有助于突破现有南北差异、思想差异、制度差异、意识形态差异等传统伙伴关系指标体系,在国际政治权力范式中增加发展范式,将各国对发展的需求转化为应对共同挑战的集体行动和理念共识,从而增加对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设的外部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创新伙伴关系 创新合作 全球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