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审慎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宏观情景压力测试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夏文珂 刘冲 刘莉亚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190,共18页
压力测试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日益成为金融监管讨论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压力测试是否达到了增强我国金融稳定的目的.本研究以2012年一2019年参与央行压力测试的银行为研究样本,基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披露的压力... 压力测试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日益成为金融监管讨论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压力测试是否达到了增强我国金融稳定的目的.本研究以2012年一2019年参与央行压力测试的银行为研究样本,基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披露的压力测试结果,构建银行“压力测试敬口”指标,实证考察上述宏观审慎政策对参试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压力测试敬口”的上升促使参试银行承担更少的风险,表现为降低其被动风险承担水平而非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并且上述效应在国有(大规模)银行中更加显著.随着压力程度增加,参试银行减少了传统信贷资产风险散口,同时增加了影子银行业务敬口。风险资产组合的调整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存在差异,随着“压力测试口”的增加,非国有(中小规模)银行显著调低了高风险行业贷款,但通过增加影子银行资产以规避监管,而国有(大规模)银行则倾向于主动减少影子银行业务.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监管行动和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的理解,对于政策层完善和调控监管规则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测试 风险承担 信贷配置 影子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国际化、汇率与跨境资本流动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凤娟 丁剑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选取1998—2021年的季度数据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时变关系。研究表明,短期内,三者存在以下关系: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人民币短期升值,但人民币升值对于... 选取1998—2021年的季度数据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时变关系。研究表明,短期内,三者存在以下关系: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人民币短期升值,但人民币升值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因此未来不能只靠人民币升值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冲击为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注入动力,但是短期跨境资本突然涌入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因此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防范其冲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跨境资本流入的短期波动增大,跨境资本的涌入也会破坏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因此在当下中国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不应忽略汇率强烈波动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以及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需要适当缩小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以有效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汇率 跨境资本流动 TV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全球蔓延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经贸发展的困境及纾解举措 被引量:47
3
作者 沈国兵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双循环”成为热议问题。研究认为:(1)中美摩擦叠加疫情全球蔓延使得中国经贸发展遭遇到“四重困境”即对等反制、疫情冲击、信任缺失和政治...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双循环”成为热议问题。研究认为:(1)中美摩擦叠加疫情全球蔓延使得中国经贸发展遭遇到“四重困境”即对等反制、疫情冲击、信任缺失和政治摩擦等困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突破“四重困境”的新时代策略。(2)我国国内有效需求相对有限决定着更需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真正互促式发展;国内一些产品无效供给、另一些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决定着疫情下我国需要积极拓展有效市场需求和有效产品供给。(3)坚持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营商环境,以做大做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市场交集。(4)需要采取多维政策举措(如打造双循环海外枢纽、支持中心城市辐射、实施区域梯度互补战略等)协调推进全面开放,加快形成一个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和竞争有序统一的大市场,进而支撑起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市场需求 要素市场化配置 营商环境 国内国际双循环 市场交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关注与特质波动率之谜:来自行为金融学新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陆蓉 杨康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7,共14页
本文在我国股票市场检验了有限关注对特质波动率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收益负相关关系在高关注度股票组合中更显著,而在低关注度组中,特质波动率-收益关系变弱甚至不再显著;Fama和MacBeth(1973)回归结果显示,关注度显著降低... 本文在我国股票市场检验了有限关注对特质波动率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特质波动率-收益负相关关系在高关注度股票组合中更显著,而在低关注度组中,特质波动率-收益关系变弱甚至不再显著;Fama和MacBeth(1973)回归结果显示,关注度显著降低了特质波动率的定价作用;另外,通过Hou和Loh(2016)拆分方法发现,有限关注对特质波动率之谜具有最强的解释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的解释不能消除关注度在特质波动率定价中的作用。因而,本文的研究揭示,投资者的有限关注可能是造成一些市场异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关注 特质波动率 个体投资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维度的信息重要吗?--基于投资者电话交流会信号博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闵敏 刘莉亚 +1 位作者 陈瑞华 赵凡青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共20页
针对中国资本市场中自愿信息披露的非言语维度信息有效性问题,利用电话交流会的“信号博弈”问题展开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首先,本文构建了一个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对其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整理了201... 针对中国资本市场中自愿信息披露的非言语维度信息有效性问题,利用电话交流会的“信号博弈”问题展开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首先,本文构建了一个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对其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整理了2013年-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召开的投资者电话交流会的相关音频文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声音情绪的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会议中高管的声音维度的确含有文本之外的重要增量信息;2)理论和实证均发现,相较于正面情绪,投资者更倾向通过高管的负面情绪对信息进行识别;3)一些外界因素例如压力会导致高管释放更多负面情绪并能被投资者识别.综上,非言语维度确实含有增量信息,可以缓解管理层-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情绪 自愿信息披露 信号传递博弈 电话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偏好假设与拓展效用函数
6
作者 韦潇 郑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48,共16页
本文分析了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假设对广义商品空间上的拓展效用函数性质的影响。通过构造法,本文为任意离散集合上的理性消费者偏好提供了一个定义在R^(n)上的、光滑的拓展效用函数。基于拓展效用函数,企业可以预测消费者对未显示商品集... 本文分析了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假设对广义商品空间上的拓展效用函数性质的影响。通过构造法,本文为任意离散集合上的理性消费者偏好提供了一个定义在R^(n)上的、光滑的拓展效用函数。基于拓展效用函数,企业可以预测消费者对未显示商品集合的偏好,并为新商品的需求及定价策略提供经济学依据。同时,针对该效用函数的估计有效性,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消费者偏好的凹一致连续性假设。当消费者偏好满足该假设时,上述拓展效用函数在R^(n)上具有利普希兹连续性,企业能够准确估计消费者关于任意商品的有效偏好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好 效用函数 连续性 利普希兹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品再分配与企业出口稳定性
7
作者 李志远 林怡纯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4,共12页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出口企业抵御外部需求冲击的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助投入关联的概念,分析企业在既有行业间重新分配中间投入品的优势以及将既有中间品配置到新行业的潜在优势...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出口企业抵御外部需求冲击的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助投入关联的概念,分析企业在既有行业间重新分配中间投入品的优势以及将既有中间品配置到新行业的潜在优势,并考察其如何影响企业在需求冲击下的出口稳定性。研究发现,企业在既有行业间重新分配中间品的优势会增强企业既有出口行业抵御负向冲击的能力,且便于企业调整出口结构,具备更强的恢复能力。企业将既有中间品部署于新行业的潜在优势会使得企业在面对需求结构冲击时,转向新行业产品出口,淘汰部分既有产能,优化出口结构以适应新的需求市场,从而抵御需求冲击对企业出口状态和出口规模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冲击 出口稳定性 投入关联 中间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改革能够优化地方财力结构吗?——基于矿业权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8
作者 孙琳 钟睿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6,共12页
科学合理地获取资源性收益对优化地方财力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以矿业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5—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市场化改革对地方财... 科学合理地获取资源性收益对优化地方财力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以矿业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5—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市场化改革对地方财力结构的优化效应。研究发现:矿业权改革对矿业权出让收益占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矿业权改革能够优化地方财力结构,经过DID估计有效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影响依然存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矿业权改革对地方财力结构的优化效应在低纵向财政失衡度、高财政压力、高城投债风险和土地财政不可持续性的地区更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矿业权改革通过增加矿业权交易面积、提高矿业权交易价款,进而优化了地方财力结构。本文为有序增加资源性收益、优化地方财力结构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改革 地方财力结构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包容,企业投资与过度外推偏差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春鹏 杨金强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3,共12页
本文研究了关系型贷款业务中银行包容度与企业内生投资对银企价值的互动影响,并引入过度外推的认知偏差,考察非理性决策互动对双方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包容度与贷款利率间呈“倒U型”关系,银企双方存在各自的最优利率。银行... 本文研究了关系型贷款业务中银行包容度与企业内生投资对银企价值的互动影响,并引入过度外推的认知偏差,考察非理性决策互动对双方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包容度与贷款利率间呈“倒U型”关系,银企双方存在各自的最优利率。银行在认知偏差下提供的高包容度促进了企业投贷,企业在认知偏差下的过度投资提高了银行信贷包容度,弱化了非理性决策的负面影响。本文从行为金融角度拓展了银企合作的理论研究,指出银企决策间的互动是关系型贷款模型克服信息不对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包容 关系型贷款 企业投资 过度外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刺激与小微企业投融资——基于奈特不确定的新视角
10
作者 牛英杰 杨金强 王英珏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9,共12页
针对“减税政策好还是补贴政策好”这一疑问,通过引入模型不确定性,研究政府刺激投资政策与小微企业投融资问题.由于决策者担心模型的误设,因而寻求稳健的决策规则,利用随机停时理论和动态最优控制方法,得到了企业或有权益价值和政府收... 针对“减税政策好还是补贴政策好”这一疑问,通过引入模型不确定性,研究政府刺激投资政策与小微企业投融资问题.由于决策者担心模型的误设,因而寻求稳健的决策规则,利用随机停时理论和动态最优控制方法,得到了企业或有权益价值和政府收入的显示解.数值结果表明:政策层面,如果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当税率处于较高水平时,为达到刺激企业投资的目的,政府应采取税收减免政策;当税率较低时,政府应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企业决策层面,对模型不确定的担忧侵蚀了企业价值、降低了企业杠杆率、提高了信用利差,但模型不确定性的存在却有助于缓解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最后,本研究也为小微企业“融资贵”难题和零杠杆现象提供了行为金融学角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不确定性 财政补贴 税收减免 投资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进出口和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及应对举措 被引量:51
11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90,共16页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进出口和全球产业链冲击严重。研究表明:(1)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省域遭受到国内和国外两拨停工停运,短中期内出现外贸断崖效应;2020年我国已无国际制度红利激发的贸易创造效应,且货物贸易边际递减;国际贸易保...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进出口和全球产业链冲击严重。研究表明:(1)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省域遭受到国内和国外两拨停工停运,短中期内出现外贸断崖效应;2020年我国已无国际制度红利激发的贸易创造效应,且货物贸易边际递减;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生贸易抑制效应。(2)疫情全球蔓延下我国在有效防控好国内疫情的同时,需要显著增加向疫情严重的国家出口,以维护好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通畅。(3)此次疫情导致电子信息业和汽车制造业面临的上游供给短缺压力大,能源行业和电子信息业面临的下游需求不足压力大。(4)此次疫情下我国拓展出口的重点是防疫产品和集成电路,扩大进口的重点是肉类等日常消费品、铁矿砂等大宗商品以及集成电路。据此,需要积极应对此次疫情冲击,将相关防疫产品进出口作为新的贸易增长点,妥善化解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面临的供需压力,重点巩固我国同美国、欧盟和日韩等传统市场以及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贸易融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蔓延 出口 进口 全球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能提升中国服务行业出口竞争力吗?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国兵 梁思碧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实现服务贸易提质增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构建了中国服务行业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指标,并采用基于贸易增加值计算的市场渗透率衡量服务行业出口竞争力,进而使用面板Tobit模...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实现服务贸易提质增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构建了中国服务行业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指标,并采用基于贸易增加值计算的市场渗透率衡量服务行业出口竞争力,进而使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提升中国服务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并且对高收入国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更为显著;由于抑制效应的存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而削弱了高技术水平服务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进一步表明,虽然服务行业进口技术含量提高会降低其出口竞争力,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仍会提升中国服务行业的综合出口竞争力。据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行业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对高技术水平服务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更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服务行业 市场渗透率 出口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外部冲击与投资者保护效应的非对称性:中国的经验证据
13
作者 曹啸 孙天琦 +1 位作者 计小青 伍银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4,共12页
本文关注了投资者保护效应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危机当中表现出来的非对称性特征,从信任的视角出发,基于投资者的决策模式,把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相对稳定和投资者对于保护水平反应的变动性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更好地解释了投资者保护效... 本文关注了投资者保护效应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危机当中表现出来的非对称性特征,从信任的视角出发,基于投资者的决策模式,把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相对稳定和投资者对于保护水平反应的变动性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更好地解释了投资者保护效应非对称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了对于投资者保护重要性以及投资者保护如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认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检验了次贷危机前后,中国股票市场在公司层面上的投资者保护质量对于股票累积收益率影响的差异,发现投资者保护效应在危机前后存在非对称性,不同的治理变量在保护效应的非对称性上也存在差异,这也暗示了上市公司改进投资者保护水平和提升投资者对于我国股票市场信任和信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信任 外部冲击 非对称性 次贷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金自持能赢得投资者信任吗?
14
作者 朱小能 许帆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79,共12页
信任是公募基金发展的基石,研究基金公司如何获取投资者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资金流量的变化,本文探究了基金公司持有自身所管理基金份额的行为与投资者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自持会显著降低开放式基金的资金净流入,表明基金... 信任是公募基金发展的基石,研究基金公司如何获取投资者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资金流量的变化,本文探究了基金公司持有自身所管理基金份额的行为与投资者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自持会显著降低开放式基金的资金净流入,表明基金自持未能赢得投资者的广泛信任。进一步研究自持动机发现,基金公司自持并非主动追求投资获利,而是出于营销动机以及面临赎回压力时的无奈之举。本文结论对规范基金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行为,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基金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自持 资金流量 投资者信任 信息传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吗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哲 吕江林 朱小能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25-135,共11页
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显著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 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显著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充分的信息,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发了分析师和大众媒体的关注,缓解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区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卖方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企业、中小型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 文本分析 数字经济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度外推的资产定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涓 母从明 +1 位作者 朱小能 杨金强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32,共14页
基于卢卡斯纯交换经济模型和部分信息假设,研究了消费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过度外推信念偏差对市场均衡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较低的风险厌恶系数,代表性消费者的过度外推信念偏差不但降低了无风险利率,而且提高了风险溢价和风... 基于卢卡斯纯交换经济模型和部分信息假设,研究了消费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过度外推信念偏差对市场均衡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较低的风险厌恶系数,代表性消费者的过度外推信念偏差不但降低了无风险利率,而且提高了风险溢价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因此,研究结论在统一的框架内为“股权溢价之谜”、“利率之谜”和“波动之谜”提供了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外推 股权溢价之谜 超常波动之谜 利率之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下或有可转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鑫 杨金强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不确定性投融资理论,探析或有可转债对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时机及资本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而从缓解融资摩擦与压力的视角为企业引进或有可转债融资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或有可转债的转换率对最优投资规模没有影... 基于不确定性投融资理论,探析或有可转债对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时机及资本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而从缓解融资摩擦与压力的视角为企业引进或有可转债融资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或有可转债的转换率对最优投资规模没有影响;相对于普通债券,或有可转债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约束压力,减少了非效率投融资决策导致的企业价值损失;当融资约束企业的收益增长率、转换率与转换杠杆较低,而所得税率较高时,或有可转债融资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或有可转债 融资约束 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治污行为的环境效果——来自工业气体净化设备进口的证据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卉 李志远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7,共15页
工业企业是污染排放的主体之一,也是环境规制的关键对象,评估企业治污行为的环境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基于2003-201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的工业气体净化设备进口衡量企业治污程度,研究企业污染治理行为对工业二... 工业企业是污染排放的主体之一,也是环境规制的关键对象,评估企业治污行为的环境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基于2003-201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的工业气体净化设备进口衡量企业治污程度,研究企业污染治理行为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治污设备的进口有效降低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在考虑进口企业的异质性后发现,国有企业治污行为的减排效果更为显著,这说明在我国环境问题上,国有企业起到了带头治理的关键作用;两控区内企业的治污效果显著好于两控区外企业,反映了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将有效提升企业的治污效果。因此,对于环境治理这一综合的社会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各尽其责、共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治污行为 国有企业 环境效果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ibor操纵行为检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若宙 冯芸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0-519,共10页
基于一个银行Shibor报价模型,根据银行的Shibor报价构造一个参照Shibor。相比实际Shibor,参照Shibor不易受操纵行为的影响。若不存在操纵行为,两者将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若存在操纵行为,两者将出现偏离。运用Bai-Perron检验,通过检验两... 基于一个银行Shibor报价模型,根据银行的Shibor报价构造一个参照Shibor。相比实际Shibor,参照Shibor不易受操纵行为的影响。若不存在操纵行为,两者将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若存在操纵行为,两者将出现偏离。运用Bai-Perron检验,通过检验两个Shibor基差绝对值的结构断点来检验Shibor操纵行为。相比已有的检验方法,该方法可以剔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实证结果显示:1年期Shibor基本不存在操纵迹象,其他期限的Shibor在2010年开始出现操纵迹象;2012年3月起,操纵迹象陆续开始消除,2015年5月之后,所有期限的Shibor均不存在操纵迹象。从各银行的Shibor报价上看,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存在操纵的可能性最大,汇丰中国存在操纵的可能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LIBOR操纵案 Bai-Perron检验 市场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