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 被引量:85
1
作者 刘悦来 尹科娈 +1 位作者 魏闽 范浩阳 《风景园林》 2017年第9期16-22,共7页
作为一种城市绿地形式,社区花园对于高密度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社区营造、自然教育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分别介绍了社区花园在城市开放空间和住区私属空间的营... 作为一种城市绿地形式,社区花园对于高密度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社区营造、自然教育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分别介绍了社区花园在城市开放空间和住区私属空间的营造过程,并对这两种不同空间属性的社区花园在不同的阶段上的参与主体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基于作者团队为期3年的实践探索,旨在为促进城市社区花园的多元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花园 高密度城市 多元参与 社区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 协同共享 日臻完善——上海社区花园系列空间微更新实验 被引量:71
2
作者 刘悦来 尹科娈 葛佳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4期8-12,共5页
空间更新如何更深入民心更可持续?本文结合上海社区花园的实践分析,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都市区空间更新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以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作为社区花园营造的案例,从空间布局、建设过程、后续维护等方面... 空间更新如何更深入民心更可持续?本文结合上海社区花园的实践分析,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都市区空间更新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以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作为社区花园营造的案例,从空间布局、建设过程、后续维护等方面,介绍社区花园如何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绿地属性的前提下,以深入的社区参与丰富了城市绿地的内涵与外延,以更乡土更丰富的生境营造更新了人与自然的连接,以日臻完善的方式实现了社区民众对美好家园的共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微更新 社区花园 社区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社区花园实施机制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 被引量:57
3
作者 刘悦来 尹科娈 +1 位作者 魏闽 王莹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功能布局与运维情况,藉此研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等利益相关者在高密度城市社区花园实施中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厘清其在社区公共空间服务供给中的责、权、利关系,以提高公众参与度为核心目标... 以上海创智农园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功能布局与运维情况,藉此研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等利益相关者在高密度城市社区花园实施中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厘清其在社区公共空间服务供给中的责、权、利关系,以提高公众参与度为核心目标,希冀可以为社区花园的推广提供实施解决方案,引领社区绿色空间的多元参与,实现社区自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花园 实施机制 创智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空间营建到社区营造——上海社区花园实践探索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悦来 尹科娈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5期43-46,共4页
本文立足上海社区花园实践案例,通过分析社区花园各阶段的实践策略来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多元共治,让营建活动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并回归城市公共空间,进而促进社区营造。
关键词 社区花园 社区营造 多元共治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以社区花园为例 被引量:76
5
作者 刘悦来 许俊丽 尹科娈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13-17,共5页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的4级结构和3种发展途径,并从政府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和挖掘社区'领袖'等不同层面给出社区营造的建议,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让社区营造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空间 社区花园 参与式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营造的战术观察”主题沙龙 被引量:1
6
作者 弋念祖 市川纮司 +16 位作者 饗庭伸 小泉秀树 中岛伸 黄瓴 杨宇振 刘悦来 侯晓蕾 罗家德 梁肖月 朱荣远 郑湘竹 许志强 刘佳燕 朱晔 程晓青 唐康硕 赵幸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5期6-16,共11页
近段时间,伴随着各地"人才大战"的竞相登场,国内城市发展的转向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粗放扩张到精细化发展,从物质保障到精神提升。经历了高效的城市化进程之后,规划师和建筑师们正在思考如何实现更为细致的城市关怀。社区... 近段时间,伴随着各地"人才大战"的竞相登场,国内城市发展的转向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粗放扩张到精细化发展,从物质保障到精神提升。经历了高效的城市化进程之后,规划师和建筑师们正在思考如何实现更为细致的城市关怀。社区即是城市运转的基本单元,也是市民生活的基层载体。基于社区的研究视点,本身就是对以往自上而下的城市建设的重要补充。和以往的关于城市的战略研讨不同,本次的沙龙更倾向于从个人的角度探讨战术层面的城市应对。我们邀请了中日两国相关领域的专家,这其中包括规划师、建筑师、大学教授以及社会学家。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实践地域,他们将围绕社区营造的新关切作一次有益的探讨。在新的城市转向的背景下,共同思考社区在回应城市问题、营造理想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设计师 社区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