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受水县经济韧性的影响
1
作者 顾雪芹 肖志斌 +1 位作者 周吉顺 蒋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50,共9页
为持续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带动作用、促进受水县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检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受水县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经济持续稳定性、新质生产力和创业环境角度进... 为持续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带动作用、促进受水县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检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受水县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经济持续稳定性、新质生产力和创业环境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双重差分拟合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可以显著提升受水县经济韧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激发了受水县创新活跃度和创业活跃度,正向作用于该地区的经济韧性。从水资源约束缓解的视角深入探讨区域经济韧性变化,揭示了南水北调工程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其影响机制,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宏观布局和水资源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强化南水北调工程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资源约束 经济韧性 县域发展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葛文峰 冉启英 +1 位作者 杨小东 徐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8,共5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数字政府建设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201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数字政府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数字政府建设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201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数字政府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存在;数字政府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即当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超过阈值0.5864以后,数字政府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增强;数字政府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地方政府应在进一步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并且利用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改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建设 经济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葛文峰 徐阳 冉启英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71,共15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变局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交汇点,面临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亟须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科技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助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实现经济... 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变局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交汇点,面临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亟须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科技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助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因此,考察金融科技对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为研究样本,探讨了金融科技水平对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检验了金融监管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金融科技能够赋能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该结果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改样本时间跨度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②金融科技对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金融科技水平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能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在民间金融水平较低地区金融科技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强;金融科技达到一定水平才对地区新质生产力产生促进作用。③金融监管对金融科技水平和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④金融科技水平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效应存在非线性关系,其驱动效果受金融监管水平的约束。研究结论为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强化金融监管和提高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科技 金融监管 调节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征税努力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叶 唐为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作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是理解我国企业经营绩效和创新水平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08-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与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率对企业创... 作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是理解我国企业经营绩效和创新水平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08-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与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率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水平提升,这一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财政收支缺口小的地区、中小型企业以及非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的工具变量检验也支持了上述研究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抑制了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本文对理解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为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 企业创新 税收征管 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生产网络演化内生机制与中国角色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录问 干春晖 余红心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3,共14页
基于2000—2021年全球97个经济体3198种中间品贸易数据,构建全球生产网络,采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网络演化内生机制,并依据内生机制对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演化中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第一,非互惠结构的互惠效应、... 基于2000—2021年全球97个经济体3198种中间品贸易数据,构建全球生产网络,采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网络演化内生机制,并依据内生机制对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演化中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第一,非互惠结构的互惠效应、两路径结构的传递闭合效应和星型结构的马太效应是全球生产网络演化内生机制;第二,中国通过构建互惠结构和发挥第三方市场的作用在全球生产网络演化中承担重要角色,并且在承担中介角色引致的传递闭合效应下,坦桑尼亚、新西兰和巴拿马等经济体将在集成电路领域拓展出口市场。因此,中国需率先成为生产合作关系的“发出者”,充分利用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桥梁”地位的优势,建立国内进出口企业信息交流平台,构建多元稳定的贸易格局,保障产业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中间品贸易 网络演化内生机制 生产合作关系 互惠效应 传递闭合效应 马太效应 产业链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
6
作者 徐阳 冉启英 杨平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97,共15页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与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协同演进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为厘清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的内...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与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协同演进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为厘清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的内在关联并探究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利用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从“数字化赋能、绿色化牵引”的双视角衡量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水平。同时,围绕新质生产力核心维度,从新型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设计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双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呈促进效应,这一关系在检验过测量偏误、数据异常值、遗漏变量、互为因果等问题后依旧成立。即双化协同主要通过催生具备技术嵌入性与生态主体性的新型劳动者,推动劳动工具实现智能增效与低碳减排功能统合,并促使劳动对象由资源消耗转为价值创造等方面,最终实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且双化协同经由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突破与要素优化配置三重传导路径构建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驱动机制。其中,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提升市场化程度能够增强双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过度干预会抑制这一正面影响。因此,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与绿色工程的协同发展体系,有效驱动产业智能化转型与智能清洁技术的深度应用,同时依托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借助政府破除制度性壁垒、强化市场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等举措,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双化协同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供应商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高涓 朱天一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推动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与技术跃迁的核心战略工具。本研究聚焦于企业入选中国绿色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名单这一典型实践,基于2009—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推动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与技术跃迁的核心战略工具。本研究聚焦于企业入选中国绿色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名单这一典型实践,基于2009—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供应链视角系统评估客户企业绿色治理行为对其供应商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客户企业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名单显著增强了供应商的绿色技术创新进程。该效应主要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与绿色关注度提升两个路径传导,表现为客户企业增强了对供应商绿色融资资源配置与环境信息认知的引导能力。此外,该激励效应在客户集中度较高、供应商吸收能力较强的情境下更为显著,说明供应链依附关系与能力基础是实现绿色技术跃迁的关键调节因素。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该影响在非国有、非高新技术以及高全要素生产率供应商群体中尤为明显,揭示出绿色治理政策在所有制结构、技术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不同的企业中存在显著的传导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技术创新 供应链金融 绿色关注度 吸收能力 客户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市场分割与产业升级 被引量:19
8
作者 冉启英 李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1-85,共5页
文章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双重视角出发,利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实证探讨了市场分割、数字经济及二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当期产业结构升级对前一期... 文章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双重视角出发,利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实证探讨了市场分割、数字经济及二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当期产业结构升级对前一期产业结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依赖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计深远”之策;数字经济和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交互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市场分割的共同作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无影响,但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与数字经济能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无影响;市场分割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但对东部地区无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均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分割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高级化 合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为准自然实验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中庆 刘永健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6,共16页
区域一体化通过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政策共商等路径改善企业的内部生产条件和外部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6-2013年沪苏浙皖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将企业... 区域一体化通过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政策共商等路径改善企业的内部生产条件和外部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6-2013年沪苏浙皖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将企业所在城市是否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分析区域一体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稳健趋于强化的促进作用,且后期加入企业具有较强的预期效应;区域一体化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绩效具有提升作用,但对少数行业的企业绩效有不利影响;区域一体化前期对规模较大企业的绩效提升更显著,而后期对规模较小企业的绩效提升更显著;入会城市距离核心城市上海越远,区域一体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越弱。在发挥区域一体化提升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时,应注意政策效应的多样化和多变化,尽量平衡各地区和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政策效应差异;同时,应实施多层次区域一体化战略,弱化城市距离对区域一体化政策效应的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企业绩效 政策效应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建立FTA的经济效应——基于互联互通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宜昕 沈华夏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56-159,共4页
本文利用GTAP模型考察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作用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FTA的影响机制,综合分析其中宏观经济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和产业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建立FTA将会同时提升双方福利水平,但是双方在... 本文利用GTAP模型考察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作用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FTA的影响机制,综合分析其中宏观经济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和产业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建立FTA将会同时提升双方福利水平,但是双方在GDP拉升的绝对值和增长率收益上各有侧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贸易条件改善作用显著高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削减,而欧亚经济联盟则情况相反;签订FTA后双方都出现产业扩张,但是互联互通主导型的产业扩张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主导型的产业扩张呈现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经济联盟 FTA GTAP模型 技术性贸易壁垒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商业街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容与路径分析——基于对上海特色商业街的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华伟 李天才 董晓旭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前,特色商业街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亟需着手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为了提出更好的转型升级建议,本文对上海39家特色商业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街区的线上运营情况、数据获取情况、有无数字化团队、有关直播营销等。调查结果表... 目前,特色商业街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亟需着手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为了提出更好的转型升级建议,本文对上海39家特色商业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街区的线上运营情况、数据获取情况、有无数字化团队、有关直播营销等。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商业街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缺乏全面的理解,因而未能从全局出发制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为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本文提出了公共服务、街区运营、基础设施、消费体验、市场营销等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内容,并提出了推动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以期对其他特色商业街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特色商业街 转型升级 线上线下融合 数字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持续绿色创新——来自A股上市工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7
12
作者 冉启英 杨小东 叶林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作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始动能,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重要的战略方向,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剖析了数字化对工业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 作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始动能,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重要的战略方向,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剖析了数字化对工业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工业企业的持续绿色创新,这一结果在历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可以通过减少融资约束与增加企业社会责任这两条渠道,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的持续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对轻污染行业的持续绿色创新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在重污染行业中该效应不显著;并且,数字化对制造行业的持续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显著,而该促进作用在采矿业、能源与电力行业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本研究结果充分发挥了“风向标”作用,为企业继续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与绿色创新提质增效提供了良好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持续绿色创新 行业特征 融资约束 企业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政策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基于“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顾振华 李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6,共16页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研究旅游扶贫相关政策对贫困地区脱贫的影响效应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以“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对象,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提出了乡村旅游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3条影响机制;随后利用2010-2020年我...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研究旅游扶贫相关政策对贫困地区脱贫的影响效应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以“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对象,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提出了乡村旅游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3条影响机制;随后利用2010-2020年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确实推动了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且该效应在时空上还具备可持续性和空间溢出性;(2)乡村人口就业人数的上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县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旅游影响过程中的机制;(3)相比东部地区,乡村旅游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4)不同类型政策在影响效应的时空性质和影响机制的选择上均存在异质性。此研究为实现“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要素流动 巩固脱贫成果 可持续性和溢出性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振华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3,共14页
科技创新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供应链韧性的关键,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则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从供应链视角下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发布为背景,逻辑推演... 科技创新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供应链韧性的关键,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则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从供应链视角下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发布为背景,逻辑推演了税收优惠提升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并利用2010—202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了企业自身的新质生产力,研发投入是其中的影响机制;(2)该税收优惠政策还提升了企业所处供应链上下游的新质生产力,人员流动、技术溢出和效率传导是政策辐射供应链的渠道;(3)该政策的效果对供应链下游产业和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为实现政府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和供应链韧性目标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税收优惠 新质生产力 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减排效应——基于我国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振华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3,共26页
我国建设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离不开文化旅游业的融入和反哺,而节能减排则是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它们之间的影响机制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带着上述思... 我国建设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离不开文化旅游业的融入和反哺,而节能减排则是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它们之间的影响机制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带着上述思考,文章首先阐明了文化旅游激发“亲环境行为”及产业结构转型这样两条影响机制;随后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03年至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323个地级市的2182个县域面板数据,展开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激发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是文化旅游产生减排效应的直接机制,产业结构向文旅转型,高污染企业发展受限则是间接机制;(3)文化旅游在地级市样本和中西部地区样本中的减排效应更为显著。文章既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又在旅游、生态、居民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关键联系,还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二氧化碳排放 亲环境行为 工业企业数量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企业海外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振华 侯文平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设立既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评估其影响大小并挖掘影响机制具有现实意义。依托异质性企业理论,提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相关企业“走出去”的完整路径,并利用2012年至2...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设立既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评估其影响大小并挖掘影响机制具有现实意义。依托异质性企业理论,提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相关企业“走出去”的完整路径,并利用2012年至2022年国内文化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设立后,基地内文化企业的海外收入显著提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对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推动效应不仅在时间上有持续性,在空间上有溢出性,而且还在地区、产权和企业类型上存在异质性;税收减免优惠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了影响机制的作用。研究为实现文化自信目标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走出去”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税收减免优惠 人力资本投入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效应和机制分析--基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振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发展需要开放,针对服务业出台的开放举措能否促进整个服务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究。本文将ESG表现视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年至202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 发展需要开放,针对服务业出台的开放举措能否促进整个服务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究。本文将ESG表现视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年至202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促进了服务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该影响效应不仅在地区、行业和产权性质上存在异质性,而且会辐射上游产业链;扩大开放、创新模式和加强监管是政策传导的影响机制。本文结论为服务业开放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并提出扩大政策试点范围、强调产业间关联性和明确政策传导路径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产业链传导 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ESG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服务业开放拓展企业海外业务——基于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准自然实验
18
作者 顾振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4,共7页
开放数字服务业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评估相关举措的影响并挖掘影响机制具有深刻意义。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创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创建... 开放数字服务业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评估相关举措的影响并挖掘影响机制具有深刻意义。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创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创建会拓展基地内企业的海外业务,该拓展效应在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样本中更显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融资约束的降低和税收返还的增加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了机制作用。研究结论为评估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收益和成本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业 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生产效率 贸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视角的中国畜牧业绿色增长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苏旭峰 杨小东 冉启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基于碳排放视角,探索畜牧业碳排放的原因,为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算2000-2018年间中国30个省份畜牧业碳排放量,利用LMDI分解指数考查畜牧业碳排放的原因,并利用Tapio弹性分析中国畜牧业碳排放与畜牧业产值之间的脱钩... 基于碳排放视角,探索畜牧业碳排放的原因,为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算2000-2018年间中国30个省份畜牧业碳排放量,利用LMDI分解指数考查畜牧业碳排放的原因,并利用Tapio弹性分析中国畜牧业碳排放与畜牧业产值之间的脱钩状态。中国畜牧业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MDI分解结果显示,2000-2018年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畜牧业碳排放实现减排,畜牧业碳生产率变化(ΔEI)、第一产业占比变化(ΔIS)、乡村人口变化(ΔRP)是畜牧业碳减排的主要原因,农业产业结构变化(ΔAI)、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ΔEL)、城镇化水平变化(ΔUR)是畜牧业碳排放的主要增加因素。Tapio弹性分析表明,全国和农区整体上呈现从弱脱钩到强脱钩变化,而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仍然处于弱脱钩状态。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波动较大,区域异质性明显;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城镇化水平变化是未来畜牧业碳减排的重要方向;牧区和农牧交错区碳减排压力较大,仍然处于弱脱钩状态;畜禽品种结构对畜牧业碳排放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碳排放 LMDI指数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传承:职业经理人或企业家后代——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12
20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95,159-160,共12页
本文利用2003~2014年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PSM-DID方法分析家族企业接班人的性质、企业创始人的政治关联以及公司内部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首先,当家族企业创始人有政治关联时,职业经理人的入主会提高企业业... 本文利用2003~2014年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PSM-DID方法分析家族企业接班人的性质、企业创始人的政治关联以及公司内部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首先,当家族企业创始人有政治关联时,职业经理人的入主会提高企业业绩,反之,职业经理人通过"隧道行为"转移公司资源的可能性会增加;其次,企业家后代入主企业后,企业业绩会有所下滑,但当企业创始人仍在公司留职时,下滑程度将减弱;最后,除了完善内部制度,为了权力平稳交接,公司会增加政治关联的有关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职业经理人 企业家后代 政治关联 隧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