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鹤 夏风华 +2 位作者 王君红 陈志义 曹郁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5-877,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的年龄≥50岁的上海地区居民,所有患者均否认有MEM病史,并排除眼科手术史、...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的年龄≥50岁的上海地区居民,所有患者均否认有MEM病史,并排除眼科手术史、眼外伤史及眼内血管性和炎症性疾病等病史,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IMEM者295例(346眼)纳入研究组;经眼科检查仅有屈光不正和(或)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者261例(30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眼部及全身多个临床数据差异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中年龄50-60岁49例(16.61%)、〉60-70岁90例(30.51%)、〉70-80岁143例(48.47%)、〉80岁13例(4.41%),排除由于80岁以上就诊患者少的缘故,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步递增趋势。研究组眼轴长度为(27.34±3.70)mm、伴玻璃体后脱离者237眼(68.50%),对照组分别为(24.76±3.00)mm和144眼(47.68%),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研究组高血压(65.42%)及糖尿病(18.64%)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49.04%、11.1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上海地区居民IMEM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步升高的趋势;50岁及以上人群中IMEM的眼轴显著延长、玻璃体后脱离率显著增加;其全身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后脱离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觉波前像差仪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良成 周行涛 +3 位作者 褚仁远 杨培星 任小依 沈建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前瞻研究主觉式像差仪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主觉像差仪检查与术前验光结果一致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以主觉波前像差仪引导LASIK手术,对照组进行传统LASIK手术。前瞻分析2组术后1周、3月屈光状况、... 目的前瞻研究主觉式像差仪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主觉像差仪检查与术前验光结果一致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以主觉波前像差仪引导LASIK手术,对照组进行传统LASIK手术。前瞻分析2组术后1周、3月屈光状况、裸眼视力,以及3月高阶波前像差总的均方根RMS。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共有86例,实验组为43例85眼,男∶女为22∶21;对照组共43例84眼。术后1周和3月2组视力和屈光状况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RMS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小(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可以减少LASIK术后像差增加,改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IASIK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许泽鹏 田妮 +6 位作者 李松调 李坤梦 郭海科 张洪洋 金海鹰 安美霞 俞晓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探讨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10/2019-08-20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101眼,根据眼轴长度(AL)进行分组,A组(26mm<... 目的:探讨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10/2019-08-20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101眼,根据眼轴长度(AL)进行分组,A组(26mm<AL≤28mm)17例29眼,B组(28mm<AL≤30mm)26例41眼,C组(AL>30mm)22例31眼。采用IOL Master自带的SRK/T、Haigis和Olsen公式计算术后理论屈光度(即所植入IOL度数对应的各公式的预测屈光度),并记录术后3mo实际屈光度,计算绝对屈光误差(MAE)。结果:三组患者采用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3mo MAE分别为0.15(0.04,0.22)、0.19(0.14,0.27)、0.26(0.115,0.455)D,无明显差异(P>0.05),且对于相同眼轴长度范围的患者,采用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3mo MAE最小。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采用三种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与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最为接近,与SRK/T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一致性最差。结论: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优于SRK/T、Haigis公式,且Olsen公式受眼轴长度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计算公式 Olsen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建明 吴乃川 孙兴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73眼发生高眼压的患者,先进行药物治疗,对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根据发生眼压升高的病因采取了及时的手术治疗。结果:198眼中有73眼发生高眼压,发生率为36.9%。所有患者的眼...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73眼发生高眼压的患者,先进行药物治疗,对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根据发生眼压升高的病因采取了及时的手术治疗。结果:198眼中有73眼发生高眼压,发生率为36.9%。所有患者的眼压均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35.7%的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眼压是玻璃体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其眼压的控制需进行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5000D全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良成 周行涛 +3 位作者 欧阳朝祜 翁成海 张宝华 褚仁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评估KM-5000D全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可预测性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92例(181眼),采用KM-5000D角膜板层刀制作130μm角膜瓣。术中对角膜瓣进行生物学测量,包括角膜瓣厚度、角膜瓣水平径、基底宽... 目的评估KM-5000D全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可预测性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92例(181眼),采用KM-5000D角膜板层刀制作130μm角膜瓣。术中对角膜瓣进行生物学测量,包括角膜瓣厚度、角膜瓣水平径、基底宽度、角膜瞳孔中心与角膜瓣基底的垂直距离以及角膜瓣中心与角膜瞳孔中心距离,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角膜瓣厚(126.9±5.3)μm,水平直径(9.6±0.6)mm,基底宽(4.7±0.8)mm。角膜瞳孔中央与角膜瓣基底垂直距离(4.35±0.35)mm。没有发生游离瓣、破瓣、纽扣瓣、偏心瓣等严重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所有角膜瓣对合良好。结论KM-5000D全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非常接近130μm,大小接近9.6mm,且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小,对角膜瓣厚度与大小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也无严重的相关并发症,KM-5000D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板层刀 可预测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矫正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无晶状体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志勇 徐庆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12.00 D)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植入个体化选择度数的人工晶状体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共58例(76只眼)合并超高度近视的白内障病例,术前根据患者年龄、阅读习惯、工作需要、近视程度、对侧眼的屈光...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12.00 D)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植入个体化选择度数的人工晶状体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共58例(76只眼)合并超高度近视的白内障病例,术前根据患者年龄、阅读习惯、工作需要、近视程度、对侧眼的屈光状态、眼底病变程度等因素,个体化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在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同期植入。术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33只眼(43%),≥0.5者23只眼(30%)。脱盲率7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 D者51只眼(67%);±0.50 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者22只眼(29%),±1.00 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者3只眼(4%)。无后囊膜破裂、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个体化选择度数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有针对性的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超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切开尺寸对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薇 崔红平 +1 位作者 倪双 郭海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47-1850,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切口尺寸的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对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2017-12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行Nd∶YAG... 目的:评估不同切口尺寸的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对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2017-12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的PCO患者41例4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囊切开尺寸将患者分成2组,囊膜切口≤3. 5mm为组1(20例20眼),囊膜切口>3. 5mm为组2(21例21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行BCVA、屈光度、IOP、ACD、黄斑厚度(MT)等检查。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屈光度(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wk,组2患者IOP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609,P=0. 013)。术后1wk,两组患者ACD均较术前明显变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但术后1、3mo两组患者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wk,两组患者MT均较术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且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后囊切开尺寸对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IOP影响显著,对BCVA、ACD、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 眼部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志勇 姚宜 +3 位作者 刘欣怡 闵云花 陈志义 韩丽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32例32眼,屈光度为-12.00^-20.00(平均-15.78±2.16)D。平均最佳...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32例32眼,屈光度为-12.00^-20.00(平均-15.78±2.16)D。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4.1±0.4。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采用吲哚菁绿染色并顺利剥除,术毕进行气体填充。术后随访1~9(平均4.5)mo,观察术后视力及黄斑劈裂愈合效果。结果:共30例30眼(94%)患者劈裂腔消失,视力较术前提高,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保存视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剥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2
9
作者 吴志勇 姚宜 +3 位作者 闵云花 陈志义 刘欣怡 韩丽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的PDR患者49例(58只眼),根据术前是否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分为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组(以下简称I... 目的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的PDR患者49例(58只眼),根据术前是否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分为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组(以下简称IVC/PPV组)24例(28只眼)及单纯玻璃体切除术组(以下简称PPV组)25例(30只眼),IVC/PPV组于玻璃体切除术前3~7 d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所有患者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后,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比例以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等等。结果 IVC/PPV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PV组;IVC/PPV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比例明显少于PPV组;两组硅油填充比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再出血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廼川 唐建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十分顽固难治。本文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疗效。方法:严格控制好血糖,配合降眼压药物应用,采用结膜下注射α-干扰素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在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角膜恢复透明,眼压正常,眼底清楚的情况下,... 目的: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十分顽固难治。本文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疗效。方法:严格控制好血糖,配合降眼压药物应用,采用结膜下注射α-干扰素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在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角膜恢复透明,眼压正常,眼底清楚的情况下,即可作全视网膜光凝。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红变患者6例,术后眼压控制正常,为12~17mmHg(1mmHg=0.133kPa),5例视力增进至0.03~0.3,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或仅余很少,角膜透明,前房已无积血,眼底均可见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无视网膜脱离。4例术后作全视网膜光凝。随访6月~1a,4例患者视力保持在0.03~0.2,眼压正常。1例未能及时作全视网膜光凝,再次出血,虽眼压正常,视力仅存手动;另1例术后眼压正常,视力不变,虹膜新生血管减少,由于玻璃体出血机化,建议作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未同意手术。结论:α-干扰素通过抑制DNA合成来干扰细胞增殖,使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刺激丧失应答能力,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发挥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手术,达到持久降低眼压,消除虹膜新生血管,恢复部分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青光眼阀植入术 治疗 糖尿病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诱发青光眼或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建明 陆豪 +1 位作者 杨蕾 吴廼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66-567,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方法:对31例(60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9~35(平均21.2±12.3)岁。双眼29例,单眼2例。均为...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方法:对31例(60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9~35(平均21.2±12.3)岁。双眼29例,单眼2例。均为局部使用。平均用药时间最短2wk,最长27mo。所有患者均因结膜炎以及其他外眼疾病,均具有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的临床表现。结论:该病好发于青少年,滥用药物是发生该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青光眼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综合性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蓓菁 刘南琳 郑一仁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个性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165例(185只眼)泪道阻塞患者。根据病史、泪道冲洗、结合泪囊造影明确阻塞部位和程度。采用以泪囊鼻腔吻合术、KTP术、KTP+微孔支架植入术、泪道扩张术为主,辅以抗炎抗粘药...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个性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165例(185只眼)泪道阻塞患者。根据病史、泪道冲洗、结合泪囊造影明确阻塞部位和程度。采用以泪囊鼻腔吻合术、KTP术、KTP+微孔支架植入术、泪道扩张术为主,辅以抗炎抗粘药物冲洗治疗。随访3—12个月。结果用本方法治疗的185只眼中,148只眼(80%)治愈;28只眼(15%)有效;9只眼(5%)无效。总治愈率95%。结论泪道阻塞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个性化综合性治疗方法,不仅提高了泪道阻塞的治愈率,而且提高了难治性泪道阻塞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 综合性 个性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夏风华 吴乃川 +2 位作者 韩丽荣 姚宜 刘湛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疗效。方法眼外伤、白内障手术中并发症和马凡综合征及不明原因所造成的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27例(29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出晶状体,包括...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疗效。方法眼外伤、白内障手术中并发症和马凡综合征及不明原因所造成的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27例(29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出晶状体,包括标准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术、玻璃体切除联合应用全氟化碳液体角膜缘切口取出晶状体术等。结果29只眼脱位于玻璃体腔之晶状体均被成功地取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只眼矫正视力恢复至≥0.3,7只眼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除1只眼需局部用降眼压药外,眼压均得到控制;6只眼伴有视网膜脱离者,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使其复位成功;10只眼同期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29只眼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脱位于玻璃体腔之晶状体如果长期存留将会产生多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高眼压和炎症反应得到基本控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情况,应用玻璃切除手术联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尽早及时地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之晶状体,对视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晶状体脱位 玻璃体腔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重症眼外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丽荣 姚宜 +3 位作者 夏风华 刘湛 吴乃川 刘春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88-390,I0001,I0002,共5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救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重症眼外伤的疗效。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39例(39只眼)合并有玻璃体出血、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重症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病史资料和随访情况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报告。结果39只眼中最后随访时36只眼...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救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重症眼外伤的疗效。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39例(39只眼)合并有玻璃体出血、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重症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病史资料和随访情况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报告。结果39只眼中最后随访时36只眼(36/39,92.3%)视网膜成功复位,其中32只眼(32/39,82.1%)首次手术后痊愈。15只眼巨大裂孔中14只眼(14/15,93.3%)视网膜成功复位。最后随访时34只眼(34/39,87.2%)视力有明显提高,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显著(χ2=29.632,P<0.01)。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救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重症眼外伤有良好的疗效,各期良好的手术处理均对最后视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意义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邦禄 刘春 +2 位作者 姚宜 韩丽荣 吴乃川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9-40,I0001,共3页
目的了解Stargardt病黄斑区的组织结构改变及对应视网膜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1例Star- gardt病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分析。结果 OCT反应出黄斑视网膜功能与黄斑组织形态改变关系密切。结论 OCT的应用为Stargardt病患者黄... 目的了解Stargardt病黄斑区的组织结构改变及对应视网膜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1例Star- gardt病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分析。结果 OCT反应出黄斑视网膜功能与黄斑组织形态改变关系密切。结论 OCT的应用为Stargardt病患者黄斑组织形态和视网膜功能的评价及随访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际颖 张伟英 郭海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我院2003-01/2016-01就诊的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15例26眼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跨度为3月龄~43岁,... 目的:探讨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我院2003-01/2016-01就诊的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15例26眼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跨度为3月龄~43岁,中位数年龄为11岁。15例患者中11例(73%)为双眼患病,4例(27%)为单眼患病。临床表现方面,有20眼(77%)可见虹膜萎缩或缺损;17眼(65%)有不同程度的虹膜前粘;14眼(54%)可见瞳孔变形或多瞳;14眼(54%)可见后胚胎环;11眼(42%)有角膜大小的异常。全部患眼房角检查均可见虹膜根部附着偏前,以及不同程度的房角粘连。根据资料,全部患者中仅2例具有家族性遗传史;5例除眼部异常外还伴有牙齿、上颌骨、心血管等全身其他系统发育异常。有20眼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开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等。术后随访到了9例患者(11只术眼),平均随访59mo,随访时眼压均低于术前眼压(t=2.4185,P=0.0362),其中7只术眼眼压≤21mmHg,远期手术成功率64%。结论:Axenfeld-Rieg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可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系统发育异常,该病治疗棘手,抗青光眼手术能够有效降压,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ENFELD-RIEGER综合征 继发青光眼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检查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宜 刘春 +1 位作者 吴乃川 韩丽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运用裂隙灯前置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对正常人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进行检测,客观定量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期早期发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方法 正常对照组20例(40只眼)。... 目的 运用裂隙灯前置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对正常人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进行检测,客观定量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期早期发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方法 正常对照组20例(40只眼)。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5年10月间非增生性糖尿病患者76例(114只眼),分别行裂隙灯前置镜、FFA和OCT检查。裂隙灯前置镜、FFA检查按常规进行,OCT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直径区域内视网膜形态及厚度,对各种检查记录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眼均行裂隙灯前置镜检查,肯定有DME者75只眼(65%),怀疑有者9只眼(E%),肯定无者30只眼(18%)。FFA确诊有DME者89只眼(78%),未发现DME者25只眼(22%),其中黄斑局限性水肿占18%,弥漫性水肿占32%,弥漫性水肿伴囊样变性占28%。用OCT检查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6mm直径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57±10)μm,在糖尿病组同样区域内无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者10只眼(9%),有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者104只眼(90%),局限性水肿组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7±43)μm,弥漫性水肿伴囊样变性组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79±122)μm皿。经比较,OCT检查的敏感性大大高于裂隙灯前置镜检查,FFA检查无DME组中有15只眼经OCT检查与正常对照组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局限视网膜病变荧光渗漏组、弥漫性荧光渗漏伴囊变组问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水肿,OCT检查其敏感性大大高于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并随着病程的延长,黄斑水肿加重,视网膜厚度及形态改变明显。OCT与FFA检查相互配合,才能较准确评估DME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水肿 OCT FF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南琳 夏颖 +2 位作者 刘春 朱蓓菁 吴乃川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只眼)进行OCT检查并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23只眼眼底黄斑中心凹或中心凹...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只眼)进行OCT检查并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23只眼眼底黄斑中心凹或中心凹旁均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CNV)存在。边界清晰者占82.6%(19只眼),边界不清晰者占17.4%(4只眼)。全部突破Bruch膜及色素上皮层在神经上皮层下生长,伴有神经上皮层间水肿者78.9%(18只眼),伴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者10.5%(3只眼),伴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者5.3%(2只眼)。测量CNV最大直径和厚度分别为(1339.2±1010.8)μm、(230.8±111.5)μm。结论OCT检查可以发现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下CNV的存在,是对FFA检查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上皮下磨镶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缪爱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上皮下磨镶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术前严格筛选患者,强化训练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消除患者紧张;术后进行健康宣教。结果558眼术后1个月复诊率100%,90.68%患者术后1个月裸视≥术前矫正视力,99.28%患者1.5D内矫正...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上皮下磨镶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术前严格筛选患者,强化训练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消除患者紧张;术后进行健康宣教。结果558眼术后1个月复诊率100%,90.68%患者术后1个月裸视≥术前矫正视力,99.28%患者1.5D内矫正视力≥术前矫正视力。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都得到了及时处理,随访未发现角膜感染。结论良好的护理及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皮下 膜原 护理 上皮 术前 角膜 严格 强化训练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建明 吴迺川 +2 位作者 夏风华 杨蕾 熊毅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索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11例(13只眼)糖尿病性NVG采用结膜下注射α-干扰素联合青光眼阀门植入手术以及术后及时的眼底光凝治疗。结果11例(13只眼)糖尿病性NVG眼压控制正常,术后1个月平... 目的探索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11例(13只眼)糖尿病性NVG采用结膜下注射α-干扰素联合青光眼阀门植入手术以及术后及时的眼底光凝治疗。结果11例(13只眼)糖尿病性NVG眼压控制正常,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为17.3mmHg,角膜恢复透明,8例(9只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3例(4只眼)视力不变,无视力下降,虹膜面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或仅余很少,角膜透明,前房无积血。11例(13只眼)术后1个月后均行全视网膜光凝。结论该方法不仅可消退虹膜面的新生血管,促使前房积血的吸收,恢复角膜的透明,而且可抑制阀门引流盘周围的纤维增生,有利于术后眼压的控制,恢复了部分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Α-干扰素 青光眼阀 眼底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