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影响发热的因素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大海 顾伟中 +3 位作者 叶强 汝复明 奚顺法 童乾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发热程度的因素。方法 将 10 2例次TACE病例 17项临床数据与治疗后发热时间作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判断影响发热的因素。结果 影响TACE治疗后发热的因素有碘油用量、腹水、加用明胶海绵、白蛋白水平...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发热程度的因素。方法 将 10 2例次TACE病例 17项临床数据与治疗后发热时间作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判断影响发热的因素。结果 影响TACE治疗后发热的因素有碘油用量、腹水、加用明胶海绵、白蛋白水平、术前发热史、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年龄等。结论 碘油用量是决定TACE治疗后发热的首要因素 ;明胶海绵会加重发热。治疗前的全身状态和肝脏的局部状态也是影响发热的重要因素。有些发热病例可能和潜在的感染有关。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对发热的时间进行大致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治疗性栓塞 发热 病因学 不良反应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在恶性食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童乾纲 樊树峰 +3 位作者 李波 汝复明 张家兴 奚顺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价值。方法  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置放了自膨式带膜支架 ,全部操作在X线监视下进行 ,支架置入前后行食管造影对比观察。 16例术后接受了放疗和 (或 )化疗。所有病例均随访至死亡。结... 目的 探讨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价值。方法  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置放了自膨式带膜支架 ,全部操作在X线监视下进行 ,支架置入前后行食管造影对比观察。 16例术后接受了放疗和 (或 )化疗。所有病例均随访至死亡。结果 支架置放成功率和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 10 0 % ,除 5例术后 1个月内死亡外 ,术后接受放化疗者的生存时间长于未置支架者 ,两者分别为 (7.2± 6 .1)个月和 (2 .3± 1.4 )个月 (P <0 .0 5 ) ,术后 3个月再狭窄率也低于未置支架者 ,分别为 6 .3%和 5 4 .5 % (P <0 .0 5 )。结论 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 ,术后加放疗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 食管癌 支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立国 朱裕昌 +2 位作者 徐玉良 童立苗 方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10年,由专人随访并予问卷调查及评分。结果:治疗后1年,手术组、保守治疗组评分由1郾65、1郾74提高至2郾88、2郾06;治疗后10年,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评分分别提高至3郾61、2郾59,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两组间评分亦有显著差异,其中中、青年组评分手术组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郾001),而老年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郾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应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X线测量。手术治疗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职业及X线测量等多种因素。对中、青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工作,是较好选择;而对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并不低于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诊断 治疗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扩大咯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对止血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仓龙卿 仓彦 +6 位作者 彭爱梅 张国良 于宏 王清 颜正茂 朱荣申 邵慧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02-604,共3页
目的 :了解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人的心理状况 ,探讨心理因素对止血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SCL -90调查大咯血病人的心理状况 ,并分组治疗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止血效果 ,分析心理因素对临床止血治疗的影响。结果 :在两组 6 2例大咯血病人... 目的 :了解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人的心理状况 ,探讨心理因素对止血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SCL -90调查大咯血病人的心理状况 ,并分组治疗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止血效果 ,分析心理因素对临床止血治疗的影响。结果 :在两组 6 2例大咯血病人中 ,83 87%有焦虑情绪 ,6 6 13%呈恐惧反应。心理因素引起血压升高者占 32 2 6 % ,影响垂体后叶素使用者占 2 0 97%。咯血持续时间 :治疗组平均 5天 ,对照组 7天。结论 :支扩大咯血病人多有短期性心理反应 ,主要表现为焦虑及恐怖性倾向。心理因素可使血压升高 ,在血管破裂的基础上加重咯血 ,并使垂体后叶素使用受限 ,多方面均影响止血效果。故对大咯血病人在止血治疗的同时 ,应加强心理治疗 ,不仅有益于心身健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况 支气管扩张 大咯血 支持性心理治疗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高血压 垂体后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输尿管损伤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逖 谭江平 +1 位作者 周波 叶世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根治术 输尿管损伤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液雾化吸入防治胃管性咽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沈蓉蓉 毛雅芬 黄美娟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8期50-51,共2页
将60例结肠癌术后置入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置管期间观察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薄荷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超声雾化吸入。结果 拔管后观察组咽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96,P<0.05)。提示超声雾化吸入薄荷液可有... 将60例结肠癌术后置入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置管期间观察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薄荷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超声雾化吸入。结果 拔管后观察组咽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96,P<0.05)。提示超声雾化吸入薄荷液可有效降低胃管性咽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留置胃管 咽炎 超声雾化吸入 薄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德馨妙用升清降浊法治疗泌尿系疾病验案3则
7
作者 颜新 刑斌 赵昊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9期12-13,共2页
  泌尿系统疾病,古称"水肿""淋证""癃闭"等,治疗则多从三焦气化不利立论.颜德馨教授认为水液代谢运输虽是多个脏器共同参与的过程,但因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与水液代谢的枢纽,故脾胃的作用显得尤为...   泌尿系统疾病,古称"水肿""淋证""癃闭"等,治疗则多从三焦气化不利立论.颜德馨教授认为水液代谢运输虽是多个脏器共同参与的过程,但因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与水液代谢的枢纽,故脾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德馨 健运中州 升清降浊 泌尿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侵袭性对患者血清E-钙粘附素浓度的影响
8
作者 许洪卫 蔡诚忠 谭龙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3-535,共3页
探讨E-钙粘附素(E-Cd)对人胃癌侵袭性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9例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d浓度。结果: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浸润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膨胀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0.05),切除瘤... 探讨E-钙粘附素(E-Cd)对人胃癌侵袭性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9例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d浓度。结果: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浸润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膨胀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0.05),切除瘤体后上述各组的血清E-Cd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0.05)。结论:血清可溶性E-Cd浓度可能与人胃癌的生长方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胃癌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室再同步化的评价
9
作者 于学靖 徐亚伟 盛铁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30-,共1页
研究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来评价表示心室内及心室间同步化的参数 ,探讨在慢性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 ,何种情况得益于双心室再同步起搏 (CRT)最多。背景资料 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已成为治疗慢性顽固性心衰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其... 研究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来评价表示心室内及心室间同步化的参数 ,探讨在慢性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 ,何种情况得益于双心室再同步起搏 (CRT)最多。背景资料 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已成为治疗慢性顽固性心衰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其疗效的原因是多因素的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用来评价何种情况得益于CRT最多。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8例 (男 4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8岁 )顽固性心衰患者 (3例为扩张性心肌病 ,5例为缺血性心肌病 ) ,均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限≥ 14 0ms ,房室传导时间平均为 2 0 1ms)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表示心室内及心室间机械活动不同步的参数。在CRT前及术后 1个月之内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LVESVI) ,患者的LVESVI下降至少在 15 %以上 ,方可认为有效。结果 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明显降低左室的容积(LVEDVI从 (15 0± 5 3)ml/m2 下降至 (119± 37)ml/m2 ,P <0 .0 0 0 1;LVESVI从 (116± 4 3)ml/m2 下降至 (85± 2 9)ml/m2 ,P <0 .0 0 0 1)。同时 ,在有效组 ,其CRT前患者的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收缩运动延迟时间 (SP WMD)明显延长 ;在所以的表示左室内不同步的参数中 ,只有QRS时限及SPWMD与LVESVI的下降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同步化 左束支传导阻滞 顽固性心衰 起搏治疗 LVEDVI 同步起搏 左室舒张末期 容积指数 再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