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贾维娜 葛军 +4 位作者 俞春芳 徐凌 孟健 顾庆 张克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骨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2例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4骨密度测量,按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NC)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OP...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骨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2例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4骨密度测量,按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NC)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OP)。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5羟维生素D3(25-OH-D3),N端骨钙素(NMID)、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OP组TSH、BMI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指标中,OP组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明显高于NC组(P<0.01),而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明显低于NC组(P<0.01)。BMD与TSH、BMI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提示,TSH和BMI是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TSH水平密切相关,TSH水平偏低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密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骨密度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30
2
作者 岳华 张克勤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38,共5页
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和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明确认识到维生素D对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维生素D更是因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成为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和(或)不足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 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和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明确认识到维生素D对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维生素D更是因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成为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和(或)不足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状态的评估和缺乏诊断标准,以及导致其缺乏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做一阐述,希望对临床医师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乏 维生素D 诊断标准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的微结构与骨强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孟瑶 雷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831-834,813,共5页
骨强度是骨骼抵御外力的能力,能全面评价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与骨质两方面。以往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着重骨量的评价,因而骨质疏松诊断已从单一的骨密度向骨强度分析发展。骨质包括骨微细结构、骨的生物力学两个方面,是对骨性... 骨强度是骨骼抵御外力的能力,能全面评价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与骨质两方面。以往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着重骨量的评价,因而骨质疏松诊断已从单一的骨密度向骨强度分析发展。骨质包括骨微细结构、骨的生物力学两个方面,是对骨性质的评价措施。骨微细结构主要通过成骨和破骨细胞的数量、骨小梁形态结构、骨胶原密度和胶原联接、骨矿物晶体结构等的变化导致骨强度改变。正常情况下骨组织通过微结构间大小、形态及数目等的适应性来共同完成抵抗外力的体系,不同的应力刺激下一旦上述结构及构成方式的改变将导致骨强度改变,甚至骨折发生。目前骨微结构与骨强度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助于防止骨折的发生,本文就此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微细结构 骨强度 机械应力 胶原 羟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雷涛 张秀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60例,随机分甲钴胺治疗组(1组)和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2组),每组30例,1组... 目的:探讨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60例,随机分甲钴胺治疗组(1组)和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2组),每组30例,1组给予甲钴胺治疗,2组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疗程14天,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测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肌电图。结果:经过治疗,1组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以及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增快,同时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血内皮素、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1组血内皮素、D—二聚体和CRP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可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马来酸桂哌齐特 糖尿病 神经病变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