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SWOT法在中国城市规划战略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姜涛 姜梅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12期51-55,61,共6页
SWOT分析法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经济管理学方法。因其自身独特的思考性质和方法,正在为城市... SWOT分析法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经济管理学方法。因其自身独特的思考性质和方法,正在为城市规划研究领域逐步借鉴。本文通过对几个城市规划战略分析中 SWOT分析法的应用案例和总结,为当前城市规划特别是战略规划的分析研究工作引入了一个新的高效的思维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法 城市规划战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村落历史建筑产权悖论的多维解析-以浙江省古村落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杰 庞骏 《规划师》 2008年第5期56-60,共5页
长期以来,古村落历史建筑存在着产权悖论,即单位历史建筑内拥有的产权数量与其实际使用效率完全不符。运用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制度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浙江南阁村、雅端村、雅治村、乔亭村等古村落进行社会调查及对古村落保护规划... 长期以来,古村落历史建筑存在着产权悖论,即单位历史建筑内拥有的产权数量与其实际使用效率完全不符。运用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制度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浙江南阁村、雅端村、雅治村、乔亭村等古村落进行社会调查及对古村落保护规划进行研究可知,在古村落传统文化嬗变的作用下,历史建筑内在使用群体思维与行为的分裂、遗产保护规划设计制度的缺陷及其城镇规划管理制度与理念中的种种不足是产生古村落历史建筑产权悖论的主要原因。为此,应积极探索建立一种由社会研究到保护规划再到经营管理的完善的方法体系,以恢复历史建筑的内在活力,达到保护古村落历史建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产权 使用效率 保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军 《规划师》 2006年第8期84-87,共4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上海市(以2002年为基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25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3.13hm2,这... 生态足迹的计算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上海市(以2002年为基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25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3.13hm2,这表明,上海的城市发展依然处于高消耗高污染的阶段,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尚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上海 生态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大学校园规划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晓恬 王伯伟 《华中建筑》 2006年第7期101-103,共3页
该文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锲入点,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三方面探讨高教体制改革对我国大学校园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制 大学校园规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空间遗产理论的上海市文化与风貌塑造研究
5
作者 王晓蒙 《美与时代(城市)》 2015年第10期4-5,共2页
城市的文化风貌是一个城市最具识别性且无法复制的城市形象、城市人文和城市自然三方面互动而综合构成的。城市空间遗产概念(USHC)的提出强化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环境及文化空间的重视,它在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开展文化活... 城市的文化风貌是一个城市最具识别性且无法复制的城市形象、城市人文和城市自然三方面互动而综合构成的。城市空间遗产概念(USHC)的提出强化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环境及文化空间的重视,它在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开展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介绍阿尔加维(Algarve)地区如何利用城市扩展模型(UGM)、考古预测模型(APM)等现代科技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的案例,来对比反思现今上海城市空间发展中文化及风貌塑造的过程,并提出新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遗产 城市文化 城市风貌 上海市空间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城市转型规划新探索——以大冶市城市转型规划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玮 严国泰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4期83-88,共6页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趋衰竭,矿业城市的转型问题亟待解决,产业向旅游业的转型成为矿城转型发展的契机之一。本文在研究了铜绿山矿冶遗址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矿城向旅游业转型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型的必要条件;并归纳出转型规划的主要工...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趋衰竭,矿业城市的转型问题亟待解决,产业向旅游业的转型成为矿城转型发展的契机之一。本文在研究了铜绿山矿冶遗址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矿城向旅游业转型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型的必要条件;并归纳出转型规划的主要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转型 规划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境认知到建筑体验——上海城投新江湾城生态展示馆
7
作者 方滨 胡剑虹 葛清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0期83-86,共4页
介绍了上海城投新江湾城生态展示馆的生态建造理念,说明设计应该满足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好的建筑就是正确把握了他们的“度”。
关键词 建筑 生态 环境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流动与共享:重塑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核心价值
8
作者 林琳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1期157-161,182,共6页
文章将美国大学图书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作为美国大学重要的物质资源,为美国学术领域和战后国家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在世界的大学图书馆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大学图书馆建筑范式在知... 文章将美国大学图书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作为美国大学重要的物质资源,为美国学术领域和战后国家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在世界的大学图书馆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大学图书馆建筑范式在知识与教育转型背景下所经历的动态演变。在当代知识革命的浪潮中,探索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趋势与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以重塑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建筑 大学校园规划 知识边界 教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当代城市建筑特征
9
作者 劳蕴璟 《浙江建筑》 2006年第11期13-16,共4页
建筑作为城市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受到城市的影响,需要反映城市的状态并配合城市,为城市创造适合的建成环境。在当代城市中,城市建筑尤其是城市公共建筑需要以开放的管理和形态融汇于城市空间之中;同时需要支持经过建筑物的各种移动,以... 建筑作为城市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受到城市的影响,需要反映城市的状态并配合城市,为城市创造适合的建成环境。在当代城市中,城市建筑尤其是城市公共建筑需要以开放的管理和形态融汇于城市空间之中;同时需要支持经过建筑物的各种移动,以建筑物为联络节点延伸网络,形成动态、共享又高效的城市整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筑 开放 支持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众的历史工业景观——卢森堡贝尔瓦尔工业区的城市更新之路
10
作者 林琳 朱恺奕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对不同的工业遗产改造策略进行分析并指出适应性改造的必要性。文章揭示截至目前贝尔瓦尔项目更新的问题与不足,点明历史工业景观的可持续的转型对增强社区活力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 历史工业景观 适应性改造 卢森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消费文化涌动下城市文化遗产的克隆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杰 庞骏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7,共7页
当今许多城市文化遗产都被改造为时尚消费的场所,涌动的消费文化正悄然改变着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式。文章针对由上海新天地引发的全国城市文化遗产克隆热潮,通过消费文化演变阶段、消费文化本身,及保护规划等方面的解读,认为引发热潮的... 当今许多城市文化遗产都被改造为时尚消费的场所,涌动的消费文化正悄然改变着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式。文章针对由上海新天地引发的全国城市文化遗产克隆热潮,通过消费文化演变阶段、消费文化本身,及保护规划等方面的解读,认为引发热潮的原因在于规划精英们的引领,制造了文化的"同一化"。并进一步揭示了克隆背后更深层的危机:文化与保护规划理念的危机。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缺乏历史的心境。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历史的心境,即在遗产保护中应尽量接近于真实而客观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尊重"城市过程"与"遗产本身及其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遗产 克隆 历史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敬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0-70,共11页
从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土 地利用失控的现实入手,分析了中国城市在发展 过程中所选择的依托土地进行经济扩张的成因机 制,通过比较美国俄勒冈州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 的策略演变,提出建立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增长 与土地利用控... 从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土 地利用失控的现实入手,分析了中国城市在发展 过程中所选择的依托土地进行经济扩张的成因机 制,通过比较美国俄勒冈州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 的策略演变,提出建立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增长 与土地利用控制的辩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控制 城市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扩张 中国城市 增长过程 科学发展观 相关性研究 调经 辩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以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景观设计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娜 王小璘 《风景园林》 2013年第5期92-98,共7页
以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示范段景观设计为例,通过该项目应用的3种生态水质净化技术——重力过滤系统,廉布过滤系统,沉淀溢流过滤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一年后获得的水质监测数据、向公众开放五年来的运行和维护状况,进行... 以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示范段景观设计为例,通过该项目应用的3种生态水质净化技术——重力过滤系统,廉布过滤系统,沉淀溢流过滤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一年后获得的水质监测数据、向公众开放五年来的运行和维护状况,进行总结分析。首先就建设实施造价、净化效果、后期维护等方面,分析每种水质净化技术的特性以及优劣势;其次,针对每种技术的特性和要求,探索其与景观设计有机融合的方法;最后,总结3种生态水质净化方法在景观设计应用中的利弊,为今后类似的景观设计项目提供技术检测参数和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湿地公园 园林工程 生态水质净化 雨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解读上海大连路防灾避险绿地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颂 邵琴 《中国城市林业》 2010年第2期31-33,共3页
日本阪神地震、四川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在一次次的自然灾害救援中证实了,城市绿地除了作为日常居民的休闲场所以外,在抵御灾害发生后引发的二次灾害和避灾、救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化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 日本阪神地震、四川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在一次次的自然灾害救援中证实了,城市绿地除了作为日常居民的休闲场所以外,在抵御灾害发生后引发的二次灾害和避灾、救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化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被国内许多城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给与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避险 防灾 功能 阪神地震 大连 上海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城是“政策的失误”还是“建设管理的价值偏离”——大学城建设的公共政策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立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9期72-80,共9页
文章对我国近年来大学城建设的来龙去脉作了梳理,概述了西方大学城建设的历史演进。利用公共政策分析工具,对我国大学城政策的初衷、执行的结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提出大学城建设引起的问题,并不在于政策的失误,而关键是在... 文章对我国近年来大学城建设的来龙去脉作了梳理,概述了西方大学城建设的历史演进。利用公共政策分析工具,对我国大学城政策的初衷、执行的结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提出大学城建设引起的问题,并不在于政策的失误,而关键是在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城 高等教育 政策分析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构”实验建筑与景观——从博览会建筑与景观看竹材料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季正嵘 赵月 《世界竹藤通讯》 2006年第1期8-12,共5页
从概括介绍竹材料作为一种生态材料以及当代竹的生态建筑与景观设计实践现状入手,以日本静冈花博会和日本爱知世博会为例,用“竹构”一词概括了从概念设计到细部研究,直至实施完成的过程。探寻设计师使用竹材料的设计概念,探讨利用竹材... 从概括介绍竹材料作为一种生态材料以及当代竹的生态建筑与景观设计实践现状入手,以日本静冈花博会和日本爱知世博会为例,用“竹构”一词概括了从概念设计到细部研究,直至实施完成的过程。探寻设计师使用竹材料的设计概念,探讨利用竹材料的设计方法和进行“竹构”实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构” 实验建筑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刍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德萱 郭飞 《城市建筑》 2006年第7期11-14,共4页
本文通过研究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和理念,揭示其实质和设计方针,并对两个绿色建筑实例进行分析,探讨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可持续性 发展与未来 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方式转换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丹凤 赵鹏程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6期35-37,共3页
指出城市居民的出行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交通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而且因某些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转化,从经济学角度,通过成本—收益原理与公有地原理研究了其转化的内在原因,分析了影响交通方式转变的机制,并提出相... 指出城市居民的出行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交通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而且因某些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转化,从经济学角度,通过成本—收益原理与公有地原理研究了其转化的内在原因,分析了影响交通方式转变的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方式转换 影响机制 成本-收益 公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复兴中的城市触媒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乐 《山西建筑》 2008年第15期28-29,共2页
对"城市触媒"理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中发挥"城市触媒"策略积极作用的可能性、原则、作用特征和应用角度,分析了德国的哈克庭院在施潘道地区复兴中的作用,以更好地发挥"城市触媒"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触媒 历史街区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筑“模仿数”的思考
20
作者 张羽 刘继华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1期44-48,共5页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对建筑进行丈量和计算,建筑师对数学发展的关注还改进了传统的设计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哲学,对数学哲学的认知就是以理性的思维将和谐理念贯穿于建筑中。当今的建筑设计依赖于计算机,这使建筑学与数学联系得更加紧密...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对建筑进行丈量和计算,建筑师对数学发展的关注还改进了传统的设计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哲学,对数学哲学的认知就是以理性的思维将和谐理念贯穿于建筑中。当今的建筑设计依赖于计算机,这使建筑学与数学联系得更加紧密,但建筑"模仿数"不是为数学而建筑,运用数学的目的,是最终为"人"而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建筑设计 数学哲学 理性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