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战略三角”模型的历史城区更新公共价值实现路径探讨——以腾冲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
1
作者 陈艳 肖扬 江浩波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4,共6页
历史城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与难点区域,需要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平衡多元利益冲突,并推动空间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亟需建立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更新治理路径体系。引入公共价值理论领域“战略三角”模型分析工具,针对历史城区更新... 历史城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与难点区域,需要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平衡多元利益冲突,并推动空间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亟需建立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更新治理路径体系。引入公共价值理论领域“战略三角”模型分析工具,针对历史城区更新的特定情境进行应用化调整,构建包含共识性价值目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协作式运作机制的更新治理理论框架。通过腾冲老城区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聚焦价值目标、制度设计和运作机制3大关键维度,实现历史城区更新中的公共价值,以期为我国新时期城市更新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区 城市更新 公共价值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土地混合使用管控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江浩波 唐浩文 蔡靓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93,共7页
土地混合使用是推动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方式。我国现行用地分类标准以单一使用功能为基础,在应对多元化、复合化的城市用地功能需求时存在管理上的困难。近年来部分城市针对土地混合使用进行了一些探索,文章通过对上... 土地混合使用是推动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方式。我国现行用地分类标准以单一使用功能为基础,在应对多元化、复合化的城市用地功能需求时存在管理上的困难。近年来部分城市针对土地混合使用进行了一些探索,文章通过对上海、武汉、深圳、厦门等城市现行土地混合使用法规政策与技术准则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土地混合使用管控体系主要由管控框架、管控指标和管理环节3个核心要素组成,各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满足地方土地混合使用导向的相关概念定义、管控指标体系和配套管理环节。为此,文章建议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各地在完善土地混合使用管控体系方面需要着重明确用地兼容和混合用地的统一概念,结合多元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控指标体系,制定满足地方发展要求的土地混合使用技术标准,形成贯穿全管理流程的土地混合使用管控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混合使用 用地兼容 混合用地 管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空间转化路径探索--天府中央商务区城园耦合城市设计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匡晓明 陈君 +2 位作者 石邢 徐进 叶沁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5-66,92,共13页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重在深度探索人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其中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空间中的生态价值提升与转化是实现城市整体价值最优的重要方法。对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认知,不仅要关注其在承载支持、产品供给、环境调节等方面的自...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重在深度探索人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其中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空间中的生态价值提升与转化是实现城市整体价值最优的重要方法。对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认知,不仅要关注其在承载支持、产品供给、环境调节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本底价值,更要关注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生态空间价值的外溢与转化。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尤其是外致价值的最大化,要对城园空间关系进行优化配置。论文基于价值转化原理,探讨自然生态本底价值提升和生态空间外致价值转化两个方面的实现路径,提出城园耦合城市设计方法,并以成都天府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做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生态价值转化 生态空间外致价值 城园耦合 天府中央商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流定形”:城市公共绿地设计方法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严婷婷 吕圣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8-42,54,共6页
文章以绿地组织的空间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演进视角鉴别城市公共绿地发展的目标及共识,即追求空间可达性、场地功能性及感知互动性;在此基础上依托外延空间与内需功能两者结合的空间建构逻辑,提出“以流定形”的设计范式,详细阐释了... 文章以绿地组织的空间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演进视角鉴别城市公共绿地发展的目标及共识,即追求空间可达性、场地功能性及感知互动性;在此基础上依托外延空间与内需功能两者结合的空间建构逻辑,提出“以流定形”的设计范式,详细阐释了引流、分级、划区、定形、竖向、塑景的公共绿地设计步骤,并以实例图示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希望能为中小尺度公共绿地空间设计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流定形” 公共绿地 空间共识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多维度居住环境主观绿化评价水平与心理健康研究--以上海市里弄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肖扬 张宇航 +1 位作者 卢珊 匡晓明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既有研究对城市绿地的心理健康效益持有不同观点,原因之一为各研究对绿地的评价方法存在差异。目前评价绿化水平的维度较为单一,且缺乏对城市特殊居住环境和社会空间类型的关注。基于2016年上海市新旧里弄综合调研数据,分析里弄建成环... 既有研究对城市绿地的心理健康效益持有不同观点,原因之一为各研究对绿地的评价方法存在差异。目前评价绿化水平的维度较为单一,且缺乏对城市特殊居住环境和社会空间类型的关注。基于2016年上海市新旧里弄综合调研数据,分析里弄建成环境绿化空间对自评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采用卫星遥感与街景识别等技术,从绿地可达性、绿地面积、社区植被覆盖水平、社区绿视率水平、社区绿化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和不同尺度,对居住环境主观绿化评价水平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居住区植被覆盖率特征及公园规模与自评健康显著相关,公园规模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未发现绿视率以及居住地到公园距离对健康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主观绿化评价水平对居民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水平 NDVI 绿视率 自评健康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环境绿化水平对居民体质指数(BMI)和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肖扬 张宇航 匡晓明 《风景园林》 2021年第2期49-54,共6页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的健康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既有文献显示学界对绿地对居民健康效应(如肥胖等)并未达成共识,原因之一在于不同学科对于绿化的测量方法和研究精度不同,结论不统一。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的健康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既有文献显示学界对绿地对居民健康效应(如肥胖等)并未达成共识,原因之一在于不同学科对于绿化的测量方法和研究精度不同,结论不统一。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调查数据,选择高密度地区上海作为研究案例,包括23个社区数据5000多个样本。基于卫星遥感技术,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植被覆盖水平进行量化,探究中国高密度地区绿化空间对居民肥胖与自评健康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上海不同社区间的NDVI差异较大,植被覆盖率高能显著提升城市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但对其生理健康效益BMI水平则无显著影响,同时发现植被覆盖仅在适宜范围内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健康导向的绿化空间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健康城市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体质指数(BMI) 自评健康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盐田河流域“产、城、景”融合发展规划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皓 姚程欣 秦学然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92,共5页
综观全球湾区城市的发展,港口经济转型升级需求明显,但发展方向尚不明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层的深圳亦不例外。深圳盐田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大港口,在新一轮经济崛起过程中将依托港口后方陆域空间,以盐田河为核心空间纽带打... 综观全球湾区城市的发展,港口经济转型升级需求明显,但发展方向尚不明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层的深圳亦不例外。深圳盐田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大港口,在新一轮经济崛起过程中将依托港口后方陆域空间,以盐田河为核心空间纽带打造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在此背景下,盐田区提出对盐田河流域实施系统规划,从产城融合、产景融合和城景融合方面入手,进一步探求盐田河流域"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规划策略,实现片区环境与公共空间品质的统筹提升,推动港区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重塑 城区转型 产业升级 "产、城、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的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夏雯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在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提取空间价值性、整体关联性、动态适宜性等3大目标,以南昌老城区为例,层层递进,探讨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的方法。在凸显游径本体空间价值的目标下,运用史地学手段强化显性本体价值和挖掘隐性本体价值,梳理价值性... 在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提取空间价值性、整体关联性、动态适宜性等3大目标,以南昌老城区为例,层层递进,探讨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的方法。在凸显游径本体空间价值的目标下,运用史地学手段强化显性本体价值和挖掘隐性本体价值,梳理价值性线性空间载体,通过历史溯源绘制线性人文历史框架底图;在强化周边簇群整体关联价值的目标下,依托线性人文历史框架底图关联周边的历史人文要素、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商旅要素,构建人文自然资源簇群,强化以游径为骨架的点、线、面整体价值的提升;在提升游径动态适宜价值的目标下,构建导览系统、布置街道家具和设置服务驿站,以提高游径的文旅体验性和步行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游径 老城区 城市遗产足迹 空间价值性 整体关联性 动态适应性 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网络—功能”的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以十堰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颜文涛 李子豪 付磊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科学评估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对城市韧性水平的影响,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有效增强城市应对风险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复杂网络理论,我们提出了“形态—网络—功能”的多维度城市韧性评估框架和定量计算方法。通过评估十堰市... 科学评估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对城市韧性水平的影响,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有效增强城市应对风险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复杂网络理论,我们提出了“形态—网络—功能”的多维度城市韧性评估框架和定量计算方法。通过评估十堰市中心城区的4种土地利用情景的韧性水平,分析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关键空间特征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研究发现,各空间指标对韧性水平的影响是复杂非线性关系。不同情景下,要素间的组织模式与互动关系的差异影响韧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高生态连通性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层级结构体系的城市道路网络、多模块协同的公共服务功能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城市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评估 城市形态 城市网络 城市功能 十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可达性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公共交通评价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广坤 胡英盛 吕圣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69,共6页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性程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虹口区和徐汇区的滨江公共空间为例,构建了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与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对现状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的算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空间可达性 社会网络分析 优化算法 公共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城市公园开放性--“开放街区化”的理念和启示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圣东 严婷婷 周广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5,共5页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开放公园 开放街区 空间模式 步行肌理 公园城市 PSOA法(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产为本”理论的老旧社区更新路径与实践 被引量:10
12
作者 匡晓明 李崛 陆勇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8,共7页
当前老旧社区更新存在资金支持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治理不可持续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从社区资产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明确了社区资产的概念、分类,以及资产增值与活化利用的方式,并结合既有... 当前老旧社区更新存在资金支持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治理不可持续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从社区资产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明确了社区资产的概念、分类,以及资产增值与活化利用的方式,并结合既有经验提出“资产为本”的老旧社区更新路径,包括资产地图绘制、更新组织确立、展望及行动计划制定、规划实施与评估。同时,以上海辽源花苑社区更新为例,重点阐述了其在社区资产盘点的基础上,联合多个利益主体确定社区展望与行动计划,并进行规划实施与评估的经验,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资产 资产为本 老旧社区更新 更新路径 上海辽源花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风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径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吕斌 陈天 +6 位作者 匡晓明 吕晓宁 史怀昱 彭瑶玲 黄文柳 张卫华 吴晓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4,共8页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城镇风貌是城镇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镇的软实力,传承和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以人...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城镇风貌是城镇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镇的软实力,传承和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镇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也不乏优秀的特色传统风貌趋于消失,新生的城镇风貌单调、雷同,缺乏文化品味和活力,甚至人地关系混乱、不和谐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风貌 城镇特色 传统风貌 特色风貌 高速增长阶段 民生工程 改善人居环境 人民福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行为决策促进的街道绿化精准改造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伊婕 匡晓明 +1 位作者 奚婷霞 陈筝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在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为了鼓励健康行为、提升绿化的健康效益,急需解决不合适的绿化遮挡对行为决策(生活设施使用、步行和绿地游憩等)的负面影响。【方法】针对成都市三道街改造实践,通过眼动和行为实验探讨具体行为决策场景中... 【目的】在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为了鼓励健康行为、提升绿化的健康效益,急需解决不合适的绿化遮挡对行为决策(生活设施使用、步行和绿地游憩等)的负面影响。【方法】针对成都市三道街改造实践,通过眼动和行为实验探讨具体行为决策场景中,街道绿化多但行为发生不足的原因及行为决策影响机制。【结果】行为决策结果显示:降低遮挡和调整布局的绿化改造策略,不仅保障了绿视率,而且显著促进了设施使用、绿地游憩、步行意愿。佐以眼动证据发现,在设施使用决策中,沿路地面绿化改造通过增强行为任务目标要素(附属商业功能设施、沿街建筑界面等)的可见性来提升决策意愿;绿地游憩和步行活动也支持类似的结论。【结论】综上所述,街道精准绿化改造应构建街道视线窗口,避免底层灌木对活动关键区域造成视线遮挡。此外,除了注重空间品质,街道实际健康效益还必须考虑健康行为发生频率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 健康行为 健康影响机制 城市更新 眼追踪 环境行为研究 循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