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合功能理念的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探析——以东莞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标方案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昝丽娟 刘博 李睿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2,共6页
现代城市中,火车站地区作为城市高密度开发区,不再仅仅承担城市交通枢纽的职能,而是向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综合发展。在东莞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中,基于功能复合理念,从土地使用、公共空间、交通、景观环境等要素的整合入手,实... 现代城市中,火车站地区作为城市高密度开发区,不再仅仅承担城市交通枢纽的职能,而是向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综合发展。在东莞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中,基于功能复合理念,从土地使用、公共空间、交通、景观环境等要素的整合入手,实现火车站地区用地的高度聚集、功能的复合共生和交通的高效立体,提升地区整体的空间形象和环境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车站地区 高度聚集 功能复合 立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尺度街区肌理与尺度研究--杭州市民生药业地块城市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麟琳 商初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60,共6页
城市街区的肌理与尺度反映着街区的空间品质,影响着人们对街区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和认同。在杭州市民生药业地块的旧城更新实践中,设计采用小尺度网格街区的空间形态,力求构建一个多样化的、富有亲切归属感的高品质城市街区,从而实现人... 城市街区的肌理与尺度反映着街区的空间品质,影响着人们对街区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和认同。在杭州市民生药业地块的旧城更新实践中,设计采用小尺度网格街区的空间形态,力求构建一个多样化的、富有亲切归属感的高品质城市街区,从而实现人性化城市生活与城市形象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区 肌理与尺度 网格街区 空间品质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规划反思及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雷安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57,共8页
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剖析了女性在全球城市中的生存与发展困境,详细解构了当下部分城市空间作为父权文化建构的空间载体是如何限制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同为对空间领域的探讨,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的概念性、建构性成果虽然具有相当的... 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剖析了女性在全球城市中的生存与发展困境,详细解构了当下部分城市空间作为父权文化建构的空间载体是如何限制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同为对空间领域的探讨,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的概念性、建构性成果虽然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但是与城市规划实践之间仍然存在距离。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收集与整理,以空间对女性生存与发展的不同影响路径为分类逻辑,将城市空间对女性发展的限制因素分为活动模式限制、性别刻板印象限制和活动安全限制3种类型,并基于此分类,结合规划原理梳理了与女性权益相关的城市空间建成要素类型,提出了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地理学 城市规划 空间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女性发展机会公平的城市空间规划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雷安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77,共6页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强调了公平正义建设的重要性,而机会公平是公平概念中最重要的内涵。现有的与女性相关的城市规划研究与讨论大多停留于育儿便利的角度,较少系统性地思考及强调城市空间建成要素对女性自身发展的影响。文章从发...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强调了公平正义建设的重要性,而机会公平是公平概念中最重要的内涵。现有的与女性相关的城市规划研究与讨论大多停留于育儿便利的角度,较少系统性地思考及强调城市空间建成要素对女性自身发展的影响。文章从发展机会的角度审视当前城市空间体系对女性群体的影响,分析了城市空间对女性发展机会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女性的城市活动特征,提出了女性发展机会公平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机会公平 空间规划 生育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自然和文化情趣——内蒙古凉城县岱海公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疏良仁 杨媛宇 《规划师》 2007年第3期62-64,共3页
内蒙古凉城县岱海公园规划采用开放性和简约式的手法,沿承基地原有的方格网和竖条状肌理,并根据现状肌理确定骨架路网;打造枯山水景观,体现塞北特色;通过文化走廊的设计体现地域文化与民族风情。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规划设计 自然 文化 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多样性的城市文化旅游区--以江苏运河文化城整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咎丽娟 疏良仁 +2 位作者 颜剑英 李乐 陈宇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2-58,共7页
文化旅游区以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主题作为旅游品牌,通过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体验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江苏运河文化城整体规划采取多样性的设计手法,构建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 文化旅游区以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以文化主题作为旅游品牌,通过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体验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江苏运河文化城整体规划采取多样性的设计手法,构建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的文化旅游区,从而增强地区活力与魅力,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区 多样性设计 江苏运河文化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城一体化发展视角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转型发展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利 《城乡规划》 2020年第3期98-105,共8页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相融、相邻或相依,是风景名胜区中最具特色的类型。它的保护、发展和管理与城市建设、旅游发展息息相关。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特点,总结出"景城分离、独立发展"是城市型风景名胜区...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相融、相邻或相依,是风景名胜区中最具特色的类型。它的保护、发展和管理与城市建设、旅游发展息息相关。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特点,总结出"景城分离、独立发展"是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通过实施景城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转型发展的思路;同时,结合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实践,探讨景城一体化发展的可实施策略,以期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在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城一体化发展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精神视角下的特色校园空间构建——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2期68-71,共4页
从场所精神视角出发,指出特色校园空间构建应该着眼于校园场所精神的塑造,主要从尊重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校园规划设计、注重校园交流空间的组织和安排、强调文脉导向的精神塑造、校园整体建筑风格与立面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四... 从场所精神视角出发,指出特色校园空间构建应该着眼于校园场所精神的塑造,主要从尊重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校园规划设计、注重校园交流空间的组织和安排、强调文脉导向的精神塑造、校园整体建筑风格与立面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四方面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阐释了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场所精神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特色校园 空间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北海国发海洋生物科技园设计
9
作者 疏良仁 罗宁昌 《规划师》 2005年第8期29-31,共3页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科技园设计以“珍珠文化”“工业旅游”“生态环境”为基本理念,重点突出海洋背景下的南珠文化,打造具有企业及地域文化内涵和适宜工业旅游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科技园 海洋文化 珍珠文化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科技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属于街道空间的建筑——湖南常德康桥花园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疏良仁 潘明理 +1 位作者 胡少华 曹华 《华中建筑》 2006年第9期95-96,共2页
该文通过对常德康桥花园设计创作构思的阐述,提出了建筑设计应该关注对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塑造,建筑应与街道空间产生积极有效的对话,并结合方案论述了设计者在创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方面所做的探索。
关键词 街道空间 环境品质 韵律感 常德康桥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海岛花园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第6期61-65,共5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城市规划将迎来新挑战和新变革。海岛花园城市是海岛型城市践行“双碳”目标的积极有效探索。文章在解析“双碳”与“花园城市”内涵及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海岛型城市的总体特征,研究国内外花园城市的成...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城市规划将迎来新挑战和新变革。海岛花园城市是海岛型城市践行“双碳”目标的积极有效探索。文章在解析“双碳”与“花园城市”内涵及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海岛型城市的总体特征,研究国内外花园城市的成功经验,提出生态护岛、绿色用岛、品质筑岛、风貌美岛、文化兴岛的海岛花园城市规划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花园城市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主题:新形势下风景名胜区改革发展与规划编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潘尧 华乐 疏良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4-49,共6页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风景名胜区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面临新形势、...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风景名胜区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转变思路、有所作为。文章在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行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把握国土空间规划对风景名胜区的要求,提出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开展风景名胜区“两专”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指导 约束 风景名胜区 专题研究 专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分区管控探讨——以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宇昕 颜剑英 钟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6-60,共5页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实行自然保护地差别化管控。根据各类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既严格保护又便于基层操作,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这是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建成中国特色的以国家...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实行自然保护地差别化管控。根据各类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既严格保护又便于基层操作,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这是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建成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项具体要求。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独立类型,文章通过对风景名胜区的内涵、特点以及现行分区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风景名胜区从三级管控调整为二级管控、不同类型景区实行差异化的分区管控及增加景区外围管辖区等分区管控模式,以适应未来自然保护地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管控 风景名胜区 二级管控 保护分区 功能分区 外围管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整合归并与边界调整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金英 周雄 疏良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0-55,共6页
我国自然保护地当前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及权责不明等问题,而风景名胜区的这些问题尤其复杂。如何整合归并与优化调整边界,是目前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中最紧迫也是争论最多的问题。文章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 我国自然保护地当前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及权责不明等问题,而风景名胜区的这些问题尤其复杂。如何整合归并与优化调整边界,是目前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中最紧迫也是争论最多的问题。文章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对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了系统分析,梳理重叠情况及边界问题,提出三大类型归类建议和边界调整思路。同时,结合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实践,探讨整合归并与边界调整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归并优化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优化整合 边界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新形势下我国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实施策略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英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8-83,共6页
2020年,为配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衔接“三条控制线”的划定,我国全面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文章从政策解读入手,探讨相关政策在执行落实中涉及风景名胜区时存在的困惑和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新形势下风景名胜区整... 2020年,为配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衔接“三条控制线”的划定,我国全面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文章从政策解读入手,探讨相关政策在执行落实中涉及风景名胜区时存在的困惑和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新形势下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的实施办法、审批机制、归并整合原则、边界优化原则和面积平衡原则等,以期为各地风景名胜区的整合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边界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广西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边界调整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凤武 疏良仁 +3 位作者 周雄 颜剑英 陈宇昕 钟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5-70,共6页
自然保护地是我国自然生态空间最重要、最精华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地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文章以广西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边界调整为例,针对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地是我国自然生态空间最重要、最精华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地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文章以广西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边界调整为例,针对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空间重叠与部门交叉管理问题,通过收集基础资料、开展"三评估"、衔接"三区三线"及协调行政边界,将所涉及的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归并整合,重新调整景区边界,以期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边界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自然保护地边界调整 管理机构调整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探讨 被引量:55
17
作者 华乐 《城乡规划》 2021年第1期69-81,共13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乡村地区村庄规划建设的意义重大,具有紧迫性,事关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总结新时代村庄规划的内涵要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乡村地区村庄规划建设的意义重大,具有紧迫性,事关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总结新时代村庄规划的内涵要义、剖析当前村庄规划面临的问题,基于“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技术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约束,结合笔者在江西省省级试点村庄规划的编制实践与思考,从全域管控、村庄建设两个维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多规合一 实用性 策略与方法 省级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郊区社区的邻里交往空间构建——以南国乡村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安妮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5期30-36,共7页
居住空间有限、绿化环境有限、邻里交往淡漠的现实使许多城市居民对“归园田居”式的、充满人情味的乡村生活十分向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和蔓延,使人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互助是共克时艰的重要支撑。城市居... 居住空间有限、绿化环境有限、邻里交往淡漠的现实使许多城市居民对“归园田居”式的、充满人情味的乡村生活十分向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和蔓延,使人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互助是共克时艰的重要支撑。城市居民对充裕的生活空间与紧密的邻里关系的渴望进一步提升。探索鼓励邻里交往活动发生的空间因素,促进社区社交网络的构建,是新的居住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策略的大背景下,功能复合、特色鲜明的郊区社区建设逐渐开展,这是一种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居住模式实践。生活在这类新型郊区社区的居民,在没有亲缘联系与宗族文化凝聚的情况下,自发形成了紧密的邻里社交网络。探索这类新型郊区社区居民社交网络形成的原因与相关的空间因素,有助于在新社区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更为主动地引导良性邻里社交网络的建构。文章以坐落于广西南宁市郊的南国乡村为分析案例,通过现场调查与居民访谈探讨以城市中产阶级居民为主体的新型郊区社区的邻里关系构建,分析邻里交往空间是如何参与并影响这一构建过程,总结促进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建设原则为构建复合型社区功能空间、强调社区特色与归属感、营造自然和谐的空间环境、建设多层级的邻里社交空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郊区社区 郊区城市化 城乡融合 邻里空间 邻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疏良仁 黄利 昝丽娟 《城乡规划》 2020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风景名胜区归并整合工作,本文从遗产属性、国民认同、法律地位、管理制度、规划体系等方面论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风景名胜区归并整合工作,本文从遗产属性、国民认同、法律地位、管理制度、规划体系等方面论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用,同时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和构成角度,通过对比分析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建议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保留风景名胜区,确保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地体系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