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锅炉用铁素体耐热钢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根起 崔正强 +5 位作者 史宸伊 毛博 赵双群 付立铭 王延峰 单爱党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6,共13页
对锅炉用2%~12%Cr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历程、强化机制和服役过程中组织性能退化规律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外开发的5种新型9%~12%Cr铁素体耐热钢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总结。结合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对9%~12%Cr铁素体耐热钢... 对锅炉用2%~12%Cr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历程、强化机制和服役过程中组织性能退化规律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外开发的5种新型9%~12%Cr铁素体耐热钢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总结。结合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对9%~12%Cr铁素体耐热钢蠕变强度和许用应力下调情况,并就低硬度P91钢、焊接接头IV型裂纹开裂和氧化腐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建议深入研究C、N、B和稀土元素对耐热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机组深度调峰和长时服役后铁素体耐热钢的性能退化和损伤机制进行分析,为机组运行、设备安全性评价和新材料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2%Cr耐热钢 强化机制 组织性能演变 许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特性及降噪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志劼 徐前 +2 位作者 范雪飞 韦雪阳 陈富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309,共7页
燃料控制阀是燃气轮机中用于控制燃料流量的关键流程阀门,在全流程运行过程中因阀芯节流设计导致湍流程度增加、诱发气动噪声。为揭示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形成机理、提出相应降噪设计方法,该研究采用流体-声学混合计算方法,以200℃甲烷(C... 燃料控制阀是燃气轮机中用于控制燃料流量的关键流程阀门,在全流程运行过程中因阀芯节流设计导致湍流程度增加、诱发气动噪声。为揭示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形成机理、提出相应降噪设计方法,该研究采用流体-声学混合计算方法,以200℃甲烷(CH 4)为工质,求解了10%~100%共5个开度条件下燃料控制阀的稳态流场;以稳态流场为初始解,求解了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计算所需的瞬态流场参数;建立了气动噪声声传播模型,求解了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特性;基于多孔消音理论,开展了燃料控制阀降噪设计。研究结果发现燃料控制阀的全方位气动噪声特性呈现出以中高频为主导的连续宽频特性,多孔消音节流设计可有效降低噪声。该研究为抑制控制阀气动噪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控制阀 流动分析 气动噪声 降噪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干燥工艺的研究
3
作者 申鹏 吴珂科 +4 位作者 翁晨阳 黄尚青 俞高伟 景东明 宗旭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2-998,共7页
对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某型号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干燥工艺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贮存容器适宜采用吸附式干燥工艺进行处理,干燥过程至少需要持续4.1 h,可以达到设备规范书中要求的容器内水蒸气分压低于400 Pa的干燥标... 对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某型号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干燥工艺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贮存容器适宜采用吸附式干燥工艺进行处理,干燥过程至少需要持续4.1 h,可以达到设备规范书中要求的容器内水蒸气分压低于400 Pa的干燥标准;干燥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容器内存在大量液态残留水,湿度相对稳定,第2阶段仅有水蒸气,湿度快速下降;容器内有超过5/6的水分通过试验台架中的冷却器排出,剩余的水分由吸干机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燃耗乏燃料 贮存容器 干燥工艺 吸附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对微藻-乙醇液化制备生物油和脱硝生物焦的影响机制研究
4
作者 张涛 泮浩翔 +1 位作者 高涣庭 龚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9-627,共9页
基于磁性收获后的微藻在乙醇中液化制备高品质生物油,副产物Fe_(3)O_(4)负载的富氮微藻生物焦回收再利用,测试其在低温(150℃)条件下的脱硝性能,并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技术对脱硝潜在路径进行探讨。Fe_(3)O_(4)在液化过程... 基于磁性收获后的微藻在乙醇中液化制备高品质生物油,副产物Fe_(3)O_(4)负载的富氮微藻生物焦回收再利用,测试其在低温(150℃)条件下的脱硝性能,并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技术对脱硝潜在路径进行探讨。Fe_(3)O_(4)在液化过程中可促进微藻中蛋白质的分解,提高油产率的同时吡啶及吡咯化合物在生物焦中的占比增加。负载Fe_(3)O_(4)后能显著增加其性能,这是生物焦中各种官能团与Fe_(3)O_(4)在还原反应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质 生物油 生物焦 脱硝 Fe_(3)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厂控制器设备映射区驱动级调度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强 高升 +1 位作者 郭荣 汪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3-420,共8页
在控制器内部基于IEC61131-3标准控制环境的语言和工具,提出将电厂现场设备组抽象为互斥和非互斥2种典型模型,分别采用五状态进程、无扰模式切换、双队列循环等算法构建上层映射区内的现场设备驱动级操作系统,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 在控制器内部基于IEC61131-3标准控制环境的语言和工具,提出将电厂现场设备组抽象为互斥和非互斥2种典型模型,分别采用五状态进程、无扰模式切换、双队列循环等算法构建上层映射区内的现场设备驱动级操作系统,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岛仓泵组和电厂水泵组场景分别进行互斥式设备操作系统和非互斥设备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结果表明:操作系统的应用优化了设备调度和运行效率,减少了人员操作工作量,能够挖掘群组设备的备用潜力,使状态维护得到实现,提高了电厂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控制器 操作系统 进程 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代核电设备鉴定用浸没试验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葛磊 陈功名 +1 位作者 吴丹蕾 陈植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为了验证三代核电厂核级设备在浸没条件下的功能特性,通过分析浸没试验要求曲线及影响试验效果的关键问题,设计了1套浸没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调试。结果表明:调试后系统得到的试验曲线与试验要求曲线吻合,该浸没试验系统满足核级设... 为了验证三代核电厂核级设备在浸没条件下的功能特性,通过分析浸没试验要求曲线及影响试验效果的关键问题,设计了1套浸没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调试。结果表明:调试后系统得到的试验曲线与试验要求曲线吻合,该浸没试验系统满足核级设备鉴定的需要,可模拟设备在核电厂发生事故后的浸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试验装置 设备鉴定 浸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透平负荷控制策略的研究与仿真实现
7
作者 赵峰 杨明成 +3 位作者 郝宁 陈东 刘佳 陈逸伦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00-3508,共9页
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空气透平面临的变工况调节问题,本工作对采用节流+补气配气方式的空气透平进行了变工况分析,对比了透平负荷调节的分程控制和补气压力控制两种策略。首先建立了某10 MW/110MWh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工况动态仿真模型... 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空气透平面临的变工况调节问题,本工作对采用节流+补气配气方式的空气透平进行了变工况分析,对比了透平负荷调节的分程控制和补气压力控制两种策略。首先建立了某10 MW/110MWh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工况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多学科仿真建模技术实现了热力系统动态特性与控制系统的统一平台实时求解,得到了透平变工况动态特性,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透平负荷控制策略的调节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到在全滑压范围内透平负荷稳定输出和系统气耗率因素,分程控制策略性能更优,当节流阀未达到全开时,应进一步增加节流阀开度至最大,在额定进气参数下,分程控制策略可降低0.35%气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负荷 分程控制 补气压力控制 多学科仿真 节流+补气 压缩空气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管湿工况冷凝换热特性分析及应用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张莉 刘宏杰 +1 位作者 董跃 李健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4-1242,1277,共10页
异型换热管因流阻小、换热效果好等优势在换热器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异型管更好地应用于工程领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一定入口参数范围内对具有6种椭圆度的椭圆管、半椭圆管和扁管的管外湿气体冷凝换热流场进行了模拟。... 异型换热管因流阻小、换热效果好等优势在换热器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异型管更好地应用于工程领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一定入口参数范围内对具有6种椭圆度的椭圆管、半椭圆管和扁管的管外湿气体冷凝换热流场进行了模拟。利用综合性能参数J F、析湿系数ζ等参数分析了异型管外冷凝换热性能随椭圆度变化的规律。然后尝试将椭圆度为0.5的3种异型管分别应用于某圆管烟气冷凝器,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获得异型管烟气冷凝器的传热传质性能。结果表明:3种异型管烟气冷凝器的流动传热综合性能比圆管烟气冷凝器更优,其中半椭圆管烟气冷凝器的J F比圆管烟气冷凝器增大了10.95%,ζ增大了6.04%,冷凝换热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管 冷凝换热 烟气冷凝器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吸附特征的风电塔筒爬壁机器人设计与验证
9
作者 韩峰 刘传亮 张成义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14-1721,共8页
针对风电塔筒运维领域爬壁机器人载重设计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无法满足风电塔筒运维场景需求的问题,通过静力学分析及磁体优化设计,研制了一款基于强吸附特征的风电塔筒机器人样机。开展了移动和驱动单元设计,选取了最优履带材质和驱动... 针对风电塔筒运维领域爬壁机器人载重设计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无法满足风电塔筒运维场景需求的问题,通过静力学分析及磁体优化设计,研制了一款基于强吸附特征的风电塔筒机器人样机。开展了移动和驱动单元设计,选取了最优履带材质和驱动轮模块;开展了多工况受力分析,计算出机器人不发生静态滑落、纵向翻落的最低吸附力要求;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了永磁模块各结构参数对吸附力的影响,提出了采用连续非线性规划算法优化各结构参数,确定了永磁模块最优磁积比。最终通过样机开展Q235钢板壁面及模拟环境下本体载重和清洗工装载重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机器人可以在风电塔筒倾斜角为89.4°的条件下不滑落、不倾覆,额定载重能力(以质量计)可以达到80 kg,满足风电场各项实际维护的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塔筒 爬壁机器人 载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的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
10
作者 刘传亮 李振亚 +3 位作者 张书义 郝宁 赵峰 王天齐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针对传统的离散粒子群算法在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而不能得到全局最优值的问题,通过引入混沌算子和重新定义学习因子、惯性权重,并结合控制参数递减策略,以及优化位置概率迭代公式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 针对传统的离散粒子群算法在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而不能得到全局最优值的问题,通过引入混沌算子和重新定义学习因子、惯性权重,并结合控制参数递减策略,以及优化位置概率迭代公式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性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扩大寻优范围的基础上,有效地平衡了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解决了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采用该算法针对某一离心压缩机开展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气动设计,使叶轮出口的流场分离得到有效控制;在压比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等熵效率由85.7%提升到88.7%。研究结果可为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提供参考,也可应用于轴流压缩机及向心、轴流透平的气动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粒子群算法 压缩机优化 全流道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寿命的汽轮机检修周期优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史进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0-539,共10页
提出了基于设计寿命的汽轮机检修周期的优化方法,介绍了国内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统计结果、常用等效运行小时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电站汽轮机基于第一种等效运行小时数的检修周期,提出了基于疲劳与蠕变寿命设计结果的汽轮机起动加权系数与... 提出了基于设计寿命的汽轮机检修周期的优化方法,介绍了国内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统计结果、常用等效运行小时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电站汽轮机基于第一种等效运行小时数的检修周期,提出了基于疲劳与蠕变寿命设计结果的汽轮机起动加权系数与负荷变动加权系数的计算方法、汽轮机第二种等效运行小时数的计算方法、汽轮机检修周期的优化方法、汽轮机年均寿命损耗与机组年均等级检修费用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超超临界1000 MW汽轮机和超临界600 MW汽轮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与2个中国电力行业标准相比,采用所提方法时汽轮机A级检修周期的年数长,汽轮机年均寿命损耗小,机组年均等级检修费用低,为电站汽轮机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寿命设计 寿命损耗 等效运行小时数 检修周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负荷下660MW塔式锅炉低氧工况下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达夫 刘欢 +3 位作者 何翔 关心 张守玉 泮浩翔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针对锅炉在超低负荷下运行时通常过量空气系数较高,导致NO_(x)浓度较高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锅炉在低氧工况下不同给煤位置的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50%与30%汽轮机热耗率验收(THA)工况下采用相同磨煤机组合运行时... 针对锅炉在超低负荷下运行时通常过量空气系数较高,导致NO_(x)浓度较高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锅炉在低氧工况下不同给煤位置的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50%与30%汽轮机热耗率验收(THA)工况下采用相同磨煤机组合运行时,速度、烟气组分、温度分布规律类似,进粉位置上移导致主燃区上部温度升高且分布更均匀,切圆半径逐渐减小,燃尽风消旋作用使混合增强,因此有利于燃烧的稳定.2台磨煤机运行相比3台局部煤粉浓度更大,主燃区的燃烧温度更高,导致更多NO_(x)生成;30%THA工况下,当下层磨煤机运行时冷灰斗附近温度较高;低氧工况下,NO_(x)质量浓度最高值低于360mg/m^(3),当负荷从50%THA降低至30%THA,炉膛出口NO_(x)浓度降低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负荷 塔式炉 低氧工况 不同给粉位置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耦合农林废弃物在流化床内燃烧的氮氧化物生成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涛 戴良旭 +4 位作者 王长安 杨琨 袁天霖 崇培安 车得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702,共11页
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流化床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燃煤耦合农林废弃物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特性与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氮氧化物转化率随着农林废弃物掺混比例增加而增大,且随着生物质掺入量增加,转化率增长速率提高;燃... 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流化床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燃煤耦合农林废弃物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特性与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氮氧化物转化率随着农林废弃物掺混比例增加而增大,且随着生物质掺入量增加,转化率增长速率提高;燃烧温度对氮氧化物转化率的影响较大;随着燃烧系统氧体积分数增大,氮氧化物转化率先缓慢增大,在氧体积分数达到一定值后迅速增大,之后变化趋于缓慢;出于经济性与技术可行性的考量,可以选择降低风量小的燃尽风氧体积分数来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生成量,为实际燃煤耦合生物质燃烧锅炉控制污染物排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耦合生物质 流化床 农林废弃物 氮氧化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富氧燃烧CO_(2)富集特性与NO_(x)生成量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严祯荣 钟布依 +5 位作者 胡超 张涛 何翔 夏杰 滕澜 笪耀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40,共9页
分析了富氧下的煤粉燃烧特性、CO_(2)富集特性和NO_(x)生成特性,并模拟了CO_(2)富集和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趋势。结果表明:与空气燃烧相比,富氧燃烧条件下CO_(2)富集分布与NO_(x)体积分数分布是负协同效应;不同O_(2)/CO_(2)体积分数... 分析了富氧下的煤粉燃烧特性、CO_(2)富集特性和NO_(x)生成特性,并模拟了CO_(2)富集和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趋势。结果表明:与空气燃烧相比,富氧燃烧条件下CO_(2)富集分布与NO_(x)体积分数分布是负协同效应;不同O_(2)/CO_(2)体积分数比的富氧下,随着O_(2)体积分数的增加,炉膛出口的CO_(2)体积分数和NO_(x)体积分数都先上升到最大值后稍微下降,呈正协同效应,但出现拐点的O_(2)体积分数不同;CO_(2)富集到一定程度时,能有效抑制NO_(x)的生成量;在富氧条件下,可实现炉膛出口的高CO_(2)富集与低NO_(x)生成量的协同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多相流动 CO_(2)富集特性 低NO_(x)排放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气体燃料控制阀流动性能分析与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前 朱志劼 +3 位作者 范雪飞 刘网扣 李连翠 徐望人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69,共8页
以燃气轮机气体燃料控制阀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气体燃料控制阀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流场分布以及流量变化规律,拟合了该阀的流动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在阀前压力2.650 MPa、阀后与阀前压力比为0.49~0.78,相同开度下的... 以燃气轮机气体燃料控制阀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气体燃料控制阀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流场分布以及流量变化规律,拟合了该阀的流动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在阀前压力2.650 MPa、阀后与阀前压力比为0.49~0.78,相同开度下的控制阀质量流量与阀后压力变化无关,处于阻塞流状态;相同压比下的流量系数与开度近似线性相关,与工程实际要求相吻合;流量系数与喉部面积具有线性相关关系,通过优化阀芯型线,改善喉部面积随开度的线性曲线,提高了流量特性曲线的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燃料控制阀 流量系数 特性曲线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工程法的脱硫废水液滴蒸发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亮 李令刚 +4 位作者 张娟 李昂 陈嘉玮 潘丹萍 杨林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7-1655,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燥塔进口烟气温度、进口烟气流量、塔径对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设备中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为完善液滴蒸发传热传质模型,使用反应工程法(REA)中的液滴表观活化能函数描述液滴的传热传质过程,并将其...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燥塔进口烟气温度、进口烟气流量、塔径对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设备中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为完善液滴蒸发传热传质模型,使用反应工程法(REA)中的液滴表观活化能函数描述液滴的传热传质过程,并将其编译到离散相计算过程中。结果表明:提高进口烟气温度与进口烟气流量,可缩短液滴的蒸发停留时间和竖直蒸发距离;增大干燥塔塔径可延长高温烟气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增大旋流强度,进而加快液滴的换热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液滴蒸发 旋转喷雾 反应工程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锅炉协同处置农林废弃物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国强 严德亚 +5 位作者 张涛 刘德育 程振宇 李惠彦辰 王鹏乾 王长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4-1092,1100,共10页
针对某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农林废弃物掺烧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不同掺混因素与锅炉运行参数对炉内燃烧特性、出口污染物排放以及炉膛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农林废弃... 针对某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农林废弃物掺烧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不同掺混因素与锅炉运行参数对炉内燃烧特性、出口污染物排放以及炉膛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农林废弃物掺烧比与高一次风配比有利于改善燃烧特性,而高农林废弃物掺烧比将降低出口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锅炉 农林废弃物 燃烧特性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改型研究
18
作者 陆颂元 张汉英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30,共11页
本文介绍了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及机电部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多年来对国产200MW机组轴承改型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过程、方法、技术结论及对生产实施的建议。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了在轴系稳定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该研究结... 本文介绍了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及机电部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多年来对国产200MW机组轴承改型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过程、方法、技术结论及对生产实施的建议。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了在轴系稳定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该研究结果和建议对解决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稳定性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轴承 轴承改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锅炉富氧燃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丁先 李汪繁 +2 位作者 马达夫 吴何来 刘平元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7,316,共12页
生物质锅炉富氧燃烧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可在有效改善生物质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为碳捕集及利用提供高浓度CO_(2)的烟气,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尚处于研究示范阶段。通过系统梳理生物质燃料的基本特性,重点介绍了生物质富氧燃烧特... 生物质锅炉富氧燃烧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可在有效改善生物质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为碳捕集及利用提供高浓度CO_(2)的烟气,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尚处于研究示范阶段。通过系统梳理生物质燃料的基本特性,重点介绍了生物质富氧燃烧特性及相关工程研究现状,并分析了该技术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富氧燃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燃烧稳定性和锅炉运行效率;通过烟气再循环动态调整再循环比例可有效控制炉内的温度水平,缓解污染物排放问题;由于在富氧系统、配风系统、受热面结渣和全炉膛密封等方面存在技术问题,合适的注氧和混氧方式、氧量和配风方式的动态调整、防结渣处理和密封改造是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基于富氧燃烧的生物质能高效利用耦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望成为生物质电厂转型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料特性 富氧燃烧 工程研究 技术风险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小麦秸秆及污泥燃烧及成灰特性实验研究
20
作者 张涛 袁天霖 +2 位作者 杨琨 王长安 车得福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0-589,共10页
通过热重分析法实验研究探讨了烟煤耦合不同含碳废弃物时的燃烧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对掺混燃料的成灰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小麦秸秆掺混比低于50%时,增加小麦秸秆掺混比例可以降低着火与燃尽温度,改善烟煤的燃烧特... 通过热重分析法实验研究探讨了烟煤耦合不同含碳废弃物时的燃烧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对掺混燃料的成灰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小麦秸秆掺混比低于50%时,增加小麦秸秆掺混比例可以降低着火与燃尽温度,改善烟煤的燃烧特性;而当小麦秸秆掺混比增加超过50%时,燃尽温度相比低秸秆掺混比例有较大幅度升高,灰熔点有所上升,灰中矿物质的赋存形态更加复杂,从单一的SiO_(2)为主演变为以Si、Al、Mg、K等的氧化物为主.增加污泥的掺混比例,样品中水含量有所提高,燃尽温度与燃烧反应性指数降低,灰样中块状颗粒所占比例提高,聚团现象明显,Fe、Ca、Mg元素占比明显上升,矿物质成分从以SiO_(2)为主逐渐演变为以Fe_(2)O_(3)和复杂的铁盐为主,碱性氧化物比例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废弃物 碳减排 燃烧特性 成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