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锅炉用铁素体耐热钢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根起 崔正强 +5 位作者 史宸伊 毛博 赵双群 付立铭 王延峰 单爱党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6,共13页
对锅炉用2%~12%Cr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历程、强化机制和服役过程中组织性能退化规律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外开发的5种新型9%~12%Cr铁素体耐热钢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总结。结合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对9%~12%Cr铁素体耐热钢... 对锅炉用2%~12%Cr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历程、强化机制和服役过程中组织性能退化规律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外开发的5种新型9%~12%Cr铁素体耐热钢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总结。结合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对9%~12%Cr铁素体耐热钢蠕变强度和许用应力下调情况,并就低硬度P91钢、焊接接头IV型裂纹开裂和氧化腐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建议深入研究C、N、B和稀土元素对耐热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机组深度调峰和长时服役后铁素体耐热钢的性能退化和损伤机制进行分析,为机组运行、设备安全性评价和新材料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2%Cr耐热钢 强化机制 组织性能演变 许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特性及降噪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志劼 徐前 +2 位作者 范雪飞 韦雪阳 陈富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309,共7页
燃料控制阀是燃气轮机中用于控制燃料流量的关键流程阀门,在全流程运行过程中因阀芯节流设计导致湍流程度增加、诱发气动噪声。为揭示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形成机理、提出相应降噪设计方法,该研究采用流体-声学混合计算方法,以200℃甲烷(C... 燃料控制阀是燃气轮机中用于控制燃料流量的关键流程阀门,在全流程运行过程中因阀芯节流设计导致湍流程度增加、诱发气动噪声。为揭示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形成机理、提出相应降噪设计方法,该研究采用流体-声学混合计算方法,以200℃甲烷(CH 4)为工质,求解了10%~100%共5个开度条件下燃料控制阀的稳态流场;以稳态流场为初始解,求解了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计算所需的瞬态流场参数;建立了气动噪声声传播模型,求解了燃料控制阀气动噪声特性;基于多孔消音理论,开展了燃料控制阀降噪设计。研究结果发现燃料控制阀的全方位气动噪声特性呈现出以中高频为主导的连续宽频特性,多孔消音节流设计可有效降低噪声。该研究为抑制控制阀气动噪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控制阀 流动分析 气动噪声 降噪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干燥工艺的研究
3
作者 申鹏 吴珂科 +4 位作者 翁晨阳 黄尚青 俞高伟 景东明 宗旭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2-998,共7页
对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某型号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干燥工艺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贮存容器适宜采用吸附式干燥工艺进行处理,干燥过程至少需要持续4.1 h,可以达到设备规范书中要求的容器内水蒸气分压低于400 Pa的干燥标... 对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某型号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干燥工艺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贮存容器适宜采用吸附式干燥工艺进行处理,干燥过程至少需要持续4.1 h,可以达到设备规范书中要求的容器内水蒸气分压低于400 Pa的干燥标准;干燥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容器内存在大量液态残留水,湿度相对稳定,第2阶段仅有水蒸气,湿度快速下降;容器内有超过5/6的水分通过试验台架中的冷却器排出,剩余的水分由吸干机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燃耗乏燃料 贮存容器 干燥工艺 吸附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对微藻-乙醇液化制备生物油和脱硝生物焦的影响机制研究
4
作者 张涛 泮浩翔 +1 位作者 高涣庭 龚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9-627,共9页
基于磁性收获后的微藻在乙醇中液化制备高品质生物油,副产物Fe_(3)O_(4)负载的富氮微藻生物焦回收再利用,测试其在低温(150℃)条件下的脱硝性能,并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技术对脱硝潜在路径进行探讨。Fe_(3)O_(4)在液化过程... 基于磁性收获后的微藻在乙醇中液化制备高品质生物油,副产物Fe_(3)O_(4)负载的富氮微藻生物焦回收再利用,测试其在低温(150℃)条件下的脱硝性能,并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技术对脱硝潜在路径进行探讨。Fe_(3)O_(4)在液化过程中可促进微藻中蛋白质的分解,提高油产率的同时吡啶及吡咯化合物在生物焦中的占比增加。负载Fe_(3)O_(4)后能显著增加其性能,这是生物焦中各种官能团与Fe_(3)O_(4)在还原反应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质 生物油 生物焦 脱硝 Fe_(3)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厂控制器设备映射区驱动级调度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强 高升 +1 位作者 郭荣 汪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3-420,共8页
在控制器内部基于IEC61131-3标准控制环境的语言和工具,提出将电厂现场设备组抽象为互斥和非互斥2种典型模型,分别采用五状态进程、无扰模式切换、双队列循环等算法构建上层映射区内的现场设备驱动级操作系统,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 在控制器内部基于IEC61131-3标准控制环境的语言和工具,提出将电厂现场设备组抽象为互斥和非互斥2种典型模型,分别采用五状态进程、无扰模式切换、双队列循环等算法构建上层映射区内的现场设备驱动级操作系统,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岛仓泵组和电厂水泵组场景分别进行互斥式设备操作系统和非互斥设备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结果表明:操作系统的应用优化了设备调度和运行效率,减少了人员操作工作量,能够挖掘群组设备的备用潜力,使状态维护得到实现,提高了电厂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控制器 操作系统 进程 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0MW锅炉低负荷稳燃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李永利 孙良海 +6 位作者 郑沧海 王雷 张天羽 张大骞 张航 张磊 邓磊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7,共6页
为探究现有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低负荷燃烧的稳定性与最佳运行方式,针对某电厂630 MW锅炉开展了低负荷下的炉内过程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锅炉在20%锅炉最大连续出力(BMCR)负荷和30%BMCR负荷下以不同磨煤机组合方式运行的工况,分... 为探究现有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低负荷燃烧的稳定性与最佳运行方式,针对某电厂630 MW锅炉开展了低负荷下的炉内过程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锅炉在20%锅炉最大连续出力(BMCR)负荷和30%BMCR负荷下以不同磨煤机组合方式运行的工况,分析了低负荷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某电厂630 MW机组锅炉在低负荷燃烧时,下炉膛CD两层磨煤机投运,炉膛内能保持较好的流场充满度,温度场均匀,燃烧组织合理,可保证煤粉颗粒的着火和燃烧;不同磨煤机组合工况对于炉膛出口处烟气组分的质量分数影响较小,O_(2)的体积分数变化幅度为0.42%,表明炉膛内燃烧反应的进行程度相近。因此,低负荷下可选择运行两层磨煤机保持炉内燃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深度调峰 低负荷稳燃 数值模拟 磨煤机投运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代核电设备鉴定用浸没试验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葛磊 陈功名 +1 位作者 吴丹蕾 陈植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为了验证三代核电厂核级设备在浸没条件下的功能特性,通过分析浸没试验要求曲线及影响试验效果的关键问题,设计了1套浸没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调试。结果表明:调试后系统得到的试验曲线与试验要求曲线吻合,该浸没试验系统满足核级设... 为了验证三代核电厂核级设备在浸没条件下的功能特性,通过分析浸没试验要求曲线及影响试验效果的关键问题,设计了1套浸没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调试。结果表明:调试后系统得到的试验曲线与试验要求曲线吻合,该浸没试验系统满足核级设备鉴定的需要,可模拟设备在核电厂发生事故后的浸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试验装置 设备鉴定 浸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透平负荷控制策略的研究与仿真实现
8
作者 赵峰 杨明成 +3 位作者 郝宁 陈东 刘佳 陈逸伦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00-3508,共9页
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空气透平面临的变工况调节问题,本工作对采用节流+补气配气方式的空气透平进行了变工况分析,对比了透平负荷调节的分程控制和补气压力控制两种策略。首先建立了某10 MW/110MWh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工况动态仿真模型... 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空气透平面临的变工况调节问题,本工作对采用节流+补气配气方式的空气透平进行了变工况分析,对比了透平负荷调节的分程控制和补气压力控制两种策略。首先建立了某10 MW/110MWh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工况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多学科仿真建模技术实现了热力系统动态特性与控制系统的统一平台实时求解,得到了透平变工况动态特性,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透平负荷控制策略的调节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到在全滑压范围内透平负荷稳定输出和系统气耗率因素,分程控制策略性能更优,当节流阀未达到全开时,应进一步增加节流阀开度至最大,在额定进气参数下,分程控制策略可降低0.35%气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负荷 分程控制 补气压力控制 多学科仿真 节流+补气 压缩空气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管湿工况冷凝换热特性分析及应用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张莉 刘宏杰 +1 位作者 董跃 李健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4-1242,1277,共10页
异型换热管因流阻小、换热效果好等优势在换热器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异型管更好地应用于工程领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一定入口参数范围内对具有6种椭圆度的椭圆管、半椭圆管和扁管的管外湿气体冷凝换热流场进行了模拟。... 异型换热管因流阻小、换热效果好等优势在换热器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异型管更好地应用于工程领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一定入口参数范围内对具有6种椭圆度的椭圆管、半椭圆管和扁管的管外湿气体冷凝换热流场进行了模拟。利用综合性能参数J F、析湿系数ζ等参数分析了异型管外冷凝换热性能随椭圆度变化的规律。然后尝试将椭圆度为0.5的3种异型管分别应用于某圆管烟气冷凝器,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获得异型管烟气冷凝器的传热传质性能。结果表明:3种异型管烟气冷凝器的流动传热综合性能比圆管烟气冷凝器更优,其中半椭圆管烟气冷凝器的J F比圆管烟气冷凝器增大了10.95%,ζ增大了6.04%,冷凝换热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管 冷凝换热 烟气冷凝器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吸附特征的风电塔筒爬壁机器人设计与验证
10
作者 韩峰 刘传亮 张成义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14-1721,共8页
针对风电塔筒运维领域爬壁机器人载重设计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无法满足风电塔筒运维场景需求的问题,通过静力学分析及磁体优化设计,研制了一款基于强吸附特征的风电塔筒机器人样机。开展了移动和驱动单元设计,选取了最优履带材质和驱动... 针对风电塔筒运维领域爬壁机器人载重设计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无法满足风电塔筒运维场景需求的问题,通过静力学分析及磁体优化设计,研制了一款基于强吸附特征的风电塔筒机器人样机。开展了移动和驱动单元设计,选取了最优履带材质和驱动轮模块;开展了多工况受力分析,计算出机器人不发生静态滑落、纵向翻落的最低吸附力要求;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了永磁模块各结构参数对吸附力的影响,提出了采用连续非线性规划算法优化各结构参数,确定了永磁模块最优磁积比。最终通过样机开展Q235钢板壁面及模拟环境下本体载重和清洗工装载重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机器人可以在风电塔筒倾斜角为89.4°的条件下不滑落、不倾覆,额定载重能力(以质量计)可以达到80 kg,满足风电场各项实际维护的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塔筒 爬壁机器人 载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的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
11
作者 刘传亮 李振亚 +3 位作者 张书义 郝宁 赵峰 王天齐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针对传统的离散粒子群算法在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而不能得到全局最优值的问题,通过引入混沌算子和重新定义学习因子、惯性权重,并结合控制参数递减策略,以及优化位置概率迭代公式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 针对传统的离散粒子群算法在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而不能得到全局最优值的问题,通过引入混沌算子和重新定义学习因子、惯性权重,并结合控制参数递减策略,以及优化位置概率迭代公式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性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扩大寻优范围的基础上,有效地平衡了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解决了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采用该算法针对某一离心压缩机开展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气动设计,使叶轮出口的流场分离得到有效控制;在压比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等熵效率由85.7%提升到88.7%。研究结果可为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提供参考,也可应用于轴流压缩机及向心、轴流透平的气动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粒子群算法 压缩机优化 全流道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等级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组低压转子轴承支撑刚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秀瑾 孙庆 +2 位作者 李汪繁 危奇 葛庆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2-605,共4页
建立了汽轮机低压转子落地式轴承座刚度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使用弹簧基础的百万等级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组低压转子落地式轴承座的刚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轴承座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大型汽轮机低... 建立了汽轮机低压转子落地式轴承座刚度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使用弹簧基础的百万等级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组低压转子落地式轴承座的刚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轴承座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大型汽轮机低压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汽轮机低压转子落地式轴承座刚度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低压转子轴承座刚度与经验数值量级相同,但大小有一定差异.汽轮机低压转子临界转速对低于一定数值的落地式轴承座支撑刚度变化更敏感,因此在设计时应保证足够大的轴承座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组 落地式轴承座 支撑刚度 临界转速 弹簧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设计制造与检修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史进渊 汪勇 +4 位作者 刘东旗 邓志成 危奇 杨宇 林润达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2,197,共6页
介绍了汽轮机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的设计、制造与检修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的常规设计方法、有限元分析设计方法、实际过盈量的制造过程保障方法和红套紧力的检修监控方法。提出了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额定负荷稳态工况... 介绍了汽轮机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的设计、制造与检修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的常规设计方法、有限元分析设计方法、实际过盈量的制造过程保障方法和红套紧力的检修监控方法。提出了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额定负荷稳态工况和起动与停机瞬态工况下的强度设计方法、额定负荷稳态工况下的蠕变设计方法和起动与停机瞬态工况下高压内缸中分面严密性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某电厂600 MW超临界汽轮机筒形高压内缸的红套环设计数据,以及高压内缸制造与检修过程增加垫片厚度的应用实例,并分析了高压内缸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红套环与高压内缸间的垫片厚度,既可以保证红套环与高压内缸首次装配的实际过盈量达到设计要求,又可以保证红套环的红套紧力与高压内缸的严密性处于受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筒形高压内缸 红套环 设计 制造 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设备易损件寿命评定与寿命管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史进渊 邹军 +5 位作者 沈海华 李伟农 孙坚 邓志成 杨宇 朱志劼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5-228,共4页
提出了电站设备易损件的寿命评定方法,给出了易损件寿命数据的统计分析、分布检验、参数估计的方法,平均寿命、可靠度与可靠寿命的计算方法,易损件失效后果分类方法,易损件更换周期的确定方法以及常用计算公式.介绍了电站设备易损件寿... 提出了电站设备易损件的寿命评定方法,给出了易损件寿命数据的统计分析、分布检验、参数估计的方法,平均寿命、可靠度与可靠寿命的计算方法,易损件失效后果分类方法,易损件更换周期的确定方法以及常用计算公式.介绍了电站设备易损件寿命管理系统的功能,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应用易损件寿命评定方法及寿命管理系统,可以在使用阶段确定易损件的更换周期,为易损件的检修与更换以及电站设备的优化检修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站设备 易损件 寿命评定 寿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静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汪繁 蒋俊 +2 位作者 孙庆 王超 王坤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56,共5页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安装参数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合理设计轴系的安装扬度曲线以确定各轴承标高及载荷等静特性参数,并在安装过程中予以保证。基于三弯矩方程和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轴系安装扬度曲线的数学计算模型,给...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安装参数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合理设计轴系的安装扬度曲线以确定各轴承标高及载荷等静特性参数,并在安装过程中予以保证。基于三弯矩方程和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轴系安装扬度曲线的数学计算模型,给出了一种设计计算轴系静特性的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以国内某百万千瓦等级汽轮发电机组单支撑轴系为研究对象,在给定边界条件下进行了静特性分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反推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为指导大型机组轴系的安装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轴系 安装扬度曲线 轴承标高 传递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电机扭矩的轴系快速疲劳损伤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录义 王坤 +2 位作者 李汪繁 孙庆 薛成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5,共7页
通过大型汽轮机组的全尺寸模型模态分析结合轴系扭振基础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发电机扭矩的轴系扭振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并采用瞬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绕开测速齿轮和扭振传感器,直接利用发电机端电磁转矩进行疲劳损伤评价,同... 通过大型汽轮机组的全尺寸模型模态分析结合轴系扭振基础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发电机扭矩的轴系扭振疲劳损伤评估方法,并采用瞬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绕开测速齿轮和扭振传感器,直接利用发电机端电磁转矩进行疲劳损伤评价,同时也可与基于汽轮机机头扭角数据的轴系扭振损伤评估方法相配合,提高电厂轴系扭振疲劳损伤评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发电机组 轴系扭振 疲劳分析 模态分析 电磁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F级绝缘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史进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7-516,共10页
介绍了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F级绝缘的老化因子与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对电老化与广义热老化的加速寿命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用威布尔分布对F级绝缘的电老化和广义热老化的加速寿命试验数据进行了描述;应用可靠性统计和非线性回归方... 介绍了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F级绝缘的老化因子与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对电老化与广义热老化的加速寿命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用威布尔分布对F级绝缘的电老化和广义热老化的加速寿命试验数据进行了描述;应用可靠性统计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F级绝缘电老化与广义热老化寿命计算公式的特征参数;依据寿命损耗累积理论,介绍了电老化与广义热老化同时作用的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F级绝缘寿命的预测方法和水冷定子线圈F级绝缘寿命损耗的分配方案.采用2倍额定电压2 UN和3倍额定电压3 UN的电老化寿命的不同下限值,对以电老化为主要老化因子的水冷定子线圈F级绝缘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定子线圈F级绝缘寿命预测方法可以在设计、制造和运行阶段定量预测和评定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F级绝缘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定子线圈 F级绝缘 寿命预测 寿命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三代核电设备的抗震试验振动台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开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阐述了AP1000和CAP1400三代核电设备的抗震试验要求,分析了抗震试验振动台需要达到的运动参数和系统性能指标,并结合实践案例,介绍了适用于三代核电设备抗震试验的三轴六自由度液压振动台建设方案,以供行业内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 核电设备 抗震试验 振动台 运动参数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火电成套机组的可靠性设计及验证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进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2-977,984,共7页
建立了火电成套机组的可用度计算模型,提出了大型火电成套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和等效强迫停运率的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以及等效可用系数设计值的可靠性验证方法,通过4个火电厂9台超超临界1 000MW火电成套机组的45个台年运行数据统计结果的可... 建立了火电成套机组的可用度计算模型,提出了大型火电成套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和等效强迫停运率的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以及等效可用系数设计值的可靠性验证方法,通过4个火电厂9台超超临界1 000MW火电成套机组的45个台年运行数据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验证,给出了火电成套机组的强迫停运率修正系数和机组降低出力系数的统计结果以及超超临界1 000MW火电成套机组等效可用系数设计值的计算实例与验证实例.结果表明:等效可用系数设计值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55%~3.37%;应用这些可靠性设计方法,可以在设计阶段定量计算大型火电成套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和等效强迫停运率的设计值,为大型火电成套机组的可靠性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成套机组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验证 可用度 等效可用系数 等效强迫停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寿命的汽轮机检修周期优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史进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0-539,共10页
提出了基于设计寿命的汽轮机检修周期的优化方法,介绍了国内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统计结果、常用等效运行小时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电站汽轮机基于第一种等效运行小时数的检修周期,提出了基于疲劳与蠕变寿命设计结果的汽轮机起动加权系数与... 提出了基于设计寿命的汽轮机检修周期的优化方法,介绍了国内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统计结果、常用等效运行小时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电站汽轮机基于第一种等效运行小时数的检修周期,提出了基于疲劳与蠕变寿命设计结果的汽轮机起动加权系数与负荷变动加权系数的计算方法、汽轮机第二种等效运行小时数的计算方法、汽轮机检修周期的优化方法、汽轮机年均寿命损耗与机组年均等级检修费用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超超临界1000 MW汽轮机和超临界600 MW汽轮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与2个中国电力行业标准相比,采用所提方法时汽轮机A级检修周期的年数长,汽轮机年均寿命损耗小,机组年均等级检修费用低,为电站汽轮机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寿命设计 寿命损耗 等效运行小时数 检修周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