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预混甲烷掺氨双旋流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健 尚天坤 +5 位作者 王文欢 姚宁宁 亢连伟 韦立明 许奇宇 潘卫国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6-1402,共7页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无碳燃料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氨能源的开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措施,在10 kW(输入功率)甲烷掺氨实验台上,进行了甲烷和氨气掺混扩散燃烧实验研究,并且结合化学反应器...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无碳燃料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氨能源的开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措施,在10 kW(输入功率)甲烷掺氨实验台上,进行了甲烷和氨气掺混扩散燃烧实验研究,并且结合化学反应器网络(CRN)分析了不同输入功率、当量比和掺氨比例等条件下的氨气/甲烷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甲烷对氨气的燃烧起到了明显的促进和稳定作用,然而仅掺入热值分数为9.1%的氨气即可使NO排放量急剧增加;采用轴向空气分级策略可显著降低NO_(x)排放和未燃氨气的逃逸,并且随着氨气比例的提高,燃烧室出口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掺氨 NO_(x)排放 空气分级 旋流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萍 潘卫国 +3 位作者 郭瑞堂 潘孝庆 叶侠丰 尤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47-2450,共4页
针对燃煤烟气中SO_2,NO和汞等污染物,简述不同单一污染物控制技术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对比传统单一污染物串联控制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可有效解决其系统庞大复杂,投资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投... 针对燃煤烟气中SO_2,NO和汞等污染物,简述不同单一污染物控制技术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对比传统单一污染物串联控制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可有效解决其系统庞大复杂,投资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投资运行成本低,脱除效率高等优点。目前我国燃煤烟气干法协同控制技术尚存在问题,基于湿法烟气脱硫同时脱硝脱汞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脱硫 脱硝 脱汞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钙基和钠基喷雾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士义 潘卫国 康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2-418,432,共8页
为研究喷雾半干法烟气脱硫特性,搭建了试验平台,分别选用C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进行了脱硫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进口烟气温度、进口SO2质量浓度、化学计量比和绝热饱和温差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以某垃圾电厂为例进行了经济... 为研究喷雾半干法烟气脱硫特性,搭建了试验平台,分别选用C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进行了脱硫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进口烟气温度、进口SO2质量浓度、化学计量比和绝热饱和温差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以某垃圾电厂为例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持出口烟气温度不变,随着进口烟气温度的提高,3种吸收剂的脱硫效率均有一定的提高;随着进口SO2质量浓度的增大,脱硫效率降低;在相同条件下,使用NaHCO3溶液作为吸收剂时脱硫效率最高,Na2CO3溶液次之;使用Ca(OH)2溶液作为吸收剂,综合脱硫效率可达84%,工程上将其作为吸收剂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法 脱硫效率 烟气脱硫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添加剂强化电石渣脱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宏建 李浩然 +3 位作者 孙肆鹃 金吉钊 王美霞 潘卫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9-665,共7页
在鼓泡吸收装置中分别进行了电石渣与石灰石浆液脱硫性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有机酸添加剂对电石渣pH缓冲能力、脱硫效率和电石渣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浆液在脱硫过程中的pH缓冲能力远远低于石灰石浆液;加入添加剂延长了维持高... 在鼓泡吸收装置中分别进行了电石渣与石灰石浆液脱硫性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有机酸添加剂对电石渣pH缓冲能力、脱硫效率和电石渣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浆液在脱硫过程中的pH缓冲能力远远低于石灰石浆液;加入添加剂延长了维持高脱硫效率的时间,在相同条件下3种添加剂的强化效果依次为:柠檬酸>己二酸>酒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有机酸 缓冲性能 脱硫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废水深度降氟机理及工艺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宏建 王书芳 +3 位作者 潘卫国 郭瑞堂 戴玲智 汪洋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7-653,共7页
在静态试验装置中,通过化学沉淀与混凝法相结合的二次除氟工艺处理电厂高浓度含氟脱硫废水,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多因素操作条件对脱硫废水除氟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钙除氟性能优于氢氧化钙,最佳钙氟摩尔比n(Ca)/n(F)=1∶1.3;添... 在静态试验装置中,通过化学沉淀与混凝法相结合的二次除氟工艺处理电厂高浓度含氟脱硫废水,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多因素操作条件对脱硫废水除氟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钙除氟性能优于氢氧化钙,最佳钙氟摩尔比n(Ca)/n(F)=1∶1.3;添加硫酸铝、氯化铁等混凝剂可明显改善药剂的除氟性能,确定了最佳n(Al)/n(F)=1.5、最佳n(Fe)/n(F)=0.3;在pH=5~6的弱酸性条件、温度约为30℃、转速约为500r/min、添加聚丙烯酰胺(PAM)质量分数约为0.1%的情况下,除氟效率高达95%以上;影响脱硫废水除氟效率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CaCl2>Al2(SO4)3>PAM>FeCl3>pH>温度>搅拌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除氟工艺 混凝剂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烟气中SO_3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技术 被引量:23
6
作者 罗汉成 潘卫国 +5 位作者 丁红蕾 李付晓 郭瑞堂 金强 丁承刚 郭士义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前燃煤电厂已经普遍采用了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这些技术对烟气中SO_3的去除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阐述了燃煤锅炉烟气中SO_3的生成机理,分析了烟气中SO_3在燃煤锅炉后续设备中的转化,指出了烟气中SO_3对燃煤电... 目前燃煤电厂已经普遍采用了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这些技术对烟气中SO_3的去除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阐述了燃煤锅炉烟气中SO_3的生成机理,分析了烟气中SO_3在燃煤锅炉后续设备中的转化,指出了烟气中SO_3对燃煤电站设备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如空气预热器的腐蚀、蓝羽现象等),提出了几种可行的SO_3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烟气 SO_3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型有机胺脱除S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宏建 金吉钊 +2 位作者 孙雅萍 王美霞 潘卫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5,共9页
采用静态鼓泡吸收法,对4种有机胺吸收模拟烟气中SO_2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油浴加热装置,对4种有机胺的解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胺溶液脱硫效率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不同有机胺吸收性能排序依次为哌嗪>乙二胺>D... 采用静态鼓泡吸收法,对4种有机胺吸收模拟烟气中SO_2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油浴加热装置,对4种有机胺的解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胺溶液脱硫效率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不同有机胺吸收性能排序依次为哌嗪>乙二胺>DEA>MDEA;在相同解吸温度下,解吸率随反应进行逐渐升高;不同有机胺解吸性能优劣排序为MDEA>乙二胺>DEA>哌嗪;通过热力学参数计算得到MDEA吸收SO_2的吉布斯自由能比石灰石吸收SO_2的吉布斯自由能更小,说明MDEA吸收SO_2的能力比石灰石更好,理论上是一种更合适的脱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 烟气脱硫 解吸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催化转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得通 丁红蕾 +4 位作者 潘卫国 周柒 郭士义 丁承刚 邓云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7242-7252,共11页
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CO2减排目标,如何有效地对CO2进行转化利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基于CO2的理化特性,催化法是CO2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此类方法主要包括热催化、光催化、电催化、酶催化、等离子体催化等。目前,相关研究虽然... 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CO2减排目标,如何有效地对CO2进行转化利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基于CO2的理化特性,催化法是CO2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此类方法主要包括热催化、光催化、电催化、酶催化、等离子体催化等。目前,相关研究虽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但仍存在对反应机理认识不足、CO2转化率低、产率低、反应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发更高效、廉价、稳定、环保的催化剂,是今后研究CO2转化的重要方向。为更深入地研究CO2转化和开发高效催化剂,对CO2催化转化技术进行了分类,简要讨论了其反应机理、常用的催化剂材料并分析了其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还原 催化 转化利用 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及协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潘孝庆 丁红蕾 +3 位作者 潘卫国 叶侠丰 郭士义 丁承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去除VOCs的相关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VOCs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该技术协同催化能有效提高去除率、降低能耗、减少二次污染,为VOCs的去除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 VOCS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衍行 潘孝庆 +5 位作者 叶侠丰 丁红蕾 潘卫国 丁承刚 郭士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9-1591,共3页
综述了CO_(2)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低温等离子催化分解CO_(2)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重点对低温等离子体在分解CO_(2)方面以及CO_(2)加氢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作了总结和展望,指出未来催化剂的制备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 综述了CO_(2)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低温等离子催化分解CO_(2)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重点对低温等离子体在分解CO_(2)方面以及CO_(2)加氢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作了总结和展望,指出未来催化剂的制备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束与椭圆管束换热、磨损及积灰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侠丰 丁红蕾 +3 位作者 潘卫国 潘孝庆 潘衍行 王亦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89-3294,共6页
为了从换热特性、流阻特性、磨损及积灰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比烟气横掠圆管束和椭圆管束的性能,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先是对圆管束、椭圆管束的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验证了烟气横掠管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对圆管束、椭圆管束的... 为了从换热特性、流阻特性、磨损及积灰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比烟气横掠圆管束和椭圆管束的性能,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先是对圆管束、椭圆管束的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验证了烟气横掠管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对圆管束、椭圆管束的磨损及积灰情况进行了气固两相流冷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圆管束相比,椭圆管的换热系数减小7.72%,流动阻力降低了66.71%,椭圆管束的综合性能优于圆管束;椭圆管束具有更好的抗飞灰磨损性能,并且在工况较恶劣的环境下,椭圆管束的各排管子可降低磨损量21%~73%;由于椭圆管束具有更小的低速回流区域,更小的管壁低速区域,更优化的流场分布等优点,椭圆管束具有更好的抗积灰特性。因此,相比于圆管束,椭圆管束不仅具有更好的综合换热性能,还具有更优的防磨性能及抗积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 椭圆管 换热 数值模拟 磨损 积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进展 被引量:28
12
作者 佘晓利 潘卫国 +1 位作者 郭士义 丁承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具有含盐量大、腐蚀性强、易结垢等特点,是制约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因素。从预处理、浓缩减量、末端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脱硫废水的处理技术,分析各自的优劣,研究进展,并对烟道蒸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具有含盐量大、腐蚀性强、易结垢等特点,是制约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因素。从预处理、浓缩减量、末端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脱硫废水的处理技术,分析各自的优劣,研究进展,并对烟道蒸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工程实际案例,为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预处理 浓缩减量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催化氢化制清洁能源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柒 丁红蕾 +2 位作者 郭得通 潘卫国 杜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28-3443,共16页
CO2的过量排放引发了严重的温室效应,采用CO2氢化技术在实现CO2减排的同时又可生成高价值的产物,因此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CO2氢化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综合探讨多种催化技术的相关综述较少。本文将较为新型的CO2氢化技... CO2的过量排放引发了严重的温室效应,采用CO2氢化技术在实现CO2减排的同时又可生成高价值的产物,因此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CO2氢化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综合探讨多种催化技术的相关综述较少。本文将较为新型的CO2氢化技术大致分为光催化、电催化、生物催化以及等离子体催化4种。主要从催化剂的角度,对以上4种新型CO2氢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并简要介绍了其反应机理。同时,基于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4种氢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并对CO2氢化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氢化 光催化 电催化 生物催化 等离子体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转化反应催化剂的常规和冷等离子体制备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红蕾 邱凯娜 +3 位作者 潘卫国 周柒 杜威 穆啸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57-4367,共11页
催化剂作为CO_(2)转化利用的研究核心,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常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虽然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分散度和粒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制备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制备方法,表现出卓越的... 催化剂作为CO_(2)转化利用的研究核心,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常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虽然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分散度和粒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制备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制备方法,表现出卓越的潜力。为此首先从催化剂制备方法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常规制备方法在CO_(2)转化领域中的优缺点与应用。其次,着重介绍了冷等离子体制备法的研究现状。相较于常规制备法,等离子体制备法可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出粒径更小、分散度和比表面积更高的催化剂,并且催化剂与等离子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CO_(2)的转化率。此外,还展望了等离子体法制备催化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转化 催化剂 制备 常规法 冷等离子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脱硫废水COD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美霞 徐宏建 +3 位作者 薛亚静 常加涛 陈款 潘卫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4-70,共7页
电石渣可作为脱硫剂,代替石灰石应用到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但其化学需氧量(COD)超标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利用自制曝气氧化装置研究曝气量、pH值、氧化剂对电石渣脱硫浆液中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做正交分析。研究表明:电石渣... 电石渣可作为脱硫剂,代替石灰石应用到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但其化学需氧量(COD)超标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利用自制曝气氧化装置研究曝气量、pH值、氧化剂对电石渣脱硫浆液中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做正交分析。研究表明:电石渣脱硫废水的COD去除率随着曝气量的增加(2~10 L/min)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pH值的升高(3.0~8.5)而降低;添加氧化剂有助于电石渣脱硫废水中COD的去除,其效果依次为高锰酸钾>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氯酸钾;在正交试验中,其中各单因素的影响显著程度依次为次氯酸钙添加量>p H值>曝气量;经验证,最优化条件为pH=3.5,曝气量=7.86 L/min,次氯酸钙氧当量/COD=3.0,此时可得到最大脱硫废水COD去除率为9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脱硫废水 曝气量 COD去除率 氧化剂 响应曲面 正交分析 次氯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络合物液相催化脱除SO_2和NO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常加涛 徐宏建 +3 位作者 陈款 徐书 郭瑞堂 潘卫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5,共7页
采用鼓泡反应吸收装置,研究不同金属络合物对燃煤电厂烟气中SO_2、NO络合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钴离子络合物溶液脱硝效率排序为EDTA-Co>蛋氨酸合钴>甘氨酸合钴>谷氨酸合钴,再生率排序为EDTA-Co>蛋氨酸合钴>甘氨酸合... 采用鼓泡反应吸收装置,研究不同金属络合物对燃煤电厂烟气中SO_2、NO络合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钴离子络合物溶液脱硝效率排序为EDTA-Co>蛋氨酸合钴>甘氨酸合钴>谷氨酸合钴,再生率排序为EDTA-Co>蛋氨酸合钴>甘氨酸合钴>谷氨酸合钴。对不同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后的脱硫、脱硝和再生性能进行比较,发现EDTA-Mn的脱硫、脱硝和再生性能优于EDTA-Fe、EDTA-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络合物 SO2 NO 液相催化 再生 筛选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碳钢大气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悦彤 丁红蕾 +3 位作者 邱凯娜 马骏驰 张凯 潘卫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77-383,共7页
大气腐蚀是船用碳钢最常见的腐蚀形式之一,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舰船安全。因此,对船用碳钢大气腐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船用碳钢在远洋(Cl^(-))、酸性(SO_(2))和沿海(Cl^(-)、SO_(2))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本... 大气腐蚀是船用碳钢最常见的腐蚀形式之一,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舰船安全。因此,对船用碳钢大气腐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船用碳钢在远洋(Cl^(-))、酸性(SO_(2))和沿海(Cl^(-)、SO_(2))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本文基于Q235钢梳理了船用碳钢的大气腐蚀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钢在三种大气环境下的腐蚀特点、锈层形貌和腐蚀产物;同时,系统性归纳总结了大气腐蚀的试验方法和分析方法;最后,对涂层防护机理和失效问题进行了综述,为舰船在典型地区大气腐蚀行为的预测和防腐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腐蚀 船用碳钢 腐蚀机理 涂层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和MnO_(2)催化半焦燃烧与脱硝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桂林 郭瑞堂 潘卫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0-695,共6页
研究Fe_(2)O_(3)和MnO_(2)两种添加剂对半焦燃烧过程的影响,使用热重分析仪(TGA)测定了在100~900℃下半焦的燃烧特性。利用氮气吸附法(BET/BJH)测定了半焦灰渣的结构参数,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研究Fe_(2)O_(3)和MnO_(2)两种添加剂对半焦燃烧过程的影响,使用热重分析仪(TGA)测定了在100~900℃下半焦的燃烧特性。利用氮气吸附法(BET/BJH)测定了半焦灰渣的结构参数,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其表面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当分别添加5%Fe_(2)O_(3)和5%MnO_(2)时,半焦着火温度分别增加了9.04℃和13.55℃,燃尽时间分别缩短22.62 s和54.18 s,NO生成量分别下降了49%和36%,CO生成量分别下降10%和18%。然而,加入5%Fe_(2)O_(3)-5%MnO_(2)复合添加剂,半焦着火温度降低了约7.77℃,燃尽时间缩短了9.03 s,半焦燃烧的NO和CO生成量大幅下降(NO 68%,CO 39%)。5%Fe_(2)O_(3)-5%MnO_(2)复合添加剂对半焦燃烧和脱硝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其催化效果优于单一添加剂。探讨了复合添加剂催化半焦燃烧和脱硝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催化脱硝 氧化铁 二氧化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甲烷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骏驰 丁红蕾 +7 位作者 潘卫国 邱凯娜 穆啸天 张凯 赵悦彤 郭士义 丁承刚 邓云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68-3477,共10页
二氧化碳(CO_(2))作为一种生产高价值燃料和化学品的可再生碳源,将其催化转化为工业相关的化学品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战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热催化CO_(2)加氢制备甲烷技术因副产物少、转化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成为最具有吸引... 二氧化碳(CO_(2))作为一种生产高价值燃料和化学品的可再生碳源,将其催化转化为工业相关的化学品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战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热催化CO_(2)加氢制备甲烷技术因副产物少、转化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催化剂的研究是这项技术的关键。结合近年来热催化技术催化CO_(2)甲烷化常见的催化材料的发展现状,从催化剂的研究视角出发,从载体、负载金属等方面分析其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系统介绍粒径、比表面积、负载量、碱性位点、氧空位、分散度等对CO_(2)甲烷化的影响;简述甲烷化反应路径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最终提出未来CO_(2)甲烷化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热催化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催化还原 CO_(2)加氢 甲烷 催化剂 载体 负载金属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煤粉耦合废旧轮胎胶粉燃烧特性及热效率研究
20
作者 潘丹露 潘卫国 +2 位作者 姜未汀 黄阳 王文欢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了燃煤锅炉煤粉有效地耦合废旧轮胎胶粉进行燃烧,利用废旧轮胎的能量,将废旧轮胎胶粉、煤粉以及两者不同比例混合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其燃烧特性和动力学参数,并结合600 MW燃煤电站锅炉初步计算了其热效率。结果表明:胶粉的燃烧过... 为了燃煤锅炉煤粉有效地耦合废旧轮胎胶粉进行燃烧,利用废旧轮胎的能量,将废旧轮胎胶粉、煤粉以及两者不同比例混合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其燃烧特性和动力学参数,并结合600 MW燃煤电站锅炉初步计算了其热效率。结果表明:胶粉的燃烧过程不同于煤粉,其主要包括大量挥发分的析出、燃烧以及固定碳燃烧,而后者则主要受固定碳的燃烧影响;高增温速度下,胶粉燃烧趋向高温区,燃尽时间变短;混合物燃烧特性受混合比例的影响较大,混合物中胶粉含量的增加,混合物燃烧特性逐渐向胶粉的燃烧特性过渡;混合物的燃烧过程可描述为2个一阶反应;胶粉的燃烧特性可媲美高品质煤粉,在低品质煤粉中掺入胶粉有利于其燃烧特性的改善及锅炉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轮胎 煤粉 混合物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