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驱动的卫星太阳翼展开测试仿真与预测方法
1
作者 陈瑞启 刘晓飞 +2 位作者 万峰 侯鹏 沈金屹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8,共10页
卫星太阳翼在线展开成功与否是影响其服役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而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测试是验证机构展开锁定性能和展开指标符合性的关键研制步骤。为解决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测试过程数据监控少、仿真精度低、结果难预测的难题,提出了一... 卫星太阳翼在线展开成功与否是影响其服役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而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测试是验证机构展开锁定性能和展开指标符合性的关键研制步骤。为解决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测试过程数据监控少、仿真精度低、结果难预测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测试仿真与预测方法和体系架构。在典型卫星太阳翼产品、展开地面测试相关工装设备和展开测试单元数字孪生建模的基础上,开展面向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测试的多学科联合仿真并输出仿真数据库,结合仿真数据和历史测试数据构建预测模型训练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完成卫星太阳翼展开过程预测模型的训练与优化。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采集地面展开测试过程关键参数,输入优化后的关键参数预测模型中,实现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测试过程中位姿、受力、速度和展开时间等关键参数的快速、准确预测。最终以孪生模型为基础,融合实采、预测数据,实现机构展开过程实时监控和预测结果可视化,支持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测试过程智能管控和决策,指导展开工艺优化和现场调整,有效提高展开成功率和效率。通过在卫星展开单元的部署并在典型卫星型号上开展应用验证,典型太阳翼展开时间、位姿等关键参数在线预测准确率大于90%,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展开测试 多学科仿真 深度学习 过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测试数据全流程管理方法
2
作者 张鑫鑫 张新 +5 位作者 撒文彬 梁秀梅 王森 王冲 宋文成 董房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5,共11页
为进一步提升卫星研制水平,改善卫星测试数据管理分散、处理无序、使用不便等现状,提出一种卫星测试数据全流程管理方法。首先,总述全流程管理方法的思路及实现过程,以实现卫星测试数据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其次,提出基于虚拟局域网(VLAN... 为进一步提升卫星研制水平,改善卫星测试数据管理分散、处理无序、使用不便等现状,提出一种卫星测试数据全流程管理方法。首先,总述全流程管理方法的思路及实现过程,以实现卫星测试数据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其次,提出基于虚拟局域网(VLAN)的数据汇聚网络技术和基于多维数据驱动的卫星遥测智能分析技术2项关键技术,以提升基于海量数据资源开展卫星遥测智能关联挖掘的能力。最后,利用上述方法搭建卫星测试数据全流程管理系统,用于卫星测试数据的全流程采集、存储、查询和智能应用,该系统能同时满足多卫星任务并行研制和测试的需求。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全流程管理方法提升了卫星测试数据的全流程管理水平及智能化水平,深入挖掘了卫星测试数据的内在关系,全流程管理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和数据分析管理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试数据 全流程管理 数据汇聚网络 数据关联挖掘 智能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遥感卫星平台结构热变形试验及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杰 罗达 +3 位作者 侯鹏 尤超蓝 孔祥森 付鑫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太空复杂外界热环境是平台结构热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满足某高轨光学遥感卫星对热变形的特殊要求,更准确获取平台结构热变形引起两台相机安装面指向变化,及两相机安装面之间的相对指向变化,进而推导卫星在轨热变形规律。文章设计了... 太空复杂外界热环境是平台结构热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满足某高轨光学遥感卫星对热变形的特殊要求,更准确获取平台结构热变形引起两台相机安装面指向变化,及两相机安装面之间的相对指向变化,进而推导卫星在轨热变形规律。文章设计了卫星平台结构热变形试验,模拟在轨典型外热流工况对卫星平台实施加热控制,使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实时测量和分析热变形引起两台相机安装面的绝对指向变化和两相机安装面之间的相对指向变化情况。热变形测量结果表明:A相机安装面指向最大变形57.5″,B相机安装面指向最大变形79.3″,模拟试验的结果可以作为卫星在轨运行期间热变形预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热变形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气象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体坐标系下卫星变形测量技术研究
4
作者 冯其强 范百兴 李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97-98,104,共3页
针对卫星装配过程中的星体变形测量问题,采用双经纬仪系统通过准直测量建立星体坐标系,利用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系统获取测量点坐标。通过公共点转换将加装载荷前后的测量点坐标均转换至星体坐标系,实现了星体坐标系下的卫星变形测量。
关键词 卫星变形 星体坐标系 准直测量 数字工业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周期桁架结构振动特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程世祥 张志谊 +1 位作者 江浩 张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2期12-16,共5页
从微分方程出发,利用谱元法推导梁的解析解,并验证其准确性,以此研究平面周期桁架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即带隙和波形转换作用;根据卫星主承力结构桁架周期性特点,建立服务舱和载荷舱简化模型,利用谱元法分析其振动传递带隙特性,并进行试验... 从微分方程出发,利用谱元法推导梁的解析解,并验证其准确性,以此研究平面周期桁架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即带隙和波形转换作用;根据卫星主承力结构桁架周期性特点,建立服务舱和载荷舱简化模型,利用谱元法分析其振动传递带隙特性,并进行试验验证。理论和试验表明:周期桁架结构具有良好的隔振特性,尤其是阻带内振动得到很大衰减,说明周期桁架在卫星主结构隔振设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谱元法 振动特性 周期桁架 带隙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臂辅助的卫星柔顺装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仁伟 徐晓辉 +2 位作者 谢永权 陈小弟 侯鹏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2-536,共5页
针对卫星大型部件、重载单机装配中位姿调整、接触应力、重力卸载的控制问题,将机械臂辅助装配技术应用到了卫星装配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传感交互控制的机械臂辅助柔顺装配技术。通过力传感器实时采集了机械臂末端作用力,进行了负载重... 针对卫星大型部件、重载单机装配中位姿调整、接触应力、重力卸载的控制问题,将机械臂辅助装配技术应用到了卫星装配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传感交互控制的机械臂辅助柔顺装配技术。通过力传感器实时采集了机械臂末端作用力,进行了负载重力参数标定,提取了外力/力矩分量;建立了基于外部作用力/力矩控制的装配体位姿柔顺随动算法,对算法的误差识别及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搭建了机械臂辅助柔顺装配系统,在某卫星结构舱板装配、星上单机装配中进行了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力/力矩控制范围下限达到10 N/2 Nm,与传统装配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位姿调整柔顺、装配接触应力可控、负载重力承载/卸载精确、适用于狭窄空间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力传感交互 柔顺调姿 卫星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总装过程异构数据物联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治 万峰 +2 位作者 吴剑锋 邢香园 赵文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4-52,共9页
针对卫星总装过程中各类制造资源关联程度较低、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研究了卫星总装过程异构数据物联集成技术,并设计开发了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多源异构设备/系统/单元等数据的集... 针对卫星总装过程中各类制造资源关联程度较低、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研究了卫星总装过程异构数据物联集成技术,并设计开发了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多源异构设备/系统/单元等数据的集成;构建了面向卫星总装过程异构数据管理模型,实现了数据的关联融合与分析应用;在此基础上,基于卫星总装过程物联网的体系架构,设计开发了卫星总装过程物联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卫星型号研制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总装 物联网 数据采集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改性卫星用白漆热控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瑜婧 刘刚 +4 位作者 曹康丽 彭聪 周博 潘阳阳 陈志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2,共7页
用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剂制备了新型硅树脂粘结剂,并用该粘结剂与ZnO配制了热控白漆。测试表明,该树脂能够在50℃固化,固化物光学透过率达到89%,耐热稳定性优异。配制成的白漆热控涂层性能满足卫星用热控涂层使用标准,经真空紫外... 用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剂制备了新型硅树脂粘结剂,并用该粘结剂与ZnO配制了热控白漆。测试表明,该树脂能够在50℃固化,固化物光学透过率达到89%,耐热稳定性优异。配制成的白漆热控涂层性能满足卫星用热控涂层使用标准,经真空紫外辐照试验21 600等效紫外太阳小时(EUVSH)后,太阳吸收比变化为0.05,半球发射率基本不变,表现出良好的耐辐照稳定性,可作为长寿命卫星的热控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涂层 硅树脂 POSS 空间环境适应性 太阳吸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轻量化发动机支架底盘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9
作者 兰少飞 杨碧琦 +2 位作者 杨海欧 陈浩然 李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22-425,共4页
面向卫星结构轻量化的发展需求,以卫星发动机支架底盘为研究对象,针对卫星轻量化发动机支架底盘,重点开展了激光加工参数优化和成形工艺研究,完成了卫星发动机支架底盘的增材制造成形且通过了力学试验考核,从而验证了增材制造方式在实... 面向卫星结构轻量化的发展需求,以卫星发动机支架底盘为研究对象,针对卫星轻量化发动机支架底盘,重点开展了激光加工参数优化和成形工艺研究,完成了卫星发动机支架底盘的增材制造成形且通过了力学试验考核,从而验证了增材制造方式在实现卫星结构轻量化方面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发动机支架 TC4钛合金 激光增材制造 成形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构件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技术研究
10
作者 熊伟尉 毛永杰 +3 位作者 高雪峰 董松 吕文杰 郑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2-698,共7页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机器人铣边存在的效率低下、颤振及碳纤维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新方法。通过DELMIA有限元仿真软件实现了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轨迹规划,有效避免了双机碰撞。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机...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机器人铣边存在的效率低下、颤振及碳纤维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新方法。通过DELMIA有限元仿真软件实现了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轨迹规划,有效避免了双机碰撞。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与机器人铣边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机器人铣边,激光复合铣边大幅降低铣削力,平均降幅为27.63%;铣边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铣边入口与表层损伤分别平均降低了38.45%与2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双机器人激光复合铣边 有限元仿真 铣削力 铣边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的卫星虚拟振动试验方法
11
作者 马蕾 周皓 李霖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该文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开展卫星虚拟振动试验技术研究。针对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数据分析与模型修正、卫星虚拟振动试验等,通过VR技术真实再现振动试验数据,反映卫星结构动态特性,完成物理参数识别与模型优化,实现了对卫星模型的优化... 该文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开展卫星虚拟振动试验技术研究。针对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数据分析与模型修正、卫星虚拟振动试验等,通过VR技术真实再现振动试验数据,反映卫星结构动态特性,完成物理参数识别与模型优化,实现了对卫星模型的优化和振动试验方案的改进,满足了卫星力学环境的试验技术要求。进行X、Y、Z 3个方向的虚拟振动试验,频率为5~100 Hz,加速度幅值为0.1 g。试验结果表明,虚拟振动试验与真实试验的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卫星 振动试验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Cr-17 Ni-5Mn-4Mo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超低温断裂韧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吕映宾 徐旭美 +6 位作者 张敏 刘劲 许杰 陈石磊 孙志远 方超 张茂龙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了解决托克马克核聚变装置D型线圈盒19Cr-17 Ni-5Mn-4Mo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4.2 K超低温断裂韧性值偏低和不稳定的问题,通过使用不同的焊接线能量、焊道布置、道间温度和清洁度控制等条件下进行焊接试验,探索了这些焊接变数对焊缝金... 为了解决托克马克核聚变装置D型线圈盒19Cr-17 Ni-5Mn-4Mo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4.2 K超低温断裂韧性值偏低和不稳定的问题,通过使用不同的焊接线能量、焊道布置、道间温度和清洁度控制等条件下进行焊接试验,探索了这些焊接变数对焊缝金属超低温断裂韧性的影响规律;并采用金相分析、EBSD和断口电镜扫描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微观组织与超低温断裂韧性内在关系,为优化焊接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来细化晶粒和减少析出相,及通过提高氩弧焊气保护质量、加强道间清理和优化焊道布置等措施来提高焊缝纯净度和均匀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焊缝的低温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焊缝金属 超低温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铣削AerMet100超高强度钢薄壁件变形与表面粗糙度研究
13
作者 孔宪俊 王振财 +2 位作者 锁聪 刘明刚 彭效海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激光参数优化实验对AerMet100超高强度钢的激光辅助铣削进行激光参数优化,并进行激光辅助铣削AerMet100超高强度钢的温度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适合AerMet100超高强度钢加工温度场及各铣削参数对薄壁工件变形、表面粗糙度的影... 采用激光参数优化实验对AerMet100超高强度钢的激光辅助铣削进行激光参数优化,并进行激光辅助铣削AerMet100超高强度钢的温度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适合AerMet100超高强度钢加工温度场及各铣削参数对薄壁工件变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采用极差分析的方法得到影响工件变形和表面粗糙度的铣削参量排序。从工件变形量和表面粗糙度两个方向进行参数优化,为激光辅助铣削Aermet100超高强度钢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激光辅助铣削 薄壁工件 变形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启发式算法的可重构装配车间调度
14
作者 张佳朋 庄存波 +4 位作者 刘检华 赵乐乐 李琳 裴凤雀 郭昊鑫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9-410,共12页
针对卫星、导弹等航天复杂产品装配车间的装配工位、装配工人、装配作业三者相互依赖与制约,给车间调度造成巨大障碍的问题,提出一种超启发式算法,创新地使用启发式拟合规则和迭代最优规则,实现了可重构装配车间调度研究。构建了考虑关... 针对卫星、导弹等航天复杂产品装配车间的装配工位、装配工人、装配作业三者相互依赖与制约,给车间调度造成巨大障碍的问题,提出一种超启发式算法,创新地使用启发式拟合规则和迭代最优规则,实现了可重构装配车间调度研究。构建了考虑关键能力制约的可重构装配车间模型,以及重构切换时间、常规/关键工艺需求、人员/工站修正系数等相关的关联模型;在最佳装配工人技能、数量及其比例确定的基础上,采用超启发式算法,通过进化算子迭代寻优启发规则,实现了一种考虑工位可重构、工人多技能、常规作业/键性作业等多层次的装配车间最佳调度方案。通过小规模和大规模用例仿真验证,以及某航天企业卫星装配车间的实例应用表明,与传统启发式算法对比,所提算法具有效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装配车间调度 超启发式算法 多技能 关键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103Z镁锂合金激光焊接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成成 王善林 +3 位作者 谭观华 陈玉华 宋石平 张体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3-1483,共11页
LA103Z镁锂合金是一种新型超轻合金材料,在国防军工及民用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研究了国产双相Mg-Li合金LA103Z不同热输入时激光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其组织演变和强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中心晶粒明显细化,α-Mg相... LA103Z镁锂合金是一种新型超轻合金材料,在国防军工及民用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研究了国产双相Mg-Li合金LA103Z不同热输入时激光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其组织演变和强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中心晶粒明显细化,α-Mg相发生溶解,并逐渐由小颗粒长成为针状,产生弥散固溶强化效果:β-Li相发生明显动态再结晶,呈等轴晶并细化,优先生长,阻碍了α-Mg相的长大;热输入大的区域,析出相多,LiAl相发生熔化并转化成大量纳米级Li2MgAl相,热输入继续增加,纳米级Li2MgAl相能够重新聚集生成LiAl相。同时,β-Li相主导的应变被α-Mg相与β-Li相均匀分配,等轴α/β界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接头的强塑性同步提高,极限抗拉强度达到258 MPa,最大伸长率达到57.8%,激光焊接适用于双相Mg-Li合金的焊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激光焊接 固溶强化 析出相 应变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G的复合材料/铝合金胶接固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静 曾捷 +3 位作者 胡晶晶 梁大开 冯翔宇 徐田华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514,共4页
在航天结构中,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胶接过程与胶接效果评估对于保障航天器运行安全至关重要,提出了利用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胶接固化过程进行监测。根据复合材料/铝合金双层结构特点及其固化工艺,分析了胶接固化... 在航天结构中,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胶接过程与胶接效果评估对于保障航天器运行安全至关重要,提出了利用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胶接固化过程进行监测。根据复合材料/铝合金双层结构特点及其固化工艺,分析了胶接固化过程中引起胶层应变变化的相关因素。研究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布局方案及温度补偿措施,给出了胶接固化过程中的光纤光栅温度补偿传感器封装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复合材料/铝合金结构胶接固化过程监测系统,实现对胶接固化过程的监测。研究工作对于改进航空航天结构复合材料胶接方法,实现对胶接过程与时效性的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铝合金 光纤布喇格光栅(FBG)传感器 胶接过程 固化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分压离子阱性能优化的理论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洋 姚如娇 +4 位作者 肖育 袁广洲 张在越 丁传凡 李晓旭 《质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5-271,共7页
印刷线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以下简称PCB)分压离子阱是一种主要由印刷线路板围成的新型简单电极结构的质量分析器。PCB分压离子阱的尺寸小巧、加工装配容易且成本较低,适于用作小型化离子阱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为进一步提高PCB... 印刷线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以下简称PCB)分压离子阱是一种主要由印刷线路板围成的新型简单电极结构的质量分析器。PCB分压离子阱的尺寸小巧、加工装配容易且成本较低,适于用作小型化离子阱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为进一步提高PCB分压离子阱的分析性能,本研究对原有的PCB分压离子阱的电压施加方式与几何结构进行改进。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SIMION和AXSIM,分析了分压离子阱的内部电场、离子运动轨迹及模拟质谱峰图。模拟中分别采用m/z 4 000、4 001和4 002离子,结果显示在射频信号(RF)分压比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共振激光信号(AC)分压比对质量分辨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该分压比的减小,质量分辨率得到相应的提高。当仅在中央电极施加AC信号时,可将质量分辨率提高约25%。另一方面,撤除角接地电极的新型PCB分压离子阱结构的性能较原有PCB分压离子阱的性能更优,对于m/z4 001离子,其质量分辨率可以达到10 325。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压 离子阱 理论模拟 质量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共振型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研究
18
作者 张亚非 刘一剑 +3 位作者 李忠丽 张耀中 苏言杰 刘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2-1248,共7页
随着通信行业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晰,对高频段的微型化射频滤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基于体声波谐振器的滤波器成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基于大量研究,总结了固体装配型的体... 随着通信行业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晰,对高频段的微型化射频滤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基于体声波谐振器的滤波器成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基于大量研究,总结了固体装配型的体声波谐振器(Solidly Mounted Bulk Acoustic Resonator,SMR)的制备优化技术,在压电薄膜粗糙度优化的技术基础上,提出了AlN-ZnO协同共振型SMR器件,解决了氧化锌薄膜压电性能不佳、c轴择优取向较弱的问题,制备了相应的AlN-ZnO协同共振型SMR,取得了较好的器件性能参数.串联谐振点品质因数Qs为616.2,并联谐振点品质因数Qp为429.4,机电耦合系数k2eff为2.27%.为SMR的制备和量产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装配型薄膜体声波谐振器(SMR) 氧化锌薄膜 AlN-ZnO协同共振层 掺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夜光遥感相机成像质量分析
19
作者 孙永雪 姜婷 +1 位作者 胡继宝 赵晟达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3-708,共6页
微光遥感影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估算、城市监测、生态环境评估以及公共健康等领域。利用微光遥感在夜间和晨昏时段等低照度条件下进行地物探测,可与传统的日间遥感形成互补,形成全天时的对地观测能力。但是在低照度环境下,遥感相机... 微光遥感影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估算、城市监测、生态环境评估以及公共健康等领域。利用微光遥感在夜间和晨昏时段等低照度条件下进行地物探测,可与传统的日间遥感形成互补,形成全天时的对地观测能力。但是在低照度环境下,遥感相机的成像质量会随着相机进光量的衰减而急剧衰退,因此,如何提高图像信噪比是微光遥感需要重点关注的。针对前期研制的某夜光遥感相机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建模,在面阵凝视模式下,分析信噪比与积分时间、地面辐亮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当积分时间大于2 ms时,信噪比优于10 dB;当积分时间大于15 ms时,信噪比优于20 dB。在条带成像模式下,分析信噪比与行频及TDI级数的关系,结果表明:TDI级数一定的情况下,行频越高,信噪比越低;行频一定的情况下,TDI级数增加,信噪比增大,但是信噪比增大的速率随着TDI级数增加逐渐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信噪比 TDI级数 积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预浸法制备预浸纱的展纱宽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飞 文立伟 +1 位作者 肖军 李志慧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1,共6页
在直接预浸法制备自动铺丝预浸纱过程中,展纱宽度是影响预浸纱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借助高速数字图像传感器,研究了展纱机构中,纤维束在错位排列的展纱辊/展纱杆上的展开规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展纱杆对纤维束的展开作用明显优于展纱... 在直接预浸法制备自动铺丝预浸纱过程中,展纱宽度是影响预浸纱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借助高速数字图像传感器,研究了展纱机构中,纤维束在错位排列的展纱辊/展纱杆上的展开规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展纱杆对纤维束的展开作用明显优于展纱辊,纤维张力的增大、纤维束在展纱杆上包角的增大均有利于纤维束的展开;当纤维牵引速率较低时,纤维束的展开宽度随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纤维张力利于纤维束的展开,但是过大的张力会使纤维束展开不稳定,宽度波动较大,且易出现劈裂和纤维损伤的缺陷。该研究结果为自动铺丝预浸纱制备工艺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铺丝 预浸纱 展纱宽度 纤维张力 展纱辊/展纱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