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与日本的“核武装”问题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李春玲
-
机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109,共6页
-
文摘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特别是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扩散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国际社会在战后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日本作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主要条约的签字国,在战后承诺遵守“无核三原则”。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日本各界也开始提出所谓“核武装”的问题。尽管日本目前已具备发展和拥有核武器的经济和技术能力,但真正进行“核武装”依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
关键词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日本
核武器
生化武器
“无核三原则”
国家安全战略
核政策
-
分类号
D815.2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E313.1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张謇对外开放思想与近代精神文明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黄清根
-
机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8年第5期63-68,共6页
-
文摘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同时又是一位倡导"开放主义",勇于向西方学习的爱国主义者.本文拟从以下四方面论述张謇的开放思想及其对近代精神文明的影响和作用.一张謇开放思想的独特之点,首先在于他具有相当广阔的开放观念.在我国古文里,"开放"两个字本含"破启锢闭"之意.但它与现代意义的闭关(或闭关主义)相对而言,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张謇使用"开放"这个词,在他的著述中,首先出现于1913年.之后,在他关于教育实业的大量文章、演说中又加以阐发,出现了"乐于开放"、"受开放之益"一类词.他说的"开放"范围很泛.如《张季子九录》中,有以人与物的关系言开放。
-
关键词
对外开放思想
学习西方
张謇
向西方学习
爱国主义者
鸦片战争
开放主义
梁启超
西学
中西文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孙中山的近代国家思想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学照
-
机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安徽史学》
1998年第1期50-55,共6页
-
-
关键词
孙中山
近代国家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振兴实业
社会主义
复合性思维
民权主义
“超越”
社会发展
-
分类号
D69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甲午战败再反思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谢俊美
-
机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27-32,共6页
-
文摘
反思是一个民族觉悟的标志。今年是甲午战败 1 1 0年。轻视日本、政治上的二元体制、高层腐朽、主和避战和军队不堪一战是导致战败的主要原因。反思甲午战败 ,对我们今天的政治外交、军事建设将不无若干启示。
-
关键词
轻视日本
二元体制
主和
避战
军队腐朽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析人民公社体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制约及其影响
- 5
-
-
作者
刘芳
孔祥成
-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部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
文摘
人民公社时期采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使得农村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比例失调,劳动力剩余积淀严重。在国家采取的严格限制农村居民流向城镇的户籍制度的约束下,中国农村社会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僵硬的身份壁垒和极低的社会流动率。国家禁止农户向城市自由迁居,严格限制农民异地活动。不仅城乡之间的界限难以逾越,就是农村的不同社区之间,这种身份壁垒也是长期存在的。对所有的农村人口来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公社社员。除联姻、过房、承继等情况外,这种社区身份也是与生俱来,不可更改的。不仅人员流动极难,其他社会资源的流动也同样如此。农民不但不能携带自己入社时的土地和耕畜退社,而且,甚至不能携带他自身退出这种体制。整个20世纪70年代,在人民公社化制度下,农民没有分化,没有流动,没有迁移。人民公社窒息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性,抑制农民作为"经济人"的冲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
关键词
人民公社体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
社会控制
社会流动
-
分类号
F241.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
-
题名再论翁同和与戊戌变法
- 6
-
-
作者
谢俊美
-
机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25-129,共5页
-
文摘
研究中国近代史,说到晚清政局和重大社会变革,没有不提到翁同和的,因为这些均同他有关。百年前,他曾一手支持光绪帝发动维新变法,并草拟宣布实行维新变法的国是诏和开办京师大学堂的谕旨。他因支持变法,引荐康、梁维新派而蒙受革职编管的重惩。几年前,作者曾写过翁...
-
关键词
翁同和
维新变法思想
光绪帝
康有为
戊戌变法
维新派
李提摩太
梁启超
经世致用
京师大学堂
-
分类号
K2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