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兴汉 张锦蓉 +2 位作者 吴威岚 张国桢 张国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10-313,共4页
评价螺旋CT在尘肺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 :螺旋CT检查的39例中有23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结节影 ,大于10mm的大结节有12例 ,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35例显示胸膜病变 ... 评价螺旋CT在尘肺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 :螺旋CT检查的39例中有23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结节影 ,大于10mm的大结节有12例 ,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35例显示胸膜病变 ,11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 ,34例有不同组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纠正胸片误诊的Ⅰ期尘肺5例 ,Ⅱ期尘肺1例 ,发现胸片未能准确分期的Ⅱ期尘肺4例、Ⅲ期尘肺2例。结论 :螺旋CT在显示尘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 ,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 ,有利于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尘肺结节 肺气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诊断胃癌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1-753,共3页
目的 观察16层螺旋CT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 对50 例胃癌患者在空腹、低张和胃充气状态下行16 层螺旋CT扫描,利用原始的横断面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仿真内镜成像,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6层螺旋CT对... 目的 观察16层螺旋CT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 对50 例胃癌患者在空腹、低张和胃充气状态下行16 层螺旋CT扫描,利用原始的横断面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仿真内镜成像,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6层螺旋CT对胃部病灶发现率100%,对早期和进展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6.67%和100%,对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准确率分别为100%和75.00%。结论 检查方法适宜时,16 层螺旋CT可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对进展期胃癌和胃周浸润的诊断十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颅前窝颅腔贯通性巨大神经纤维瘤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兴汉 陈晓平 任明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845-845,共1页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颅前窝 颅腔 贯通性 巨大神经纤维瘤 影像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松质骨的三维构筑学成像研究
4
作者 王鸣鹏 吴威岚 +1 位作者 朱汉民 张国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骨量和松质骨显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采用相对较为成熟的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并借助工程学上的Euler定律,以活体无创三维成像方法,对小梁骨的结构和连接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 目的研究骨量和松质骨显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采用相对较为成熟的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并借助工程学上的Euler定律,以活体无创三维成像方法,对小梁骨的结构和连接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横向排列的骨小梁逐渐消失,纵向骨小梁变细,与周围的小梁逐步失去其连接性;二维横断面图像在小梁连接性描述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小梁骨在垂直方向的走向并非规律有序。由于松质骨的显微结构具有不同的类型,它们之间不能等同比较。结论三维结构连接性和连接密度的结果显示板状型的小梁具有较高的连接密度和较小的连接性;而杆状型的小梁则连接密度较低和连接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骨 骨结构 连接性 三维重建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