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醇诱导胃黏膜损伤模型小鼠胃干细胞的分化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林丽 田书婷 +1 位作者 刘芮希 刘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4-452,共9页
目的 探讨乙醇对小鼠胃腺体中干细胞及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揭示胃损伤模型中影响胃干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乙醇组,乙醇组第1 d(D1)ig给予50%(V/V)乙醇溶液(10 mL·kg^(-1))1次,D2~D... 目的 探讨乙醇对小鼠胃腺体中干细胞及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揭示胃损伤模型中影响胃干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乙醇组,乙醇组第1 d(D1)ig给予50%(V/V)乙醇溶液(10 mL·kg^(-1))1次,D2~D9给予含10%(V/V)乙醇饮用水,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第10 d取胃组织,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胃上皮细胞标志物黏蛋白5AC(MUC5AC)、H^(+)/K^(+)ATPase β、胃蛋白酶C(PEP C)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H^(+)/K^(+)ATPase β、PEP C、胃泌素表达变化。ELISA测定胃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胃腺体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阳性(LGR5^(+))干细胞数量。通过类器官建立成功与否表征胃腺体中干细胞活性变化。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征乙醇造模引发组织中的炎症信号通路和分化信号通路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E染色结果显示乙醇组胃黏膜层呈现多灶性坏死,黏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出现胞核固缩、溶解、脱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上皮MUC5AC表达减少,H^(+)/K^(+)ATPase β、PEP C表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上皮H^(+)/K^(+)ATPase β、PEP C、胃泌素表达增多;ELISA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胃必素、生长抑素、IL-1β含量显著增高;流式结果显示乙醇组胃体组织LGR5^(+)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乙醇组未能形成胃类器官。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炎症通路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分化信号Notch通路富集。结论 50%乙醇溶液单次给予伴随10%持续给予8 d可引发小鼠胃腺体结构损伤,干细胞受损,分化细胞代偿性增加。上述改变可能与乙醇引起的炎性通路及Notch信号通路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免疫荧光 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果参果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春跃 马梦洁 +4 位作者 牛莉鑫 靳建杰 吴蔓 田蓓 胡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5-73,共9页
为了探究红果参果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实验以红果参果为材料,采用溶剂法制备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和粗多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总花色苷、总多酚和多糖含量,进一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 为了探究红果参果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实验以红果参果为材料,采用溶剂法制备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和粗多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总花色苷、总多酚和多糖含量,进一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考察粗多糖、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代表成分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个批次的红果参果粗多糖多糖含量为27.59%~37.59%;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1.22%~1.77%,总花色苷为0.90%~1.14%,总多酚含量为13.11%~18.85%。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从中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其中包含10个黄酮、3个有机酸、3个花色苷、3个酚酸、1个氨基酸和1个聚炔类成分。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粗多糖和代表化合物木犀草素的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52、37.43和8.03μg/mL,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616.17μg/mL)。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果参果的物质基础,并首次报道了红果参果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为红果参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参果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玥 黄春跃 +2 位作者 雷春 胡晓 侯爱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1125,共8页
目的 建立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优化挥发油包合工艺和颗粒成型工艺,确定颗粒制备工艺。TLC法定性鉴别玄参、浙贝母、莪术、麸炒白术,HPLC法测定哈巴苷、哈巴俄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为挥... 目的 建立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优化挥发油包合工艺和颗粒成型工艺,确定颗粒制备工艺。TLC法定性鉴别玄参、浙贝母、莪术、麸炒白术,HPLC法测定哈巴苷、哈巴俄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10,包合时间120 min,包合温度45℃;最优成型工艺为按药辅比1∶0.8混入可溶性淀粉,90%乙醇润湿,制粒。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哈巴苷、哈巴俄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105.63%~110.87%,RSD 2.9%~5.6%。结论 软坚散结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并且该制剂质量标准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坚散结颗粒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安普霉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鄂 王海波 +5 位作者 王洛菊 李敏 孟敏 田伟波 赵国毅 李继安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4期34-39,共6页
安普霉素作为一种广谱兽用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和某些支原体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本论文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技术结合抗性筛选方法,对安普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进行诱变选育,以期得到高产菌株。以AP-520为出发菌,... 安普霉素作为一种广谱兽用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和某些支原体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本论文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技术结合抗性筛选方法,对安普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进行诱变选育,以期得到高产菌株。以AP-520为出发菌,进行ARTP诱变处理,ARTP最佳诱变时间是70 s,处理后的菌液在潮霉素平板上进行抗性筛选,单菌落经过48孔板大量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初筛和复筛,共进行8轮筛选试验,得到一株高产菌株AP-6023,摇瓶效价达到11444 U·ml-1,较对照提高29%,经过10次传代培养后仍能保持产抗能力,30 L发酵罐效价为10920 U·ml-1,较对照提高23%。突变株AP-6023的获得,大大提高了安普霉素的生产水平,证实了ARTP诱变技术的有效性,试验方法为其它工业微生物的育种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普霉素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 抗性筛选 高产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拉菌素有机杂质的纯化与结构鉴定
5
作者 金鑫 秦娜 +2 位作者 范思洋 杨玉雷 郭雅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0-911,共12页
目的分离与鉴定多拉菌素中有机杂质,对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多拉菌素中有机杂质进行分离制备,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杂质结构。结果经制备液相分离得到5个主要杂质,经核磁共振光... 目的分离与鉴定多拉菌素中有机杂质,对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多拉菌素中有机杂质进行分离制备,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杂质结构。结果经制备液相分离得到5个主要杂质,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分析鉴别为12-乙基多拉菌素,14-去甲基多拉菌素,5-甲氧基多拉菌素,5-酮多拉菌素和25-环己基-阿维菌素B2。其中12-乙基多拉菌素未见文献报道。结论建立了多拉菌素有机杂质的制备方法,并进行了结构鉴定,为多拉菌素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拉菌素 分离制备 杂质 结构鉴定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