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细胞评价免疫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包晶晶 林海霞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3-547,共5页
树突细胞作为皮肤接触性过敏反应评价模型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也从最初的确定该模型的适宜性到更深入的基因组学机制以及替代细胞系的研究,目前该模型已处于接触性过敏反应评价的替代实验的验证阶段,这就为其能够作为其他免疫毒性... 树突细胞作为皮肤接触性过敏反应评价模型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也从最初的确定该模型的适宜性到更深入的基因组学机制以及替代细胞系的研究,目前该模型已处于接触性过敏反应评价的替代实验的验证阶段,这就为其能够作为其他免疫毒性评价的模型奠定了基础。树突细胞作为免疫毒性评价模型还可以弥补现有的免疫毒性评价环节的缺失以及为自身免疫反应评价提供突破点。所以树突细胞在免疫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免疫毒性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SD大鼠睾丸毒性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晶璇 邱云良 +3 位作者 王鹏 徐湘婷 马璟 杨继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L)对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cell)和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s)增殖的影响及其广谱钙粘附蛋白(Pan-cadherin)的表达。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8种不同浓度(0,0.1,1,10,1.0×102,1.0... 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L)对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cell)和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s)增殖的影响及其广谱钙粘附蛋白(Pan-cadherin)的表达。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8种不同浓度(0,0.1,1,10,1.0×102,1.0×103,1.0×104,1.0×105μg/L)对SD大鼠睾丸原代培养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在雷公藤甲素对单纯培养支持细胞的最小有毒浓度(0.1,1,10,1.0×102μg/L)水平,培养细胞pan-cadherin的表达。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浓度≥10μg/L时对混合培养细胞(主要为生精细胞),≥1.0×103μg/L时对单纯培养支持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2mg/L和28.15mg/L。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混合培养细胞在雷公藤甲素低浓度时(0.1和1μg/L)表达上调。雷公藤甲素低浓度即可抑制生精细胞增殖,而高浓度才能抑制支持细胞增殖,其细胞毒耐受性二者差异很大。睾丸毒性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生精细胞的pan-cadherin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支持细胞 生精细胞 原代培养 pan-e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SE示踪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研究环磷酰胺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包晶晶 林海霞 马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831,共4页
目的利用定量分析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时间系列数据的方法研究淋巴细胞细胞增殖动力学及免疫抑制剂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机制的研究。方法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并用CFSE... 目的利用定量分析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时间系列数据的方法研究淋巴细胞细胞增殖动力学及免疫抑制剂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机制的研究。方法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并用CFSE染料给对照组和给药组动物的淋巴细胞染色,通过数学模型拟合法分析数据。结果对照组和给药组淋巴细胞增殖进入第一代分裂的时间分别是27.17h和22.88h,每代细胞死亡率分别为20%和40%;进入分裂前的细胞半衰期分别为31.53h和43.32h。结论通过数学拟合法对CFSE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药物对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机制,该实验中的药物环磷酰胺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方式可能是使细胞增殖时每代细胞的死亡率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E 定量分析 数学拟合 流式细胞仪 淋巴细胞增殖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状态对体外微核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欧红梅 周长慧 +1 位作者 涂宏刚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73,共4页
近年来,体外哺乳动物细胞遗传毒性试验假阳性率高的不足引起了毒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体外微核试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细胞系如CHO,V79,CHL和L5178Y,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可能原因之一是啮齿类动物细胞系的p53基因为突变型,即p53基因功能缺陷... 近年来,体外哺乳动物细胞遗传毒性试验假阳性率高的不足引起了毒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体外微核试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细胞系如CHO,V79,CHL和L5178Y,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可能原因之一是啮齿类动物细胞系的p53基因为突变型,即p53基因功能缺陷。但也有观点认为,p53基因功能不同的细胞系不影响体外微核试验结果的判定。本文主要比较了不同细胞系体外微核试验结果,包括常用的p53基因功能缺陷的啮齿类动物细胞系、p53基因功能完整的细胞系和p53基因功能缺失的NH32细胞。希望有助于阐明遗传毒性化合物引起p53功能不同的细胞系的DNA损伤的机制,合理选择体外微核试验系统,从而降低体外微核试验结果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体外微核试验 假阳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理节律影响药物代谢过程的分子基础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宪成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实验动物在药物研究与开发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DME)过程是其药效或毒性作用产生的前提。国内外研究表明,机体参与药物体内过程各个环节的生理功能状态具有不同程度的时间节律性。肠道转运... 实验动物在药物研究与开发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DME)过程是其药效或毒性作用产生的前提。国内外研究表明,机体参与药物体内过程各个环节的生理功能状态具有不同程度的时间节律性。肠道转运体、肝脏药物代谢酶及肾脏在药物ADME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药物转运体、肝脏药物代谢酶及肾脏排泄等环节的生理节律性现象及其分子基础和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实验 药用制剂 吸收 代谢 时间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肝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在药物肝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春燕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传统的细胞培养方法中,肝细胞在体外不能实现高活性高密度的生长,因而无法模拟体内的三维立体生长环境,从而制约了药物肝毒性的体外评价;利用微型中空纤维凝胶包埋技术可以在体外固定肝细胞而模拟体内的立体环境。本文综述了微型中空纤... 传统的细胞培养方法中,肝细胞在体外不能实现高活性高密度的生长,因而无法模拟体内的三维立体生长环境,从而制约了药物肝毒性的体外评价;利用微型中空纤维凝胶包埋技术可以在体外固定肝细胞而模拟体内的立体环境。本文综述了微型中空纤维凝胶包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体外药物肝毒性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 细胞培养 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曼 洪敏 +1 位作者 王庆利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2,共4页
纳米药物由于粒径小等特性,极易进入体内,并透过多种生理屏障与免疫细胞或细胞表面蛋白相互作用,发生特异性反应,诱发免疫应答,增强或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纳米药物类型多样性增加了研究纳米药物免疫毒性的... 纳米药物由于粒径小等特性,极易进入体内,并透过多种生理屏障与免疫细胞或细胞表面蛋白相互作用,发生特异性反应,诱发免疫应答,增强或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纳米药物类型多样性增加了研究纳米药物免疫毒性的难度。纳米药物对机体可能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包括抗原性、佐剂特性和炎症反应等免疫学特性,不同的纳米药物也已发现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本文就纳米药物的免疫学特性、免疫系统与纳米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纳米药物免疫毒性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免疫 毒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在药源性心脏和肝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王淑颜 汪溪洁 +1 位作者 胡晓敏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2-617,共6页
人胚胎干细胞(hESC)具有无限增殖和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的能力,可应用于新药筛选和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过程。心脏毒性和肝毒性是新药研发失败、被监管以及撤市的主要原因。hESC分化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具有结构和功能特性,能在体外... 人胚胎干细胞(hESC)具有无限增殖和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的能力,可应用于新药筛选和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过程。心脏毒性和肝毒性是新药研发失败、被监管以及撤市的主要原因。hESC分化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具有结构和功能特性,能在体外模拟药物的心脏和肝毒性,且基于hESC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建立的体外新药安全评价系统,具有实验周期短、用药量少、成本低和有效避免种属差异等优点。因此,hESC分化的心肌和肝细胞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心脏毒性 肝毒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评价方法的验证 被引量:5
9
作者 常嘉 陆亮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5,共6页
目的:采用已知胚胎毒性药物验证建立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方法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4 h (2~4 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化合物,设置全反式维甲酸阳性照组、胚胎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及0.1%DMSO 溶剂对照组... 目的:采用已知胚胎毒性药物验证建立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方法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4 h (2~4 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化合物,设置全反式维甲酸阳性照组、胚胎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及0.1%DMSO 溶剂对照组。分别在24,48,72,144 hpf,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记录畸形及死亡的胚胎数目。通过软件得到 EC50,LC50,阳性药物计算致畸指数(TI)=LC50/EC50,有 TI 药物记为阳性结果;无 TI 则记录为阴性结果。所得结果与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胚胎暴露于乙酰氨基酚(TI =2.07)、甲硫咪唑(TI =2.91)、吲哚美辛(TI =1.67)、5-氟尿嘧啶(5-Fu)(TI =8.31)、甲氨蝶呤(TI =1.31),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致畸情况,甲硫咪唑出现较为明显的骨骼畸形;吲哚美辛的毒性主要体现在心脏、血液循环等终点的异常;5-FU 在较低剂量下即产生较高的死亡率,同时还发生较严重的色素缺失;对乙酰氨基酚对心脏、肝等靶器官毒性较大,出现心包囊肿;甲氨蝶呤出现显著的体节、骨骼畸形情况。阳性药物计算得出相应的 TI;而抗坏血酸、异烟肼、青霉素 G、糖精无法计算 TI,为阴性结果。9种化合物的斑马鱼试验结果与传统动物实验及临床表现一致,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建立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稳定,可应用与药物的早期毒性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发育毒性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的实时细胞系统评价心脏毒性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琪 汪溪洁 +1 位作者 王淑颜 马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采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cardiomyocytes,h ESC-CM)联合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eal-time cell analysis Cardio,RTCA Cardio),建立一种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方法将h ESC-CM... 目的采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cardiomyocytes,h ESC-CM)联合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eal-time cell analysis Cardio,RTCA Cardio),建立一种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方法将h ESC-CM接种到RTCA Cardio E-Plate 96孔板,分析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幅度和搏动节律不规则性指数确定细胞最佳接种密度及检测时间,建立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0.1%DMSO作为溶剂对照及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奎尼丁(0.2、0.78、3.13、12.5、50和100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进行了验证。结果0.1%DMSO对h ESC-CM的生长指数(cell index,CI值)、搏动特征图谱及搏动频率和幅度均无影响。而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奎尼丁浓度≥3.13μmol·L-1时影响细胞CI值和特征性搏动图谱,抑制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细胞搏动信号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对搏动频率和幅度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采用h ESC-CM联合RTCA Cardio系统建立的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可以检测出奎尼丁对心肌细胞搏动状况的影响,该方法可作为一种高通量筛选工具用于临床前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SC-CM RTCACardio 心脏毒性 药物 体外筛选 奎尼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监测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的生长及搏动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淑颜 汪溪洁 +2 位作者 靳康 惠涛涛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7-843,共7页
目的:建立实时细胞分析系统( RTCA)心脏毒性研究方法,并应用于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筛选。方法采用RTCA Cardio系统和新生1~2 d SD大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并用具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和利多卡因,... 目的:建立实时细胞分析系统( RTCA)心脏毒性研究方法,并应用于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筛选。方法采用RTCA Cardio系统和新生1~2 d SD大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并用具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和利多卡因,通过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幅度和搏动节律不规则性( BRl)指数的变化,验证其评价药物的心脏毒性的效果。结果原代心肌细胞接种到 RTCA Cardio E-Plate 96孔板24 h后出现心肌细胞搏动,48 h 后心肌细胞搏动规律且稳定,可持续至少3 d。加入奎尼丁后迅速抑制心肌细胞的搏动,使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由155±5降到0,6 h 后抑制作用减弱;低浓度奎尼丁(3.1μmol·L^-1)使心肌细胞搏动恢复到124±16。24 h奎尼丁浓度小于100.0μmol·L^-1时,均能全部恢复细胞搏动。利多卡因加入原代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幅度、BRl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对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显著。结论 RTCA Cardio心脏毒性筛选方法可精确地检测出奎尼丁和利多卡因的心脏毒性,提示 RTCA Cardio 心脏毒性筛选方法可用于心脏毒性早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评价 临床前 实时系统 奎尼丁 利多卡因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应激对食蟹猴血清生化指标、丙二醛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宪成 潘学营 +3 位作者 姚昳舒 周超 姜子睿 马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0-993,996,共5页
目的研究食蟹猴在长途运输后血浆皮质醇、血清生化指标、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情况。方法对雄性食蟹猴在运输前后不同时间采血,进行血清生化指标、血清MDA及TAOC测定。结果运输后ALT、AST及LDH显著升高(P<0.05),BUN、... 目的研究食蟹猴在长途运输后血浆皮质醇、血清生化指标、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情况。方法对雄性食蟹猴在运输前后不同时间采血,进行血清生化指标、血清MDA及TAOC测定。结果运输后ALT、AST及LDH显著升高(P<0.05),BUN、CREA、TP及ALB显著下降(P<0.05);ALP、GLU及TBIL升高,TCHO及CK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除CK与LDH外,其余指标均在第29天时恢复正常。运输后血清MDA逐渐升高(P<0.01),第2天达到峰值,第29天趋于稳定;TAOC逐渐降低,第2天降至最低(P<0.05),第29天趋于稳定。结论运输不仅可引起多个血清生化指标发生变化,还可以使食蟹猴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中;运输后至少应该有29天的适应饲养期,以保证血清生化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及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状态恢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运输应激 血清生化指标 丙二醛 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诱导的手足综合症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水华 梅其炳 +1 位作者 潘学营 马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手足综合症(HFS)通常是由化疗药物诱导的一种皮肤毒性反应,许多化疗药物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这一不良反应。本综述介绍了HFS的临床表现、毒性分级、导致这一症状的常见化疗药物及其可能的病因、预防与治疗措施等。
关键词 手足综合症 化疗药物 皮肤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日间节律性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宪成 马璟 +6 位作者 杨琛懋 姚昳舒 潘严 潘雯 周超 姜子睿 潘学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日间节律性变化,为正确全面评估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测定结果提供一定的实验事实依据。方法在9:30(am)~10:30(am)、12:30(pm)~13:30(pm)、15:30(pm)~16:30(pm)及19:30(pm)~20:30(pm)4个时间段对12... 目的研究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日间节律性变化,为正确全面评估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测定结果提供一定的实验事实依据。方法在9:30(am)~10:30(am)、12:30(pm)~13:30(pm)、15:30(pm)~16:30(pm)及19:30(pm)~20:30(pm)4个时间段对12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采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皮质醇含量。结果雌雄食蟹猴下午白细胞数(WBC)及尿素氮(BUN)显著升高;雌性食蟹猴下午血红蛋白(HGB)及血细胞压积(HCT)显著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活性显著升高;雄性食蟹猴下午血糖(GLU)及血浆皮质醇显著降低。结论雌雄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部分指标存在明显的日间节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血液学 血清生化 皮质醇 日间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泰片对人肝及Beagle犬肝中美沙酮代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老东辉 严东明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6-881,共6页
目的评价济泰片对人肝中美沙酮代谢活性潜在的抑制作用及对Beagle犬肝中美沙酮代谢活性潜在的诱导作用。方法在人肝微粒体中加入济泰片1.5~150 mg·L-1,CYP3A4抑制剂酮康唑及CYP2D6抑制剂奎尼丁,再加入美沙酮进行共孵育30 min。用... 目的评价济泰片对人肝中美沙酮代谢活性潜在的抑制作用及对Beagle犬肝中美沙酮代谢活性潜在的诱导作用。方法在人肝微粒体中加入济泰片1.5~150 mg·L-1,CYP3A4抑制剂酮康唑及CYP2D6抑制剂奎尼丁,再加入美沙酮进行共孵育30 min。用美沙酮的代谢产物2-亚乙基-1,5-二甲基-3,3-二苯基吡咯烷(EDDP)的生成速率反映美沙酮的代谢活性,评价济泰片对美沙酮的抑制作用。Beagle犬ig给予济泰片0.1875,0.625和1.875 g·kg-1,每天1次,共36周后制备犬肝微粒体,在制备的犬肝微粒体中加入美沙酮进行共孵育30 min,检测济泰片组美沙酮的代谢产物EDDP的生成速率。结果阳性抑制剂酮康唑、奎尼丁能显著抑制人肝微粒体中的美沙酮代谢,而济泰片未见明显抑制作用。济泰片1.875 g·kg-1组Beagle犬肝微粒体中美沙酮去甲基化反应的反应速率、代谢能力及单位体质量代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6±0.17 vs(0.49±0.10)cps.min-1.mg-1蛋白,228±62 vs(115±13)cps.min-1.mg-1蛋白,10.6±0.8 vs(24.4±5.6)cps.min-1.mg-1蛋白.g-1(P<0.05)。结论济泰片对人肝中美沙酮的代谢不会产生抑制作用。济泰片对Beagle犬肝中美沙酮代谢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泰片 美沙酮 药物相互作用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和氨苄西林钠致癌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征 刘全海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8-892,共5页
目的采用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已知有遗传毒性的化学品在化学致癌中的引发和促生长作用,评价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化学品致癌作用的可靠性。方法①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和氨苄西林钠进行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 目的采用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已知有遗传毒性的化学品在化学致癌中的引发和促生长作用,评价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化学品致癌作用的可靠性。方法①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和氨苄西林钠进行Bhas 42细胞转化实验的浓度。②引发实验:细胞接种当日为第0天,第1天换成含有相应最终浓度的受试物或0.5%DMSO的DF5F培养基,培养72 h,第4天换成不含药物的DF5F培养基,培养至第21天。第22天将细胞固定、染色、并计数细胞数大于50的集落数。③促生长实验:接种当日为第0天,第4天换成含有相应受试物或0.5%DMSO的DF5F培养基并连续培养至第14天,期间第7天,第11天更换同样培养基,每15天换成不含药物的DF5F培养基,培养至第21天。第22天固定、染色细胞、计数细胞数大于50的集落数。结果按照70%的细胞存活率以及前期文献结果确定最终浓度为:氨苄西林钠1750 mg·L-1;环磷酰胺1300 mg·L-1;丝裂霉素C 0.01 mg·L-1;3-甲基胆蒽1 mg·L-1,佛波酯0.05 mg·L-1。引发实验结果显示,3-甲基胆蒽,丝裂霉素C和环磷酰胺集落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并且两者比值>2,判定为有引发作用的致癌化学品。促生长实验结果显示,佛波酯集落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并且两者比值大于2,因此判定为有促生长作用的致癌化学品。结论 Bhas42细胞转化实验不仅可以检测出遗传实验可检测出的致癌阳性化学品和非致癌化学品,还可检测出遗传实验结果为假阴性的致癌阳性化学品,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易操作的致癌物预测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as42细胞 引发实验 促生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睾酮羟化酶体外诱导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张呈菊 钱蓓丽 +1 位作者 顾性初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微粒体睾酮羟化酶系列同工酶(CYP2A1,CYP2B1/2,CYP2C11,CYP3A1/2)的体外诱导模型。方法应用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苯巴比妥钠(PB,1mmol·L-1)、地塞米松(Dex,10μmol·L-1)... 目的建立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微粒体睾酮羟化酶系列同工酶(CYP2A1,CYP2B1/2,CYP2C11,CYP3A1/2)的体外诱导模型。方法应用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苯巴比妥钠(PB,1mmol·L-1)、地塞米松(Dex,10μmol·L-1)和β-萘酚黄酮(β-NF,50μmol·L-1)诱导培养肝细胞72 h,提取肝细胞微粒体,进行其肝CYP总量、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和睾酮羟化酶比活性的测定。另外采用体内诱导方法,SD大鼠分别给予PB 80mg·kg-1,Dex50mg·kg-1和β-NF80mg·kg-1,ip,每天1次,连续5d,停药24h后制备肝微粒体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PB,Dex和β-NF对肝微粒体蛋白含量、CYP总量和睾酮羟化酶同工酶活性均具有较高的诱导效应。PB对肝CYP总量在体外的诱导效应高于体内,对睾酮不同位置羟化作用的诱导效应体内外无显著性差异;Dex和β-NF对肝CYP总量及睾酮不同位置羟化作用的诱导效应体内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肝睾酮羟化酶体外诱导模型可替代体内实验,用于药物代谢、新药安全性评价及其他外源性化合物代谢和毒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睾酮羟化酶 同工酶类 药物代谢 模型 动物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食蟹猴早孕诊断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芳 李比海 +3 位作者 潘晓靓 林海霞 王庆利 常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本试验旨在对3种食蟹猴早孕诊断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比较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在食蟹猴怀孕第20天时用直肠触诊、B超检查和孕酮值检测3种方法进行早孕诊断,在怀孕第30天时B超确诊是否怀孕。结果表明,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96.4%;直肠触诊的... 本试验旨在对3种食蟹猴早孕诊断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比较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在食蟹猴怀孕第20天时用直肠触诊、B超检查和孕酮值检测3种方法进行早孕诊断,在怀孕第30天时B超确诊是否怀孕。结果表明,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96.4%;直肠触诊的准确率为92.9%;孕酮值检测的准确率为64.3%。因此B超检查准确率高,是食蟹猴怀孕诊断的金标法;直肠触诊准确率较高且方便、经济,适合基层生产中进行大批量诊断;孕酮值检测确诊率较低,但可作为早孕诊断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早孕诊断 B超 直肠触诊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新化合物SIPI-C和SIPI-F对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19
作者 周慧 汪溪洁 +2 位作者 翁志洁 李建其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研究抗抑郁新化合物SIPI-C和SIPI-F对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 接种PC12细胞于经胶原Ⅰ包被的培养皿,加入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记录①有钙外液中... 目的研究抗抑郁新化合物SIPI-C和SIPI-F对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 接种PC12细胞于经胶原Ⅰ包被的培养皿,加入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记录①有钙外液中,10μmo.lL-1的SIPI-A,B,C和F对PC12细胞[Ca2+]i的影响;②有钙外液中,1,10和100μmol.L-1的SIPI-C和SIPI-F对[Ca2+]i的影响;③有钙外液中,硝苯地平10μmo.lL-1对10μmo.lL-1的SIPI-C或SIPI-F作用的影响;④无钙细胞外液中,10μmo.lL-1SIPI-C和SIPI-F对[Ca2+]i的影响。结果 有钙外液中,SIPI-A 10μmol.L-1给药后[Ca2+]i下降,10μmol.L-1的SIPI-B,SIPI-C和SIPI-F分别使[Ca2+]i增加27%(P<0.05),84%(P<0.05)和87%(P<0.01);SIPI-C和SIPI-F明显升高[Ca2+]i;同时给予SIPI-C 10μmol.L-1和硝苯地平10μmo.lL-1或SIPI-F 10μmo.l L-1和硝苯地平10μmo.lL-1,给药后荧光强度立即上升达到峰值,随后下降,[Ca2+]i分别增加24%和15%(P<0.05)。在无钙外液中,SIPI-C和SIPI-F 10μmo.lL-1分别使[Ca2+]i增加16%和18%(P<0.01)。结论 抗抑郁化合物SIPI-C和SIPI-F可以引起PC12细胞中[Ca2+]i显著增加,此影响可能与其神经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PC12细胞 新化合物 抗抑郁 [CA2+]I Fluo-3 AM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硝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HepG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雁 汤纳平 +5 位作者 惠涛涛 富欣 李华 杨琛懋 周国民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评价氯胺酮的线粒体毒性,从而探讨氯胺酮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 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培养7 d,或加入氯胺酮50~3000μmol·L-1培养24 h,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ep G2细胞培养基中... 目的评价氯胺酮的线粒体毒性,从而探讨氯胺酮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 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培养7 d,或加入氯胺酮50~3000μmol·L-1培养24 h,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0μmol·L-1培养7 d后,或加入氯胺酮100和1200μmol·L-1培养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胞内ATP合成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同时设齐多夫定1000μmol·L-1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t D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可以抑制细胞存活,IC50为100μmol·L-1;氯胺酮1000~3000μmol·L-1抑制细胞存活,IC50为1200μ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齐多夫定100μmol·L-1组线粒体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P〈0.05),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5),ΔΨm显著下降(P〈0.05),而1000μmol·L-1可以明显干扰mt DNA表达水平(P〈0.05)。氯胺酮100μmol·L-1组ATP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氯胺酮1200μmol·L-1组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P〈0.01),活性氧水平和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ΔΨm显著下降(P〈0.05),mt DNA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氯胺酮可以通过干扰线粒体代谢功能而诱导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HEP G2细胞 线粒体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