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附400例报告)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5 位作者 程洁敏 王小林 龚高全 姜茑 刘清欣 钱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本文通过400例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的长期随访,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肝癌的介入疗效。1材料和方法本文400例,男348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67:1,年龄20~... 本文通过400例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的长期随访,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肝癌的介入疗效。1材料和方法本文400例,男348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67:1,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50岁,均经B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病人部分脾栓塞术对门静脉及其分支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龚高全 王小林 +3 位作者 钱晟 颜志平 程洁敏 王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193-194,共2页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部分脾栓塞(PSE) 前后门脉压力改变,以期得到PSE对门脉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动脉插管及经皮经肝门脉置管在PSE前后分别测量门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压力,通过自身对照t...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部分脾栓塞(PSE) 前后门脉压力改变,以期得到PSE对门脉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动脉插管及经皮经肝门脉置管在PSE前后分别测量门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压力,通过自身对照t 检验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 PSE前门脉主干(PV)压力为(51 .4±13.7)cm H2O,脾静脉(SV)为(55 .5±23 .2)cm H2O,肠系膜上静脉(SMV)为(51.8±17 .2)cm H2O,PSE后PV 为(42.4 ±8.7)cm H2O,SV 为(42.3±11 .8)cm H2O,SMV 为(43 .4 ±13.1)cmH2O,通过自身对照“t”检验,PV,SV 为P< 0 .05 ,SMV 为P< 0 .001 。结论 PSE前后门脉主干及其分支压力改变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栓塞术 门静脉高压 压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动态MR及US在小肝癌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严福华 杨军 +1 位作者 曾蒙苏 周康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本文对资料完整的41例小肝癌(SHCC)患者进行SCT、MR及US三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的比较研究。材料和方法:SCT采用双期动态扫描,MR采用SE序列加FMPSPGR序列,而US采用常规US和彩色多普勒US相结合,对SHCC和微小肝癌(MHCC)的... 目的:本文对资料完整的41例小肝癌(SHCC)患者进行SCT、MR及US三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的比较研究。材料和方法:SCT采用双期动态扫描,MR采用SE序列加FMPSPGR序列,而US采用常规US和彩色多普勒US相结合,对SHCC和微小肝癌(MHCC)的病灶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做一统计和分析。结果:SCT、MR及US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91.18%、94.12%和61.76%,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0.32%、96.91%及73.81%,SCT和MR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这两者和U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SHCC和MHCC的检出,MRSE序列加FMPSPGR序列和SCT双期动态扫描的结果相似,但两者均优于US。对于SHCC和MHCC的定性,MR稍优于SCT。鉴于三者各自的优点和限度,US、SCT及MR两者或三者的结合或联合应用必将有利于SHCC和MHCC的检出和定性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US MRI 肝肿瘤 小肝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浩 王建华 +2 位作者 颜志平 王小林 程洁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文报告了4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的结果。我们将造影表现归纳为三种类型:Ⅰ型(边缘复发型)11例占27.5%,Ⅱ型(肝内播散型)23例占57.5%,Ⅲ型(隐匿复发型)6例占15%。造影表现特点是:血供相对不丰富,肝瘤结节... 本文报告了4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的结果。我们将造影表现归纳为三种类型:Ⅰ型(边缘复发型)11例占27.5%,Ⅱ型(肝内播散型)23例占57.5%,Ⅲ型(隐匿复发型)6例占15%。造影表现特点是:血供相对不丰富,肝瘤结节染色浅淡;病灶常呈多发性;小病灶(直径<2.0cm)多见。我们认为介入治疗对肝癌术后复发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应该早期(术后2~4个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复发 肝动脉造影 介入疗法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兔VX-2肝肿瘤模型疗效的螺旋CT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嵘 王建华 +4 位作者 颜志平 周康荣 邵国良 钱晟 罗剑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35-937,共3页
目的 用螺旋CT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兔VX 2肝肿瘤疗效。方法  2 4只兔分为三组 ,单纯灌注化疗7只、化疗性栓塞 8只、生理盐水 9只。分别于介入术前、术后 1周、术后 2周行螺旋CT扫描 ,计算不同介入治疗后肿瘤增长率。结果 单纯灌注... 目的 用螺旋CT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兔VX 2肝肿瘤疗效。方法  2 4只兔分为三组 ,单纯灌注化疗7只、化疗性栓塞 8只、生理盐水 9只。分别于介入术前、术后 1周、术后 2周行螺旋CT扫描 ,计算不同介入治疗后肿瘤增长率。结果 单纯灌注化疗、化疗性栓塞、生理盐水治疗后 1周肿瘤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90 88%、75 45 %、35 0 96 %。术后 2周肿瘤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2 83 49%、2 37 99%、845 43%。结论 化疗性栓塞治疗兔VX 2肝肿瘤疗效优于单纯灌注化疗 ,单纯灌注化疗优于生理盐水。螺旋CT扫描是评价兔V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螺旋CT 介入疗法 疗效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3D DCE MRA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祖望 周康荣 +5 位作者 林江 王佩芬 杨军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3DDCE MRA 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材料和方法:共作主动脉夹层28 例3DDCEMRA 检查。采用3DFSGR,团注Gd - DTPA20ml。屏气扫描时间16 ~22 秒。经工作站进行MIP ... 目的:探讨3DDCE MRA 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材料和方法:共作主动脉夹层28 例3DDCEMRA 检查。采用3DFSGR,团注Gd - DTPA20ml。屏气扫描时间16 ~22 秒。经工作站进行MIP 和MPR 重建。结果:分析28 例主动脉夹层3DDCE MRA 表现,发现3DDCE MRA 对主动脉夹层的上下范围,内膜片、破口、真假两腔以及分支受累情况均能满意显示。比较MIP,MPR 及原始图像对内膜片的显示和MIP 及MPR 对分支受累的显示,发现MPR 及原始图像对内膜片的显示优于MIP。MPR 对分支受累的显示优于MIP。结论:在常规MRI 检查基础上,辅以3DDCE MRA 技术,将大大提高MR 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和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三维动态增强 NMR 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油肺动脉治疗性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颜志平 邵渊 +4 位作者 王小林 李茂全 程洁敏 姜莺 施惠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14-217,共4页
为了解正常肺组织对碘油肺动脉栓塞的反应,在19只兔子耳缘静脉推注碘化油-阿霉素乳剂。定期处死,肺标本钼靶摄片示:注射后即刻碘油沉积在兔肺动脉小分支及肺组织,随着时间推移碘油沉积量逐渐减少,术后5月碘油完全清除。病理学检查示:术... 为了解正常肺组织对碘油肺动脉栓塞的反应,在19只兔子耳缘静脉推注碘化油-阿霉素乳剂。定期处死,肺标本钼靶摄片示:注射后即刻碘油沉积在兔肺动脉小分支及肺组织,随着时间推移碘油沉积量逐渐减少,术后5月碘油完全清除。病理学检查示:术后半天内主要为肺组织弥漫性炎症改变伴残留肺泡代偿性过度通气,大量碘油沉积在肺组织内,术后一天起出现明显的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组织细胞浆内有大量碘油颗粒,术后3周至1月炎症吸收,碘油呈灶性沉积在肺组织内,术后2月肺组织结构恢复正常,术后5月磺油完全消失。实验表明:采用碘油乳剂进行肺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动脉 栓塞疗法 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研究及与CT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范薇 汪昕 +3 位作者 朱文炳 陈婕 王观法 王述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 57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LI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 ,其中 1 1 5例患者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 ,68例患者同时行CT检...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 57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LI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 ,其中 1 1 5例患者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 ,68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结果 ① 1 57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LI灶 1 4 59个 ,最多见于豆状核 (占 40 8% ) ,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 ,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 68例既做CT ,又做MRI患者中 ,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 4 3倍 ,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 5mm或位于幕下。③ 1 1 5例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患者中有 77例 (67 0 % )急性期后复查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①LI常为多发 ,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LI病灶。②LI灶易为CT忽略 ,尤其是幕下病灶或≤ 5mm的病灶 ,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LI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LI病灶较小 (≤ 2 0mm) ,但大部分 (67 0 % )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附42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建华 周康荣 +2 位作者 颜志平 程洁敏 王小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25-927,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用介入法治疗 42例小肝癌 ,并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① 42例小肝癌肝动脉造影显示 2 6例肿瘤血管丰富 ,37例有肿瘤染色 ,其中 34例为结节状染色。②用Kaplan Meier法... 目的 探讨小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用介入法治疗 42例小肝癌 ,并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① 42例小肝癌肝动脉造影显示 2 6例肿瘤血管丰富 ,37例有肿瘤染色 ,其中 34例为结节状染色。②用Kaplan Meier法计算 42例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 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 ( 37/ 42 ) ,74% ( 31/ 42 ) ,5 1% ( 2 1/ 42 )。③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型和肿瘤灶内碘油沉积情况显著影响小肝癌的介入疗效。结论 ①小肝癌的诊断依据除肿瘤血管外 ,最重要的是结节状肿瘤染色。②小肝癌的介入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栓塞治疗 影响因素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术前门静脉MRA评价初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祖望 周康荣 +5 位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杨培强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MRA对TIPS病例术前评价的价值。材料和方法:7例门脉高压患者在TIPS术前经2D TOF及2D PC评价门脉的开放性、血流方向以及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肝静脉的空间关系,以及静脉曲张情况。结果:本组7... 目的:探讨门静脉MRA对TIPS病例术前评价的价值。材料和方法:7例门脉高压患者在TIPS术前经2D TOF及2D PC评价门脉的开放性、血流方向以及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肝静脉的空间关系,以及静脉曲张情况。结果:本组7例TIPS术前门脉MRA均满意显示门脉、分叉部以及肝静脉各支,所得结果与造影相符。食管静脉、胃冠状静脉、脾门静脉曲张分别为7、4、3例。脐静脉开放2例。结论:门脉MRA是一种有价值的无损伤性检查技术,对TIPS术前门静脉评价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门静脉 肝内门体分流术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登斌 何国祥 +3 位作者 江浩 吴达明 唐永华 周康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6例由病理证实的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表现 ,并与病理比较。结果 神经鞘瘤 1 1例 ,神经纤维瘤 7例 ,节细胞神经瘤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4例和神经纤维肉瘤 ... 目的 探讨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6例由病理证实的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表现 ,并与病理比较。结果 神经鞘瘤 1 1例 ,神经纤维瘤 7例 ,节细胞神经瘤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4例和神经纤维肉瘤 2例。 2 6例中 2 1例与神经血管束伴行 (占 80 8% ) ;3例神经纤维瘤出现“靶征” ;5例出现肿瘤邻近或远端肢体肌萎缩。结论 综合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及其邻近的神经血管束 ,有助于确立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 ,但MRI对其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 软组织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脉管类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登斌 唐永华 +3 位作者 江浩 何国祥 吴达明 周康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分析良性脉管类软组织肿瘤MRI表现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将 52例MRI表现与病理、血管造影或MRA和随访对照。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 2 1例、毛细血管瘤 4例、血管脂肪瘤 1例、蔓状血管瘤 7例、动静脉畸形 5例、淋巴管瘤 1 0例和脉管瘤 ... 目的 分析良性脉管类软组织肿瘤MRI表现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将 52例MRI表现与病理、血管造影或MRA和随访对照。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 2 1例、毛细血管瘤 4例、血管脂肪瘤 1例、蔓状血管瘤 7例、动静脉畸形 5例、淋巴管瘤 1 0例和脉管瘤 4例。本组肿瘤T2 WI均为高信号 ,T1 WI以中等信号和高信号为主 ( 71 2 % )。本组MRI正确率为 8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类肿瘤 良性 软组织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微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和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康荣 杨军 严福华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4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小肝癌 肝癌 影像学诊断 B超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三维动态增强MRA:快、慢速灌注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江 陈祖望 +5 位作者 周康荣 王佩芬 杨军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比较快速和慢速注射造影剂法3DDCEMRA显示PV,HV和IVC的差别;评价3DDCEMRA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中的使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首先行肝脏横断面动态扫描,测定快速法和慢速法注射造影剂... 目的:比较快速和慢速注射造影剂法3DDCEMRA显示PV,HV和IVC的差别;评价3DDCEMRA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中的使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首先行肝脏横断面动态扫描,测定快速法和慢速法注射造影剂PV、HV和IVC达信号峰值的时间,以确定第二部份快速法和慢速法3DDCEMRA的最佳延迟时间。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40次快速法和80次慢速法3DDCEMRA成像。对两种增强方式显示血管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各种病变的3DDCEMRA的表现做分析。结果:快速法和慢速法均能较好显示PV,显示效果相仿(p>0.05)。慢速法显示HV和IVC效果较好,优于快速法(分别为p<0.01,p<0.05);3DDCEMRA能较好显示多种疾病。结论:快速法和慢速法3DDCEMRA显示PV均较满意,但后者显示HV和IVC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注射速率 门静脉 肝静脉 3D DCE 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分叉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光才 陈祖望 周康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分叉(CCAB)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的影响 ,提高对MRA图像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健康自愿者20名 ,行双侧CCABDuplexUS和2DTOFMRA对照研究 ,观察CCAB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的影响。结果 :20例40个CCABDuplexUS均显示颈内... 目的 :探讨颈动脉分叉(CCAB)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的影响 ,提高对MRA图像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健康自愿者20名 ,行双侧CCABDuplexUS和2DTOFMRA对照研究 ,观察CCAB血流类型改变对MRA信号的影响。结果 :20例40个CCABDuplexUS均显示颈内动脉窦后外侧有反向血流 ,2DTOFMRA示该部位血流信号较弱 ,且与颈总动脉分叉夹角成正比 ,在MIP重建图像上可形成狭窄的假象。结论 :了解正常成人颈总动脉分叉部血流类型改变对MRA图像的影响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解释血管病变的MR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叉 血流类型 磁共振成像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CT扫描和肝癌的增强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康荣 王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33-134,共2页
过去许多肝脏病变在增强图上无法区别或被漏诊,现在由于动态扫描的应用,出现较特征性的增强类型,借此CT诊断肝脏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提高。我院在肝脏病变检查中。
关键词 动态扫描 肝脏病变 肝动脉期 肿瘤血供 血管瘤 平衡期 结节型 肝实质 增强扫描 门静脉期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亚平 周康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详细论述脾脏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21例脾脏肿瘤患者的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资料,分析脾脏大小、轮廓、病灶数目、密度、边界等多种表现。结果:转移瘤的脾脏多为均匀性增大。病灶多发,边界欠清,靶... 目的:详细论述脾脏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21例脾脏肿瘤患者的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资料,分析脾脏大小、轮廓、病灶数目、密度、边界等多种表现。结果:转移瘤的脾脏多为均匀性增大。病灶多发,边界欠清,靶心样强化具特征性。原发性淋巴瘤的脾脏常为不均匀性增大,病灶边界不清,边缘地图样强化具特征性。血管肉瘤绝大多数可发生囊变,增强时囊变区不增强。错构瘤可见钙化、脂肪,具特征性。多发肿瘤以转移瘤及淋巴瘤常见,而单发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少数为转移瘤。结论:尽管脾脏肿瘤性病变较少见,但根据CT平扫及增强的特征性表现,大多数肿瘤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CT表现 诊断 肿瘤转移 占位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夹层(附14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佩芬 周康荣 +3 位作者 陈祖望 曾维新 王灏 沈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表现、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4例中男13例、女1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其中9例有心肌梗塞史。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内膜撕裂瓣片形成的线样透亮线;其中12例为PTCA术后。结果:轻度...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表现、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4例中男13例、女1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其中9例有心肌梗塞史。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内膜撕裂瓣片形成的线样透亮线;其中12例为PTCA术后。结果:轻度内膜撕裂3例、平行夹层分离4例、局限型夹层分离5例、螺旋型分离2例。14例中9例假腔内造影剂排空正常或轻度排空延迟,真腔无明显受压,病人无重要临床并发症。5例假腔造影剂排空延迟,真腔中-重度受压,其中3人出现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体征。结论:结合临床预后冠状动脉夹层可分为真腔受压和真腔无明显受压两大类,后者一般不产生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前者可产生严重临床并发症,需要紧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造影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颈动脉分叉MRA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光才 陈祖望 周康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成像参数及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方法: 对7 名健康自愿者分别进行MRA检查,观察每一种主要成像参数改变及不同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结果: 血流/组织信号对比随TR时间延长而降低; TE时间越长... 目的: 探讨不同成像参数及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方法: 对7 名健康自愿者分别进行MRA检查,观察每一种主要成像参数改变及不同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结果: 血流/组织信号对比随TR时间延长而降低; TE时间越长, 颈动脉分叉部血流信号减弱越明显; 射频偏转角越大, 血流/组织信号对比就越高, 但血管搏动伪影也越明显; 激励层面增厚可增加成像范围, 且可提高信噪比, 但空间分辨率下降。3DMRA空间分辨率比2DMRA高, 但成像范围受限,检查时间长。结论: 影响颈动脉分叉MRA成像的序列及参数较多, 恰当地选择成像参数和成像序列可提高MR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叉 磁共振血流成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张直肠水充盈法CT检查在盆腔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福华 周康荣 陈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低张直肠水充盈法CT检查在盆腔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和CT表现。材料和方法:16例经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诊断为"粘膜下肿块"或"腔外肿块"者,行低张、温盐水1000ml保留灌肠,仰卧位做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间... 目的:进一步了解低张直肠水充盈法CT检查在盆腔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和CT表现。材料和方法:16例经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诊断为"粘膜下肿块"或"腔外肿块"者,行低张、温盐水1000ml保留灌肠,仰卧位做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间隔10mm。所有病例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结果:低张直肠水充盈CT图像清晰显示了肠腔和肠壁的变化。所有病例均找到了原发病变且精确显示了直肠和病变间的关系。CT对病变定位准确性为100%。结论:低张直肠水充盈CT检查对盆腔病变的诊断(包括直肠)较常规CT能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张直肠水充盈 CT 盆腔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