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临床和心电图资料预测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杰 浦寿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预后的无创性预测。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50例有室速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中的8个指标对预后的预测意义。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猝死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室速恶化为心室...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预后的无创性预测。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50例有室速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中的8个指标对预后的预测意义。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猝死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室速恶化为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及室速发作时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0和12.0。心力衰竭致死的独立预后因素是NYHA功能分级≥Ⅲ级,相对危险度为7.4。结论:冠心病合并室速的预后不一致,可以用无创性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冠心病 预后 并发症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及构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成钢 蔡乃绳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658-658,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构型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能量组织成像定量梗死心肌内膜面积的价值
3
作者 张国辉 沈学东 +5 位作者 戎卫海 朱伟 姚瑞明 李清 张高星 陈灏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能量组织成像技术(DPTI)定量梗死心肌内膜面积的价值。方法:用DPTI测量7条犬心肌梗死模型的梗死心肌内膜面积,并同病理染色结果对照。结果:DPTI和病理染色显示的梗死心肌内膜面积高度相关(r=0.... 目的:探讨多普勒能量组织成像技术(DPTI)定量梗死心肌内膜面积的价值。方法:用DPTI测量7条犬心肌梗死模型的梗死心肌内膜面积,并同病理染色结果对照。结果:DPTI和病理染色显示的梗死心肌内膜面积高度相关(r=0.78,P<0.01)。结论:DPTI可作为定量梗死分析心肌内膜面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多普勒 能量组织成像 DPTI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替米沙坦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彭晓玲 林泽鹏 +4 位作者 刘强 李忠红 金光临 张志伟 蔡乃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29-430,共2页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替米沙坦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被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替米沙坦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被随机分为口服试验组(替米沙坦组,n=25)和对照组(培垛普利组,n=25),随访6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CP-1)水平,并观察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CRP及MCP-1明显下降(P<0.01),且降低幅度与血糖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1),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亦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CRP及MCP-1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同时,能降低伴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RP、MCP-1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替米沙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心肌声学密度的比较
5
作者 胡英 沈学东 +1 位作者 蔡乃绳 陈灏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旨在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声学组织密度定量技术分别对高血压在室肥厚(LVH)及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的心肌组织欢阶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评价该方法鉴别不同病因心肌肥厚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32例正常人,28例LVH的高血... 旨在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声学组织密度定量技术分别对高血压在室肥厚(LVH)及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的心肌组织欢阶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评价该方法鉴别不同病因心肌肥厚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32例正常人,28例LVH的高血压病人和35例HCM患者。常现获取二尖瓣和乳头肌水平的短轴切面。采用WindoW95支持下的PhotoShop3.仍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HCM患者肥厚的室间隔、前壁、侧壁与后壁的灰阶均值比、离散度比均明显高于正常(P<0.05),而高血压LVH者相应节段的比值(除二尖瓣水平室间隔的灰阶离散度比外)仍在正常范围(P<0.05),且比较HCM与高血压LVH的均值比。离散度比,除二尖瓣水平室间隔的灰阶离散度比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学组织密度定量技术有助于鉴别高血压LVH与HCM的不同心肌组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密度 高血压 左室肥厚 肥厚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及构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6
作者 胡成钢 蔡乃绳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6期401-404,共4页
为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不同构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32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LVH为105例,检出率为32.8%.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有无LV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为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不同构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32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LVH为105例,检出率为32.8%.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有无LV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LVH程度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级别有密切的关系(r=0.57,p<0.05),LVH不同构型之间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对称性LVH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肥厚程度较重、不对称LVH的高血压患者要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 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的心脏构型研究
7
作者 胡成钢 蔡乃绳 赵波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91-391,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脏构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心室晚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一凡 童步高 浦寿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9期516-518,共3页
本文评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晚电位的影响。180例患者发病后5.9±3.4天描记晚电位。按溶栓与否分为:溶栓组52例;非溶栓组128例。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7.3%和39.1%(P<0.05);溶栓患者... 本文评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晚电位的影响。180例患者发病后5.9±3.4天描记晚电位。按溶栓与否分为:溶栓组52例;非溶栓组128例。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7.3%和39.1%(P<0.05);溶栓患者按冠状动脉再通间接指征分为再通组31例,未再通组21例,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分别为6.5%和33.3%(P<0.05);冠状动脉造影18例,按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标准分为再通组11例,未再通组7例,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分别为9.1%和57.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溶栓治疗可降低心肌梗塞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其作用机制与再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晚电位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影响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的阈值效应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吕利雄 诸骏仁 韩琴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是冠心病重要危险因子,甘油三酯影响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存在阈值效应。
关键词 甘油三酯类 脂蛋白类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10
作者 白加宁 陈钰生 +1 位作者 朱文青 蔡乃绳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78-79,共2页
对61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α-脂蛋白[Lp(α)]及血脂与冠状动脉硬化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LP(α)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P<0.001)且LP(α)越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P<0.001)... 对61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α-脂蛋白[Lp(α)]及血脂与冠状动脉硬化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LP(α)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P<0.001)且LP(α)越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P<0.001)。提示:LP(α)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检测LP(α)水平,可提高对冠心病危险性的综合判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硬化 α-脂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