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眼睑蠕形螨的感染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素兰 汪政仪 +1 位作者 杨希鏸 张惠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44-46,共3页
作者对114例在临床上反复发作的毛囊虫皮炎和酒渣鼻等病人眼睑和鼻进行螨检。结果表明:病人对螨的感染率为94.7%,其中眼睑中查见有螨寄生的阳性感染率达44.7%有黑色颗粒(蠕形螨的新陈代谢产物所致的异物反应)者为32.5%;而健康对照组... 作者对114例在临床上反复发作的毛囊虫皮炎和酒渣鼻等病人眼睑和鼻进行螨检。结果表明:病人对螨的感染率为94.7%,其中眼睑中查见有螨寄生的阳性感染率达44.7%有黑色颗粒(蠕形螨的新陈代谢产物所致的异物反应)者为32.5%;而健康对照组的螨感染率为35%,其中眼险中有螨寄生或有黑色颗粒的达16.3%。病人眼睑蠕形螨的感染率高,可造成病人鼻,颜面等部位对螨的重复感染,是导致酒渣鼻等疾病复发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蠕形螨 感染 睑板腺 睑缘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酶链反应鉴别致病性与非致病性的溶组织内阿米巴虫株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美玉 John Samuelson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62-265,T016,共5页
多聚酶链反应是体外DNA增殖的新技术。在多聚酶、dNTP和引物的参与下在数小时内使特异性的DNA顺序大量增殖。用B、C、G、T4株溶组织内阿米巴的DNA增殖30周期后,作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致病性虫株的引物不能使B、C、G、T虫株的DNA增殖,凝胶... 多聚酶链反应是体外DNA增殖的新技术。在多聚酶、dNTP和引物的参与下在数小时内使特异性的DNA顺序大量增殖。用B、C、G、T4株溶组织内阿米巴的DNA增殖30周期后,作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致病性虫株的引物不能使B、C、G、T虫株的DNA增殖,凝胶电泳不出现条带;而非致病性虫株的引物能使B、C、G、T虫株的DNA增殖,凝胶电泳出现特异性条带。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致病性虫株DNA探针与B、C、G、T的DNA进行斑点杂交呈阴性反应;而用非致病性虫株DNA探针与B、C、G、T的DNA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实验结果显示B、C、G、T为非致病性虫株,与同工酶分析一致。多聚酶链反应是鉴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虫株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为从分子生物学研究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理提供一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虫 溶组织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锥虫的超微结构
3
作者 徐麟鹤 潘家栋 俞永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98-300,324,共4页
从感染克氏锥虫的小鼠切取病变心肌组织,同时取培养的锥虫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无鞭毛体圆或椭圆形。鞭毛袋内藏鞭毛。无鞭毛体的鞭毛较短,大都藏于袋内。在鞭毛横切面上,周围有9对微管,中央有2根微管。质膜下有排列整齐的膜下微管,约... 从感染克氏锥虫的小鼠切取病变心肌组织,同时取培养的锥虫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无鞭毛体圆或椭圆形。鞭毛袋内藏鞭毛。无鞭毛体的鞭毛较短,大都藏于袋内。在鞭毛横切面上,周围有9对微管,中央有2根微管。质膜下有排列整齐的膜下微管,约143根。动基体腊肠状,内腔中含有呈“8”字形紧密排列的DNA纤丝。高尔基复合体呈囊状。在小鼠心肌纤维中,常可见簇状排列的无鞭毛体。锥鞭毛体的动基体在核后方,动基体的DNA由平行而疏松排列的纤丝组成。动基体DNA纤丝在无鞭毛体及锥鞭毛体内形态显著不同。阐明这种形态变化的本质,对揭示动基体功能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锥虫 无鞭毛体 维鞭毛体 翅微结构 动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对感染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体表皮层损害的效应
4
作者 程训佳 黄美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367-369,共3页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1次口服75mg/kg的左旋吡喹酮(LPQ)或150mg/kg的消旋吡喹酮(PZQ)3~36d后不同时间取虫,常规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用药后,虫体体表皮层出现水肿和空泡;有些虫体空泡较大或空泡破裂,皮层组织紊乱;部分虫体皮层...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1次口服75mg/kg的左旋吡喹酮(LPQ)或150mg/kg的消旋吡喹酮(PZQ)3~36d后不同时间取虫,常规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用药后,虫体体表皮层出现水肿和空泡;有些虫体空泡较大或空泡破裂,皮层组织紊乱;部分虫体皮层离散或体壁肌层暴露;甚至出现环肌层水肿;有絮状物粘附在皮层上,以抱雌沟处尤为明显。雌雄成虫体表皮层损害的程度没有区别。停药后7周虫体体表开始修复。提示LPQ与PZQ一样,可致血吸虫成虫皮层代谢障碍,进而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但确切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日本血吸虫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肠阿米巴病的超微结构观察
5
作者 柳建发 黄美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66-268,T015,共4页
长爪沙鼠经盲肠内接种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5×10~5/0.5ml,建立实验性肠阿米巴病的动物模型。取肠壁严重病变的上皮组织作电镜观察,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多形核白细胞伴有脱颗粒现象,上皮组织有微小溃疡形成。同时... 长爪沙鼠经盲肠内接种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5×10~5/0.5ml,建立实验性肠阿米巴病的动物模型。取肠壁严重病变的上皮组织作电镜观察,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多形核白细胞伴有脱颗粒现象,上皮组织有微小溃疡形成。同时,对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巴病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组织内阿米巴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训佳 黄美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用3株溶组织内阿米巴及1株侵入内阿米巴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其四种酶的同工酶,即:苹果酸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己糖激酶,以酶谱来区别不同的酶株群。结果显示:3株溶组织内阿米巴与侵入内阿米巴的同工酶谱有显著差... 用3株溶组织内阿米巴及1株侵入内阿米巴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其四种酶的同工酶,即:苹果酸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己糖激酶,以酶谱来区别不同的酶株群。结果显示:3株溶组织内阿米巴与侵入内阿米巴的同工酶谱有显著差异,但3株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酶谱几无差异,属于强致病的酶株群ⅩⅣ,对来源不同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却属同一酶株群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巴 同功酶 内阿米巴
全文增补中
pH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彼加 连惟能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用细胞电泳技术,对两株溶组织内阿米巴在pH梯度中的细胞电泳及伪足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pH值变大,电泳速度加快,伪足出现率也增多,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阿米巴的伪足运动可能与其质膜的电荷变化有关。
关键词 变形虫 溶组织 P^H 细胞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皮层损害的扫描电镜观察
8
作者 周淑君 徐麟鹤 +1 位作者 连惟能 毛明珍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5-8,T001,共5页
感染血吸虫小鼠用左旋吡喹酮75mg/kg、吡喹酮150mg/kg灌胃给药,经不同时间收集成虫,作扫描电镜观察。虫体出现皮层肿胀、褶嵴融合、糜烂、剥脱及白细胞粘附等病变。结果提示,用药初期,葡萄糖的吸收障碍可能是影响虫体的主要因素。在后期... 感染血吸虫小鼠用左旋吡喹酮75mg/kg、吡喹酮150mg/kg灌胃给药,经不同时间收集成虫,作扫描电镜观察。虫体出现皮层肿胀、褶嵴融合、糜烂、剥脱及白细胞粘附等病变。结果提示,用药初期,葡萄糖的吸收障碍可能是影响虫体的主要因素。在后期,抗原暴露所致宿主免疫反应,可能在左旋吡喹酮杀虫机理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皮层损害 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孕酮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的影响
9
作者 孙加任 黄美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24-226,共3页
本文研究了卡介苗和孕酮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的影响。用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分离的、在实验室多菌培养的B株进行实验。以5×10~4个滋养体作仓鼠肝内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注射卡介苗的仓鼠肝脏病变平均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注射... 本文研究了卡介苗和孕酮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的影响。用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分离的、在实验室多菌培养的B株进行实验。以5×10~4个滋养体作仓鼠肝内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注射卡介苗的仓鼠肝脏病变平均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注射孕酮者,肝脏病变平均计分虽略有升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孕酮 阿米巴 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