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肢主要浅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
作者 江国伟 鲍国正 戴正寿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5-18,共4页
用20侧成年男性上肢的新鲜标本,用乳胶、铅丹乳胶和AB8树脂经静脉灌注后,对浅静脉的长度、外经以及穿通支、瓣膜等进行解剖、铸型和X线观察。①头静脉穿通支可分为穿肌支和直穿支两种类型,前者占90%以上。穿通支数平均为3支,瓣膜平均为... 用20侧成年男性上肢的新鲜标本,用乳胶、铅丹乳胶和AB8树脂经静脉灌注后,对浅静脉的长度、外经以及穿通支、瓣膜等进行解剖、铸型和X线观察。①头静脉穿通支可分为穿肌支和直穿支两种类型,前者占90%以上。穿通支数平均为3支,瓣膜平均为8对;③贵要静脉穿通支可分为三种类型,直穿支占43%,穿肌支占48%和混合支占9%。穿通支数平均为4支,瓣膜平均为6对;③肘正中静脉穿通支均属直穿支,未见瓣膜;④头静脉下段与桡神经浅支的位置关系密切,并接收来自桡神经浅支的小静脉。结果提示临床需要多根移植血管时,头静脉可作为优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全文增补中
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窦粥样斑块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国伟 胡宇杲 +2 位作者 黄娅林 王克强 于彦铮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36-238,T012,共4页
对74例尸体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窦粥样斑块的分布及斑块的程度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加以对照。结果:①动脉粥样斑块多分布于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窦的内侧壁和后壁;②根据动脉粥样斑块分布面积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四级。斑块... 对74例尸体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窦粥样斑块的分布及斑块的程度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加以对照。结果:①动脉粥样斑块多分布于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窦的内侧壁和后壁;②根据动脉粥样斑块分布面积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四级。斑块病变程度右侧明显高于左侧,男性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分叉 颈动脉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