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AVP系统和AQP_2的变化及黄芪的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马骥 彭艾 +3 位作者 陈靖 陆利民 顾勇 林善锬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 利用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瘘所致的慢性充血性心衰大鼠 ,研究心衰时心钠潴留的机制 ,观察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AVP)和其V1a、V2 受体与AVP依赖性水通道水孔蛋白 2 (AQP2 )在其中的作用 ,以及黄芪对此的影响。方法 对腹主动脉 下腔... 目的 利用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瘘所致的慢性充血性心衰大鼠 ,研究心衰时心钠潴留的机制 ,观察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AVP)和其V1a、V2 受体与AVP依赖性水通道水孔蛋白 2 (AQP2 )在其中的作用 ,以及黄芪对此的影响。方法 对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瘘所致的心衰大鼠在造瘘后的第一天起给予腹腔注射黄芪 0 .5g/ (kg·d) ,观察 5周后大鼠的心功能、肾功能指标的变化 ,并分别以斑点杂交与以GAPDH相对定量的RT PCR方法检测下丘脑AVP、主动脉与肾脏AVPV1a受体、肾脏AVPV2 受体与AQP2 mRNA的表达。结果 动静脉造瘘心衰大鼠心、肾功能较之假手术对照组明显下降 ,表现为右心房压力 (RAP)、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增高、左室 +dP/dtmax、GFR、RPF、尿量、尿钠排泄量与自由水清除率降低 ,黄芪可显著改善上述异常。斑点杂交检测表明下丘脑AVPmRNA表达在心衰大鼠上调 ;半定量RT PCR检测显示心衰大鼠主动脉与肾皮质AVPV1a受体mRNA表达减弱 ,在肾髓质表达增强 ;肾皮质V2 受体与AQP2 mRNA表达增强 ,髓质减弱。黄芪可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肾功能指标 ,并能完全或部分纠正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结论 在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造瘘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中存在有AVP系统和AQP2 表达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黄芪 AVP系统 AQ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主要病因的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薛骏 李铭新 +1 位作者 陆福明 林善锬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01-302,共2页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血栓形成则是动静脉内瘘无法使用的最常见的原因。我们通过对不同阶段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进行分析...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血栓形成则是动静脉内瘘无法使用的最常见的原因。我们通过对不同阶段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减少血栓形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透患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与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陆福明 薛骏 +1 位作者 李铭新 林善锬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27-128,137,共3页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性血透患者 ,平均分为两组 ,分别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输血治疗 ,并测定治疗前、治疗 4周、12周时患者的血红蛋白、血...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性血透患者 ,平均分为两组 ,分别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输血治疗 ,并测定治疗前、治疗 4周、12周时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透前血浆氨基酸谱。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 12周后 ,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中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甘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水平降低 (P <0 .0 5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改善贫血来纠正血透病人的氨基酸代谢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氨基酸代谢异常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