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敌枯双致畸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顾学箕 钱超 +3 位作者 薛寿征 陆其明 金锡鹏 林惠芬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1-47,共7页
敌桔双对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和猴)有致畸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种属差异,对大鼠是强致畸物(TD_(50)为2.18mg/kg)。毒物动力学研究也提示这一点。敌枯双可抑制实验动物胚胎组织DNA和RNA合成,以及抑制人胚上腭间质细胞生长(IC_(... 敌桔双对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和猴)有致畸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种属差异,对大鼠是强致畸物(TD_(50)为2.18mg/kg)。毒物动力学研究也提示这一点。敌枯双可抑制实验动物胚胎组织DNA和RNA合成,以及抑制人胚上腭间质细胞生长(IC_(50)为1.32×10~6mol/L)。在理论上对人有潜在的致畸。两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均未揭示使用敌枯双地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有明显增加;对生产敌枯双女工妊娠结局健康调查,也未表明敌枯双对人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居民食用喷药3次或1次后,稻米的接触日剂量为大鼠致畸阈剂量(TD_(01)为0.22mg/kg)的1/367和1/4400。在目前还未找到有效的农药取代敌枯双情况下,在切实加强危险度管理的基础上,敌枯双可以作为农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敌枯双 致畸作用 敌枯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济汽油对作业工人皮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贾晓东 金锡鹏 王侠生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研究溶剂汽油对职业人群的皮肤损害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1配对调查方法和高效薄层层析技术,对溶剂汽油接触组与对照组各52名工人的皮肤健康状况和皮脂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接触组皮肤光泽度、弹性明显下降,皮肤角化度、皮肤干... 研究溶剂汽油对职业人群的皮肤损害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1配对调查方法和高效薄层层析技术,对溶剂汽油接触组与对照组各52名工人的皮肤健康状况和皮脂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接触组皮肤光泽度、弹性明显下降,皮肤角化度、皮肤干燥程度及指甲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皮肤皲裂、脆甲最为常见。接触组皮脂中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及胆固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长期接触溶剂汽油,对皮肤与指甲有损害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溶剂汽油致使皮脂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气油 皮肤 皮肤损害 职业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染毒大鼠的脑组织神经生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洁 陈自强 +1 位作者 梁友信 葛琳娜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锰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及可能的细胞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经饮水染锰(MnCl2·4H2O2.5和0.5g/L)90d后,取脑组织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双羟苯乙酸(DOPAC),... 目的 研究锰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及可能的细胞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经饮水染锰(MnCl2·4H2O2.5和0.5g/L)90d后,取脑组织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双羟苯乙酸(DOPAC),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以及脑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高剂量组的5HIAA和HV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SOD活性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高,DA、DOPA含量与谷胱甘肽含量呈负相关,5HIAA、HVA含量S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锰可影响DA和5HT的代谢,而巯基和SO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类递质 细胞保护机制 锰中毒 大鼠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对鼠的肝脏毒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学之 张瑞稳 +3 位作者 吴逸人 苗德林 张晓莉 管小琴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用小鼠肝脏离体灌流和大鼠肝脏组织切片培养方法,观察了甲醛对肝脏多种酶、谷胱甘肽(GSH)及细胞亚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致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加,5'-核苷酸(5'-N)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性下降,GSH含量下降,细胞... 用小鼠肝脏离体灌流和大鼠肝脏组织切片培养方法,观察了甲醛对肝脏多种酶、谷胱甘肽(GSH)及细胞亚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致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加,5'-核苷酸(5'-N)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性下降,GSH含量下降,细胞膜和内质网亚微结构的损伤,且均存在良好的剂量相关效应。本文结果提示,甲醛的肝脏毒性不仅对其本身毒作用,而且对物质代谢和其他毒物的代谢与作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肝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接触敌枯双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雷鸣 黄能淳 +2 位作者 林惠芬 顾祖维 顾学箕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57-60,共4页
选择生产敌枯双工人11名(男2、女9),接触浓度平均为0.45mg/m^3,年限为4~8年,研究职业接触敌枯双后细胞遗传毒理学效应。结果表明,接触组和对照组(14名)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SCE和微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敌枯双在体外对人淋巴细胞的UDS(... 选择生产敌枯双工人11名(男2、女9),接触浓度平均为0.45mg/m^3,年限为4~8年,研究职业接触敌枯双后细胞遗传毒理学效应。结果表明,接触组和对照组(14名)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SCE和微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敌枯双在体外对人淋巴细胞的UDS(程序外DNA合成)有诱导作用,呈剂量-反应关系。等量烟酰胺与敌枯双和细胞共培养,前者可逆转敌枯双对DNA损伤的作用。推测敌枯双在体外诱发细胞遗传毒性作用,而在接触工人中此种现象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作用剂量和体内烟酰胺拮抗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枯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衣粉对动物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任道凤 李洪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15-317,共3页
洗衣粉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日常生活。已证实洗衣粉属低毒,职业接触主要作用于皮肤。我们曾发现洗衣粉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肤表皮细胞有损害。然而正常完整的皮肤具有屏障功能;若洗衣粉不破坏该功能,就不会对它有损伤。本文就洗衣粉... 洗衣粉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日常生活。已证实洗衣粉属低毒,职业接触主要作用于皮肤。我们曾发现洗衣粉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肤表皮细胞有损害。然而正常完整的皮肤具有屏障功能;若洗衣粉不破坏该功能,就不会对它有损伤。本文就洗衣粉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衣粉 皮肤 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杀灭菊酯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
7
作者 龚梓初 林惠芬 +1 位作者 张瑾岗 金锡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69-272,323,共5页
本文采用^(14)C-杀灭菊酯的放射性测量及整体放射自显影术,研究杀灭菊酯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规律。结果表明,给小鼠一次灌胃,^(14)C-杀灭菊酯经消化道吸收速率常数为1.68h^(-1);血药浓度达峰时间1.98 h;排出相半衰期为24.32h... 本文采用^(14)C-杀灭菊酯的放射性测量及整体放射自显影术,研究杀灭菊酯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规律。结果表明,给小鼠一次灌胃,^(14)C-杀灭菊酯经消化道吸收速率常数为1.68h^(-1);血药浓度达峰时间1.98 h;排出相半衰期为24.32h。杀灭菊酯主要分布于肝、肾、肺、皮肤和毛,给药后第5天在皮肤和毛发中仍能检出较高的^(14)C放射性。^(14)-C杀灭菊酯及其代谢物主要经尿排出,部分可贮存于小鼠皮肤和毛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灭菊酯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自显影术 毒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拟表皮模型对水渗透的屏障特性
8
作者 浦跃朴 BernsteinlA 金锡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6-126,130,共2页
关键词 人拟表皮 角朊细胞 水渗透 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醚对不同部位离体皮肤的渗透研究
9
作者 俞小忠 金锡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皮肤是化学物进入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物经皮吸收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重视。化学物经皮吸收的定性、定量可通过活体和离体的实验方法而获得。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方法具有快速、简易、精确、省力等优点,可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 皮肤是化学物进入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物经皮吸收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重视。化学物经皮吸收的定性、定量可通过活体和离体的实验方法而获得。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方法具有快速、简易、精确、省力等优点,可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但是,由于所用的离体实验方法不同,皮肤来源、性状的差异,接受液的不同,离体结果差异较大。我组在总结80年代初皮肤渗透研究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醚 皮肤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2-硫代噻唑烷-4-羧酸用于二硫化碳接触生物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志俊 屈家瑛 +2 位作者 徐德祥 梁友信 薛寿征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449-453,共5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54名非接触者的结果示个体差异较大,频数分布呈明显偏态,几何平均水平约0.06mg/g肌酐。9名非接触者的动态观察表明,同一个体有时检出、有时检测不出,每天排泄总量平均0.046mg,未...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54名非接触者的结果示个体差异较大,频数分布呈明显偏态,几何平均水平约0.06mg/g肌酐。9名非接触者的动态观察表明,同一个体有时检出、有时检测不出,每天排泄总量平均0.046mg,未见明显规律。接触二硫化碳工人班前尿TTCA排泄特征与非接触者一样,几何平均水平0.08mg/g肌酐;不同接触水平者次日班前尿、工作周连续每日班前尿TTCA均无明显差异,提示尿TTCA无蓄积性,接触后16h能完全排出体外;接触者班未尿TTCA明显上升,呈现群体接触效应关系。取生物监测临界值0.3mg/g肌酐,尿TTCA反映二硫化碳接触特异度、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7%、84%和86%。可用于二硫化碳接触的群体生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TTCA 生物监测 尿
全文增补中
茶多酚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符移才 金锡鹏 +2 位作者 魏少敏 林惠芬 张英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原代培养的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代培养的两种主要的皮肤细胞———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采用丙酮酸比色法、TBA比色法和DTNB(双硫代对硝基苯甲酸)法测定细胞培养的上清...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原代培养的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代培养的两种主要的皮肤细胞———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采用丙酮酸比色法、TBA比色法和DTNB(双硫代对硝基苯甲酸)法测定细胞培养的上清液胞浆酶(LDH)释放情况、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对茶多酚在皮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在加入茶多酚后不同时间,发现茶多酚具有保护细胞膜的功能,即减少LDH的释放、减少MDA产生、增加GSHPx含量、促进细胞生长。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茶多酚具有促进皮肤细胞生长、抗脂质过氧化的功效,其最低有效作用浓度为0.0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皮肤细胞 角朊细胞 成纤维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胶原凝胶体在皮肤细胞原代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蕾 金锡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皮肤细胞原代培养的实验技术,在国外的药理、毒理和皮肤病学的研究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国内实验条件所限,原代皮肤细胞培养首先受到需特殊要求的塑料平皿的限制,否则培养成功率极低。本文采用鼠尾胶原凝胶体作为滋养层,提高了培... 皮肤细胞原代培养的实验技术,在国外的药理、毒理和皮肤病学的研究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国内实验条件所限,原代皮肤细胞培养首先受到需特殊要求的塑料平皿的限制,否则培养成功率极低。本文采用鼠尾胶原凝胶体作为滋养层,提高了培养细胞的生存效率。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培养波DEME(GIB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细胞 培养 鼠尾胶 原凝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久效磷灌胃后的小鼠体内毒物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金锡鹏 顾秋萍 +3 位作者 龚梓初 刘勇 龙曼海 罗沙菲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477-480,共4页
^(14)C-久效磷在小鼠体内的动力学研究发现,灌胃后血中毒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两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_(1/2)K_α 0.04h,T_(1/2α) 0.39 h,T_(1/2β) 4.78h,Vd1.06L/kg,Cl 0.15L/kg·h,AUC 20.06 mg/L·h。经矩... ^(14)C-久效磷在小鼠体内的动力学研究发现,灌胃后血中毒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两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_(1/2)K_α 0.04h,T_(1/2α) 0.39 h,T_(1/2β) 4.78h,Vd1.06L/kg,Cl 0.15L/kg·h,AUC 20.06 mg/L·h。经矩量分析计算,其动力学参数与室模型基本接近。人体的^(14)C-久效磷广泛分布于各脏器和组织,以肝、肾含量最高,脑、脂肪含量最少,未显示亲脂性。^(14)C-久效磷主要经肾脏排出,经胃肠道吸收快,分布快,排出也快,与其快速产生毒效应的一过性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效磷 毒物动力学 胆硷酯酶活力
全文增补中
大鼠气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生长条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红澜 周袁芬 +1 位作者 张瑞稳 蒋学之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34-236,共3页
体外原代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主要应用于呼吸毒理学和呼吸道肿瘤方面的研究。从最早整段气管组织的体外培养发展到现在以酶消化法获取纯的气管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方法的研究中比较注重对不同种属动物的... 体外原代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主要应用于呼吸毒理学和呼吸道肿瘤方面的研究。从最早整段气管组织的体外培养发展到现在以酶消化法获取纯的气管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方法的研究中比较注重对不同种属动物的气管上皮细胞最适合的培养条件选择,从而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存时间。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建立原代大鼠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中,对细胞的培养条件和生长规律方面的一部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气管 体外培养
全文增补中
介绍一种实用新型的气体采集管——双阀采气管
15
作者 黄磊 尤晓慧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31-233,235,共4页
双阀采气管系自行设计,适用于生物监测中呼出气的采集和分析,以及环境空气中有毒气体的采集。目前,测环境空气中有毒气体的瞬间浓度,国内普遍使用注射器作为气体采集器,对工人呼出气样品的采集,主要使用50ml、100ml注射器。由于注射器... 双阀采气管系自行设计,适用于生物监测中呼出气的采集和分析,以及环境空气中有毒气体的采集。目前,测环境空气中有毒气体的瞬间浓度,国内普遍使用注射器作为气体采集器,对工人呼出气样品的采集,主要使用50ml、100ml注射器。由于注射器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便、破损率高,以及对终末呼出气的采集不易控制等,在使用上有许多不足之处。国外使用的双螺纹盖玻璃采气管,利用两端设置螺纹的玻璃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 监测 双阀采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