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冬虫夏草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筱霞 吴兆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肾小球硬化的发病机理;并发现治疗肾小球硬化的治疗方法。方法:(1)通过测定[3H]胸腺嘧啶的掺入率,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2)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纯化和培养并对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进行[... 目的:探讨肾小球硬化的发病机理;并发现治疗肾小球硬化的治疗方法。方法:(1)通过测定[3H]胸腺嘧啶的掺入率,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2)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纯化和培养并对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进行[125I]标记。结果:(1)肾小球系膜细胞选择性结合和摄取[125I]LDL,(2)LDL刺激系膜细胞增殖且增殖作用具有双向性,(3)冬虫夏草对LDL引起的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LDL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可能直接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病,高脂血症对肾脏的损害可能由肾小球系膜细胞介导;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可能对肾小球硬化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 LDL 冬虫夏草 肾小球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傅辰生 徐元钊 +4 位作者 张志刚 陶凤武 廖履坦 郭慕依 丁小强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早期临床表现、生化与病理指标与患者 5年肾功能稳定率的关系 ,为指导临床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对 5 5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生化、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病程初期的 2 4h尿...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早期临床表现、生化与病理指标与患者 5年肾功能稳定率的关系 ,为指导临床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对 5 5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生化、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病程初期的 2 4h尿蛋白定量越高 ,间质炎症、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越严重 ,慢性病变越严重 ,则肾功能恶化危险性越大。结论  2 4h尿蛋白定量、间质炎症、间质纤维化程度及小管萎缩 ,是能够提示狼疮性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预后 肾小管间质损害 CO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损害 被引量:5
3
作者 竺艳娟 傅辰生 +3 位作者 庄亚敏 蒋金根 廖履坦 丁小强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1 4只 2 3周龄的SHR随机分在对照组和高胆固醇组 ,后者喂以 4%胆固醇 +1 % 3号胆盐 +7%猪油混合加工成的大鼠饼干。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重、血压、...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1 4只 2 3周龄的SHR随机分在对照组和高胆固醇组 ,后者喂以 4%胆固醇 +1 % 3号胆盐 +7%猪油混合加工成的大鼠饼干。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重、血压、2 4h尿蛋白排泄量、血、尿NO及肾皮质TGFβ1 mRNA的表达 (RT PCR法 )。实验结束时 ,取其肾脏送HE光镜检查及电镜检查。结果 高胆固醇组的尿蛋白排泄高于对照组 ,血、尿NO低于对照组 ,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增强。形态学检查发现 ,高胆固醇组大部分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 ,小管扩张 ,可见蛋白管型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 ;电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和吞噬脂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高胆固醇血症 肾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后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蒋金根 简桂花 钮善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85-288,314,共5页
273例尸体肾移植中有30例发生肺部弥漫性感染,其中有18例表现为成人呼吸窘追综合征(ARDS)。经治疗18例存活(其中ARDS9例),12例死亡。X线表现粟粒状病变2例、肉芽肿1例、间质性改变3例、散在斑片状阴影1... 273例尸体肾移植中有30例发生肺部弥漫性感染,其中有18例表现为成人呼吸窘追综合征(ARDS)。经治疗18例存活(其中ARDS9例),12例死亡。X线表现粟粒状病变2例、肉芽肿1例、间质性改变3例、散在斑片状阴影18例、肺水肿及磨砂玻璃状6例。经尸体解剖、纤支镜、微生物检查证实,肺孢子虫病2例、巨细胞病毒伴曲菌2例,结核病3例,另见血和痰培养有绿脓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等。27例非结核性肺弥漫性病变,其中15例用四联治疗(同时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肺孢子虫病),全部治愈;而12例未用四联治疗的仅1例治愈(P<0.01)。提示肾移植后肺弥漫性病变往往是混合感染,且病因诊断困难,病原体不易检出,宜早期应用联合疗法,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感染 弥漫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HCV感染标志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年松 竺艳娟 +2 位作者 潘卫 方芳 廖履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了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 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6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抗- HCV 和HCVRNA。结果显示:62 例病人中,抗- HCV 阳性IgM27 例(4... 为了评价血液透析病人HCV 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6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抗- HCV 和HCVRNA。结果显示:62 例病人中,抗- HCV 阳性IgM27 例(43-6 % ) ,抗- HCVIgG 阳性29 例(46-8 % ) ,HCVRNA阳性34 例(54-8 % ) ,三项任一项阳性者38 例(59-7 % ) ,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者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 标志、EPO 应用、CAPD史无显著差异,而与平均透析时间、输血史、ALT 异常、肾移植史有显著差异。提示血透病人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病人感染HCV 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输血 医源性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年松 唐令诠 +3 位作者 竺艳娟 廖履坦 潘卫 方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医源性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 被引量:4
7
作者 汪年松 竺艳娟 +2 位作者 潘卫 方芳 廖履坦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HCV阳转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第2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2例血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采用ELISA2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间199...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HCV阳转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第2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2例血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采用ELISA2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间199例血透患者HCV阳转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抗HCVIgM阳性27例(43.6%),抗HCVIgG阳性29例(46.8%),HCVRNA阳性34例(54.8%),3项至少1项阳性37例(59.7%)。HC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组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标志、EPO应用、CAPD史无明显差异,而在平均透时间、输血史、ALT异常、肾移植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1995年6月抗HCV阳性率为58.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4.8%和50.0%。在18个月随访期间,31例阳转;156例随访1~6月,阳转14例(8.9%),67例随访7~12月,15例(22.4%)阳转,6例随访13~18月,2例(33.3%)阳转;2例阳转并转为肝硬化。结论 血透患者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患者感染HCV的主要途径,但也存在医源性传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输血 医源性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分子肽物质的提纯和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维信 徐元钊 +2 位作者 廖履坦 刘银坤 周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2-285,共4页
分离、纯化尿毒症中分子物质并研究其生物活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初提的中分子组分进一步纯化,并通过提纯猪肾Na+、K+-ATPase及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尿毒症中分子组分第... 分离、纯化尿毒症中分子物质并研究其生物活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初提的中分子组分进一步纯化,并通过提纯猪肾Na+、K+-ATPase及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尿毒症中分子组分第2~3峰经两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提纯出含肽的中分子化合物。该组分浓度在1.0g/L以上对Na+、K+-ATPase有抑制作用;浓度在0.25g/L以上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浓度的含肽中分子物质,其对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中分子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铁负荷增加鼠脂质过氧化物及缺血性损害敏感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兆龙 Mark,S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65-468,共4页
因血色病中的慢性铁负荷能引起器官损伤,肾脏缺血再灌注时的损伤也与铁有关,因此我们评价了轻度亚急性铁负荷增加鼠脂质过氧化物及缺血性损害的敏感性。在实验组给雄性SD鼠腹内注射ironnitrilotriacetate(F... 因血色病中的慢性铁负荷能引起器官损伤,肾脏缺血再灌注时的损伤也与铁有关,因此我们评价了轻度亚急性铁负荷增加鼠脂质过氧化物及缺血性损害的敏感性。在实验组给雄性SD鼠腹内注射ironnitrilotriacetate(Fe-NTA)(lmg/kg·d,5d),对照组鼠腹腔内注射媒介质nitrilotriace-tate72h后鼠肾动脉缺血40min。铁负荷从基线增加28%时血肌酐或组织学无任何改变。我们发现Fe-NTA组左肾皮质MDA量比NTA组左肾皮质显著增加(P<0.01)。铁负荷组肾缺血24h、48h血肌酥显著高于对照组(3.3和3.4对2.2和0.8mg/dl),GFR显著低于对照组(0.3对0.78ml/min)。利用半定量法评价铁负荷鼠肾组织学损害显示显著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血色病 脂质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生育酚抑制高糖诱导大鼠系膜细胞AP-1活性及TGFB_(1)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远程 吴兆龙 于甬申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27-430,434,共5页
目的 研究α 生育酚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录激活蛋白 1(AP 1)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 ,探讨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凝胶迁移率实验 (Gelshiftassay)和超迁移率实验(Gelsupershiftassay)检测不同浓... 目的 研究α 生育酚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录激活蛋白 1(AP 1)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 ,探讨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凝胶迁移率实验 (Gelshiftassay)和超迁移率实验(Gelsupershiftassay)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下葡萄糖对系膜细胞AP 1活性的影响、AP 1二聚体中Jun和Fos成分的变化、Western杂交检测TGF β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抗氧化剂α 生育酚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高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激活系膜细胞AP 1活性 ,AP 1二聚体中JunD、Fos参与这一作用。同时 ,葡萄糖增加系膜细胞TGF β1蛋白表达。加入α 生育酚预处理系膜细胞后 ,葡萄糖诱导的AP 1活性和TGF β1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α 生育酚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AP 1活性及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生育酚 肾小球系膜 糖尿病肾病 AP-1 TGFB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透析机血液透析初步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芳 吴兆龙 +3 位作者 廖履坦 孙佩芳 徐元钊 潘柏申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本文介绍用无透析机血液透析(NIHD)简单易行的方法治疗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64例次的初步观察结果。在血流量200ml/min的条件下,按透析液流量(Q_D)150ml/min和100ml/min分为Ⅰ、Ⅱ两组,每组各32例次。另用20例次常规血液透析(RHD),其... 本文介绍用无透析机血液透析(NIHD)简单易行的方法治疗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64例次的初步观察结果。在血流量200ml/min的条件下,按透析液流量(Q_D)150ml/min和100ml/min分为Ⅰ、Ⅱ两组,每组各32例次。另用20例次常规血液透析(RHD),其Q_D为500ml/mia,作为对照(Ⅲ组)。观察到透析4h时Ⅰ、Ⅱ两组对尿素氮和肌酐的透析器清除率分别约为Ⅲ组的80%、40%和75%、50%。两组NIHD对尿毒症中分子量物质有满意的清除,也观察到本法对代谢性酸中毒纠正不足等缺点。就NIHD的临床用途、疗效和改进方法等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NIHD 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