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釜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修纲 吴裕凡 +3 位作者 郭潞阳 路庆华 叶晓峰 曹育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4-593,共10页
基于CFD模拟与传热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5 L夹套聚合釜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建立聚合釜的液固耦合稳态传热模型,获得釜内流体、夹套内流体及金属固体域内温度分布。开展传热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各对比点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在1%~5%范... 基于CFD模拟与传热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5 L夹套聚合釜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建立聚合釜的液固耦合稳态传热模型,获得釜内流体、夹套内流体及金属固体域内温度分布。开展传热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各对比点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在1%~5%范围内。通过模拟获得釜内外壁面传热系数及总传热系数,并关联出釜侧及夹套侧Nu的经验式。结果表明:釜内流体温度分布方差始终在0.002以下,固体域内和传热边界层温度梯度较大,传热边界层厚度约3.8 mm;实验范围内,入口温度和反应放热量对釜内温度的影响显著,入口流速次之,搅拌转速影响最弱;夹套侧传热系数远小于釜侧传热系数,提高夹套侧传热系数是提升传热性能的关键;实验用聚合釜外表面散热量与内外温差呈正比,比例系数约为3.031 W·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搅拌容器 传热 数值模拟 聚合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其甲苯脱除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伟 王鹏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69,共7页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NH4F为矿化剂,运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厚度为10~100 nm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TPAOH/SiO_(2)摩尔比、晶化温度对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制备的影响,并对其甲苯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NH4F为矿化剂,运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厚度为10~100 nm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TPAOH/SiO_(2)摩尔比、晶化温度对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制备的影响,并对其甲苯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90℃时,随着TPAOH/SiO_(2)摩尔比的增加,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尺寸与厚度减小,孔容与平均孔径增大。TPAOH/SiO_(2)摩尔比为0.35时,晶化温度的升高不影响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形貌、结晶度与孔结构。相比市售高硅ZSM-5分子筛,厚度10~20 nm、SiO_(2)/Al_(2)O_(3)摩尔比为305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对甲苯的动态穿透吸附容量增加约22.5%、饱和吸附容量增加约26.8%,且吸附曲线符合Yoon-Nelson模型。经20次重复再生后,该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甲苯吸附容量衰减低于0.5%,展现出良好的再生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晶化 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 甲苯 吸附 重复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对高硅ZSM-5分子筛疏水性及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汪莹莹 朱怡 王鹏飞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7-1264,共8页
以硅铝比(SiO_(2)与Al_(2)O_(3)物质的量之比)为300的ZSM-5分子筛为晶种、乙酸铵为调控剂,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了乙酸铵加入量对高硅ZSM-5分子筛的晶粒形貌和疏水性的影响,采用XRD、SEM、XRF、N_(2)吸附-脱附和... 以硅铝比(SiO_(2)与Al_(2)O_(3)物质的量之比)为300的ZSM-5分子筛为晶种、乙酸铵为调控剂,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了乙酸铵加入量对高硅ZSM-5分子筛的晶粒形貌和疏水性的影响,采用XRD、SEM、XRF、N_(2)吸附-脱附和水接触角测试仪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评价装置,探究了晶粒形貌对ZSM-5分子筛的疏水性及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铵加入量分别为SiO_(2)物质的量的0、5%和10%时,分别得到棺形、六角板状和杆状形貌的高硅ZSM-5分子筛,其中,杆状形貌的高硅ZSM-5分子筛(ZSM-5-0.1)的疏水性最强,疏水指数达到8.36,水接触角为35.05°;其水蒸气和甲苯吸附量受相对湿度影响最小,在相对湿度50%、80%和100%的条件下,其动态水蒸气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66%、0.92%和1.15%;在相对湿度80%、体积空速为10000 h–1的条件下,ZSM-5-0.1对质量浓度4000和2000 mg/m3的甲苯穿透吸附量(0.053和0.051 g/g)基本相当,甲苯的扩散速率受水蒸气影响最小,其扩散速率常数分别为0.145和0.133 min–1,吸附过程均符合Y-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貌 高硅ZSM-5分子筛 疏水性 吸附净化技术 甲苯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磷酸哌嗪及其复配阻燃剂对共聚聚丙烯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许肖丽 许保云 叶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122,共6页
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失重分析(TG)和微型燃烧量热仪(MCC)研究焦磷酸哌嗪(PAPP)、聚磷酸三聚氰胺(MPP)和氧化锌(ZnO)复配阻燃剂对嵌段共聚聚丙烯阻燃性能、成炭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 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失重分析(TG)和微型燃烧量热仪(MCC)研究焦磷酸哌嗪(PAPP)、聚磷酸三聚氰胺(MPP)和氧化锌(ZnO)复配阻燃剂对嵌段共聚聚丙烯阻燃性能、成炭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燃烧后形成炭层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PAPP具有较好的成炭性,PAPP与MPP按质量比为2∶1复配,加入少量ZnO作协效剂,复配阻燃剂添加量在30%,阻燃复合材料的LOI提高至42. 4%,通过UL94 V-0级(1. 6 mm)。阻燃剂的加入,在材料表面形成连续致密的炭层,提高材料在高温时的热稳定性,600℃的残炭率增加近五倍,抑制材料的降解,显著降低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减少火灾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哌嗪 聚磷酸三聚氰胺 共聚聚丙烯 协效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抗冲性能优化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美琪 张乐天 +3 位作者 叶纯麟 奚媛媛 李建龙 肖明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57,62,共6页
综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性能的改性研究成果,总结了使用填充改性法、原位增强法、共聚改性法、熔融接枝法等方法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击性能的研究进展。通过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抗冲性能以及其他力学性能,扩宽了超高... 综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性能的改性研究成果,总结了使用填充改性法、原位增强法、共聚改性法、熔融接枝法等方法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击性能的研究进展。通过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抗冲性能以及其他力学性能,扩宽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抗冲击性能 填充改性 共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链三嗪类大分子成炭剂的合成及阻燃聚乳酸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肖丽 齐家鹏 胡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8-182,186,共6页
以三聚氯氰、乙醇胺、二乙醇胺、吗啡啉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不同侧链结构的三嗪类大分子成炭剂CFA-e、CFA-d和CFA-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固体核磁共振碳谱仪、元素分析、热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3种... 以三聚氯氰、乙醇胺、二乙醇胺、吗啡啉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不同侧链结构的三嗪类大分子成炭剂CFA-e、CFA-d和CFA-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固体核磁共振碳谱仪、元素分析、热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3种成炭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别将CFA-e、CFA-d、CFA-m与次磷酸铝(AHP)复配,用于阻燃聚乳酸(PLA)。结果表明,CFA-m的产物转化率和热性能明显优于CFA-e、CFA-d,CFA-d具有更规则的链式缠绕结构;CFA-e与AHP存在较好的协效作用,复配后阻燃效果优于CFA-d和CF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氯氰 成炭剂 羟基 阻燃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N-(2-苯甲酰胺苯基)-水杨醛亚胺/TiCl4·2THF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丹枫 赵毛雨 +2 位作者 郭宁 唐颂超 郑安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12-2019,共8页
报道了4个含苯甲酰胺取代的水杨醛亚胺配体:N-(2-苯甲酰胺苯基)-水杨醛亚胺(L1)、N-(2-苯甲酰胺苯基)-3-甲基水杨醛亚胺(L2)、N-(2-苯甲酰胺苯基)-3-叔丁基水杨醛亚胺(L3)和N-(2-苯甲酰胺苯基)-3,5-二溴水杨醛亚胺(L4)的合成,采用1H NMR... 报道了4个含苯甲酰胺取代的水杨醛亚胺配体:N-(2-苯甲酰胺苯基)-水杨醛亚胺(L1)、N-(2-苯甲酰胺苯基)-3-甲基水杨醛亚胺(L2)、N-(2-苯甲酰胺苯基)-3-叔丁基水杨醛亚胺(L3)和N-(2-苯甲酰胺苯基)-3,5-二溴水杨醛亚胺(L4)的合成,采用1H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以L3与TiCl4·2THF为模型催化体系,在最佳陈化条件(陈化温度为25℃,陈化时间为30 min,配体与TiCl4·2THF的摩尔比3∶1)下,考察了L1~L4/TiCl4·2THF催化体系Al/Ti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聚合压力,以及配体结构等对乙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在水杨醛骨架上氧原子邻位取代基位阻的增大,催化体系的活性及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均有增加,其中以L3的催化活性最高,达到224 kg PE/(mol Ti·h).采用高温1H NMR,13C NMR,GPC-IR和DSC等对由不同配体L1~L4/TiCl4·2THF得到的聚乙烯样品的微观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显示样品为线性高密度聚乙烯,Mn=5.9×10^4~11.9×10^4,分子量分布(PDI)为21.9~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亚胺配体 TiCl4·2THF 烯烃聚合催化剂 乙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氧亚胺锆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原 郑浩 +1 位作者 叶晓峰 罗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78-1682,共5页
以3-枯基-5-甲氧基水杨醛和2,6-二甲基环己胺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了水杨醛亚胺配体(Ⅰ),利用四氯化锆-四氢呋喃络合物和配体反应制备了相应的芳氧基亚胺二氯化锆络合物(Ⅱ),用MS、~1HNMR和^(13)CNMR表征了配体及络合物的结构,... 以3-枯基-5-甲氧基水杨醛和2,6-二甲基环己胺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了水杨醛亚胺配体(Ⅰ),利用四氯化锆-四氢呋喃络合物和配体反应制备了相应的芳氧基亚胺二氯化锆络合物(Ⅱ),用MS、~1HNMR和^(13)CNMR表征了配体及络合物的结构,并评价了络合物Ⅱ催化乙烯聚合的性能。在甲基铝氧烷(MAO)助催化下,Ⅱ成功地催化了乙烯聚合反应。在50℃、0.9MPa乙烯压力下,Ⅱ在甲苯中的催化活性为53.5kg聚乙烯(PE)/(mmol×Zr×h),所得聚合物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聚乙烯,黏均分子量达3.3×10~6 g/mol。当以正己烷为溶剂时,聚乙烯黏均分子量提高至4.1×10~6 g/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氧基亚胺 锆络合物 乙烯聚合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亚胺锆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9
9
作者 郑浩 王原 +2 位作者 刘婷婷 叶晓峰 罗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2-329,共8页
以3-叔丁基-5-甲氧基水杨醛和邻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水杨醛亚胺配体(1,2)及相应的锆络合物(3,4)。用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等方法表征了配体及络合物的结构,采用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 以3-叔丁基-5-甲氧基水杨醛和邻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水杨醛亚胺配体(1,2)及相应的锆络合物(3,4)。用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等方法表征了配体及络合物的结构,采用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乙烯压力、聚合温度、时间、溶剂、铝锆物质的量之比(n_(Al)∶n_(Zr))等对络合物催化性能和聚乙烯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基铝氧烷(MAO)的助催化下,锆络合物在甲苯中对乙烯聚合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所得聚合物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30℃、0.9MPa下,络合物4在正己烷中的催化活性达到60.2kg/(mmol·h),聚乙烯的黏均分子量最高可达6.6×10~6,分子量分布为2.4,聚合过程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亚胺 锆络合物 乙烯聚合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的链结构与改性沥青性能的关联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雪坤 曹亚东 罗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8-1315,共8页
为寻找影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FTIR、GPC和1HNMR对17种不同牌号市售SBS的主体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丁二烯(PB)和聚苯乙烯(PS)嵌段物质的量比[n(PB)/n(PS)]、聚丁二烯... 为寻找影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FTIR、GPC和1HNMR对17种不同牌号市售SBS的主体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丁二烯(PB)和聚苯乙烯(PS)嵌段物质的量比[n(PB)/n(PS)]、聚丁二烯段1,4-C=C和1,2-CC物质的量比[n(1,4-)/n(1,2-)]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合SBS改性沥青三大性能[软化点(Ts)、延度(Du)、针入度(NP)]的测试分析,探究了SBS链结构对改性沥青三大性能的影响。通过拟合SBS链结构参数与改性沥青三大性能实验数据,分别建立了改性沥青软化点、延度和针入度与SBS的链结构参数之间的关联性方程。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与SBS相对分子质量(M_n)呈曲线正相关,延度与M_n呈极值曲线相关,针入度与M_n和n(1,4-)/n(1,2-)呈曲线相关,本文建立的关联性方程能够根据改性沥青性能预测所需专用SBS的链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 改性沥青 链结构 关联性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金刚烷基芳氧亚胺锆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原 郑浩 +2 位作者 刘婷婷 叶晓峰 罗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39-1943,共5页
以3-叔丁基-5-甲氧基水杨醛和金刚烷胺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水杨醛亚胺配体(1,2)及相应的锆络合物(3,4),并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方法表征了配体及络合物。在甲基铝氧烷(MAO)助催化下,研究了络合物催化乙烯聚合性能。(3)在70℃时催化乙... 以3-叔丁基-5-甲氧基水杨醛和金刚烷胺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水杨醛亚胺配体(1,2)及相应的锆络合物(3,4),并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方法表征了配体及络合物。在甲基铝氧烷(MAO)助催化下,研究了络合物催化乙烯聚合性能。(3)在70℃时催化乙烯聚合活性为18. 1 kg PE/mmol·Zr·h,而(4)在30℃时催化乙烯聚合活性达到23. 8 kg PE/mmol·Zr·h,络合物催化所得聚乙烯的粘均分子量在3. 8×104%18. 9×104g/mol之间。红外谱图结果表明,聚合物以乙烯基封端,DSC测试表明聚乙烯的熔点分别为130℃和133℃,GPC测试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为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氧亚胺 金刚烷基 锆配合物 乙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和环烯烃共聚用有机金属催化剂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安 曹育才 杨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44-3457,共14页
配位催化共聚是制备环烯烃共聚物的主要方法,目前商品化的环烯烃共聚物主要由乙烯与降冰片烯或者四环十二碳烯共聚得到。共聚单体及其含量是决定环烯烃共聚物性能的关键因素,而决定共聚单体含量的最核心因素是催化剂。本文从催化剂结构... 配位催化共聚是制备环烯烃共聚物的主要方法,目前商品化的环烯烃共聚物主要由乙烯与降冰片烯或者四环十二碳烯共聚得到。共聚单体及其含量是决定环烯烃共聚物性能的关键因素,而决定共聚单体含量的最核心因素是催化剂。本文从催化剂结构的角度出发,综述了乙烯和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共聚用有机金属催化剂,从双茂有机金属催化剂、单茂有机金属催化剂、非茂有机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部分进行论述,同时论述了催化剂结构及关键聚合工艺(如温度、压力、单体浓度等)对催化活性及共聚单体插入量的重要影响。此外,由于乙烯与四环十二碳烯共聚活性低,未来针对该共聚反应的研究会继续进行。合成更多新结构的配体、开发更高活性的催化剂、构建更经济有效的反应体系将会是新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加成共聚 有机金属催化剂 降冰片烯 四环十二碳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大位阻基团苯氧亚胺锆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建双 韦洪宝 +2 位作者 杨超 王原 王新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12-2416,共5页
以含大位阻基团取代苯酚和使用Fe-Al-MCM-41介孔分子筛或铝粉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引入大位阻基团的取代苯酚为原料,制备得到3种苯氧亚胺锆络合物e、j、n。以MAO为助催化剂,考察了聚合温度、铝/锆物质的量比、乙烯压力对络合物催化活性以... 以含大位阻基团取代苯酚和使用Fe-Al-MCM-41介孔分子筛或铝粉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引入大位阻基团的取代苯酚为原料,制备得到3种苯氧亚胺锆络合物e、j、n。以MAO为助催化剂,考察了聚合温度、铝/锆物质的量比、乙烯压力对络合物催化活性以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n(Al)/n(Zr)=6000,乙烯压力为0.8MPa条件下,络合物j的催化活性最高,为220kgPE/(mmol·Zr·h),聚乙烯的粘均分子量117×10^4g/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亚胺 络合物 乙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乙基硅基FI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建双 杨超 王新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9-1202,1207,共5页
以卤代苯酚为原料,在咪唑和4-二甲氨基吡啶存在下,与三乙基氯硅烷反应,得到酚氧邻位为三乙基硅基取代的取代苯酚,随后与多聚甲醛反应,得到取代水杨醛,与伯胺通过醛胺缩合,得到苯氧亚胺配体,最后与金属络合,得到两种含三乙基硅基的苯氧... 以卤代苯酚为原料,在咪唑和4-二甲氨基吡啶存在下,与三乙基氯硅烷反应,得到酚氧邻位为三乙基硅基取代的取代苯酚,随后与多聚甲醛反应,得到取代水杨醛,与伯胺通过醛胺缩合,得到苯氧亚胺配体,最后与金属络合,得到两种含三乙基硅基的苯氧亚胺锆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聚合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聚合温度为70℃,乙烯压力1.0 MPa,n(Al)/n(Zr)=7000条件下,以甲苯为溶剂,催化剂j的催化活性可达8.45 kg PE/(mmol·Zr·h),所得聚乙烯的黏均分子量介于100×104~800×104 g/mol,其熔点139℃,结晶度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基硅基 FI催化剂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色谱法测定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宁 盛亮 +3 位作者 陈成鑫 史清军 唐颂超 郑安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24-1427,共4页
采用配有专用IR5-MCT检测器和GPC快速柱的新型凝胶色谱仪GPC-IR测定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三个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试样进行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凝胶色谱仪可进行极稀试样溶液的定量测... 采用配有专用IR5-MCT检测器和GPC快速柱的新型凝胶色谱仪GPC-IR测定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三个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试样进行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凝胶色谱仪可进行极稀试样溶液的定量测定,测试结果准确度高、重复性良好,操作简便,完全满足定量分析要求,克服了传统高温GPC无法分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