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环保的氮气封装技术——访上海化工研究院 张力钧工程师
1
作者 张力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0-31,共2页
记者:请您为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氮气保护氛围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氮气封装技术的发展,以及氮气封装的优点.
关键词 氮气保护 封装技术 上海化工研究院 工程师 环保 张力 食品工业 居民收入 营养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增材制造用铝镁合金粉遇湿热行为的研究
2
作者 薄晨琦 林建 +2 位作者 孙华 肖秋平 商照聪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用于制造增材的铝镁合金粉遇湿易发生爆炸事故。为探究含水铝镁合金粉发生热失控的危险性,对铝镁混合体系的起始放热温度、比放热量以及在绝热条件下的放热行为与产氢特性开展实验。结果表明:镁质量分数为9%的铝镁混合体系反应存在2个... 用于制造增材的铝镁合金粉遇湿易发生爆炸事故。为探究含水铝镁合金粉发生热失控的危险性,对铝镁混合体系的起始放热温度、比放热量以及在绝热条件下的放热行为与产氢特性开展实验。结果表明:镁质量分数为9%的铝镁混合体系反应存在2个放热峰;放热峰Ⅰ的起始温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提升至100℃;含水率大于17%时,放热峰Ⅱ的最小放热量超过800 J/g,失控反应的严重度等级为灾难性的;由于镁元素的添加,混合体系热失控严重度最大提升了200%;绝热条件下,66%含水率的混合体系氢气最大比产气量达到8.71 mol/kg,30%含水率的混合体系发生失控反应的严重度最高,最大比放热量为1878.69 J/g,修正后绝热升温为930.10 K。揭示了铝镁合金粉遇湿引发热失控的机理,为铝/水反应热失控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水反应 严重度 热失控 反应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不同电压下浮充失效机理及热安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汤旭旭 许铤 储德韧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4-2053,共10页
三元锂离子电池由于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商用18650型镍钴锰酸锂/石墨体系电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4.2 V、4.4 V和4.6 V的电压下进行浮充实验。通过对新鲜电池及不同电压工况下浮充电池的容量测试、容量... 三元锂离子电池由于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商用18650型镍钴锰酸锂/石墨体系电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4.2 V、4.4 V和4.6 V的电压下进行浮充实验。通过对新鲜电池及不同电压工况下浮充电池的容量测试、容量增量分析、阻抗测试以及拆解电池后电极材料的XRD、XPS和SEM表征,研究NCM电池浮充失效机理;通过新鲜电池及不同电压工况下浮充失效电池的ARC测试,研究浮充对NCM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浮充电压越高,电池老化速度越快,4.6 V浮充下电池的平均容量衰减速率达1.166%/d。高电压浮充加剧了电池内部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反应,导致SEI膜增厚,阻抗增加;高电压浮充也导致了正极集流体的腐蚀,使得Al析出并沉积到负极,造成电池容量进一步衰减;浮充后电池自加热起始温度(T_(onset))明显降低,电池热安全性降低。本工作基于NCM电池浮充过程分析、浮充失效材料表征及热失控实验研究,将为了解浮充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热安全性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浮充 热失控 失效机理 热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充循环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彦仪 汪红辉 +2 位作者 储德韧 许铤 商照聪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8-2155,共8页
选取了作为典型储能电池单体的商用磷酸铁锂/石墨电池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充电截止电压(3.65、4.20、4.40、4.60和4.80 V)下的过充循环性能演变特性。通过构建电池容量衰减模型,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程度过充循环下的容量衰减... 选取了作为典型储能电池单体的商用磷酸铁锂/石墨电池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充电截止电压(3.65、4.20、4.40、4.60和4.80 V)下的过充循环性能演变特性。通过构建电池容量衰减模型,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程度过充循环下的容量衰减情况。进一步借助电压微分曲线(DV)无损分析,同时结合关键电极材料的微观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对磷酸铁锂电池过充循环下的容量衰减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过充电压越高,电池容量衰减越快。特别是在4.60 V过充循环时,平均容量衰减速率达到了每循环0.232‰,是正常循环下的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过度充电 容量衰减模型 电压微分曲线 活性锂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方法测定化肥中总镁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河清 王露 杨一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0-266,共7页
研究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法)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法)测定化肥中镁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分别使用新方法和国家标准GB/T 19203—2003中的传统方法,对2种复合肥料标准物质以及15种不同产地、不同镁... 研究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法)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法)测定化肥中镁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分别使用新方法和国家标准GB/T 19203—2003中的传统方法,对2种复合肥料标准物质以及15种不同产地、不同镁源、不同镁含量的化肥样品进行测定。t检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与GB/T 19203—2003中硝酸-高氯酸电热板消解法的提取结果无显著性差异;ICP-OES法、AAS法和GB/T 19203—2003中容量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ICP-OES法与AAS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均优于容量法。微波消解-ICP-OES法的标准物质回收率分别为110%、108%,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0%。微波消解-AAS法的标准物质回收率分别为109%、108%,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9%。与AAS法相比,ICP-OES法的精密度和标准曲线决定系数均更优,标准曲线线性范围更宽,且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简便、环保,更适用于化肥样品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 微波消解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在四氯丙烷脱氯制三氯丙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邱超 廖湘洲 隋志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1256,共6页
考察γ-Al_(2)O_(3)、θ-Al_(2)O_(3)、AlCl3/Al_(2)O_(3)、AC、SiO_(2)等催化剂,对四氯丙烷脱氯制三氯丙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γ-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脱氯性能,150~240℃内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240℃转化率开始随温... 考察γ-Al_(2)O_(3)、θ-Al_(2)O_(3)、AlCl3/Al_(2)O_(3)、AC、SiO_(2)等催化剂,对四氯丙烷脱氯制三氯丙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γ-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脱氯性能,150~240℃内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240℃转化率开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主要产物是三氯丙烯,选择性达99%以上。同时,对γ-Al_(2)O_(3)催化剂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XRD、TG、BET、FTIR、NH_(3)-TPD、EDS和XPS等表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存在明显的含氯有机物结焦、积碳以及氯吸附现象,其中结焦积碳是催化剂快速失活的主要原因;在空气气氛下选择适当的条件进行焙烧再生,其性能基本恢复到新鲜催化剂水平,7次往复再生实验表明,四氯丙烷平均转化率大于90%,三氯丙烯选择性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丙烯 四氯丙烷 脱氯 催化剂 再生 四氟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氯化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反应工艺与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严楚楚 程双 +2 位作者 袁茂全 田翔 隋志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7-1030,1035,共5页
以碳酸乙烯酯和氯气为原料,在紫外灯引发条件下,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考察光源功率、氯气流量和温度对光氯化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光氯化串联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位体积输入功率为13.6 W/L的紫外灯,反应温度优选60... 以碳酸乙烯酯和氯气为原料,在紫外灯引发条件下,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考察光源功率、氯气流量和温度对光氯化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光氯化串联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位体积输入功率为13.6 W/L的紫外灯,反应温度优选60℃,氯气流量范围500~750 mL/min。光氯化主副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98 kJ/mol和11.37 kJ/mol。该动力学模型为后续多级串联反应器工业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乙烯酯 氯代碳酸乙烯酯 光氯化反应 合成工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化硼-苯甲醚络合物的管式裂解工艺研究
8
作者 李瑜哲 宗睿 吴高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5-148,共4页
以三氟化硼-苯甲醚络合物为原料,采用管式裂解工艺,考察了裂解温度、停留时间以及预热温度对裂解反应的影响。采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分析了裂解后产物中的杂质,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了各主要杂质的含量。通过研究获得了较优的管式裂... 以三氟化硼-苯甲醚络合物为原料,采用管式裂解工艺,考察了裂解温度、停留时间以及预热温度对裂解反应的影响。采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分析了裂解后产物中的杂质,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了各主要杂质的含量。通过研究获得了较优的管式裂解工艺参数,其中预热温度为40℃,裂解温度为185℃,停留时间为120 s,裂解率最高达到9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化硼 苯甲醚 络合物 管式裂解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短杆菌中L-异亮氨酸同位素丰度及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
9
作者 赵雅梦 范若宁 雷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0,共5页
随着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尤其是标记氨基酸,因无放射性、与非标记化合物理化性质一致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建立了一种稳健、快速的氨基酸同位素丰度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 随着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尤其是标记氨基酸,因无放射性、与非标记化合物理化性质一致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建立了一种稳健、快速的氨基酸同位素丰度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Vanquish(100 mm×2.1 mm,1.9µm)色谱柱,以水和含0.1%甲酸的甲醇为流动相,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分析;测得细菌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15N的同位素丰度为98.58%,相对标准偏差为0.03%,可应用于不同稳定同位素(15N或^(13)C)示踪的黄色短杆菌中L-异亮氨酸同位素丰度及分布的准确测定。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稳健等优点,有望在合成生物学、同位素示踪代谢流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标记氨基酸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 黄色短杆菌 同位素分布及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其甲苯脱除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伟 王鹏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69,共7页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NH4F为矿化剂,运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厚度为10~100 nm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TPAOH/SiO_(2)摩尔比、晶化温度对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制备的影响,并对其甲苯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NH4F为矿化剂,运用水热晶化法制备厚度为10~100 nm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考察TPAOH/SiO_(2)摩尔比、晶化温度对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制备的影响,并对其甲苯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90℃时,随着TPAOH/SiO_(2)摩尔比的增加,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尺寸与厚度减小,孔容与平均孔径增大。TPAOH/SiO_(2)摩尔比为0.35时,晶化温度的升高不影响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形貌、结晶度与孔结构。相比市售高硅ZSM-5分子筛,厚度10~20 nm、SiO_(2)/Al_(2)O_(3)摩尔比为305的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对甲苯的动态穿透吸附容量增加约22.5%、饱和吸附容量增加约26.8%,且吸附曲线符合Yoon-Nelson模型。经20次重复再生后,该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的甲苯吸附容量衰减低于0.5%,展现出良好的再生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晶化 纳米薄片状高硅ZSM-5分子筛 甲苯 吸附 重复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肥料中两种抑制剂的含量及国际标准制定研究
11
作者 王新慧 田烨炜 +2 位作者 黄河清 颜坤 储德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246,共7页
为解决氮肥增效助剂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实现对新型肥料的有效管控,建立了对肥料中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双氰胺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2种抑制剂的浓度与对应色谱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 为解决氮肥增效助剂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实现对新型肥料的有效管控,建立了对肥料中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双氰胺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2种抑制剂的浓度与对应色谱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9,回收率分别为91.1%~104.8%和90.9%~107.6%,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4%和0.84%。与此同时,通过对全球18家国际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兼顾前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检测准确的同时,又具有适用性广、精密度高的优势,ISO/DIS 6650可作为新的国际标准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 双氰胺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循环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储德韧 孙建丹 +2 位作者 汪红辉 许铤 商照聪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0-1737,共8页
热失控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向更高能量密度发展进而得到更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不仅取决于电池材料和电池设计,还会随着其老化的方式和程度而变化。针对高温循环后的老化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衰退和热失控行... 热失控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向更高能量密度发展进而得到更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锂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不仅取决于电池材料和电池设计,还会随着其老化的方式和程度而变化。针对高温循环后的老化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衰退和热失控行为进行了研究。将三元锂离子电池在72和25℃以1 C进行恒流恒压充放电循环老化,比较了新鲜和老化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加速绝热量热仪对新鲜和老化的电池进行热失控实验,探究高温循环下电池热安全性的变化规律;对老化电池进行拆解分析,以研究其老化机理。结果表明,高温循环使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发生了严重衰退,这是正负极都发生了大量活性材料的损失导致的。在加速绝热量热测试中,新鲜和老化的电池都发生了热失控。分析表明老化电池中的电解液被大量消耗,减缓了其热失控动力学过程,老化电池热失控的整体危害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温循环 容量衰减 热失控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脂肪酶非水相生物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大刚 肖禄生 +2 位作者 蔡扬 陈慧芳 童海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9-281,300,共4页
原料为正己烷、己酸、乙醇。最佳反应条件为:在正己烷中加入浓度为0 15mol/L的己酸和0 1mol/L的乙醇,加入质量浓度为0 01kg/L脂肪酶CLL(吸附在聚苯乙烯大孔疏水性树脂上),采用MgCl2控制水分,用反渗析膜隔开,在25℃、100r/min振荡水浴中... 原料为正己烷、己酸、乙醇。最佳反应条件为:在正己烷中加入浓度为0 15mol/L的己酸和0 1mol/L的乙醇,加入质量浓度为0 01kg/L脂肪酶CLL(吸附在聚苯乙烯大孔疏水性树脂上),采用MgCl2控制水分,用反渗析膜隔开,在25℃、100r/min振荡水浴中反应24h条件下,脂肪酶合成己酸乙酯转化率可达99 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脂肪酶 己酸乙酯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膨胀阻燃剂及膨胀阻燃聚丙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郝冬梅 林倬仕 +3 位作者 尹亮 陈涛 陈崇伟 刘彦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5,共4页
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合成了新型磷氮体系无卤膨胀型阻燃剂(IFR),采用IFR提高聚丙烯(PP)的阻燃性能。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仪和垂直燃烧仪等对IFR阻燃PP体系的表面形态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磷酸铵经包覆后粒度增大;当IFR的质... 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合成了新型磷氮体系无卤膨胀型阻燃剂(IFR),采用IFR提高聚丙烯(PP)的阻燃性能。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仪和垂直燃烧仪等对IFR阻燃PP体系的表面形态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磷酸铵经包覆后粒度增大;当IFR的质量分数达到30%左右时,PP/IFR体系可以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其氧指数达到32%,燃烧等级为FV-0级,抑烟效果较明显;力学性能下降不大;断裂面形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磷酸铵 微胶囊包覆 膨胀型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评价及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段路路 张民 +2 位作者 刘刚 杨一 商照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9-307,共9页
采用水中浸提释放法和土壤恒温培养法,按照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HG/T3931-2007)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推荐的控释肥料评价标准,对5种缓控释肥料的氮素释放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25℃常温浸提法测定与100℃快速浸提法测定,后者... 采用水中浸提释放法和土壤恒温培养法,按照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HG/T3931-2007)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推荐的控释肥料评价标准,对5种缓控释肥料的氮素释放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25℃常温浸提法测定与100℃快速浸提法测定,后者的养分释放率加快。用100℃快速浸提法建立预测预报缓控释肥料在常温下(25℃)的释放期的回归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8),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1~3 d。对于25℃常温浸提法测定释放期分别为66 d和84 d的塑料包膜控释复合肥(CRF)和树脂包膜控释复合肥(CRF3),用100℃电导率法预测的养分释放期分别为65 d和81 d,相对误差小于3.5%,可见电导率法也可以准确快速地预测包膜控释复合肥料的养分释放率和释放期。用初期养分释放率、平均释放率和养分释放期等参数,可用于缓控释肥料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养分释放特性 快速浸提测定法 电导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土壤重金属PXRF检测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桂兰 商照聪 +2 位作者 李良君 倪晓芳 章明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3-2129,共7页
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对长三角地区某农田土壤中Cr、Cu、Zn、As和Pb等5种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应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并结合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整体平均相对标准偏差(5种元素... 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对长三角地区某农田土壤中Cr、Cu、Zn、As和Pb等5种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应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并结合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整体平均相对标准偏差(5种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均值)与检测条件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最优检测条件为风干样品、0.125 mm粒径、制样压力3 MPa、检测时间115 s。3组验证实验的预测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在该条件下,PXRF对Cr、Cu、Zn、As、Pb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5.0、4.12、3.22、2.22、3.14 mg·kg-1。33个土壤样品的PXRF检测值与ICP-OES检测值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7,7个未知样的预测相对误差全部低于10%,表明在均匀设计法优化得到的最佳检测条件下,PXRF检测结果通过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后,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XRF 土壤 重金属 检测条件 均匀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孢布拉氏霉发酵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尹金凤 王志轩 +4 位作者 吴欣森 李泓全 徐大刚 童海宝 董宏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16-325,共10页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典型的类胡萝卜素,也是生物体内合成VA的前体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化妆品、饲料、食品、保健品以及医药等行业。与化学合成的产品相比,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且无毒副作用,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典型的类胡萝卜素,也是生物体内合成VA的前体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化妆品、饲料、食品、保健品以及医药等行业。与化学合成的产品相比,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且无毒副作用,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三孢布拉氏霉发酵产β-胡萝卜素过程不受光照、气候、产地等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逐渐成为获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主要方法。本文从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以及反应器等不同角度,对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从而对该技术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氏霉 Β-胡萝卜素 菌株选育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膨胀性阻燃剂阻燃玻纤增强尼龙6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彦明 尹亮 +1 位作者 陈崇伟 郝冬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19,共4页
以合成高聚合度的聚磷酸蜜胺为主阻燃剂,以自制的阻燃剂F为协同阻燃剂,复配成新型无卤膨胀性阻燃剂ANTI-9。研究了不同摩尔比的蜜胺/磷酸合成的聚磷酸蜜胺对玻纤增强尼龙(PA)6阻燃性能的影响,考察了ANTI-9对玻纤增强PA6的阻燃性... 以合成高聚合度的聚磷酸蜜胺为主阻燃剂,以自制的阻燃剂F为协同阻燃剂,复配成新型无卤膨胀性阻燃剂ANTI-9。研究了不同摩尔比的蜜胺/磷酸合成的聚磷酸蜜胺对玻纤增强尼龙(PA)6阻燃性能的影响,考察了ANTI-9对玻纤增强PA6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蜜胺/磷酸的摩尔比为1.2时合成的聚磷酸蜜胺的阻燃性能最好,且产率和耐水性也比较好。在玻纤增强PA6中添加25%-30%的ANTI-9时,其阻燃性能可以达到UL94V-0级,且阻燃玻纤增强PA6的综合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无卤阻燃剂 聚磷酸蜜胺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氧化乙烯的聚合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勇 白长科 +2 位作者 姜晓东 陆平晔 宋家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2-564,579,共4页
用自制氨钙催化剂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化乙烯(PEO),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环氧乙烷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认为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实验结果表明,环氧... 用自制氨钙催化剂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化乙烯(PEO),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环氧乙烷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认为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实验结果表明,环氧乙烷74 g、溶剂2.5 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7 h时,收率达99.1%,相对分子质量为33.1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氨钙催化剂 溶剂-沉淀聚合 主成分分析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紫外接枝聚合改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志 张炜 +2 位作者 吴向阳 王新威 麦永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49,共4页
以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采用新型二步紫外接枝法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接枝了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等活性单体,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IR)、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证明了接枝层的存在,此外还通过紫外吸... 以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采用新型二步紫外接枝法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接枝了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等活性单体,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IR)、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证明了接枝层的存在,此外还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IR)、热裂解色谱质谱分析(Py-GC-MS)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接枝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接枝改性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粘结性能和亲水性能大大提升,其中界面剪切强度提升160.9%,水接触角从112.0°下降为67.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紫外 粘结性能 光接枝 亲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