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水相有机液体作用下上海黏性土的结构演化及渗透性
1
作者 高彦斌 刘佳丹 +2 位作者 李泳键 李韬 沈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35-1543,共9页
非水相有机液体(NAPL)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因而会对黏土颗粒的双电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特性产生影响。我国沿海全新世海侵饱和黏性土地层中已经发现了大量NAPL类污染案例。为了了解NAPL作用下这类饱和黏性土的结构演化及其对污染物迁移... 非水相有机液体(NAPL)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因而会对黏土颗粒的双电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特性产生影响。我国沿海全新世海侵饱和黏性土地层中已经发现了大量NAPL类污染案例。为了了解NAPL作用下这类饱和黏性土的结构演化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采用原状上海饱和黏性土(以伊利石为主)开展了三种NAPL(煤油、煤油-乙醇、三氯乙烯)的长期浸泡试验(超过1.8年),并与膨润土(以蒙脱石为主)的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海饱和黏性土的结构演化体现为絮凝及收缩开裂,但比膨润土弱得多,结构演化剧烈程度为煤油<煤油-乙醇<三氯乙烯。除了NAPL的介电常数有关,自由相NAPL的入渗速度及含量也是影响结构演化现象与程度的重要因素。在收缩(孔隙率减小)与絮凝(比表面减小)的综合作用下,上海黏性土的渗透系数增大在两倍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有机液体 饱和黏性土 结构演化 浸泡试验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软土旁压加卸载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晗 杨石飞 +1 位作者 王琳 林天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9-777,F0003,共10页
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点,在不同应力状态、应力路径下其变形呈现明显不同的非线性特征,研究软土的原位变形特性对各类地下工程土体变形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上海地区不同深度土体进行原位旁压加卸载试验,从加载及卸载两... 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点,在不同应力状态、应力路径下其变形呈现明显不同的非线性特征,研究软土的原位变形特性对各类地下工程土体变形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上海地区不同深度土体进行原位旁压加卸载试验,从加载及卸载两个维度对原位土体的变形特性进行描述。通过旁压加载试验结合室内小应变三轴试验,获取了土体剪切模量G随剪应变γ的变化规律;通过旁压卸载试验研究软土原位卸荷回弹变形特性,探讨了各层土不同卸载前载荷水平及卸载等级下,土体模量比E;与卸载比R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软土在加载情况下的刚度衰减规律及卸荷条件下影响刚度特性的关键因素,为控制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土体变形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旁压加卸载试验 刚度衰减 卸载等级 卸载前载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水泥土桩复合体动力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叶观宝 秦粮凯 +2 位作者 张振 郑文强 陈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6,共9页
水泥土桩被广泛应用于软土路基加固工程中。然而,人们对水泥桩与桩间土形成的加固体的动力特性尚缺乏认识,无法合理评价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长期性能。基于此,本文开展水泥土桩复合体大型动三轴试验,研究围压、静偏应力、置换率及分级加... 水泥土桩被广泛应用于软土路基加固工程中。然而,人们对水泥桩与桩间土形成的加固体的动力特性尚缺乏认识,无法合理评价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长期性能。基于此,本文开展水泥土桩复合体大型动三轴试验,研究围压、静偏应力、置换率及分级加卸载路径对其动力参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动力参数的波动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静偏应力增加,复合单元体的动弹模量减小,阻尼比增大,临界动应力比减小。随着置换率增加,动弹模量略有增加,阻尼比略有减小。逐级卸载造成复合单元体的动力参数劣化。阻尼比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复合单元体阻尼比的变异系数是动弹模量的2.8~7.0倍。相比于软土,复合体动弹模量提高了2~6倍,静偏应力越大,提高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桩复合体 循环荷载 大型三轴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穿越复杂环境地层变形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苏秀婷 陈健 +3 位作者 李明宇 张瑾 曹同钢 刘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7-1598,共12页
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穿越建筑结构密集区域,尤其是当穿越的建筑结构建造时间较长、基础较为薄弱,且地层变形超过特定极限时,建筑基础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和上部结构的额外变形。为了明确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穿越复杂环境地层... 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穿越建筑结构密集区域,尤其是当穿越的建筑结构建造时间较长、基础较为薄弱,且地层变形超过特定极限时,建筑基础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和上部结构的额外变形。为了明确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穿越复杂环境地层变形影响因素,更好掌握地层变形规律,本文以武汉地铁8号线黄浦路站—徐家棚站越江隧道工程为依托,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Plaxis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别研究了覆土厚度、开挖面支护压力、盾壳段土体损失、盾尾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规律的敏感程度;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研究将为后续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参数的选取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泥水盾构 复杂环境 地层变形特征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环境下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抗干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杜杰 黎冰 +1 位作者 王勇 马文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1-588,共8页
制备了不同密度的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研究了硫酸钠环境下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抗干湿循环性能,重点分析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体积、密度和强度随浸泡时间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气泡混合轻质土在硫酸钠溶液和干湿循环共同... 制备了不同密度的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研究了硫酸钠环境下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抗干湿循环性能,重点分析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体积、密度和强度随浸泡时间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气泡混合轻质土在硫酸钠溶液和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硫酸钠晶体的析出和溶解以及钙矾石等物质所致的试样膨胀与表层剥落,均会对试样的体积产生显著的影响,较高的初始强度和孔隙率对于试样体积稳定性是有利的;试样在膨胀、剥落前的密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变化曲线相互平行乃至重合,试样在膨胀、剥落后的密度变化曲线相互交错;硫酸钠侵蚀试样生成钙矾石等物质,致使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更易产生裂缝,选用较高初始强度和较低水泥用量的试样可有效控制这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混合轻质土 硫酸钠 干湿循环 体积 密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气压下含气土细观结构表征与重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珍琦 刘涛 +2 位作者 吴琛 苏秀婷 李三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104,共9页
含气土的储藏气压与细观结构表征是研究浅层气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利用工业CT扫描测试系统,采用立式旋转扫描,微焦点X射线光源的位置固定,样品沿XY平面方向匀速旋转1周,设定旋转步长为0.3°/s,对反应釜内含气样品注气加压至2 MPa、... 含气土的储藏气压与细观结构表征是研究浅层气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利用工业CT扫描测试系统,采用立式旋转扫描,微焦点X射线光源的位置固定,样品沿XY平面方向匀速旋转1周,设定旋转步长为0.3°/s,对反应釜内含气样品注气加压至2 MPa、4 MPa、6 MPa,充分考虑样品成像最佳分辨率、最佳探测范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T扫描获得的切片图像与重构图像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加压注气到2 MPa时,小气泡灰度值增加;加压到6 MPa时气体整体灰度值增加明显;增压过程中气泡数量随着气泡半径增加而减少;加压注气过程会导致固−液−气三相物质局部变化,表现为孔隙气、孔隙水的体积变化幅度整体大于土骨架,微观局部位置会有较大的升高或降低。当不同位置的气体含量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时,会驱动着孔隙水的减少与土骨架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土 气藏压力 细观结构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的非线性土体弹簧模型及参数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洪新 李雪强 +1 位作者 杨石飞 路家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2-1040,共9页
目前基坑计算时,被动区土体采用线弹性弹簧模拟有较大不合理之处。为使基坑变形计算更接近实际监测结果,在计算时被动区应采用反映土体非线性变形特征的弹簧。建立了双曲函数土体弹簧模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反分析了30多个基坑的被动区... 目前基坑计算时,被动区土体采用线弹性弹簧模拟有较大不合理之处。为使基坑变形计算更接近实际监测结果,在计算时被动区应采用反映土体非线性变形特征的弹簧。建立了双曲函数土体弹簧模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反分析了30多个基坑的被动区土体非线性弹簧参数。针对一个典型工程,通过原位测试方法获取了土体的非线性弹簧参数。依据反分析结果,讨论了通过反分析获得参数与通过原位测试获得参数的相关关系。成果对引入非线性弹簧改进基坑算法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弹簧 监测数据 反分析 原位测试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邻既有高架深基坑钻孔咬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宇江 蔡刚 张晓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基坑开挖受到施工空间限制和遇到复杂地层条件的情况有逐步增多的趋势,研究在此类条件下钻孔咬合桩的高质量成桩工艺迫在眉睫。以深圳地铁14号线布吉站基坑工程为依托,研究钻孔咬合桩在施工空间受限、地层条件复杂情...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基坑开挖受到施工空间限制和遇到复杂地层条件的情况有逐步增多的趋势,研究在此类条件下钻孔咬合桩的高质量成桩工艺迫在眉睫。以深圳地铁14号线布吉站基坑工程为依托,研究钻孔咬合桩在施工空间受限、地层条件复杂情况下的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对钻孔咬合桩的设计计算理论进行探讨,提出整套施工工艺以及咬合桩咬合量控制、钢筋笼上浮预防和限高处理等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咬合桩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钻孔咬合桩 复杂地层 施工设计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曲率曲线拟合的板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宏文 李宁 谢永健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0,26,共6页
为了对薄板进行损伤识别研究,提出了通过模态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进行板结构损伤定位的方法。根据ANSYS模态分析得到损伤弹性薄板的第一阶模态振型,进而得到X方向模态曲率和Y方向模态曲率,然后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基... 为了对薄板进行损伤识别研究,提出了通过模态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进行板结构损伤定位的方法。根据ANSYS模态分析得到损伤弹性薄板的第一阶模态振型,进而得到X方向模态曲率和Y方向模态曲率,然后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基于拟合值与原始值的差值构造新的损伤指标。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基于模态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平板损伤位置。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小损伤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避免了使用原始无损结构的模态参数,且仅需要第一阶模态振型便可以精确地进行损伤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结构 损伤识别 模态曲率 多项式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应用于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的非线性土体弹簧模型及参数研究”讨论的答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洪新 李雪强 +1 位作者 杨石飞 路家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51-2352,共2页
非常感谢肖红菊对“应用于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的非线性土体弹簧模型及参数研究”[](以下称“原文”)一文的关注,原文在表述上的确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导致读者理解偏离原文本意。下面针对肖教授提出的3个问题[2],一一给出答复。(1)原文... 非常感谢肖红菊对“应用于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计算的非线性土体弹簧模型及参数研究”[](以下称“原文”)一文的关注,原文在表述上的确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导致读者理解偏离原文本意。下面针对肖教授提出的3个问题[2],一一给出答复。(1)原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基坑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的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梁 变形计算 土体弹簧模型 基坑围护结构 非线性 参数研究 答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岩组合地层明挖基坑桩撑体系设计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刚 贺彦卫 +2 位作者 张晓霞 周强 张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0-1156,共7页
土岩组合深基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是基坑设计与施工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主要以青岛地区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为背景,依托青岛地铁1号线明挖车站深基坑工程,根据不同支撑体系参数对基坑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对土岩组合地层明挖基坑桩撑体系进行设... 土岩组合深基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是基坑设计与施工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主要以青岛地区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为背景,依托青岛地铁1号线明挖车站深基坑工程,根据不同支撑体系参数对基坑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对土岩组合地层明挖基坑桩撑体系进行设计优化,并结合现场实测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首道支撑位于0.5 m时,其对墙体位移和内力的控制效果最优;支撑水平间距在1.5 m时,对墙体的侧移控制效果最好,但6.0~9.0 m时更加利于施工,且更经济;首道支撑位置和水平间距对坑底隆起影响较小;支撑道数为3~4道时,对墙体变形控制效果最好,更加有利于施工且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土岩组合 桩撑体系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类污染场地地下水联合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海平 姜亚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6-389,共4页
比较了活性炭吸附工艺、混凝工艺、Fenton氧化工艺以及O_3+H_2O_2氧化在以烷烃类和苯系类为主的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地下水COD去除率的差异,选择了去除效率较高的Fenton氧化+活性炭联合修复工艺。结果表明,在1 L污染地下水中,将pH调节至4~... 比较了活性炭吸附工艺、混凝工艺、Fenton氧化工艺以及O_3+H_2O_2氧化在以烷烃类和苯系类为主的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地下水COD去除率的差异,选择了去除效率较高的Fenton氧化+活性炭联合修复工艺。结果表明,在1 L污染地下水中,将pH调节至4~4.5,投加25 mL 30%H_2O_2+3.53 g FeSO_4的Fenton试剂,反应3 h,过滤后再投加10 g/L活性炭吸附1 h,污染地下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5.3%,各污染组分均在标准限值以内。SEM电镜表明,实验前后活性炭微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活性炭对农药类污染组分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下水 农药污染 联合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傍山双层行车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
13
作者 肖寒 孙国富 +1 位作者 张晓霞 王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4-179,共6页
为更好地解决傍山陡坡地形条件下多车道公路路基修筑问题,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型“桩-锚-框架”复合路基结构,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意义。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测定了该结构体系在地震动作用下各部件的动力放大系数、... 为更好地解决傍山陡坡地形条件下多车道公路路基修筑问题,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型“桩-锚-框架”复合路基结构,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意义。通过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测定了该结构体系在地震动作用下各部件的动力放大系数、位移变形、内力等动力响应,研究其动力特性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输入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0.6 g时,结构表现出弹性特征;当输入地震峰值加速度超过0.6 g后,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地震动作用下该新型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动力稳定性、较高的结构承载力,且对边坡土体能起到较好的支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行车结构 动力特性 路基结构 陡坡地形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卸荷诱发深基坑的不对称性变形特性与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滟玲 丁文其 +2 位作者 赵腾腾 王校勇 乔亚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坑在既有邻近基坑造成的单侧卸荷条件下施工,表现出与常规基坑不同的变形特性和机制。为此,依托上海某单侧卸荷的深基坑工程(34.3m),统计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地下连续墙侧移、墙后土体侧移、周边地表沉...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坑在既有邻近基坑造成的单侧卸荷条件下施工,表现出与常规基坑不同的变形特性和机制。为此,依托上海某单侧卸荷的深基坑工程(34.3m),统计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地下连续墙侧移、墙后土体侧移、周边地表沉降、支撑轴力和墙后土压力),揭示了软土地区单侧卸荷诱发的深基坑不对称变形特性,并初步探讨了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单侧卸荷引起了地下连续墙侧移的不对称性,卸荷侧侧移减小76%,非卸荷侧侧移增大72%,进而导致非卸荷侧地表沉降最大值增加1倍以上,这是卸荷侧土压力减小、围护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和卸荷方向支撑等效刚度变化3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基坑的不对称变形特性,选取合适的等效支撑刚度进行计算,并针对卸荷/非卸荷侧制定合理的监测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监测分析 不对称变形特性 土压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虚拟控制参数调节的风储联合调频优化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育飞 张文韬 +4 位作者 杨铭诚 黄敏丽 于艾清 薛花 林顺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7-48,共12页
为提高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电网频率稳定性,降低风储系统调频成本,提出考虑虚拟控制参数调节的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计及储能系统对电网惯性水平与阻尼能力的作用,引入双曲正切函数自适应调节储能系统虚拟控制参数,满足不同时段的... 为提高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电网频率稳定性,降低风储系统调频成本,提出考虑虚拟控制参数调节的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计及储能系统对电网惯性水平与阻尼能力的作用,引入双曲正切函数自适应调节储能系统虚拟控制参数,满足不同时段的调频需求。然后,基于风储系统状态方程建立预测模型,以频率偏差与调频成本最小为控制目标,设计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在阶跃和连续负荷扰动工况下对不同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改善电网调频效果,优化储能系统和风电机组的出力,具有更优的协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储能系统 一次调频 虚拟控制参数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工程桩效应的滨海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冷伍明 姚康 +4 位作者 门小雄 徐方 苏辉 成龙 叶新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7-1358,共12页
为探究基坑底部工程桩(抗拔桩和立柱桩)的作用效应,基于实测数据分析珠海某深基坑的变形特性,并通过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研究坑底工程桩直径、长度和纵向间距对基坑变形和地连墙内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受滨海深厚软弱淤泥质地... 为探究基坑底部工程桩(抗拔桩和立柱桩)的作用效应,基于实测数据分析珠海某深基坑的变形特性,并通过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研究坑底工程桩直径、长度和纵向间距对基坑变形和地连墙内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受滨海深厚软弱淤泥质地层影响,该深基坑变形相较上海、苏州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典型基坑偏大,且基坑封底后变形仍有较大增长,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和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增量可达30%~40%。2)工程桩可有效抑制基坑变形,相较无桩工况,直径0.4 m的工程桩可使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减少18%,坑底最大隆起量减少20%。3)工程桩长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当桩长大于1.4He时(He为基坑开挖深度),增加桩长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抑制作用不再明显,而当桩长超过2He后,增加桩长并不能有效减小坑底的隆起变形。4)工程桩纵向桩间距对基坑变形的抑制效应存在有效域,约为10D~6D(D为桩径),其中尤以桩间距由7D减小至6D时的效果最为显著。5)与变形影响机制类似,工程桩可减小地下连续墙的弯矩,最大弯矩随桩径增大而持续减小,桩长对弯矩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桩间距对弯矩的影响存在有效域。研究成果可为基坑底部工程桩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工程桩 变形特性 现场监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斜–直交替支护桩工作机理分析 被引量:44
17
作者 郑刚 何晓佩 +3 位作者 周海祚 王恩钰 杨石飞 魏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97-100,共4页
在基坑工程中,可将部分竖直悬臂支护桩倾斜一定角度后形成倾斜桩,利用冠梁连接交替布置的竖直悬臂桩与倾斜桩可形成基坑斜–直交替支护体系。已有工程实测表明,基坑斜–直交替支护桩具备良好的抗倾覆和变形控制能力;然而,目前尚缺乏对... 在基坑工程中,可将部分竖直悬臂支护桩倾斜一定角度后形成倾斜桩,利用冠梁连接交替布置的竖直悬臂桩与倾斜桩可形成基坑斜–直交替支护体系。已有工程实测表明,基坑斜–直交替支护桩具备良好的抗倾覆和变形控制能力;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其工作机理的认识。提出了基坑斜–直交替支护桩的3个工作机理效应,即:刚架效应、斜撑效应和重力效应。以支护结构变形和坑外土体沉降为评价标准,对3项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冠梁的连接作用,斜桩与直桩形成一个整体刚架体系,可有效减小桩身和土体变形;②斜桩侧壁摩擦是斜桩对直桩支撑力发挥的关键因素,若斜桩侧壁光滑,基坑斜–直交替支护桩的支护能力与悬臂直桩几乎相同;③斜直桩桩间土与支护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可一定程度提高支护体系抵抗基坑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直交替支护桩 机理分析 刚架效应 斜撑效应 重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崇礼东沟流域立地类型划分及其植被配置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冰 刘喜云 +1 位作者 牛健植 杨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1,共9页
河北崇礼区东沟流域植被的合理配置对绿色冬奥意义重大。明确流域土壤水分主要影响因子并据此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助于该区域植被的合理配置。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分析东沟流域不同坡度、坡向及土壤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差异,研究了影响... 河北崇礼区东沟流域植被的合理配置对绿色冬奥意义重大。明确流域土壤水分主要影响因子并据此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助于该区域植被的合理配置。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分析东沟流域不同坡度、坡向及土壤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差异,研究了影响土壤水分的主导立地因子,并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流域立地类型划分,探讨了该流域内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配置。结果如下:1)按照“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的命名方式,东沟流域被划分为32种立地类型。2)流域内的粗骨土和栗钙土、褐土与棕壤的初始含水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粗骨土与栗钙土、褐土、棕壤土的有效含水量有显著差异(P<0.05);平坡(0~5°)、缓坡(>5°~15°)、斜坡(>15°~25°)、陡坡(>25°)4个坡度的初始含水量和有效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阴坡的初始含水量(15.26±3.09)%,优于阳坡(10.99±3.02)%,阴坡的有效含水量(30.59±4.62)%优于阳坡(22.83±5.11)%。3)划分立地类型中,陡坡立地类型组以耐旱的水土保持林种为主,灌草为辅,减少水土流失;斜坡立地类型组根据水热条件种植经济林、用材林;缓坡和平地立地类型组应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坡向、土壤类型等为影响土壤水分特征变化的主要立地因子,通过流域立地类型划分可以为该流域内的植被的合理营建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类型划分 土壤含水量 植被配置 东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优化LSTM-ARMA模型的岩土工程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22
19
作者 钱建固 吴安海 +2 位作者 季军 成龙 徐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7-1115,共9页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岩土工程应力、变形等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小波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LSTM-ARMA)预测模型。首先使用小波分析将监测序列分解成趋势项和噪声项,采用LSTM网络滚动预测趋势项、ARMA模型预...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岩土工程应力、变形等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小波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LSTM-ARMA)预测模型。首先使用小波分析将监测序列分解成趋势项和噪声项,采用LSTM网络滚动预测趋势项、ARMA模型预测噪声项,并将趋势项预测值与噪声项预测值之和作为总的时间序列预测值。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云岭超深基坑工程为案例进行了基坑地表沉降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单一LSTM模型且更加稳定;进一步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对基坑开挖诱发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并与人工智能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人工智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当后续工况与前置工况所诱发的变形机理突变时,人工智能预测误差增大,但伴随后续工况的推进,人工智能预测误差将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 小波分析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性土中重质非水相有机污染物纵向迁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彦斌 张松波 +1 位作者 李韬 沈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2,共9页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自动有限元软件开发了考虑两相流和对流弥散作用的重质非水相有机污染物(DNAPL)迁移分析模块。以氯苯为例,选取典型参数值,进行了均质饱和黏性土中DNAPL一维纵向迁移的数值分析。单一的对流弥散分析结果表明,在...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自动有限元软件开发了考虑两相流和对流弥散作用的重质非水相有机污染物(DNAPL)迁移分析模块。以氯苯为例,选取典型参数值,进行了均质饱和黏性土中DNAPL一维纵向迁移的数值分析。单一的对流弥散分析结果表明,在静水条件下,以分子扩散作用为主的溶解态的DNAPL的纵向迁移速度较为缓慢(每年约几厘米)。DNAPL-水两相流和对流弥散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系数k达到1×10^-6cm·s^-1的饱和粉质黏土,受自重驱动的两相流所造成的自由相DNAPL的纵向迁移平均速率达到每年几十厘米;自由相DNAPL的溶解进一步导致土中溶解相DNAPL的浓度迅速增大到溶解度,直接影响了孔隙水中溶解相DNAPL的浓度。研究表明,两相流很可能是造成生产时间达几十年的旧农药厂的饱和黏性土地层深部出现DNAPL污染物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非水相有机污染物 饱和黏土 两相流 溶质运移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