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特征、成因及改良技术
1
作者 李栋 张停林 +1 位作者 张陈文 宋云鹏 《上海蔬菜》 2024年第5期48-51,共4页
上海地区高温多湿,水分蒸发量大,盐分易在土壤表层积累,加上设施大棚土壤受雨水自然淋溶较少、农户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为解决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作者深入分析了上海地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特点及成... 上海地区高温多湿,水分蒸发量大,盐分易在土壤表层积累,加上设施大棚土壤受雨水自然淋溶较少、农户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为解决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作者深入分析了上海地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特点及成因,并开展了深翻配施有机肥对其改良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翻和配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后,土壤酸性变弱,pH值增幅为20.27%;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50.28%、40.33%;水解氮、速效钾、水解盐含量降低,降幅分别为51.79%、29.29%、45.63%。可见,土壤深翻30 cm以上、配施有机肥(每667 m^(2)施3000~5000 kg)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利于提高生菜产量、改善生菜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土壤次生盐渍化 特征 成因 改良技术 上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地方大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朱丽华 覃薇 +5 位作者 尤佳琪 滕峥 杨红娟 曹碧婷 顾卫红 李超汉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16-24,共9页
选取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的61份大豆种质,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这61份大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单株荚数、单株产量、鲜籽粒百粒质量、干籽粒百粒质量等产... 选取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的61份大豆种质,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这61份大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单株荚数、单株产量、鲜籽粒百粒质量、干籽粒百粒质量等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2.18%~27.25%。相关性分析显示,植株高度与有效分枝数、节间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将26个农艺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1.90%。聚类分析将61份大豆种质分为6个类群:第Ⅰ、Ⅱ类群表现为大荚大粒类型,鲜籽粒和干籽粒的百粒质量最大;第Ⅲ类群的百粒质量最小;第Ⅳ、Ⅴ类群表现为荚粒较大、产量较高;第Ⅵ类群单株结荚最多,单株产量最高,但百粒质量较小。本研究可为大豆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地方品种 上海市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菜用大豆品种资源食味品质评价体系构建
3
作者 曹碧婷 朱丽华 +5 位作者 杨红娟 尤佳琪 吕铎 顾卫红 李超汉 李青竹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8,I0007-I0018,共23页
为更快速准确地对菜用大豆食味品质进行评价,选取30份上海地方菜用大豆品种资源,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外观、营养以及食味品质等进行调查与评价,并建立了喜好度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参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如下,生育期为108.00~137.00... 为更快速准确地对菜用大豆食味品质进行评价,选取30份上海地方菜用大豆品种资源,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外观、营养以及食味品质等进行调查与评价,并建立了喜好度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参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如下,生育期为108.00~137.00 d,株高为54.30~110.60 cm,茎粗为9.20~16.40 mm,主茎节数为12.00~22.40,有效分枝数为2.40~7.40,底荚高度为5.80~16.70 cm,单株有效荚数为48.80~132.80,标准荚长为5.92~7.33 cm,标准荚宽为1.50~1.75 cm,单株粒数为78.10~201.50,单株粒重为30.10~88.70 g,百粒鲜重为65.00~113.60 g,皮重59.20~132.70 g,出仁率为42.50%~56.30%。除生育期、标准荚长、标准荚宽和出仁率外,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这些品种资源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是产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食味品质(甜味、糯性、质地、鲜味和风味)和营养品质(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喜好度预测模型,可以解释喜好变化率的97.2%。本研究为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的高效评价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地方品种 食味品质 多样性评价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冰菜设施栽培技术
4
作者 马坤 袁瑗 +3 位作者 龚静 苗辰 王敏权 张国强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68-69,共2页
冰菜作为新兴的集保健、药用和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可食用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促进冰菜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介绍冰菜园艺特征的基础上,从播种及育苗、定植、大田栽培管理、采收等环节,总结了上海地区冰菜设施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冰菜 园艺特征 定植 病虫防治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菜种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5
作者 吴凌云 刘佳 +2 位作者 王春涛 王子睿 朱为民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以松花菜‘沪松85’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松花菜种子贮藏1—8年过程中种子活力、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维生素E(V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松花菜种子贮藏时间增加,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升高,种子活力和幼苗... 以松花菜‘沪松85’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松花菜种子贮藏1—8年过程中种子活力、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维生素E(V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松花菜种子贮藏时间增加,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升高,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下降,种子中SOD、APX活性降低,VE、不饱和脂肪酸芥酸和油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3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显著下降,贮藏8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最低。建议松花菜种子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菜 种子贮藏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LsMYB4基因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并提高其耐旱性的研究
6
作者 张丽丽 刘凯歌 +2 位作者 朱宗文 李腊梅 宋云鹏 《上海蔬菜》 2024年第3期102-109,共8页
MYB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较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它们以含有保守的MYB结构域为共同特征,广泛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前期工作中,作者从紫色生菜(Lactuca sativa L.)申选5号基因组中分离了LsMYB4全长基因。该研究构建了LsMYB4过量... MYB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较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它们以含有保守的MYB结构域为共同特征,广泛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前期工作中,作者从紫色生菜(Lactuca sativa L.)申选5号基因组中分离了LsMYB4全长基因。该研究构建了LsMYB4过量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利用潮霉素多代筛选获得了遗传稳定的T3代纯合株系。培养基实验表明,LsMYB4转基因拟南芥对ABA超敏感,而对甘露醇表现出明显抗性。土壤实验证实LsMYB4基因的超量表达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耐旱性。生理生化及扫描电镜结果也进一步证明LsMYB4在植物抗旱方面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B 生菜 拟南芥 非生物胁迫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南瓜遗传多样性与DNA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加龙 马坤 +3 位作者 周静 朱金芳 高鹏 黄凤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130,共12页
以31份南瓜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筛选得到的7条多态性丰富的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引物,分析31份南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建立DNA指纹图谱,为南瓜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3个条带,其中... 以31份南瓜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筛选得到的7条多态性丰富的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引物,分析31份南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建立DNA指纹图谱,为南瓜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2个,多态性条带占比为98.63%;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1.9863、1.5704、0.3299、0.4944;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12~0.89,平均值为0.46。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显示,31份南瓜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6处被分为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3类。利用引物UBC811和引物UBC843扩增的14个多态性位点构建31份南瓜材料的DNA指纹图谱,图谱中31份南瓜材料均具有唯一性,可用于南瓜的分子鉴定。综上,31份南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中国南瓜与美洲南瓜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印度南瓜亲缘关系较远,可为南瓜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南瓜DNA指纹图谱,可为南瓜品种鉴定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ISSR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上海市郊区南瓜病毒种类
8
作者 袁瑗 奚丹丹 +4 位作者 方草创 张红梅 田守波 吕铎 马坤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81-88,共8页
为鉴定上海市郊区秋季南瓜棚中的主要流行病毒病,于2020—2022年在奉贤区和青浦区采集21份南瓜叶片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及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种病毒,分别为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LCNDV)、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LCCNV)、南瓜黄... 为鉴定上海市郊区秋季南瓜棚中的主要流行病毒病,于2020—2022年在奉贤区和青浦区采集21份南瓜叶片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及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种病毒,分别为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LCNDV)、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LCCNV)、南瓜黄矮化失调病毒(CYSDV)和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CYV)。其中,ToLCNDV和SLCCNV在不同年份和区域均被检测出,是上海市奉贤区和青浦区南瓜的主要流行病毒。此外,ToLCNDV和SLCCNV在黄瓜、甜瓜和西瓜中也被检测出。对来自15个国家64个ToLCNDV分离株的外壳蛋白(CP)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ToLCNDV的适应性进化与地理因素有关,ToLCNDV分离株被分为欧洲型和亚洲型两大类,中国内地的ToLCNDV分离株应来自中国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RNA深度测序 上海 南瓜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守波 朱为民 +4 位作者 朱龙英 杨学东 张迎迎 张辉 刘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2,166,共7页
本研究采用PSA培养基对上海地区的番茄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落呈灰褐色,菌丝质地致密、绒毛状;分生... 本研究采用PSA培养基对上海地区的番茄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落呈灰褐色,菌丝质地致密、绒毛状;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圆柱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呈半透明至浅褐色,假隔膜4~10个,直或稍弯曲,基脐加厚,深褐色。结合病原菌rDNA ITS序列测定、比对后,确定该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该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范围为4~8,产孢的最适温度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9,麦芽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溶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光暗交替条件适宜菌丝生长,孢子在水滴中极易萌发。这是该病在上海地区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感番茄和菜用番茄的品质及转录组学分析
10
作者 王子航 张应翠 +4 位作者 张迎迎 张辉 朱为民 宋益善 杨学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32-1844,共13页
番茄的口感品质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其口感主要由可溶性糖、有机酸及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平衡决定。以口感番茄(CX)和菜用番茄(N70)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二者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等)及游离氨基酸(谷氨酸、γ-氨基... 番茄的口感品质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其口感主要由可溶性糖、有机酸及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平衡决定。以口感番茄(CX)和菜用番茄(N70)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二者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等)及游离氨基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的含量差异,并利用转录组学技术解析其分子调控机制。结果表明,CX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高于N70,柠檬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N70,且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及γ-氨基丁酸的含量显著高于N70。转录组分析共发现4242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于淀粉和蔗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及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其中编码β-葡萄糖苷酶(BGL,beta-glucosidase)、苹果酸脱氢酶(MDH,malate dehydrogenase)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等酶的基因在CX中高表达,直接关联其糖酸协同积累与氨基酸含量。本研究揭示了口感番茄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为口感番茄的定向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可溶性糖 有机酸 游离氨基酸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调控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雪霞 张爱冬 +3 位作者 朱宗文 姚静 查丁石 李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127-132,共6页
花青素是决定植物花色的主要色素,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花色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本文主要概括了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过程及其合成途径中主要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类型、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同时展望... 花青素是决定植物花色的主要色素,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花色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本文主要概括了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过程及其合成途径中主要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类型、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同时展望了植物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结构基因 调控基因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引发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7
12
作者 姚东伟 吴凌云 +2 位作者 沈海斌 田守波 李明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153-160,共8页
种子引发是种子商业生产中为促进萌发、提高活力广泛使用的一种处理技术。种子引发具有加速发芽、提高抗逆性,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通过概述种子引发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种子引发的主要效果及机理,对今后种子引... 种子引发是种子商业生产中为促进萌发、提高活力广泛使用的一种处理技术。种子引发具有加速发芽、提高抗逆性,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通过概述种子引发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种子引发的主要效果及机理,对今后种子引发技术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引发 萌发 种子活力 交叉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封闭温室夏季降温及黄瓜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小涛 金海军 +3 位作者 杨少军 何立中 余纪柱 周强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58-64,共7页
研究了夏季半封闭温室不同垂直高度空间(ATU吹风口0 m、向上1 m、2 m、3 m、4 m)在ATU降温条件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此条件下落蔓与不落蔓黄瓜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TU吹风口0 m、向上1 m、2 m、3 m、4 m测量10 d的平均... 研究了夏季半封闭温室不同垂直高度空间(ATU吹风口0 m、向上1 m、2 m、3 m、4 m)在ATU降温条件下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此条件下落蔓与不落蔓黄瓜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TU吹风口0 m、向上1 m、2 m、3 m、4 m测量10 d的平均温度比室外温度分别降低6.89℃、5.82℃、3.45℃、1.45℃、0.29℃;与室外温度比较,ATU明显降低了近日落至第2天日出前温室不同垂直高度空间的温度,白天对ATU吹风口2 m高处以下的空间有较好的降温效果;落蔓后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潜力明显好于落蔓前,这可能与落蔓前高温导致黄瓜叶片的Rubisco最大羧化效率(V_(cmax))、RuBP最大再生速率(J_(max))降低有关。半封闭温室黄瓜夏季降温栽培中,植物顶部高度以控制在ATU吹风口向上2 m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温室 黄瓜 降温 落蔓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羽衣甘蓝新品种‘黑优’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锦秀 邰翔 +2 位作者 朱晓炜 王敏 薄天岳 《上海农业学报》 2022年第1期50-53,共4页
‘黑优’是由基因型纯合、综合性状优良的食用羽衣甘蓝雄性不育系“CMS384-328”和自交系“H12-371-347”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新组合。其株型紧凑,叶片长条形,功能叶叶色深蓝,蜡粉多,叶面皱褶呈大泡泡状,心叶墨绿色,叶面皱褶致密,叶质厚... ‘黑优’是由基因型纯合、综合性状优良的食用羽衣甘蓝雄性不育系“CMS384-328”和自交系“H12-371-347”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新组合。其株型紧凑,叶片长条形,功能叶叶色深蓝,蜡粉多,叶面皱褶呈大泡泡状,心叶墨绿色,叶面皱褶致密,叶质厚实。侧枝较多,可摘大心叶或者嫩头食用,摘心后分蘖能力强,产量更高。嫩叶辛辣味较轻,味道清香。秋季播种后65 d可采收,该品种收获时间长,产量高,货架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羽衣甘蓝 ‘黑优’ 杂交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种子细菌性果斑病菌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菊芬 林涛 马国斌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携带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s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甜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引物、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不同浸提液及不同提取时间对细菌性果斑病菌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完整带菌种子浸提液为模板进... 以携带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s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甜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引物、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不同浸提液及不同提取时间对细菌性果斑病菌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完整带菌种子浸提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操作最简单且特异条带亮度最高,“种壳+种仁”处理次之,而以磨碎种子浸提液为模板,未能扩增出特异条带.以无菌水作为浸提液的PCR扩增效果明显优于磷酸缓冲液和液体KB培养基,浸提时间以3-12 h为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普通PCR一致.在3对特异引物中,引物BX-L1/BX-S-R2的普通PCR扩增效果最佳,引物SEQID4m/SEQID5更适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种子 细菌性果斑病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白色彩甜椒新品种‘申椒四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繁荣 宋云鹏 +1 位作者 张丽丽 刘凯歌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49-54,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彩甜椒(Capsicum annuum L. var. grossum Sent.)种质材料连续多代的自交纯化及观测鉴定,选育出优良高代亲本自交系P1209和P1208。经配组、品比试验,低温弱光耐性、抗病性、商品性、产量及其他园艺性状的观测与鉴定,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彩甜椒(Capsicum annuum L. var. grossum Sent.)种质材料连续多代的自交纯化及观测鉴定,选育出优良高代亲本自交系P1209和P1208。经配组、品比试验,低温弱光耐性、抗病性、商品性、产量及其他园艺性状的观测与鉴定,选育出适于设施栽培,综合性状优良,优质抗病高产的白色彩甜椒新品种‘申椒四号’(P1209×P1208)。该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早中熟,长势旺,株型紧凑,耐低温弱光,抗TMV与疫病;果实灯笼形、白色亮丽、大果肉厚味甜质脆,单果重180. 8 g,肉厚5. 9 mm,货架保质期6 d;商品产量水平32 376 kg/hm^2,较对照荷兰品种‘白美人’增产72. 07%,较‘白玉’增产45.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彩椒 '申椒四号’ 设施栽培 组合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节瓜中丙醇二酸提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娜 杜旋 +2 位作者 鲁博 田守波 李丹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1期39-46,共8页
以节瓜果实为材料,对影响丙醇二酸提取的4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考察,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节瓜果实中丙醇二酸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对丙醇二酸提取效果影... 以节瓜果实为材料,对影响丙醇二酸提取的4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考察,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节瓜果实中丙醇二酸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对丙醇二酸提取效果影响显著,乙醇浓度、料液比的二次项、萃取时间的二次项、萃取温度的二次项对丙醇二酸提取效果影响极显著;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体积分数)、料液比1∶60(g∕mL)、萃取时间55 min、萃取温度25℃;实际提取值与模型预测值间的相对误差为1.75%,说明该模型有效。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节瓜中丙醇二酸的提取及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瓜 丙醇二酸 响应面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带菌种子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菊芬 林涛 马国斌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44-48,共5页
以携带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s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甜瓜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70℃、75℃、80℃干热灭菌、包衣剂(卫福Vitavax)、70℃干热灭菌+包衣剂5种方式的处理,并利用特异引物(BX-L1∕BX-S-R2)对细菌性果斑病菌进行PCR检测... 以携带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s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甜瓜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70℃、75℃、80℃干热灭菌、包衣剂(卫福Vitavax)、70℃干热灭菌+包衣剂5种方式的处理,并利用特异引物(BX-L1∕BX-S-R2)对细菌性果斑病菌进行PCR检测,以期探索一种既不影响种子发芽率,又能有效杀灭种带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表明:除70℃干热灭菌+包衣剂处理外,其他4种处理的种子均能检测到279 bp的目的条带;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5种处理的种子细菌性果斑病菌带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70℃干热灭菌+包衣剂处理效果最佳。活菌分离结果表明,只能从70℃干热灭菌的种子上分离到细菌性果斑病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显示,75℃和80℃干热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有一定影响,其他处理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细菌性果斑病菌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机械化移栽的甘蓝植株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兆辉 田守波 +2 位作者 陈春宏 胡建平 邰翔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为了探讨移栽机械执行器结构参数与甘蓝苗植株形态特征的匹配问题,以9个秋甘蓝杂交1代品种为试材,采用植物图像分析与Matlab语言命令的方法,研究不同甘蓝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结合不同品种的生长模型,筛选出适合机械化移栽的... 为了探讨移栽机械执行器结构参数与甘蓝苗植株形态特征的匹配问题,以9个秋甘蓝杂交1代品种为试材,采用植物图像分析与Matlab语言命令的方法,研究不同甘蓝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结合不同品种的生长模型,筛选出适合机械化移栽的甘蓝品种为‘争春’(G1)、‘争牛’(G9);不同甘蓝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服从正态或偏态分布,且不同甘蓝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随苗龄的延长呈正线性相关,其平均相关系数(R)均达到了0.97以上;‘争春’(G1)、‘美貌’(G2)、‘中甘21’(G6)、‘争牛’(G9)的株型锥角随时间延长呈负线性相关,而‘圆绿’(G3)、‘绿球’(G4)、‘七草’(G5)、‘春丰’(G7)、‘西园10’(G8)的株型锥角随时间延长呈正线性相关;最后确定了甘蓝移栽机鸭嘴式栽植器部分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的设计区间,为甘蓝机械化生产及移栽机关键部件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移栽 甘蓝 植株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玉米茬口对连作青菜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杨啸 孟子童 +5 位作者 尹一江 杨冰 黎睿欣 沈海斌 张鼎宇 朱红芳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探究种植玉米对于连作青菜土壤的改良作用,以‘艳青’和‘申科甜糯99’为试验材料,考察增加玉米茬口对于青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青菜轮作模式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的积累有着... 为探究种植玉米对于连作青菜土壤的改良作用,以‘艳青’和‘申科甜糯99’为试验材料,考察增加玉米茬口对于青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青菜轮作模式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的积累有着显著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土壤容重,保持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的稳定性;玉米收获后土壤酶活性都显著增强。综上,玉米-青菜轮作模式较青菜连作对于土壤改良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 理化指标 青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