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双重性的全球城市功能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振华 高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全球城市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的异质性功能,并在全球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这一直是全球城市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形成了丰富的文献,但大多数研究基于单一地点空间来阐述全球城市功能的形成机理,以特征事... 全球城市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的异质性功能,并在全球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这一直是全球城市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形成了丰富的文献,但大多数研究基于单一地点空间来阐述全球城市功能的形成机理,以特征事实的现象学表述方法对此进行定义,并强调其功能发挥的控制和支配性。为此,需要对此进行反思,深刻认识全球城市功能的空间性问题,从地点与流动空间双重性来重新建构全球城市功能的形成机理、本质特征(本源性),以及全球城市的功能结构与作用方式等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功能 全球价值链 地点空间 流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4-200,243,共8页
城市历史不同于城市史,前者是研究的客观对象,后者是当代历史学的一个学科分支,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嬗变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史研究的兴起不仅是快速城市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更是史学研究快速发展的结果,同... 城市历史不同于城市史,前者是研究的客观对象,后者是当代历史学的一个学科分支,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嬗变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史研究的兴起不仅是快速城市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更是史学研究快速发展的结果,同时还受到其他研究学科的影响。当今学科意义上的“城市史”发端于“二战”后,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城市史研究已为学术界所接受,启发人们从这一角度审视人类文明的变迁。如果把城市史研究的时间范围放宽到整个20世纪,可以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史研究发生了几次重要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因此,反思城市史研究,借鉴他者经验,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史研究理论框架、概念体系,在理论、实践层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 城市史 城市研究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绘蓝图·新质协同”规划笔谈
3
作者 伍江 张帆 +2 位作者 阮青 张尚武 张逸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发挥着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和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规划编制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技术...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发挥着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和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规划编制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空间规划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不仅关乎区域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对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着积极作用。2024年12月20日-22日,第十三届长三角地区城乡规划研讨会以“共绘蓝图•新质协同”为主题在上海市青浦区举办。本刊特邀请主旨报告环节的5位专家学者以笔谈形式展开充分讨论,从制度创新、行动协同、科技和产业创新、都市圈治理、跨界地区协同等角度畅谈长三角地区城乡规划的探索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协同 城乡规划 制度创新 空间规划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品牌评价的中国标准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解树江 欧周文 +1 位作者 蔡华利 胡胜龙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112,共12页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重要资产。加强城市品牌的培育,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运用品牌价值“五要素”(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质量、服务和技术创新)模型,...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重要资产。加强城市品牌的培育,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运用品牌价值“五要素”(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质量、服务和技术创新)模型,设计了城市品牌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研究了城市品牌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城市品牌国家标准的建立和中国城市品牌的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品牌 品牌评价 城镇化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色列的西岸定居点问题持论、吞并变因及可能走向
5
作者 阮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4,共10页
吞并约旦河西岸全部定居点,成为"中东和平新计划"(Peace to Prosperity)不同于之前其他巴以和平解决方案的一个突出的特点。50多年来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实施的扩张定居点政策,2020年的"中东和平新计划",正是对1967... 吞并约旦河西岸全部定居点,成为"中东和平新计划"(Peace to Prosperity)不同于之前其他巴以和平解决方案的一个突出的特点。50多年来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实施的扩张定居点政策,2020年的"中东和平新计划",正是对1967年"阿隆计划"(Allon Plan)战略思路的承续和发展。"中东和平新计划"公布以来,以色列吞并西岸定居点的进程经历了有时间表到无时间表两个阶段。当下,以色列对西岸定居点吞并与否,存在三种可能走向:略做暂停,重新启动;永久搁置,维持现状;完成立法,暂不实施。对处于边界未定、政治进程不断变化之中的以色列来说,复杂的西岸定居点问题会长期存在下去,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它的走向也将一直存在变数,"中东和平新计划"的命运也将不可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岸定居点 阿隆计划 中东和平新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