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添加皂苷对斑玉蕈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辉 冯川 +5 位作者 陈明杰 赵静 汪虹 王倩 张津京 冯志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31-36,共6页
研究了外源添加皂苷对斑玉蕈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皂苷显著抑制了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并对菌落形态有所影响;显著增加了培养60 d的菌丝子实体的产量和数量,但对培养85 d的菌丝子实体影响不明显。当皂苷质量浓度为0.01 g/L和0... 研究了外源添加皂苷对斑玉蕈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皂苷显著抑制了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并对菌落形态有所影响;显著增加了培养60 d的菌丝子实体的产量和数量,但对培养85 d的菌丝子实体影响不明显。当皂苷质量浓度为0.01 g/L和0.05 g/L时,培养60 d的菌丝子实体产量比未添加的85 d对照组高。外源添加皂苷后,斑玉蕈胞外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皂苷 菌丝培养时间 原基萌发 子实体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芯含量对培养料中酶活和木耳产量及其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辉 王倩 +5 位作者 汪虹 赵静 郝海波 隽加香 陈明杰 张津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3,共9页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玉米芯 产量 酶活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木屑培养基传代的金针菇菌种稳定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丹 朱爱莲 +5 位作者 赵静 周敏 张引芳 尚晓冬 王瑞娟 谭琦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4,共6页
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种在木屑培养基上进行连续6次的继代培养,比较不同继代菌种与原始母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液体发酵pH以及工厂化栽培子实体的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继代菌种在DNA分子水平的遗传变... 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种在木屑培养基上进行连续6次的继代培养,比较不同继代菌种与原始母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液体发酵pH以及工厂化栽培子实体的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继代菌种在DNA分子水平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与原始母种相比,各继代菌种的表型性状无显著性差异,6次传代菌种的表型性状均稳定。DNA分子水平的遗传分析表明,第1~5次继代菌种基因组中的遗传变异呈缓慢增长趋势。与原始母种相比,第5次继代菌种的遗传差异达到7.92%,其它继代菌种的遗传差异均低于4%。采用木屑培养基进行金针菇菌种的继代培养可有效保持菌种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继代培养 农艺性状 种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玉蕈不同交配型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越 陈辉 +1 位作者 冯志勇 赵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135,共5页
对2个斑玉蕈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鉴定,并对不同交配型单核体的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斑玉蕈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且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不符合1∶1分离比,交配型比例上出现明显... 对2个斑玉蕈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鉴定,并对不同交配型单核体的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斑玉蕈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且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不符合1∶1分离比,交配型比例上出现明显的偏差现象。2个菌株中,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的菌丝形态有明显差别,代谢过程中的菌丝生物量及发酵液的pH、还原糖含量和电导率均存在差异,表明在这2个菌株中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的菌丝形态及代谢特性与交配型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单核原生质体 交配型 菌丝形态 代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株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生理特性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辉 郝海波 +5 位作者 赵静 顾忆龙 汪虹 王倩 陈明杰 张津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8,共7页
比较了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双二、黑单、C10、C6和C3的子实体产量、栽培培养料的酶活性,研究了木质纤维素与产量的关联性,以及子实体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C10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且子实体产量最高... 比较了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双二、黑单、C10、C6和C3的子实体产量、栽培培养料的酶活性,研究了木质纤维素与产量的关联性,以及子实体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C10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且子实体产量最高,分别为4.19 mm·d^-1和(152.71±5.69)g;C10漆酶活性最高,C6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黑单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高;C10纤维素降解量最多,产量随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量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半纤维素降解量与产量没有相关性;不同菌株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程度与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高低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6无论是总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是鲜味、甜味、苦味和无味氨基酸总量都较高。因此,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黑木耳C10菌株符合工厂化生产特点,可缩短采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产量 木质纤维素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辉 赵静 +3 位作者 张津京 高君辉 冯志勇 鄢桂生 《食用菌》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介绍了一种造价低廉、应用方便的液体菌种生产装置及培养效果。应用该装置生产杏鲍菇PE3液体菌种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红糖或白砂糖3%,豆饼粉0.5%,KH2PO4 0.15%,Mg SO4 0.1%,p H自然。利用此培养基10 L,培养时间为8 d,通气量50 L/h,杏鲍菇... 介绍了一种造价低廉、应用方便的液体菌种生产装置及培养效果。应用该装置生产杏鲍菇PE3液体菌种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红糖或白砂糖3%,豆饼粉0.5%,KH2PO4 0.15%,Mg SO4 0.1%,p H自然。利用此培养基10 L,培养时间为8 d,通气量50 L/h,杏鲍菇菌丝生物量干重可达1.95 g/100 m L培养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菌种 装置 培养条件 杏鲍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栽杏鲍菇配料至接种环节技术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峰 李正鹏 +5 位作者 潘辉 尚晓冬 宋春艳 李巧珍 谭琦 李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1期70-71,共2页
该文对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料配制、装瓶、灭菌、冷却和接种等工序进行较为详细的解析,并对其关键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说明,以期为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培养料配制 装瓶 灭菌 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作饲料的金针菇菌糠筛选及栽培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帅 张引芳 +3 位作者 赵静 朱爱莲 周敏 刘红强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8期71-75,共5页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菌糠为研究对象,发现金针菇能更有效降解甘蔗渣中粗纤维成分。对不同比例甘蔗渣与棉籽壳培养金针菇产生的菌糠中粗蛋白、粗纤维、氨基酸、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木质...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菌糠为研究对象,发现金针菇能更有效降解甘蔗渣中粗纤维成分。对不同比例甘蔗渣与棉籽壳培养金针菇产生的菌糠中粗蛋白、粗纤维、氨基酸、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木质素等成分测定后发现,50%甘蔗渣替代棉籽壳配方有利于金针菇菌糠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和蛋白质含量提升,培养后金针菇菌糠中的粗蛋白含量上升13%,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提高超过24%,粗纤维含量降低8%~9%,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分别下降约9%和12%,该配方培养后的金针菇菌糠更有利于制备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蛋白质 氨基酸 粗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球盖菇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郝海波 赵静 +5 位作者 杨慧 张佳欣 魏云辉 蒯本科 张津京 陈辉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9,共9页
对13个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株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1、DQ-4和DQ-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株DQ-1和DQ-6出菇较早,单菇质量较大,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51.12±33.92)g和(51.2... 对13个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株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1、DQ-4和DQ-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株DQ-1和DQ-6出菇较早,单菇质量较大,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51.12±33.92)g和(51.23±34.44)g;菌丝生长速度与出菇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单菇质量与子实体长度、菌柄长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2、DQ-6和DQ-10总蛋白含量较高,菌株DQ-3、DQ-11和DQ-13总糖和多糖含量较高;菌株DQ-6粗脂肪含量最低,菌株DQ-1中粗纤维含量最高。各菌株子实体氨基酸含量为42.81~86.90 mg·g^(-1),其中菌株DQ-3、DQ-6和DQ-8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对大球盖菇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表明,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含量最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菌株DQ-6出菇最早、单菇质量较大、总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可进一步开展中试和示范栽培,而菌株DQ-3、DQ-8、DQ-10和DQ-13可作为选育高营养成分菌株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击法转化金针菇菌丝碎片表达报告基因eGFP及GUS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建雨 张美彦 +10 位作者 张丹 徐珍 宋春艳 李巧珍 尚晓冬 谭琦 黄志勇 胡卫红 张引芳 赵静 王瑞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8,共6页
以不完全酶解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碎片作为转化受体,通过电击转化法将载体pYN6981导入金针菇单核体Dan3基因组中。结果显示:在复筛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转化子,其基因组中可扩增出潮霉素基因片段,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 以不完全酶解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碎片作为转化受体,通过电击转化法将载体pYN6981导入金针菇单核体Dan3基因组中。结果显示:在复筛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转化子,其基因组中可扩增出潮霉素基因片段,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绿色荧光,GUS组织染色显示为蓝色,说明目的载体已经成功插入金针菇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转化效率达16个转化子每10~6个菌丝碎片。有丝分裂稳定性分析显示80%的转化子可以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GUS组织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洪琦 张津京 +3 位作者 郝海波 赵静 陈辉 赵勇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有效利用大球盖菇菌渣,研究了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土壤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球盖菇菌渣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 H,中和土壤酸碱度,并显著提... 为了有效利用大球盖菇菌渣,研究了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土壤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球盖菇菌渣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 H,中和土壤酸碱度,并显著提高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碱性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CK),分别增加30%以上和40%以上。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真菌多样性低于对照,处理组土壤中优势菌群为Hypocreales(肉座菌目)、Russulaceae(红菇科)、Pezizales(盘菌目)、Saccharomycetales(酵母目)、Bursaria(袋形虫属),对照土壤中优势菌群为Pseudoplatyophyra(拟匙口虫属)、Aleuria(网孢盘菌属)、Onygenales(爪甲团囊菌目)、Trichosporon(丝孢酵母属)、Sordariomycetes(粪壳菌纲)、Sordariales(粪壳菌目)、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菌渣还田 有机质 酶活性 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味菇与白玉菇工厂化生产配方的筛选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辉 章芳芳 +5 位作者 周敏 赵静 连凯 王迎鑫 孙延成 郭倩 《食药用菌》 2014年第2期89-91,共3页
以工厂化生产常用原材料为基础,设计12种栽培料配方,研究蟹味菇和白玉菇在其中的菌丝生长情况和栽培产量。结果表明,工厂化生产蟹味菇的最适栽培配方为配方1,工厂化生产白玉菇的最适栽培配方为配方9。其中可以同时适用于蟹味菇和白玉菇... 以工厂化生产常用原材料为基础,设计12种栽培料配方,研究蟹味菇和白玉菇在其中的菌丝生长情况和栽培产量。结果表明,工厂化生产蟹味菇的最适栽培配方为配方1,工厂化生产白玉菇的最适栽培配方为配方9。其中可以同时适用于蟹味菇和白玉菇的配方为配方1:杂木屑25%,棉籽壳15%,玉米芯20%,米糠23%,麸皮12%,玉米粉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味菇 白玉菇 工厂化生产 配方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值守系统在蟹味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潘辉 赵静 +2 位作者 查磊 李正鹏 邵峰 《上海蔬菜》 2023年第4期59-63,共5页
作者应用智能值守系统和传统人工控制系统进行室内蟹味菇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其不同监测点环境参数和菌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明智能值守系统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值守系统出菇房各监测点温度差的波动... 作者应用智能值守系统和传统人工控制系统进行室内蟹味菇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其不同监测点环境参数和菌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明智能值守系统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值守系统出菇房各监测点温度差的波动、温度与设定值的差值、菇房内CO_(2)浓度的差值均明显小于传统人工值守出菇房(ck),说明智能值守系统对温度、CO_(2)浓度的控制能力较精准,优于传统人工值守;智能值守系统处理蟹味菇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传统人工值守(ck),其中产量较传统人工值守(ck)增加15.9 g/瓶,产品等级率较传统人工值守(ck)提高9%,采收期较传统人工值守(ck)提前1 d。由此可见,利用智能值守系统生产蟹味菇,既能提高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能节约一定的能耗,且智能值守系统操作便捷,可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味菇 工厂化生产 智能值守系统 产量 品质 稳定性 便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灭菌过程中食用菌培养料的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辉 郭倩 陈晟 《食药用菌》 2016年第5期320-321,共2页
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灭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灭菌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后期菌袋(瓶)的污染率,影响整体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很多食用菌企业的灭菌程序是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或根据实际灭菌效果不断修正而形成。
关键词 食用菌 工厂化 高压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祝俊英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9期34-34,共1页
农作物生长的载体主要是土壤,而在其生长期间要确保持续供应养分,这就对土壤提出一定的肥力要求。因而为确保农作物绿色、健康,应遵循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原则,探索合理有效的培肥技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真正实现有机农业种植。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 土壤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木屑对真姬菇栽培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松涛 赵静 +2 位作者 张引芳 周敏 郭文静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0期15-16,共2页
木屑是真姬菇栽培的重要原材料,但近年来,常用的杨木、枫木木屑的采购成本越来越高,因此,急需寻找一些易采购、成本低、可替代的树种木屑。基于此,选取8种树种制成的木屑作为真姬菇栽培原料,研究真姬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和栽培单产,筛选出... 木屑是真姬菇栽培的重要原材料,但近年来,常用的杨木、枫木木屑的采购成本越来越高,因此,急需寻找一些易采购、成本低、可替代的树种木屑。基于此,选取8种树种制成的木屑作为真姬菇栽培原料,研究真姬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和栽培单产,筛选出适合真姬菇工厂化生产的木屑种类。结果表明:杨木和枫木木屑仍然是最适合用于真姬菇生产栽培;株木、桦木、松木、杉木木屑表现稍差,但单产和品质下降程度不明显,可替代杨木、枫木使用;泡桐、檫木木屑表现最差,且子实体品质较差,不适合作为真姬菇栽培木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 真姬菇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秀丽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9期37-37,共1页
黄瓜是葫芦目葫芦科植物,属于目前市场中最为常见的蔬菜之一,受到了诸多消费者的青睐。目前黄瓜在国内各地都有种植区,随着现代人对无公害绿色蔬菜需求量的持续提升,市场中对黄瓜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必须要选择科学... 黄瓜是葫芦目葫芦科植物,属于目前市场中最为常见的蔬菜之一,受到了诸多消费者的青睐。目前黄瓜在国内各地都有种植区,随着现代人对无公害绿色蔬菜需求量的持续提升,市场中对黄瓜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必须要选择科学的种植技术,开展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黄瓜产量质量得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质量对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敏 吴海生 《上海蔬菜》 2018年第3期81-82,88,共3页
我们采集了5种不同来源的米糠,用其浸出液制作平板培养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米糠的浸出液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影响不同。该方法可用来评价米糠质量的优劣。
关键词 米糠 金针菇 菌丝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打孔方式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
19
作者 陈志斌 郭文静 +1 位作者 金力 熊忠林 《上海蔬菜》 2014年第6期96-98,共3页
本试验使用韩国装瓶线,配备1台五孔打孔机,经过不同打孔深度和2次打孔实验,研究不同打孔方式对金针菇发菌速度的影响,以期缩短工厂化金针菇发菌周期,减少生产成本.试验结果表明,打孔深度达到瓶底至漏光和经过2次打孔的实验组,其打孔之... 本试验使用韩国装瓶线,配备1台五孔打孔机,经过不同打孔深度和2次打孔实验,研究不同打孔方式对金针菇发菌速度的影响,以期缩短工厂化金针菇发菌周期,减少生产成本.试验结果表明,打孔深度达到瓶底至漏光和经过2次打孔的实验组,其打孔之后孔眼完整且透气性较好,接种后发菌速度缩短3~4d,并且洞孔完整,通气性较好,后期原基形成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工厂化 打孔深度 2次打孔 发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蔬菜种植技术探析
20
作者 武永健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9期27-27,共1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重视食物本身的健康性,这样就逐渐提升对于有机蔬菜的实际需求。种植有机蔬菜,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优点,也就是在实际的种植中不会使用任何的化学添加剂。在伸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重视食物本身的健康性,这样就逐渐提升对于有机蔬菜的实际需求。种植有机蔬菜,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优点,也就是在实际的种植中不会使用任何的化学添加剂。在伸长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实施。就相关的调查来看,合理的利用有机蔬菜的技术,就可以提升蔬菜的质量与安全性。因此,本文就有机农业蔬菜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蔬菜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