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通道分型诊断价值
1
作者 俞璐 唐辉 +3 位作者 周华 林涛 袁明远 吴启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通道(CC)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ICA证实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6例(共91支血管),均于来院...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通道(CC)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ICA证实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6例(共91支血管),均于来院后先行CTA检查后1个月内做ICA检查。侧支通道根据ICA结果分为三型:闭塞血管与侧支血管之间无明显连续性连接为CC0型;闭塞血管与侧支血管之间存在细线样连接为CC1型;闭塞血管与侧支之间有连续的边支血管样连接为CC2型。以ICA所示的CC分型作为金标准,比较CTA在CC分型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基于CTA的总体CC分型具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90.1%,82/91,Kappa=0.848,P<0.001),CTA在CC0、CC1及CC2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33/33)、81.1%(30/37)、90.5%(19/21)。另外,CTA对评价供血侧支血管来源也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84.5%,49/58),其中在诊断心外膜侧支及桥侧支时诊断效能较好,准确率分别为88%(44/50)和2/2,但是当侧支通道来自间隔支时诊断效能较低,结果为3/6。结论: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CC分型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且在对心外膜侧支及桥侧支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高于室间隔支侧支,可以给介入医生术前提供侧支路径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CT血管成像 慢性完全闭塞 侧支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阳 鞠志国 +5 位作者 袁明远 李荣先 张慧群 宁忠平 方明 李新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型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的1 658例患者资料,分析心肌桥在整个冠状动脉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测量不同形态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及收缩期狭窄程度,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心肌桥形态学和收缩期狭窄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1 658例心肌桥患者中,1 606例(96.86%)为单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9例(0.54%)为单支冠状动脉多发心肌桥,43例(2.59%)为多支冠状动脉单发心肌桥。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1 559例(94.03%)共1 606处心肌桥,左回旋支心肌桥81例(4.89%)87处,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1.09%)19处。不完全型心肌桥患者1 244例(75.03%),完全型心肌桥362例(21.83%),兼有两型特点的复杂型心肌桥52例(3.14%)。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长度长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02)mm vs(16.13±1.27)mm,P<0.05];不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的发生率[31.19%(388/1 244)vs 41.16%(149/362)]、近端冠心病发生率[9.41%(117/1 244)vs 35.08%(127/362)]、临床缺血症状阳性率[32.88%(409/1 244)vs 58.29%(211/362)]和心电图缺血表现阳性率[37.78%(470/1 244)vs 65.75%(238/362)]均低于完全型心肌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部位多为左前降支,以单支单发为主。心肌桥可分为不完全型、完全型和复杂型3种类型,以不完全型为主,不同类型心肌桥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回旋支心肌桥CTA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袁明远 李荣先 +3 位作者 贾雷 刑忠莹 宁忠平 李新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与左前降支心肌桥形态学差别来总结冠脉左回旋支心肌桥CTA表现特点。方法:研究49例左回旋支心肌桥病例的CTA资料,50例左前降支心肌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桥的形态、分布、类型、壁冠状动脉长度、收缩期直径及合并冠... 目的:通过比较与左前降支心肌桥形态学差别来总结冠脉左回旋支心肌桥CTA表现特点。方法:研究49例左回旋支心肌桥病例的CTA资料,50例左前降支心肌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桥的形态、分布、类型、壁冠状动脉长度、收缩期直径及合并冠心病发生率的区别。结果:左回旋支心肌桥发生率为3.36%。平均年龄为55.00±0.87岁,分布在回旋支近、中、远段的例数分别为9例(18.36%)、10例(20.40%)和30例(61.24%);其中浅表型39例(79.60%),深埋型10例(20.40%)。平均壁冠状动脉长度31.30±2.06mm,收缩期平均直径为2.19±3.05mm,心肌桥平均厚度1.23±2.16mm,合并冠心病5例(10.20%)。两组在肌桥类型、分布特点和合并冠心病例数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心肌桥厚度、长度和直径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左回旋支心肌桥罕见,肌桥类型以浅表型多见且跨度较长,好发于回旋支远段,较少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回旋支 左前降支 心肌桥 冠脉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窦开口的右冠状动脉CTA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荣先 陈琦 +5 位作者 袁明远 赵志宏 宁忠平 李新明 徐鹏举 黄健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总结起源于左冠窦的右冠状动脉的CTA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开口类型、走行路径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的121病例,分析其开口类型、狭窄部位与走行特点并与临床表现对照,分析不同类型的CTA与临床表现差异。结果:... 目的:总结起源于左冠窦的右冠状动脉的CTA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开口类型、走行路径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的121病例,分析其开口类型、狭窄部位与走行特点并与临床表现对照,分析不同类型的CTA与临床表现差异。结果:开口于左冠状窦的右冠状动脉有以下几种开口类型和走行路径,分别是单独左冠窦开口111例(91.73%)、与左主干共同开口7例(5.78%)和单独左冠窦上开口3例(2.49%)3种类型;有主肺动脉间110例(90.91%)、主动脉与右室流出道间11例(9.09%)两种走行。单独左冠窦开口类型在开口狭窄率和起始段狭窄率分别是51.35%(57/111)和41.44%(46/111)与其它开口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例心绞痛和29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发生于单独左冠窦开口类型,与其它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右冠状动脉左冠窦开口有左冠窦单独开口、左冠窦上单独开口和与左主干共同开口3种不同开口类型,主动脉肺动脉间和主动脉右室流出道间两种不同的走行路径。右冠状动脉单独左冠窦开口且主肺动脉间走行路径是最常见且有临床风险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异常开口 异常路径 CT血管成像 左冠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闭锁侧支循环途径的多排螺旋CT诊断和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炜 房昆仑 +8 位作者 吴启源 王伟 陈琦 周华 张慧群 王成强 朱徐清 袁明远 马小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闭锁(CSOA)侧支循环途径的多排螺旋CT(MDCT)诊断价值。方法:对收集的37例CSOA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冠状静脉的回流途径。患者在行MDCT前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MDCT和超声心动图对CSOA的检出...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闭锁(CSOA)侧支循环途径的多排螺旋CT(MDCT)诊断价值。方法:对收集的37例CSOA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冠状静脉的回流途径。患者在行MDCT前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MDCT和超声心动图对CSOA的检出率,分析不同CSOA类型在性别和回流方式上的差异。结果:37例CSOA患者中,MDCT诊断率100%,超声心动图7例提示冠状静脉窦扩张,1例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无一例诊断CSOA。按CSOA长度不同,将37例患者分为隔膜型闭锁7例、节段型闭锁25例和弥漫型闭锁5例。按闭锁后心脏静脉回流途径分有5种方式,本组中11例通过心大静脉—左侧垂直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6例通过直接侧支静脉回流入右心房;6例通过冠状静脉窦末端直接与左心房相通,即无顶冠窦方式;2例通过单支或多支冠状静脉侧支回流入左心房;12例分别通过不同侧支既与左心房相通,也同时存在连接右心房,即混合型。不同CSOA类型在性别和回流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CSOA类型在性别和回流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CT检查对CSO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补充,二者结合可提供精准的诊断,为临床治疗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静脉窦闭锁 左侧垂直静脉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