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红花中西红花苷Ⅰ和苷Ⅱ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钱勇 许纪锋 +4 位作者 诸晨 沈君子 金金花 梅利中 谢天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2822-2827,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比了不同产地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方法对不同产地西红花样品采用90%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溶液采用反相...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比了不同产地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方法对不同产地西红花样品采用90%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溶液采用反相色谱柱Ultimate XB-C18(4.6 mm×250 mm,5μm)检测,以乙腈:水=32:68(V:V)(0.1%甲酸)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440 nm。结果西红花苷Ⅰ在15~300μg/m L与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西红花苷Ⅰ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RSD为1.69%;西红花苷Ⅱ在12~24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西红花苷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RSD为1.58%。不同西红花由于产地和种植不同,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差异较为明显。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不同西红花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包装中药饮片葛根质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露露 谢绚影 +3 位作者 许纪锋 钱勇 梅利中 金金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3526-3530,共5页
目的考察小包装中药饮片葛根的质量稳定性。方法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葛根的检测方法,先进行影响因素(高温、高湿、强光照射)试验的考察,再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质量稳定性。结果高温60℃条件:样品性状变化明显;高湿RH 92.5%... 目的考察小包装中药饮片葛根的质量稳定性。方法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葛根的检测方法,先进行影响因素(高温、高湿、强光照射)试验的考察,再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质量稳定性。结果高温60℃条件:样品性状变化明显;高湿RH 92.5%条件:水分增大明显;强光照无明显变化。小包装中药饮片葛根在温度40℃、RH 75%条件下在第3个月取样时发现霉变,在温度30℃、RH 65%条件下储存时间可超过3个月;小包装中药饮片在温度25℃,RH 60℃条件下可储存12个月以上。结论该研究可为小包装中药饮片葛根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包装中药饮片 葛根 质量稳定性 影响因素实验 加速实验 长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丁慧 许纪锋 +4 位作者 沈君子 王改香 张田勇 钱勇 谢天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23-226,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比不同产地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对不同产地黄芪样品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溶液采用反相色谱柱ZORBAX...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比不同产地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对不同产地黄芪样品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溶液采用反相色谱柱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检测,以乙腈:0.2%甲酸水梯度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0.2590~51.800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6.5%,RSD为1.04%。不同黄芪由于产地和种植不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差异较为明显。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不同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被引量:13
4
作者 费文静 钱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339-343,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UPLC)同时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并对比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3.0mm×100mm,1.9μm)为分析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UPLC)同时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并对比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3.0mm×100mm,1.9μm)为分析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30℃,检测波长237 nm。结果甘草苷在8.7~217.4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1.21%;甘草酸在8.0~200.7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RSD为0.94%。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有较大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能有效分离甘草中杂质,可用于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草 甘草苷 甘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薏苡仁药材中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诸晨 钱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s pectrometer,HPLC-MS)测定薏苡仁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方法,并对比不同产地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方法样品经过免疫亲合柱处理...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s pectrometer,HPLC-MS)测定薏苡仁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方法,并对比不同产地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方法样品经过免疫亲合柱处理后,采用HPLC-MS进行测定。分析柱为C18柱(50 mm×2.1 mm, 1.8μm),流动相为10 mmol/L醋酸铵溶液-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25℃。结果黄曲霉毒素B_1在0.26~10.4n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5.4%~123.9%,黄曲霉毒素B2在0.0875~3.5 n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1.1%~124.2%,黄曲霉毒素G_1在0.295~11.89 n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8.9%~112.2%,黄曲霉毒素G2在0.1475~5.9 n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3.8%~123.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通过精确化合物离子监测,可准确的测定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黄曲霉毒素 薏苡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费文静 诸晨 +3 位作者 许纪锋 丁慧 钱勇 谢天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209-2213,共5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含量,并对比不同茶叶中EGCG的含量。方法对不同产地茶叶样品用70%甲醇提取10 min,提取后冷却至室温,提取溶液经过离心;采用反相色谱柱A...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含量,并对比不同茶叶中EGCG的含量。方法对不同产地茶叶样品用70%甲醇提取10 min,提取后冷却至室温,提取溶液经过离心;采用反相色谱柱Agilent SB-C_(18)(4.6 mm×250 mm,5μm)检测,以流动相A(90mL乙腈:20 mL乙酸:2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88 mL水)、流动相B(800 mL乙腈:20 mL乙酸:2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78 mL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8 nm。结果 EGCG在78.0~468.0μ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6%,RSD为1.29%。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不同茶叶EGCG的含量测定。实验同时发现,不同茶叶由于产地和工艺不同,EGCG含量差异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衍生法测定陈皮中黄曲霉毒素G2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谢良山 沈君子 钱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860-865,共6页
目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光化学衍生法测定陈皮中黄曲霉毒素G2的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参考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351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一法对陈皮进行提取,以C18柱(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乙腈:水(30:12:58,V:V:V)为流动... 目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光化学衍生法测定陈皮中黄曲霉毒素G2的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参考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351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一法对陈皮进行提取,以C18柱(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乙腈:水(30:12:58,V: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0.6 mL/min,柱温40℃,使用柱后光化学衍生器连接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并给出不确定度,如实反映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度。结果该批次陈皮样品中黄曲霉毒素G2的含量为0.08μg/kg,其实际含量可表示为(0.08±0.005)μg/kg(k=2)。结论黄曲霉毒素G2测定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校准,其次为测量重复性,而样品溶液的配置与对照品溶液的稀释引入的不确定因素较小,天平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衍生法 陈皮 黄曲霉毒素G2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测定人参中17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慧 钱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197-199,214,共4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人参中17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对不同产地人参样品利用丙酮水溶液超声进行提取,加入二氯甲烷及氯化钠,并应用盐析原理使有机相与水相较...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人参中17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对不同产地人参样品利用丙酮水溶液超声进行提取,加入二氯甲烷及氯化钠,并应用盐析原理使有机相与水相较好分层,使农药由水相进入有机相,取出一部分有机相浓缩净化,提取液采用GC-MS,经以键合交联5%苯基甲基硅氧烷为固定液(HP-5)的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初始温度60℃,保持0.3 min,以60℃/min升至170℃,再以10℃/min升至220℃,保持10 min,再以1℃/min升至240℃,15℃/min升至280℃,保持5 min的程序升温过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7种有机氯类农药在1.00~106.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05~0.020 mg/kg,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在75%~120%。[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测定人参中17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有机氯类农药 残留量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蕨菜中原蕨苷的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纪锋 费文静 +3 位作者 诸晨 钱勇 谢天培 刘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7期4601-4606,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蕨菜中原蕨苷的含量。方法以DNA加合物为指导分离原蕨苷对照品,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2.1 m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蕨菜中原蕨苷的含量。方法以DNA加合物为指导分离原蕨苷对照品,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和超纯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 L/min,柱温30℃,多反应模式监测,内标法定量。结果原蕨苷在进样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17%~93.03%,相对标准偏差为5.60%~6.91%。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测定蕨菜中原蕨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蕨苷 DNA加合物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 蕨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