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锻炼对雌激素缺乏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炎症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鲍青悦 王玉君 +3 位作者 徐永君 盛慧 曹敏佳 倪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7-482,共6页
目的阐明运动锻炼对雌激素缺乏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炎症机制,并为运动锻炼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运动组(Sham+Ex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运动组(Ovx+Ex组... 目的阐明运动锻炼对雌激素缺乏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炎症机制,并为运动锻炼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运动组(Sham+Ex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运动组(Ovx+Ex组)。建立假手术和去卵巢模型,术后1周,运动组进行为期5周的跑台锻炼。运用糖水实验、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来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情况。提取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用ELISA试剂盒检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小鼠发生了抑郁样行为改变,包括兴趣缺失、探究性行为减少、绝望情绪增加;运动锻炼可以改善Ovx小鼠抑郁样行为。与Sham组比较,Ovx组小鼠海马中5-HT含量降低(P<0.01),IDO含量升高(P<0.05);给予Ovx小鼠运动锻炼能够逆转上述改变。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海马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P<0.05)、IL-6(P<0.01)和IFN-γ(P<0.01)含量增加,抑炎细胞因子IL-4(P<0.01)、IL-10(P<0.05)含量降低;给予Ovx小鼠运动锻炼能够逆转IL-1β、IFN-γ和IL-4表达的改变。结论运动锻炼可能通过减轻海马炎症反应来改善雌激素缺乏所致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抑郁 雌激素类 5-羟色胺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蔡明 陆耀飞 娄淑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基对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寻找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体外分离生后24 h SD大鼠大脑皮层细胞,使用DMEM/F12+B27+bFGF、Neurobasal+B27+bFGF和Neuro-basal+B27三种培养条件,分别用悬浮培养法和贴...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基对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寻找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体外分离生后24 h SD大鼠大脑皮层细胞,使用DMEM/F12+B27+bFGF、Neurobasal+B27+bFGF和Neuro-basal+B27三种培养条件,分别用悬浮培养法和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以Nestin、β-TubIII和GFAP标记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在悬浮培养情况下,三种培养条件均诱导所培养的细胞形成神经球,经染色鉴定神经球中的细胞均表达Nestin;其中DMEM/F12+B27+bFGF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速度最快(P<0.01),Neurobasal+B27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效率最高(P<0.01)。在贴壁培养情况下,经染色鉴定,部分细胞表达β-TubⅢ或GFAP。结论: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不适合贴壁培养,DMEM/F12+B27+bFGF条件适合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大脑皮层 神经干细胞 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治疗技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5
3
作者 施晓剑 荣积峰 +2 位作者 蔡斌 刘宇 韩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目的明确物理治疗技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所致的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干预效应。方法检索2010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PEDro、EBSCO和CNKI中CAI物理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 目的明确物理治疗技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所致的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干预效应。方法检索2010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PEDro、EBSCO和CNKI中CAI物理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按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CEBM)证据水平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不稳定平面训练为主的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CAI患者下肢平衡控制能力(ⅠA)和肌力(ⅡA);外部设备辅助下可提升干预效率(ⅡC),但对肌肉反应(ⅢC)和本体感觉(ⅡD)效果有限。6次及以上的手法治疗可提高下肢平衡能力(ⅠA),而贴扎对踝关节的本体感觉的即刻及短期效应并不显著(ⅠA)。结论以不稳定平面为主的运动干预和手法治疗在改善CAI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方面得到高质量的证据支持,应作为物理治疗的主要干预手段。贴扎及其他辅助具的应用可以作为辅助干预手段,有助于提高整体干预的效率;目前缺少研究支持理疗设备在CAI神经肌肉控制干预中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控制 物理治疗技术 系统评价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梦雅 仲晓寒 娄淑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低氧浓度环境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1%和15%氧浓度干预组,分别包括常氧对照组(C11,C15),低氧4 h组(4H11,4H15)和低氧8 h组(8H11,8H15)。对所有组大鼠的脑... 目的:观察不同低氧浓度环境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1%和15%氧浓度干预组,分别包括常氧对照组(C11,C15),低氧4 h组(4H11,4H15)和低氧8 h组(8H11,8H15)。对所有组大鼠的脑组织切片进行BrdU和NeuN免疫荧光染色,计数海马齿状回内新生细胞数量和新生神经元数量。结果:(1)同一氧浓度组间比较: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数量(BrdU+)、新生神经元数量(BrdU+/NeuN+)以及新生神经元占新生细胞数量的百分比(Pneuron)均无显著性差异。(2)不同氧浓度、相同低氧干预时间比较:C11和C15,4H11和4H15以及8H11和8H15的BrdU+、BrdU+/NeuN+和Pneuro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11%或15%氧浓度环境中,每天进行4 h和8 h的低氧干预,连续7d,对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的数量和新生细胞的分化无明显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齿状回 神经发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