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性肩袖损伤表面肌电及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毕然然 崔芳 +3 位作者 王惠芳 武勰 张强 李晓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性肩袖损伤后肩袖肌群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肩袖损伤的运动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2.2岁。同时选取同一院系年龄、性别构成比相近的健康运动员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性肩袖损伤后肩袖肌群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肩袖损伤的运动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2.2岁。同时选取同一院系年龄、性别构成比相近的健康运动员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21.5±2.0岁。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积分肌电值(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冈下肌差异更显著(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12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90°/s、120°/s外旋时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时的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峰力矩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肩袖损伤运动员在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肌肉募集较差,而三角肌、小圆肌无异常;同时,肩袖损伤后三角肌中束和冈上肌合力作用下降而致肩关节外展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肩袖损伤 表面肌电 等速肌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跑运动中下肢环节间互动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金磊 刘宇 +2 位作者 魏书涛 钟运建 李庆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3-201,共9页
目的从动作控制角度出发,探讨运动控制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可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名国家级优秀短跑运动员(最好成绩:10.27s~10.80s),利用8台红外高速摄像系统(采样频率300Hz)与测力台系统(1200Hz)同步记录受试者... 目的从动作控制角度出发,探讨运动控制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可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名国家级优秀短跑运动员(最好成绩:10.27s~10.80s),利用8台红外高速摄像系统(采样频率300Hz)与测力台系统(1200Hz)同步记录受试者在短跑最大速度阶段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资料。根据逆动力学理论建立下肢多环节互动动力学模型,对短跑一个步幅的各种力矩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短跑支撑阶段地面反作用力矩是下肢各关节处的主要被动力矩,它在着地初期对膝关节产生一个较大的伸膝作用,腿后肌为抵抗此力矩的作用容易造成损伤。腾空阶段惯性力矩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最大值出现在摆动末期,腿后肌在被拉至最长的同时还需承受较大的惯性力矩负荷。结论支撑前期与摆动末期均有可能造成腿后肌损伤,腿后肌的肌力与损伤是限制短跑成绩提高的一项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跑 运动生物力学 逆向动力学 关节互动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