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的若干思考 |
张少云
徐振兵
杨培刚
石玉虎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9
|
|
2
|
建国后我国职工体育的发展及未来趋向 |
徐振兵
张少云
石玉虎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4
|
|
3
|
近4届全运会上海游泳成绩变化情况分析 |
陆建平
袁永钢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4
|
从奥运会中的化学知识说起——开发体育中的化学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
赵艳艳
|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5
|
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穴位电刺激实验研究 |
吴瑛
郑毓春
徐光辉
杨华元
夏锦杉
顾训杰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5
|
|
6
|
针灸预处理对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高明
吴瑛
盛泽田
戴学名
徐刚
唐文超
李稚
曹志超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7
|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
李玉章
吉艳霞
张贵敏
张乐平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8
|
投掷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训练水平匹配发展的理论 |
王卫国
李志华
许以诚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9
|
跆拳道比赛技战术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侯盛明
赵光圣
刘小城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8
|
|
10
|
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穴位刺激效应时间的研究 |
吴瑛
郑毓春
徐光辉
杨华元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1
|
|
11
|
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训练指标及监测系统 |
王卫国
李志华
许以诚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2
|
拳击前手直拳下肢专项力量特征及其与击打效果的关系 |
苏彦炬
吴贻刚
袁艳
吴正平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3
|
拳击后手直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 |
苏彦炬
吴贻刚
袁艳
吴正平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4
|
穴位电针刺激对提高运动员速度力量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的影响 |
吴瑛
马海峰
郑毓春
杨华元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5
|
7名男子体操世界冠军个性特征的研究 |
邵斌
吴惠明
毛培雯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6
|
针灸预处理对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IFN-γmRNA和IL-4mRNA表达的调节 |
高明
戴学名
吴瑛
盛泽田
徐刚
唐文超
曹志超
李稚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7
|
超声引导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
季锋
侯希贺
顾海慧
郝强
许华
|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18
|
对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失败原因的探析 |
胡贤豪
唐卫国
王人卫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2
|
|
19
|
论拳击运动员以强度为主的间歇训练法 |
黄国琪
张立德
李荣良
孙素英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20
|
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匹配发展理论在女子铅球训练中的应用 |
王卫国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