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训练周期和负荷量——体育系本科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探讨
1
作者 杨宏祥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49-53,共5页
前言目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全年训练周期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案:第一种,把一年作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再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第二种,把一年分为:秋、冬季(5个月)和春、夏季(6个月)两个大周期,以后是过渡期。
关键词 全年训练周期 田径运动训练 体育系 运动负荷量 高水平运动员 大周期 竞赛期 准备期 身体素质 受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系女生田径技术课教学初探
2
作者 萧金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53-55,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体育系女子田径技术课教学,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法极须改进。“三论”在田径的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更重视信息化、系统化和开发人的智能,因此,如何使教学方法系统化,加强信息反馈,提高教学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体育系女子田径技术课教学,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法极须改进。“三论”在田径的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更重视信息化、系统化和开发人的智能,因此,如何使教学方法系统化,加强信息反馈,提高教学的控制性,把发挥学生的自身潜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部分,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体育系女子田径技术课教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系 田径技术课 技术课教学 女子田径 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信息反馈 基本技术 理论知识 技术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期的田径运动训练
3
作者 萧金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53-56,共4页
近年来世界田径水平突飞猛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根据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加强了儿童少年的田径训练,缩短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年限。本文就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田径运动训练成绩和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关键词 儿童少年 田径运动训练 运动成绩 身体素质 生长发育规律 优秀运动员 业余田径训练 田径水平 训练成绩 基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儿童组采用间歇训练法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黄瑞馨 李华庆 +3 位作者 庄斯伟 徐昌豹 葛滋德 郭玮玲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6-9,共4页
赖因德尔和盖希勒最早对间歇训练法作过具体的科学论述。他们认为,如果进行200米段落跑的间歇训练时,对成年人来说,心率应该经90秒钟后恢复到每分120—125次,如若经90秒休息后,心率仍在每分140次以上,就可以认为负荷量是过大的,机体还... 赖因德尔和盖希勒最早对间歇训练法作过具体的科学论述。他们认为,如果进行200米段落跑的间歇训练时,对成年人来说,心率应该经90秒钟后恢复到每分120—125次,如若经90秒休息后,心率仍在每分140次以上,就可以认为负荷量是过大的,机体还没有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训练法 运动员 训练方法 重复次数 负荷量 间歇跑 间歇时间 呼吸系统 田径训练 上海体育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相同运动量的两种大强度、短距离间歇跑的能量代谢特点的观察
5
作者 吕望山 郭伟玲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0-25,共6页
间歇跑是许多运动项目的选手经常采用的主要训练手段,因此有关间歇跑的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渐多。本文有别于其他在实验室条件进行的研究,在运动场上进行与平时实际训练相一致的实验。文章分析了10×30米和5×60米两种间歇跑的... 间歇跑是许多运动项目的选手经常采用的主要训练手段,因此有关间歇跑的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渐多。本文有别于其他在实验室条件进行的研究,在运动场上进行与平时实际训练相一致的实验。文章分析了10×30米和5×60米两种间歇跑的运动强度,以及运动前后的心率、血糖及血乳酸、尿—17酮和尿蛋白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间歇跑虽然运动量、强度和总时间都一样,但由于每次的跑距和间歇时间不一,所以仍存在较大的能量代谢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特点 受试者 间歇跑 超微量 糖酵解 运动量 大强度 血乳酸值 运动强度 运动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高腾起角和初速度的坐标线解分析方法
6
作者 杨津森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38-42,共5页
了解跳高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既有助于研究与评价运动员的腾起高度和远度,也有利于确定与验证起跳点的距离和助跑夹角等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因此测量与计算跳高腾起角与初速度的方法,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跳... 了解跳高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既有助于研究与评价运动员的腾起高度和远度,也有利于确定与验证起跳点的距离和助跑夹角等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因此测量与计算跳高腾起角与初速度的方法,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跳高时人体运动姿势的千变万化,其重心的运动轨迹已不易测量计算,故测算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就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腾空高度 腾起角 初速度 分析方法 跳高 线解图 运动员 坐标线 运动学参数 研究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朱建华摆动腿过杆技术的模拟分析
7
作者 杨津森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31-35,共5页
1981年6月,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日本跳过了2.30米,打破了亚洲纪录。1982年11月又在第九届亚运会上越过了2.33米的高度,成为今年世界上跳得最高的人。朱建华的跳高技术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高度评价他快速有力的助跑起跳技术,... 1981年6月,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日本跳过了2.30米,打破了亚洲纪录。1982年11月又在第九届亚运会上越过了2.33米的高度,成为今年世界上跳得最高的人。朱建华的跳高技术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高度评价他快速有力的助跑起跳技术,但对他在腾空过杆动作中不下放摆动腿的过杆技术,却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腿 过杆技术 跳高运动员 旋转补偿 助跑起跳技术 旋转角速度 跳高技术 重心 背越式跳高 运动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越式跳高过竿技术的极座标评定方法
8
作者 杨津森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50-55,共6页
如何客观定量地评定背越式空中技术的合理程度,这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自从美国的杰姆斯·G提出H=H<sub>1</sub>+H<sub>2</sub>-H<sub>3</sub>公式之后,人们习惯于用H<... 如何客观定量地评定背越式空中技术的合理程度,这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与训练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自从美国的杰姆斯·G提出H=H<sub>1</sub>+H<sub>2</sub>-H<sub>3</sub>公式之后,人们习惯于用H<sub>3</sub>(重心最高点至横竿的距离)值来评定过竿技术。虽然良好的过竿技术能使运动员在H<sub>3</sub>值较小时也能越过横竿,可是,运动员腾空后处于无支撑状态,任凭过竿技术如何好,也不可能改变H<sub>3</sub>的值。另外,由于过竿余量的存在,用H<sub>3</sub>值来评定背越式的过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竿 背越式跳高 优秀运动员 评定方法 教学与训练 膝角 重心位置 空中技术 合理程度 教学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跳距与跳高成绩的关系
9
作者 杨津森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51-54,共4页
自1967年倪志钦以2.29米的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以来,我国男子跳高多年停滞不前,前几年最好成绩一直在2.16至2.20米之间徘徊(注一)。从现有资料来看,起跳距的不合理变化是成绩徘徊的重要原因之一。前几年我国男子跳高成绩最好的崔... 自1967年倪志钦以2.29米的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以来,我国男子跳高多年停滞不前,前几年最好成绩一直在2.16至2.20米之间徘徊(注一)。从现有资料来看,起跳距的不合理变化是成绩徘徊的重要原因之一。前几年我国男子跳高成绩最好的崔红军与詹永安,起跳距的变化幅度较大,与跳高成绩的关系见表1。在调查的三次全国性运动会中,崔从2.18至2.07米,成绩变化为-0.11米,而起跳距的变化从0.70至1.00米,变化幅度为+30公分。詹从2.17至2.10米,成绩变化为-0.07米,而起跳距从0.55至0.90米,变化幅度为+35公分。崔1979年在杭州赛区比赛时,7次试跳平均起跳距为94.1公分,比1977年时的平均起跳距增大24.1公分。詹在1979年京津沪对抗赛中五次试跳的平均起跳距为83公分,比1978年增大26.7公分。在同样的三次运动会上,女子跳高运动员叶佩素成绩从1.72升至1.83米,而起跳距从0.62至0.55米。其他成绩提高的女子运动员,起跳距都基本稳定或只稍有改变。从男女对照可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距 跳高成绩 最好成绩 变化幅度较大 男子跳高 女子跳高运动员 腾起角 垂直速度 助跑速度 成绩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在跳远起跳中发挥垂直速度
10
作者 张乐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20-22,共3页
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同时与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在跳远理论与实践中,只是强调“在尽量少的损失水平速度的基础上,争取较大的垂直速度”。这种提法旨在突出水平速度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这都... 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同时与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在跳远理论与实践中,只是强调“在尽量少的损失水平速度的基础上,争取较大的垂直速度”。这种提法旨在突出水平速度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这都不利于人们真正地去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而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重视发挥垂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速度 腾起角度 身体重心 跳远成绩 腾起初速度 跳远起跳 腾起高度 高速助跑 优秀运动员 垂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负荷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公亮 吕望山 +3 位作者 程毓闾 董岚 梁天恩 陈效范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5-31,共7页
机体中的血液有形成分,因运动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此,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亦各异。本研究为了验证血液有形成分是机体在逐级增加体力负荷时,即从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发生变化的这一论点,对12名受试者在不同运动负荷后血... 机体中的血液有形成分,因运动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此,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亦各异。本研究为了验证血液有形成分是机体在逐级增加体力负荷时,即从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发生变化的这一论点,对12名受试者在不同运动负荷后血液有形成分变化的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观察,最后得出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数值与分类等变化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负荷 受试者 血液有形成分 递增负荷 运动负荷 血红蛋白类 安静状态 人体 运动强度 白细胞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的蹲踞式起跑姿势及其教法的探讨
12
作者 卢建功 吴瑛 曹玉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10-13,共4页
一、选题依据短跑是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起跑是短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跑器的安装直接关系到“预备”时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和角度是否合理,而前后腿膝关节处大小腿的夹角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起跑和起跑后快速跑的效果。目... 一、选题依据短跑是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起跑是短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跑器的安装直接关系到“预备”时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和角度是否合理,而前后腿膝关节处大小腿的夹角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起跑和起跑后快速跑的效果。目前我们在起跑教学实践中,也只是按教科书的内容把苏联在五十年代提出的几种起跑器安装方法介绍给学生,只笼统地要求学生在“预备”时臀部稍高于肩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角度 起跑姿势 起跑器 田径运动 蹲踞式 优秀运动员 最佳角度 教学实践 短跑技术 少年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项全能运动员刘颖的训练
13
作者 吴菊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21-24,共4页
刘颖,1965年10月生,身高1.73米,体重72公斤,1983年9月进入我院体育系学习。为迎接1985年全国体院田径比赛,从1984年3月开始集训。经过一年多的教学与训练,各项成绩和身体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在1985年全国体院比赛中,以4507分的成绩,名... 刘颖,1965年10月生,身高1.73米,体重72公斤,1983年9月进入我院体育系学习。为迎接1985年全国体院田径比赛,从1984年3月开始集训。经过一年多的教学与训练,各项成绩和身体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在1985年全国体院比赛中,以4507分的成绩,名列七项全能第五名;同年11月,在上海市田径冠军赛上以4664分的成绩获得七项全能第一名,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项全能 全能运动员 教学与训练 一级运动员 速度耐力 身体素质 田径比赛 体育系学生 弹跳力 速度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旧评分表的对比看女子七项全能的竞赛特点及训练
14
作者 吴菊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14-20,共7页
一、前言全能运动员的总分是由各单项成绩的得分总和决定的。第一个供女子全能比赛用的评分表是1954年确定的,1971年作过修改,1984年国际田联又通过了新的评分表并决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为什么要修改?新评分表有哪些特点?有关资料... 一、前言全能运动员的总分是由各单项成绩的得分总和决定的。第一个供女子全能比赛用的评分表是1954年确定的,1971年作过修改,1984年国际田联又通过了新的评分表并决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为什么要修改?新评分表有哪些特点?有关资料已有论述。本文拟通过对不同级别(国外优秀、国内优秀、一级和二级)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分别用新、旧评分表进行换算和比较,探讨采用新评分表后有哪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表 二级运动员 女子七项全能 全能运动员 优秀运动员 全能总分 径赛项目 单项成绩 比赛成绩 全能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150米跑段准确距离的丈量方法
15
作者 庄斯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28-31,共4页
150米跑段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有着重要意义,它已成为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可是在现有场地方面的书刊里,关于该跑段的准确距离从未作过专门的论述,致使广大运动员在训练时跑的路线不一,距离不等。尽管有些教练... 150米跑段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有着重要意义,它已成为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可是在现有场地方面的书刊里,关于该跑段的准确距离从未作过专门的论述,致使广大运动员在训练时跑的路线不一,距离不等。尽管有些教练员用皮尺从第二(第四)直、曲段分界线上或100米起点直接进行丈量,但实际上仍有较大的误差。比如:皮尺丈量的路线与运动员所跑的路线不相吻合,运动员在跑之前站立的位置往往偏移,丈量本身的不准确等等。大家都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田径运动训练 教练员 训练内容 内突沿 分道线 顺时针方向 渐开弧 比赛 段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竞走规则及裁判方法的浅见
16
作者 金荣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2年第3期70-71,61,共3页
我国的竞走运动主要是解放后开展起来的。近年来,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在亚洲已处于领先地位。今年三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竞走比赛中,我国4名优秀运动员,以优异的成绩打破了日本运动员保持14年之久的50公里公路竞走亚洲纪录,使... 我国的竞走运动主要是解放后开展起来的。近年来,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在亚洲已处于领先地位。今年三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竞走比赛中,我国4名优秀运动员,以优异的成绩打破了日本运动员保持14年之久的50公里公路竞走亚洲纪录,使我国的竞走水平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走技术 日本运动员 优秀运动员 裁判方法 裁判员 竞走运动 世界先进水平 比赛中 膝关节 裁判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跑的肌肉工作分析
17
作者 金荣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43-47,共5页
短跑不仅是田径运动及其它速度性运动项目的基础,而且也是运动竞赛中影响较大的项目。但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男女短跑成绩,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改变我国短跑的落后面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已引起了广大体育... 短跑不仅是田径运动及其它速度性运动项目的基础,而且也是运动竞赛中影响较大的项目。但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男女短跑成绩,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改变我国短跑的落后面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已引起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我认为,造成这种落后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短跑基础理论的研究不够重视,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引起对短跑基础理论的讨论,促进短跑成绩的提高,本文仅就短跑运动中人体肌肉的工作情况,作一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工作分析 短跑技术 短跑成绩 基础理论 膝关节 短跑运动员 摆动腿 运动项目 世界先进水平 足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