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作者 阎思彤 张烜诚 《校园心理》 2025年第3期274-276,共3页
体育运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影响,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
2
作者 史磊 还沐阳 +2 位作者 何畅爽 彭晓莹 全明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对比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其脑机制。采用随机交叉设计,受试者按随机顺序接受3种干预措施(MICT、HIIT和静坐休息),并在干预前... 对比急性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注意缺陷症状男大学生抑制控制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其脑机制。采用随机交叉设计,受试者按随机顺序接受3种干预措施(MICT、HIIT和静坐休息),并在干预前、干预后20和50min进行色词Stroop任务和fNIRS测量,共20名受试者完成所有试验。结果表明,MICT和HIIT均改善Stroop任务的正确率,但HIIT仅在干预后50 min的不一致条件下有显著改善(t=3.41,P=0.002)。此外,MICT显著改善Stroop一致任务的反应时(t=-4.12,P=0.001)并持续至运动后50 min(t=-3.45,P=0.001)。运动后20min,MICT显著提高一致条件任务下右侧腹外侧前额叶皮质(R-VLPFC)的激活状态(t=2.92,P=0.005),且反应时和R-VLPFC激活改善正相关(r=-0.37,P=0.02)。研究认为,相较于HIIT,MICT对抑制控制任务的更多维度产生显著改善,R-VLPFC激活增加可能是MICT改善抑制控制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注意缺陷症状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抑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余跑者跑步经济性与下肢运动学和时空步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陈诗琴 杨洋 +2 位作者 张勤 丁海勇 李斐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82,共10页
目的探究业余跑者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与下肢矢状面运动学和时空步态特征的关系。方法招募30名男性业余跑者,运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测定10、12 km/h时的RE;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获得髋、膝、踝矢状面关节角度、触地... 目的探究业余跑者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与下肢矢状面运动学和时空步态特征的关系。方法招募30名男性业余跑者,运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测定10、12 km/h时的RE;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获得髋、膝、踝矢状面关节角度、触地时间、腾空时间、触地指数、步频和步长指标。采用皮尔逊双变量相关探究上述指标与R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 km/h时的RE与触地时踝背屈角度,离地时髋、膝屈曲角度,支撑阶段髋屈曲峰值,腾空阶段髋、膝、踝屈曲/背屈峰值(r=0.367~0.423,P<0.05)呈中等相关;10、12 km/h时的RE与支撑阶段踝背屈峰值(r=0.397,P=0.030;r=0.383,P=0.037)呈中等相关;10 km/h时的RE与腾空阶段膝屈曲峰值、膝伸展范围、触地时间、腾空时间和触地指数(r=-0.451~0.457,P<0.05)呈中等相关。结论触地时较小的踝背屈角度,离地时较小的髋、膝屈曲角度,支撑阶段较低的髋、踝屈曲/背屈峰值,腾空阶段髋、膝、踝屈曲/背屈峰值的减少以及腾空阶段膝关节较小的伸展范围有利于改善业余跑者的RE。此外,低速度下较长的触地时间以及通过增加触地指数可能是业余跑者改善RE的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 业余跑者 跑步经济性 生物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走干预对正向步行过程中步态及大脑激活程度的影响
4
作者 刘倩 郑鑫焱 +1 位作者 伍勰 邓雪 《体育科技》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倒走干预对正向步行过程作用的脑机制。【方法】选取3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男/女:16/16),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同步采集被试完成倒走练习前后正走时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步态时空参... 【目的】探讨倒走干预对正向步行过程作用的脑机制。【方法】选取3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男/女:16/16),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和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同步采集被试完成倒走练习前后正走时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步态时空参数。【结果】倒走干预后,正走的步态周期显著性降低(P<0.05),步频和步态周期变异性显著性增加(P<0.05),大脑前额叶和感觉区皮层的激活程度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倒走练习可以显著性提高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步态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走 步态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性食品中糖皮质激素的理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孟朝阳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家禽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养殖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然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若长期食用含有此类激素的肉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论述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危害,...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家禽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养殖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然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若长期食用含有此类激素的肉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论述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危害,并进一步介绍其在食品中残留的理化检测方法,以期为养殖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动物性食品 理化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隔离环境暴露对海员脑功能影响的静息态fMRI研究
6
作者 褚者者 张建平 +1 位作者 蔡知远 陈双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4-270,共7页
目的探讨海上封闭隔离环境及暴露年限对海员脑功能活动的影响,为预防职业环境暴露对海员脑功能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8月招募30名长期从事海上作业的男性职业海员作为海员组,年龄19~29岁,工作年限1~11年,在三亚市人民医院采用Magne... 目的探讨海上封闭隔离环境及暴露年限对海员脑功能活动的影响,为预防职业环境暴露对海员脑功能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8月招募30名长期从事海上作业的男性职业海员作为海员组,年龄19~29岁,工作年限1~11年,在三亚市人民医院采用Magneton Skyra 3.0 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匹配无海上作业经历的普通被试30名作为对照组,年龄18~28岁,Magneton Skyra 3.0 T静息态磁共振数据从OpenNeuro公共数据库下载。计算两组静息态ALFF、fALFF和ReHo指标,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脑区ALFF、fALFF和ReHo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ALFF、fALFF和ReHo值与海员工作年限和出海年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员组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小脑脚1区的ALFF值较高,左侧嗅皮质的ALFF值较低;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以及右颞级颞上回的fALFF值较高,右侧枕中回、左侧顶下缘角回、左侧中央前回和右侧中央前回的fALFF值较低;右侧海马旁回ReHo值增高,右侧颞下回、右侧眶部额中回、左侧顶下缘角回、左侧角回、右侧颞中回和左侧颞中回ReHo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海员组右侧中央后回ALFF值与海员工作年限呈弱正相关(r=0.369,P=0.049),右侧枕中回f ALFF值与海员工作年限呈弱负相关(r=-0.370,P=0.048)。结论长期职业封闭隔离环境暴露对海员多个脑区的脑功能活动造成影响,海员右侧中央后回的ALFF值与工作年限存在弱正相关性,右侧枕中回的fALFF值与海员的工作年限呈弱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隔离环境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脑功能 海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平衡功能、肌力及本体感觉的影响
7
作者 王文文 张万琴 +1 位作者 吕娇娇 刘宇 《应用力学学报》 2025年第3期694-703,共10页
目的探究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平衡功能、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随机交叉双盲研究。26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被纳入,并以随机顺序接受一次真刺激(20 min,2 mA电流强度)和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 目的探究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平衡功能、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随机交叉双盲研究。26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被纳入,并以随机顺序接受一次真刺激(20 min,2 mA电流强度)和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0 s的缓升/缓降电流)干预,刺激靶区为初级运动皮层和初级感觉皮层。两次干预间隔至少一周。每次干预前后完成动态平衡(Y平衡)、静态平衡、踝关节跖屈/背伸最大肌力及其本体感觉测试。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自变量(刺激类型×刺激前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25名受试者完成全部测试,推测刺激总体正确率为43.1%。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Y平衡综合得分存在显著交互效应(F=6.279,P=0.016,η_(p)^(2)=0.112);此外,静态平衡压力中心左右范围(F=4.727,P=0.035,η_(p)^(2)=0.088)以及平均左右速度(F=4.976,P=0.030,η_(p)^(2)=0.092)也存在显著交互效应;最大肌力和本体感觉则未显示显著交互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真刺激后受试者Y平衡综合得分显著增加1.5%(P<0.001);闭眼单腿站立左右方向压力中心范围和速度分别降低了13.7%和14.8%(P<0.001,P<0.001);踝关节跖屈最大自主收缩力量增加了5%(P=0.022)。结论使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调控感觉运动皮层兴奋性可有效提高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踝关节肌肉力量、改善动态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平衡能力,有助于降低该人群踝关节不稳症状和再次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电刺激 姿势控制 下肢肌力 本体感觉 慢性踝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