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威 廖开放 +3 位作者 高崇 卞超 赵少聪 黎涌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9,共18页
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是近10余年竞技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系统梳理和综述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运动员科学的训练、比赛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等提供建议。文献梳理结果显示:(1)竞技体育领域主要采用30~60 min以STROOP任务为... 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是近10余年竞技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系统梳理和综述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运动员科学的训练、比赛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等提供建议。文献梳理结果显示:(1)竞技体育领域主要采用30~60 min以STROOP任务为代表的心理认知类方案诱导脑力疲劳,并以主观法结合客观法对脑力疲劳进行测量;(2)脑力疲劳会负面影响运动员有氧、协调、重复灵敏、技术、战术和决策等竞技表现,但对无氧、最大力量、肌肉爆发力、冲刺、重复冲刺、灵敏等竞技表现影响较小;(3)前额叶皮层α、θ波功率增强及血氧浓度下降,前扣带皮层腺苷浓度增加及多巴胺浓度下降,精神加强系统激活不够,精神抑制系统活动增强等是运动员脑力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RPE升高、执行功能破坏等是脑力疲劳负面影响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可能机制;(4)脑力疲劳诱导方案和诱导效果判定标准等的优化,脑力疲劳影响运动员竞技表现在受试者群体、竞技表现和测试场景等方面的研究拓展以及相关机制的进一步确认和完善等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我国可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上述方向开展研究,认识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影响的客观事实,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削弱或消除脑力疲劳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疲劳 运动员 竞技表现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周期”概念再探与“板块”训练角色厘定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海峰 高玉花 +3 位作者 柳馨 陈亮 吴瑛 姚颂平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为厘清“板块”训练的定位并强调“中周期”在经典训练分期理论中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演与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探究板块训练与中周期的理论关联,阐释中国特色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周期的特征与功能,并揭示不同中周期组织... 为厘清“板块”训练的定位并强调“中周期”在经典训练分期理论中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演与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探究板块训练与中周期的理论关联,阐释中国特色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周期的特征与功能,并揭示不同中周期组织形式对竞技状态的影响机制。发现:①中周期缺失会导致大周期训练分期的系统性割裂,破坏竞技状态发展规律的内在逻辑;板块训练本质上是对经典分期理论中周期结构的优化重构,通过精准定位其理论角色,可将其优势有机整合至传统分期框架。②中周期在中国特色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使教练员能够恰当地调控每个小周期系列训练的累积效应,以确保训练程度的高节律发展,同时防止因训练负荷效应的不断累积而可能损害适应过程,从而保障大周期竞技状态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③重新强调中周期的作用,可有目的地维持较高的训练程度状态,以应对多赛次的商业和职业比赛;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经典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大、中、小周期嵌套协同机制,满足中国特色“奥运争光计划”的需求,系统培养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参加重大比赛,为国争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分期 中周期 竞技状态 训练程度状态 板块训练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力疲劳对男子业余足球运动员的30-15间歇跑测试的有氧耐力表现的影响
3
作者 杨威 陈婷 +3 位作者 廖开放 卢晓文 许文鑫 黎涌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目的:探究脑力疲劳(MF)对足球运动员的30-15间歇跑(30-15_(IFT))测试的有氧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实验,22名男子业余足球运动员以随机、平衡的顺序执行间隔≥48 h、时长为45 min的Stroop任务(MF诱导,实验组)和观看情绪... 目的:探究脑力疲劳(MF)对足球运动员的30-15间歇跑(30-15_(IFT))测试的有氧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实验,22名男子业余足球运动员以随机、平衡的顺序执行间隔≥48 h、时长为45 min的Stroop任务(MF诱导,实验组)和观看情绪中性视频任务(对照处理,对照组),受试者执行每次任务后参加30-15_(IFT)测试进行有氧耐力表现评估。主要记录受试者在执行任务前后的脑力疲劳分数(VAS-MF)、动机(VAS-MO)、布鲁奈尔疲劳分数(BRUMS-F)、布鲁奈尔活力分数(BRUMS-V),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平均心率(HR_(ave)),执行任务后的大脑努力分数(VAS-ME),以及30-15_(IFT)测试过程中的主观疲劳度(RPE)、平均心率(HR_(ave))和峰值心率(HR_(peak)),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执行任务前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执行任务过程中的HR_(ave)(p=0.031),执行任务后的VAS-MF(p<0.001)、VAS-ME(p<0.001)和BRUMS-F(p=0.006)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30-15_(IFT)有氧耐力表现测试的力竭时间、力竭速度和最大摄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力竭时间:p=0.034;力竭速度:p=0.03;最大摄氧量:p=0.029);实验组在30-15_(IFT)测试前的动机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脑力疲劳诱导时间影响心率、主观疲劳度的主效应显著;脑力疲劳干预方式影响主观疲劳度的主效应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主观疲劳度均随脑力疲劳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强(p<0.001)。结论:MF会使男子业余足球运动员的30-15_(IFT)测试的有氧耐力表现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疲劳 耐力测试 30-15间歇跑测试 训练监控 足球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生成演进与构建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国强 周志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论问题,对完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助力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和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借...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论问题,对完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助力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和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前沿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运动训练实践而形成,具有本土化、创新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征。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经历了初始化探索、自主化创新、系统化完善、数字化转型4个生成演进阶段,存在研究范式重“定性”轻“定量”、知识生成重“嫁接”轻“内生”、理论应用重“抽象”轻“实用”的现实问题。研究提出:1)立足世界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前沿和中国运动训练领域的现实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思维谋划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2)打造运动训练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加强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组织保障;3)提高运动训练领域研究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赋能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与途径;4)推动“运动训练+”跨学科交叉融合,夯实中国运动训练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运动训练学 自主知识体系 生成演进 竞技体育 新型举国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体育促进身体文化的延续、整合与共享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美蓉 金子誉 +1 位作者 房纹萱 周思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可强化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哲学思辨法,探讨中国传统体育中身体文化促进中华文明延续与发扬的机理。研究认为,中国传统体育以特有的身体学、行为学、姿态学的方... 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可强化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哲学思辨法,探讨中国传统体育中身体文化促进中华文明延续与发扬的机理。研究认为,中国传统体育以特有的身体学、行为学、姿态学的方式延续中华文明,并融合成新的礼乐文化,形成中华文明的特殊符号。中国传统体育可以唤醒身体交往的集体记忆,促成身体实践的文化认同,凸显身体姿态的文化追求。中国传统体育中身体行为代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身体形象促进中华文化自洽性共享,身体符号融汇西方体育文化促进认可。中国传统体育在交叉融合中突破,在优化组合中跃升,发掘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文化 东方文明 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下我国职业体育联赛治理的模型构建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晁亚飞 张铭鑫 +1 位作者 李含宜 王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1,共8页
推动职业体育联赛治理结构优化已成为我国职业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社会技术系统(STS)理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深度访谈法,尝试构建契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体育联赛治理模型,提出优化我国职业体育联赛治理的实践路径。... 推动职业体育联赛治理结构优化已成为我国职业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社会技术系统(STS)理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深度访谈法,尝试构建契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体育联赛治理模型,提出优化我国职业体育联赛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系统梳理联赛治理实践中存在的三大困境:多元主体权责不清与矛盾凸显、顶层设计与实践需求不匹配、竞赛表演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在此基础上,运用STS理论将治理系统划分为参与者、结构、任务、技术四要素,并嵌入环境要素,构建治理模型。该模型强调以新兴技术为治理工具,从而实现社会与技术的深度互构,促成治理效能跃升。最后,从打造良好治理环境、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提升整体竞技水平、倡导品牌IP建设4个维度提出实践路径,旨在通过社会机制与技术工具的双重驱动,推进职业体育联赛治理结构转型升级,为我国职业体育联赛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操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技术系统 职业体育联赛 模型构建 协同治理 新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余跑者跑步经济性与下肢运动学和时空步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陈诗琴 杨洋 +2 位作者 张勤 丁海勇 李斐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82,共10页
目的探究业余跑者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与下肢矢状面运动学和时空步态特征的关系。方法招募30名男性业余跑者,运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测定10、12 km/h时的RE;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获得髋、膝、踝矢状面关节角度、触地... 目的探究业余跑者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与下肢矢状面运动学和时空步态特征的关系。方法招募30名男性业余跑者,运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测定10、12 km/h时的RE;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获得髋、膝、踝矢状面关节角度、触地时间、腾空时间、触地指数、步频和步长指标。采用皮尔逊双变量相关探究上述指标与R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 km/h时的RE与触地时踝背屈角度,离地时髋、膝屈曲角度,支撑阶段髋屈曲峰值,腾空阶段髋、膝、踝屈曲/背屈峰值(r=0.367~0.423,P<0.05)呈中等相关;10、12 km/h时的RE与支撑阶段踝背屈峰值(r=0.397,P=0.030;r=0.383,P=0.037)呈中等相关;10 km/h时的RE与腾空阶段膝屈曲峰值、膝伸展范围、触地时间、腾空时间和触地指数(r=-0.451~0.457,P<0.05)呈中等相关。结论触地时较小的踝背屈角度,离地时较小的髋、膝屈曲角度,支撑阶段较低的髋、踝屈曲/背屈峰值,腾空阶段髋、膝、踝屈曲/背屈峰值的减少以及腾空阶段膝关节较小的伸展范围有利于改善业余跑者的RE。此外,低速度下较长的触地时间以及通过增加触地指数可能是业余跑者改善RE的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 业余跑者 跑步经济性 生物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间断久坐对糖、脂代谢和血管功能的急性影响及其科学机理与应用建议:系统综述
8
作者 殷明越 刘骞 +6 位作者 李汉森 张博翼 杨臻 谭伊能 陈志力 邓盛基 黎涌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71,共19页
目的:系统综述运动间断久坐对糖、脂代谢与血管功能的急性影响,并梳理其科学机理,提供循证应用建议。方法:检索Pubmed等四个数据库,使用Cochrane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审查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由于纳入文献在受试者、结局指标与干预方案... 目的:系统综述运动间断久坐对糖、脂代谢与血管功能的急性影响,并梳理其科学机理,提供循证应用建议。方法:检索Pubmed等四个数据库,使用Cochrane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审查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由于纳入文献在受试者、结局指标与干预方案存在高度异质性,因此未使用荟萃分析定量合成证据。结果:共纳入59篇随机交叉试验文献,受试者共1214人。偏倚风险主要为实施与测量偏倚,部分研究在受试者纳入与方案设计上存在方法学问题。健康人群中,多数研究支持运动间断久坐能降低餐后血糖、胰岛素与血脂,并改善收缩压、舒张压、血流量与剪切应力。临床人群中,多数研究支持运动间断久坐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胰岛素,也能够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流量与剪切应力,但难以改善血脂。涉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研究极少且结果不一致,难以得出具体结论。结果差异主要源自受试者与干预方案差异。运动间断久坐相关科学机理可能与蛋白质转运、调节激素分泌和动作力学模式相关。结论:运动间断久坐能抵消久坐的不利影响,并急性改善糖、脂代谢与血管功能。未来应考虑更多元应用情景、人群与结局,探究间断的量-效关系并整合电子提醒等环境干预策略。方法设计需基于循证且亟待规范,确定核心测量指标及工具以降低测量结果异质性,检测更直接的生物标记物及其信号通路变化。通过效应-多组学-分子-功能等整合范式,识别心血管代谢潜在风险因素间的协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间断 运动间断久坐 糖、脂代谢 血管功能 碎片化运动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咖啡因和茶氨酸补充减轻脑力疲劳对足球运动员协调和有氧表现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威 赵少聪 +3 位作者 许文鑫 李博 李浚东 黎涌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1-293,共13页
目的:探讨急性咖啡因和茶氨酸补充对脑力疲劳足球运动员协调和有氧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设计,15名男子业余足球运动员以随机、平衡的顺序进行咖啡因(咖啡因组)、茶氨酸(茶氨酸组)和安慰剂(安慰剂组)三种间隔1周洗脱期的营... 目的:探讨急性咖啡因和茶氨酸补充对脑力疲劳足球运动员协调和有氧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设计,15名男子业余足球运动员以随机、平衡的顺序进行咖啡因(咖啡因组)、茶氨酸(茶氨酸组)和安慰剂(安慰剂组)三种间隔1周洗脱期的营养补剂干预,每次补剂干预后首先参加45 min的Stroop脑力疲劳任务,随后参加协调和有氧两项运动表现测试。主要记录受试者脑力疲劳任务前后的脑力疲劳分数(VAS-MF)、动机(VAS-MO)、布鲁奈尔疲劳分数(BRUMS-F)、布鲁奈尔活力分数(BRUMSV),任务过程中的反应时(RT)、精确性(ACC)和平均心率(HR_(ave)),任务后的大脑努力程度(VAS-ME),以及运动表现测试过程中的主观疲劳度(RPE)、HR_(ave)和峰值心率(HR_(peak))等指标。主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咖啡因组Stroop任务前后的脑力疲劳分数差值(ΔVAS-MF)有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P=0.064),茶氨酸组Stroop任务前后的ΔVAS-MF与安慰剂组类似(P=0.999),咖啡因组和茶氨酸组Stroop任务过程中的RT显著快于安慰剂组(P=0.003和0.033),ACC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06和0.033);咖啡因组和茶氨酸组协调表现测试成绩有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P=0.096和0.078),咖啡因组有氧表现测试成绩显著好于安慰剂组[力竭时间(TTE):P=0.012;最后一级速度(V_(IFT)):P=0.007;最大摄氧量(VO_(2_(max))):P=0.008],茶氨酸组有氧表现测试成绩与安慰剂组类似(TTE:P=0.999;V_(IFT):P=0.999;VO_(2_(max)):P=0.999)。结论:急性咖啡因和茶氨酸补充均能减轻脑力疲劳对足球运动员协调表现的负面影响,急性咖啡因补充还能减轻脑力疲劳对足球运动员有氧表现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疲劳 运动表现 营养干预 足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与训练科学的五大“论战” 被引量:3
10
作者 黎涌明 殷明越 +3 位作者 李博 魏佳 毕志远 高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科学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存在的现象及其规律。由于所持有的证据不一,研究人员对事物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国际学术期刊通过设立争鸣类的栏目,允许和鼓励对相关科学问题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人员“同台论战”。研究遴... 科学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存在的现象及其规律。由于所持有的证据不一,研究人员对事物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国际学术期刊通过设立争鸣类的栏目,允许和鼓励对相关科学问题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人员“同台论战”。研究遴选了运动与训练科学领域的五大“论战”:负荷术语使用、训练强度分布模式、线粒体含量增加、无氧阈的金标准测试、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临床作用,分别综述了正反两方的论据,并予以评论。建议注重科学争鸣的证据导向,认清结论成立的限定条件,加强“运动中的人”的研究及其出版刊发力度,搭建有组织的的学术争鸣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两极化 线粒体 无氧阈 高强度间歇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肌肉结构评估:肌骨超声成像技术在运动表现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文静 张立萍 +3 位作者 许贻林 徐恺 路恒 王然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6,F0003,共14页
肌肉结构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肌骨超声成像(musculoskeletal ultrasonography,MSKUS)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凭借其便携性、易操作、无辐射及成本效益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评估肌肉结构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研... 肌肉结构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肌骨超声成像(musculoskeletal ultrasonography,MSKUS)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凭借其便携性、易操作、无辐射及成本效益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评估肌肉结构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研究发现:1)MSKUS技术可测量的关键肌肉结构指标包括肌束长度、羽状角、肌肉横截面积和肌肉厚度,这些指标通过直接影响肌肉的收缩机制、力量传递效率和力量生成能力,进而对肌肉力量与爆发力等体能素质产生影响。具体而言,肌束长度决定了肌肉的收缩范围,羽状角影响力量传递的效率,而肌肉横截面积和厚度与肌肉的力量生成能力直接相关。2)不同运动项目对肌肉结构有特定的适应性要求。短跑运动员通常具有较长的肌束长度和较大的肌肉横截面积,以优化其爆发力;长跑运动员则表现出较大的羽状角和较小的横截面积,以适应耐力要求;力量型运动员则拥有较大的肌肉横截面积和较短的肌束长度,以提升力量的生成和传递效率。上述肌肉结构特征为运动员的选材和个性化训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3)在运动损伤领域,定期监测肌束长度和肌肉横截面积的变化可有效评估运动员的肌肉功能状态,帮助识别潜在的高风险个体,并为伤后康复及重返赛场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基于肌肉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特征,抗阻训练、增强式训练、弹振式训练和拉伸训练等方法通过各自独特的机制,能够促进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适应,从而实现肌肉力量增强、爆发力提升以及柔韧和敏捷性改善等不同的训练目标。鉴于MSKUS技术在体能素质、专项运动表现、运动损伤预防与恢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建议将其作为运动表现分析和运动员潜力评估的重要工具,纳入现有的运动表现评估和训练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成像 肌肉结构 肌肉功能 运动表现 运动损伤 抗阻训练 训练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科学化:基本要素、阶段划分与推进构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涌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26,共7页
运动训练科学化是运动训练实践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对比赛成绩更大程度预测和控制的过程,既涉及经验向科学的迈进,也涉及科学向科学应用的延伸。实践、科学和艺术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3个基本要素,运动训练科学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2个... 运动训练科学化是运动训练实践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对比赛成绩更大程度预测和控制的过程,既涉及经验向科学的迈进,也涉及科学向科学应用的延伸。实践、科学和艺术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3个基本要素,运动训练科学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2个阶段在不断借助自然科学成果推进的同时,运动训练科学化已开启第3阶段。在第3个阶段,运动训练科学化将更大程度发挥社会科学的价值,更加注重教练员在科学应用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科学的转化与传播。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可以从系统构建教练员培养体系、打造实践导向的科学化训练共同体、多方机构多方人员相向而行、优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4个方面进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实践 训练科学 教练员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防治癌症的作用机制--从整合生理学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兴益 石月 +2 位作者 石慧 李斐 陈佩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8,共11页
缺乏体力活动及其引发的肥胖、营养过剩、慢性炎症及代谢紊乱是癌症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在癌症预防、辅助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与其在降低循环中营养物质可用性、减轻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代谢及... 缺乏体力活动及其引发的肥胖、营养过剩、慢性炎症及代谢紊乱是癌症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在癌症预防、辅助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与其在降低循环中营养物质可用性、减轻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代谢及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功效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上调了机体的“调定点”以更好地应对内、外环境挑战。回归携瘤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抑制癌细胞生长最直接的效应机制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动员、增殖活性提高、效应功能增强及免疫细胞亚型转换。然而,仅有少部分研究揭示了运动中“运动因子”在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桥梁作用。未来,亟待更多基础研究深入探究运动效应的“本源性”作用机理,以开拓癌症免疫治疗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癌症 肿瘤 免疫 代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落实《体育法》,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监管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桔 余汪洋 +1 位作者 陈长洲 王红英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对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体育行政部门开展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工作面临概念混淆以及监管能力不足、标准不清、流程不畅、监督不力等问... 对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体育行政部门开展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工作面临概念混淆以及监管能力不足、标准不清、流程不畅、监督不力等问题。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行政部门需完善“专职化”的监管运行机制和“清单式”的权责边界以提升监管能力,制定“多线程”的人员培训和认定体系“、多主体”的场地标准共创机制“、多层级”的赛事活动等级制度,以改进监管标准,加强全流程监管,构建“一站式”数字服务端口,引入“契约式”告知承诺制度以优化监管流程,培育“一体化”协同执法监督机制和“系统化”体育社会监督机制以加强执法监督,从而达成贯彻落实《体育法》监管要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高危险性 监管 体育赛事 体育行政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提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业成绩的作用机制——基于执行功能研究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良 黄孜耘 吴雪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1-1020,共10页
本文基于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研究视角,旨在归纳整理运动干预提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学业成绩的作用机制。结论:1)EF不仅是提升ADHD儿童学业成绩的重要中介,还是作为提升... 本文基于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研究视角,旨在归纳整理运动干预提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学业成绩的作用机制。结论:1)EF不仅是提升ADHD儿童学业成绩的重要中介,还是作为提升ADHD儿童学业成绩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运动改善ADHD儿童EF;2)由抑制控制、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计划、推理与解决问题构成的EF四个维度不仅能通过运动干预得到有效改善,还是提升ADHD儿童学业成绩的重要路径;3)研究归纳了运动干预可促进儿茶酚胺的双向调节,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合成与传递及促进血管健康与增加脑血容量分子的生物学机制;优化大脑结构区域可塑性,促进大脑激活模式的变化和脑区相关功能连接的生理学机制均是改善ADHD儿童EF及提升学业成绩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执行功能 学业成绩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元分析的选题和方法学问题
16
作者 徐恺 殷明越 王然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F0003,共10页
目的:探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元分析的选题和方法学问题,进行评价和举例分析,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6本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元分析研究为对象,依据Cochrane手册和经典元分析文献探讨体育科学领域元分析存在的... 目的:探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元分析的选题和方法学问题,进行评价和举例分析,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6本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元分析研究为对象,依据Cochrane手册和经典元分析文献探讨体育科学领域元分析存在的选题问题,并评估所选元分析研究的方法学问题。方法学问题的主要评估指标为:1)是否存在异常值(效应量>3);2)是否将标准误换算成标准差;3)是否忽略了研究内的相关性;4)是否忽略了研究内的方差;5)是否关注研究内而非研究间;6)报告多个效应量的研究是否仅提取某一个效应量。结果:在选题方面,71.1%的中文元分析的研究主题与既有英文元分析相似,其中27.3%的中文元分析题目名称与英文元分析几乎相同。在方法学方面,82.2%的元分析至少存在1个方法学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43.8%的元分析结果发生变化。结论:元分析应以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问题为出发点。在进行元分析时,研究者应仔细检查原始数据的报告形式,并采用多种效应模型、分析方法、合并策略、元分析软件及展示方式,通过团队合作确保元分析结果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需在方法部分详细介绍和解释分析过程,以提高研究的透明度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析 选题 方法学 效应量 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的人体微生态视角解析
17
作者 曹志 刘猛 高炳宏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从人体微生态视角出发,基于国际研究成果,分析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Bronchoconstriction,EIB)产生的微生态基础和原因,汇总整理微生态研究方法,并提出EIB的微生态防治策略。结果显示:人体呼吸/肠道微生态构建及肠-肺... 从人体微生态视角出发,基于国际研究成果,分析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Exercise-InducedBronchoconstriction,EIB)产生的微生态基础和原因,汇总整理微生态研究方法,并提出EIB的微生态防治策略。结果显示:人体呼吸/肠道微生态构建及肠-肺轴沟通机制是诱发EIB的微生态基础;剧烈运动、环境及污染引发人体微生态失衡是EIB发病的重要因素;微生态衡量方法目前在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仍须深入完善;防治策略包括内源性预防(饮食调整、运动习惯、自我防护等)和外源性治疗(微生物技术、天然产物调节)。建议:未来应重视微生态知识教育普及,培养科学理念与习惯,促进宿主与微生态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 哮喘 微生态 肠-肺轴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急性运动对超重个体抑制功能的影响——基于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18
作者 孙波 任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7-545,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HIIE)和急性持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ontinuous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CMIAE)对超重个体冲突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被试内设计,以超重个体(n=28)为研... 目的:探讨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HIIE)和急性持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ontinuous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CMIAE)对超重个体冲突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被试内设计,以超重个体(n=28)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测量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记录超重个体完成认知任务(Flanker任务)时的大脑活动变化,比较急性HIIE和CMIAE对超重个体冲突抑制功能行为表现和大脑活动特征的影响。结果:1)与安静对照条件和急性HIIE相比,急性CMIAE条件下Flanker任务P3振幅显著提高(P<0.01),反应时与安静对照条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与安静对照条件和急性CMIAE相比,急性HIIE条件下Flanker任务反应时缩短(P<0.05),P3振幅与安静对照条件和急性CMIAE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Flanker任务正确率运动条件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1)急性HIIE和急性CMIAE运动对超重个体冲突抑制具有促进作用,但行为和神经电生理表现有所不同,急性CMIAE可增强超重个体大脑唤醒水平,而急性HIIE可能通过加速认知刷新速率提升冲突抑制表现,推测两种运动对超重个体冲突抑制的调控可能存在不同机制;2)由于本研究中HIIE方案时长更短,因此推测急性HIIE对于超重个体冲突抑制的促进可能是一种更为省时有效的运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超重 冲突抑制功能 E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球专项重复冲刺能力(RSA)测试的构建与应用
19
作者 盛怡 陈国涵 +3 位作者 路恒 项晓琰 唐文静 王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2,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符合羽毛球专项特征的重复冲刺能力(RSA)测试并评估其重测信度,探讨该测试与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区分不同水平运动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24名男性受试者(入门组8名、熟练组8名和精英组8名),熟练... 目的:开发一种符合羽毛球专项特征的重复冲刺能力(RSA)测试并评估其重测信度,探讨该测试与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区分不同水平运动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24名男性受试者(入门组8名、熟练组8名和精英组8名),熟练组完成2次专项RSA测试,通过最快冲刺时间(FT)、平均冲刺时间(MT)、减量百分数(%Dec)评估测试的重测信度;并通过反向纵跳(CMJ)和Yo-Yo间歇恢复一级有氧能力测试(YYIR1)分析熟练组下肢爆发力和有氧能力与羽毛球专项RSA测试之间的相关性;所有受试者完成1次RSA测试,记录测试中FT、MT、%Dec、平均心率和测试后1 min的血乳酸浓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组别的差异。结果:(1)羽毛球专项RSA测试总体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其中FT(组内相关系数=0.768,P=0.008)、MT(ICC=0.961,P<0.001)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Dec(ICC=0.702,P=0.021)的重测信度一般;(2)CMJ高度与MT(r=-0.753,P=0.031)、FT(r=-0.734,P=0.038)呈负相关;YYIR1跑动距离与MT(r=-0.718,P=0.045)呈负相关;(3)精英组、熟练组、入门组在FT(F=150.235,η^(2)=0.935)、MT(F=160.111,η^(2)=0.938)、%Dec(F=15.824,η^(2)=0.601)、血乳酸浓度(F=38.729,η^(2)=0.787)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羽毛球专项RSA测试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并能有效区分不同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建议将羽毛球专项RSA测试作为评估和监控羽毛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工具,用于评价运动员能力并区分竞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重复冲刺测试 重测信度 区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振式俯卧撑测试的青年男性上肢力量和爆发力预测模型构建
20
作者 路恒 於穆容 +3 位作者 项晓琰 唐文静 查晓璐 王然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569,共9页
目的 检验弹振式俯卧撑(ballistic push up,BPU)测试的重测信度,并建立青年男性上肢力量和爆发力的预测模型。方法 71名男性大学生分别进行上肢卧推1次最大重复(1 repetition maximum,1RM)力量、卧推爆发力和2次BPU测试,测试间隔48 h。... 目的 检验弹振式俯卧撑(ballistic push up,BPU)测试的重测信度,并建立青年男性上肢力量和爆发力的预测模型。方法 71名男性大学生分别进行上肢卧推1次最大重复(1 repetition maximum,1RM)力量、卧推爆发力和2次BPU测试,测试间隔48 h。通过三维测力台、红外动作捕捉系统记录BPU测试数据,并计算向心峰值力(peak force,PF)、平均速度(mean velocity,MV)等指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BPU测试的重测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BPU测试指标与上肢力量和爆发力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建立上肢力量和爆发力的预测方程。结果 BPU测试指标重测信度良好(ICC=0.764~0.935)。PF、MV与体重(body weight,BW)可预测青年男性卧推1RM:卧推1RM=0.129PF-16.772[R^(2)=0.790,估计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 of the estimate,SEE)=8.17 kg];卧推1RM=1.511BW+87.15 MV-110.136(R^(2)=0.767,SEE=8.60 kg)。通过PF与BW可建立青年男性卧推爆发力的预测方程:卧推爆发力=2.755BW+0.287PF-17.351(R^(2)=0.620,SEE=46.1 W)。结论 BPU测试重测信度良好,BPU测试PF与MV可用于预测青年男性上肢力量与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振式俯卧撑 卧推 上肢力量 上肢爆发力 1次最大重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