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疗效分析
1
作者 陈小中 周睿 +2 位作者 任书南 励峰 吴卫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6-348,352,共4页
目的观察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手术相关情况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体外循... 目的观察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手术相关情况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58~357 min,平均(266.4±6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6~286 min,平均(200.6±47.9)min。1例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并发症包括渗血4例,并发纵隔炎1例。术后随访2~38个月,平均(22.3±12.6)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因发生中度主动脉瓣反流而再次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结论以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瘤 保留主动脉瓣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带瓣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手术疗效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方亮 张卫 +3 位作者 叶伟 石暐 陆静 吴卫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应用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经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度反流以上且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功能性T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接受改良De Vega成形术(缝线成形术组),1... 目的应用右室功能指标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患者经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度反流以上且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功能性T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接受改良De Vega成形术(缝线成形术组),10例患者接受MC3三维瓣环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组)。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和记录患者右室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期三尖瓣瓣环内径(DTV)、心肌做功指数(MPI)、右心室收缩期长轴移位距离(RVLX)、右心室流出道缩短率(RVOTFS)、TR程度指标(STR/SRA)、右房内径(RA)和右室内径(RV)等,对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STR/SRA、DTV和RA均明显改善。手术后人工瓣环成形术组较缝线成形术组RA的改善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手术前后RA与DTV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r=0.47,P<0.001);DTV与STR/SR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功能性TR患者实施相应的瓣环环缩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人工瓣环成形术对RA的改善优于缝线成形术;RA与DTV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术前TR程度及手术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成形术 人工瓣环成形术 缝线成形术 右室功能指标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种二尖瓣前叶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卫 方亮 叶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比较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和人工腱索置入三种方法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将因二尖瓣前叶病变接受手术治疗的17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腱索转移组(Ⅰ组)、缘对缘技术组(Ⅱ组)和人工腱索置入组(Ⅲ组)... 目的比较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和人工腱索置入三种方法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将因二尖瓣前叶病变接受手术治疗的17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腱索转移组(Ⅰ组)、缘对缘技术组(Ⅱ组)和人工腱索置入组(Ⅲ组),每组各57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二尖瓣关闭情况;心脏彩色超声测量有效瓣口面积和左心功能相关指标;随访近中期二尖瓣关闭情况。结果术后TEE检测结果显示,Ⅰ、Ⅱ、Ⅲ组二尖瓣关闭良好的患者分别占82.46%(47/57)、85.96%(49/57)和84.21%(48/57)。三组术后有效瓣口面积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随访1~11年(平均3.28年),Ⅰ、Ⅱ、Ⅲ组二尖瓣关闭良好的患者分别占82.46%(47/57)、85.96%(49/57)和82.46%(47/57)。结论腱索转移、人工腱索置入和缘对缘技术均是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和具体病变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前叶病变 二尖瓣关闭不全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曾颖鸥 张卫 +1 位作者 叶伟 石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通过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61例伴有房颤的心外科患者手术同期以Cox's MazeⅢ为基础,其中轻度三尖瓣病变患者行单纯左心房消融(单房消融组,n=27),中重度三尖瓣病... 目的通过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61例伴有房颤的心外科患者手术同期以Cox's MazeⅢ为基础,其中轻度三尖瓣病变患者行单纯左心房消融(单房消融组,n=27),中重度三尖瓣病变患者行双房消融(双房消融组,n=134),分析两组消融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影响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的因素。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12.92)月。术后即刻心电监护显示:69.57%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14.91%为结性心律;出院时75.78%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时81.37%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单房消融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为77.78%,双房消融组为82.0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术后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影响能否转为窦性心律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轻度三尖瓣病变的房颤患者采用单纯左心房消融,中重度三尖瓣病变患者采用双房消融,两者疗效相当。术前心功能分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射血分数是消融术后预测能否恢复窦性心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房颤 改良迷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术对二尖瓣三维结构的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家飞 张卫 +3 位作者 石 马文锐 叶伟 吴卫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3-367,共5页
目的·利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估成形术对二尖瓣三维结构的形态学影响。方法·收集36例二尖瓣脱垂手术组患者瓣膜成形前后及56例对照组患者的三维超声资料,采集瓣环及瓣叶三维结构参数并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手术组... 目的·利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估成形术对二尖瓣三维结构的形态学影响。方法·收集36例二尖瓣脱垂手术组患者瓣膜成形前后及56例对照组患者的三维超声资料,采集瓣环及瓣叶三维结构参数并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手术组椭圆指数、非平面夹角小于对照组,其余参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瓣环的前后径、前外后内直径、椭圆指数、最小三维周长、二维投影中的面积、最小三维面积及瓣叶的前瓣叶暴露面积、交界直径小于对照组,瓣环非平面夹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后叶人工腱索技术组与瓣叶三角形或矩形切除技术组手术前后各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形术可对二尖瓣功能进行满意纠治,但从形态学角度观察,术后瓣环形态并没有恢复至正常,而瓣叶的三维形态基本得到满意纠治。人工腱索技术与瓣叶三角形或矩形切除技术对后叶脱垂的形态学疗效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再次行三尖瓣置换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赵金龙 张卫 +1 位作者 石■ 叶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置换术死亡危险因素,评价New Euro SCOREⅡ对三尖瓣置换术后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心脏术后再次行三尖瓣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入选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置换术死亡危险因素,评价New Euro SCOREⅡ对三尖瓣置换术后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心脏术后再次行三尖瓣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入选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YHAⅣ级、右心衰、肺动脉压力、总胆红素、肌酐、尿素、尿酸,以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心肌保护液量、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瓣膜大小与术后早期死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肌酐升高、无心房颤动是心脏术后再次行三尖瓣置换术早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死亡组与非死亡组Euro SCORE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术后远期因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置换术前要特别注意对肾功能异常患者的准备工作,New Euro SCOREⅡ可以作为预测此类手术风险的可靠评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置换术 危险因素 NEW EuroSCORE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复合二尖瓣成形技术治疗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马文锐 张卫 +1 位作者 叶伟 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0-392,398,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技术于同一患者对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纠治效果。方法对患有中度以上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76例患者,复合应用两种及以上成形技术进行纠治。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二尖瓣关闭情况;术后出院... 目的研究应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技术于同一患者对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纠治效果。方法对患有中度以上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76例患者,复合应用两种及以上成形技术进行纠治。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二尖瓣关闭情况;术后出院前行心脏彩色超声复测瓣膜反流情况;随访近中期二尖瓣关闭情况及左心功能相关参数。结果术中TEE检测结果提示,应用复合二尖瓣成形技术后二尖瓣关闭优良率达97.37%(74/76)。出院前心脏彩色超声结果与术中TEE结果相同。随访6~72个月,二尖瓣关闭优良率达93.42%(71/76),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缩短。结论复合应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技术是纠治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所复合术式的选择视患者瓣膜的病变情况与术者对各种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二尖瓣成形技术 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