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放疗引导穿刺染色定位切除外周肺部微小结节 被引量:6
1
作者 毛锋 张良 +3 位作者 顾恒乐 张辉 吕长兴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7-583,共7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肺癌早期筛查的广泛开展及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o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临床上微小结节型肺癌在可手术的肺癌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如何在术中快速而准确地找到病灶是近年来胸外科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为此... 背景与目的随着肺癌早期筛查的广泛开展及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o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临床上微小结节型肺癌在可手术的肺癌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如何在术中快速而准确地找到病灶是近年来胸外科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此项研究,旨在探索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引导穿刺染色定位外周肺部微小结节,并评估这一新方法的定位效率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们对97例患者共100枚直径1 cm内的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术前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病灶进行CT模拟定位,患者麻醉后依据术前放疗计划标记的穿刺位点、角度和深度,向病灶注射亚甲蓝,继而手术,在胸腔镜下根据染色标记楔形切除病灶区域肺组织。剖视标本并快速病理检查。统计穿刺注射亚甲蓝的时间、染料注射完毕至剖胸寻视到染色斑的时间、色斑中心点与病灶边缘的距离、定位成功率和并发症率等数据。结果 100枚病灶共完成定位96枚,成功率为96%。麻醉后皮肤定位点穿刺注射亚甲蓝的时间为(4.85±1.25)min;染料注射结束至入胸寻找到染色斑的时间为(16.36±2.36)min;色斑中心点与病灶边缘的距离为(4.78±2.34)mm;所有患者无并发症。结论放疗计划系统模拟定位引导穿刺亚甲蓝注射法对肺部周围型微小结节的定位成功率较高,无相关并发症。此方法可避免患者清醒状态下穿刺定位的恐惧和疼痛,并可明显减少患者的辐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周围型微小结节 放疗计划系统 CT模拟定位 亚甲蓝注射 楔形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镜与EBUS-TBNA对肺癌诊断和分期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良 毛锋 +1 位作者 蔡明辉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9-293,共5页
背景与目的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逐渐普及,但其对肺癌的术前分期和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尚待探讨。本研究拟对比研究EBUS-TBNA和纵隔镜的诊断效能,... 背景与目的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逐渐普及,但其对肺癌的术前分期和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尚待探讨。本研究拟对比研究EBUS-TBNA和纵隔镜的诊断效能,期望为理性的选择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2年12月纵隔镜检查术患者361例,其中肺癌199例,纵隔肿物162例;EBUS-TBNA患者348例,其中肺癌216例,纵隔肿物132例。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和相关指标,分析二者对肺癌术前分期和纵隔肿物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以石蜡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纵隔镜检查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8.33%,敏感性98.17%,特异性100%;EBUS-TBNA的准确性为90.80%,敏感性90.00%,特异性100%。两者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纵隔镜对纵隔肿物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纵隔镜和EBUS-TBNA对肺癌具有相似的的术前诊断和分期作用,但对纵隔肿物的诊断效能则以纵隔镜检查术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镜检查术 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肺肿瘤 纵隔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期肺癌术后辅助化疗高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毛锋 潘雁 +2 位作者 李子明 蔡明辉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1-416,共6页
背景与目的 Ib期肺癌患者术后2年内转移和复发率超过35%,预后仍较差,而该期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依然存在争议。本探索研究影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高风险指征。方法 281例接受完全性... 背景与目的 Ib期肺癌患者术后2年内转移和复发率超过35%,预后仍较差,而该期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依然存在争议。本探索研究影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高风险指征。方法 281例接受完全性切除的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①存在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低分化肿瘤、肿瘤位于中下叶者预后较差(P<0.05);②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侵犯胸膜、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生存无明显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内癌栓和肿瘤低分化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脉管内癌栓是影响手术预后及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低分化肿瘤和脉管癌栓可作为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 脉管癌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肺癌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建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3-68,共6页
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已成为标准术式,但对于早期肺癌尚存在多种清扫方式,各种清扫方式的利弊仍然存在争议。鉴于临床早期肺癌病例日趋增加,特别是I期肺癌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就目前的相关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TKI对肺癌新生淋巴管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明辉 杨新颖 +4 位作者 姜宝红 滕福康 潘雁 毛锋 申屠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34-838,共5页
背景与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对EGFR突变肺癌新生淋巴管的影响,探讨靶点治疗对新生淋巴管的抑制作用及其在肺癌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 背景与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对EGFR突变肺癌新生淋巴管的影响,探讨靶点治疗对新生淋巴管的抑制作用及其在肺癌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EGFR双位点突变的NCI-H1975肺癌细胞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设立溶剂对照组和EGFR-TKI给药组,每组5只小鼠,观察EGFR-TKI对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运用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抗体D2-4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新生淋巴管的密度、面积、最大径,探讨EGFR-TKI对于肺癌组织淋巴管新生的影响。结果 EGFR-TKI给药组小鼠肿瘤重量、肿瘤相对体积小于溶剂对照组。EGFR-TKI给药组小鼠平均新生淋巴管密度为6.44个/例,溶剂对照组小鼠平均新生淋巴管密度为10.70个/例,EGFR-TKI给药组小鼠平均新生淋巴管密度较低(P=0.023)。EGFR-TKI给药组小鼠新生淋巴管面积、最长径小于溶剂对照组。而EGFR-TKI对新生淋巴管的肿瘤细胞侵犯没有明显影响(P=0.519)。结论 EGFR-TKI可以抑制EGFR突变肺癌组织淋巴管的新生,抑制新生淋巴管管径及面积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突变 EGFR-TKI 新生淋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期上叶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利 毛峰 +1 位作者 申屠阳 梅运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4-590,共7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转移是肺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研究显示上叶肺癌较之中、下叶肺癌更易发生区域性纵隔淋巴结转移。本研究回顾分析Ib期上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 背景与目的淋巴转移是肺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研究显示上叶肺癌较之中、下叶肺癌更易发生区域性纵隔淋巴结转移。本研究回顾分析Ib期上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的选择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47例行肺上叶完全性切除术的NSCLC患者,其中左肺上叶71例,右肺上叶76例。术后病理均为Ib期(T2aN0M0)。术中共清扫淋巴结925枚,其中纵隔淋巴结491枚(上纵隔组266枚,下纵隔组225枚)。采用Kaplan-Meier乘积法和Log-rank检验对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年龄、肿瘤直径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②对于Ib期右肺上叶NSCLC,#4组淋巴结与预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1),而对于Ib期左肺上叶NSCLC,#5组淋巴结与预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对于Ib期上叶NSCLC而言,年龄、肿瘤直径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此类患者,采用肺叶特异性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许是更为高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IB期 淋巴结清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