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特征及三年随访
1
作者 张郦 张云飞 +5 位作者 刘占文 李婷 季海峰 刘丽 薛连学 陈兴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随访。结果基线时,在Cz点,患儿组比对照组单独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0±13.02)ms vs.(86.02±11.10)ms,P<0.01],患儿组比对照组弱刺激+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1±20.02)ms vs.(84.01±17.02)ms,P<0.01]、波幅增高[(47.01±21.00)μV vs.(39.00±12.01)μV,P<0.01],患儿组PPI比值低于对照组(43.02%±37.21%vs.66.00%±32.01%,P<0.01)。未发现患儿组PPI各指标与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患儿组在治疗后的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检测,Cz点惊跳反射波幅、PPI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PPI存在异常,随访提示PPI变异可能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属性标志,此初步结论有待于临床中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感觉门控 前脉冲抑制 生物学标记 随访 潜伏期 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