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11
1
作者 秦惠莉 万名抵 +1 位作者 葛东明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麻醉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围术期 上呼吸道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Diprifusor靶控输注用于椎管内麻醉清醒镇静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江伟 谢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4-536,共3页
目的 观察Diprifusor靶控输注 (TCI)用于不同年龄组椎管内麻醉清醒性镇静作用。方法  4 5例ASA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麻醉和 /或腰麻的病人 ,按照年龄分为三组 ,每组 1 5例 :成年组 1 9~ 4 5岁、中年组 4 6~ 6 4岁和老年组 6 5~ 80... 目的 观察Diprifusor靶控输注 (TCI)用于不同年龄组椎管内麻醉清醒性镇静作用。方法  4 5例ASA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麻醉和 /或腰麻的病人 ,按照年龄分为三组 ,每组 1 5例 :成年组 1 9~ 4 5岁、中年组 4 6~ 6 4岁和老年组 6 5~ 80岁。术中以DiprifusorTCI系统行丙泊酚清醒性镇静 ,采用 5分镇静评分法 ,根据病人反应及所需镇静水平调节靶浓度 (Ct)。Ct初设值为 0 4 μg/ml,每次调节量为 0 1 μg/ml,时间间隙不小于 3min。 结果 老年组病人镇静评分为 2、3和 4时丙泊酚Ct的ED50 分别为 0 6 3μg/ml、0 94 μg/ml和 1 2 8μg/ml,低于成年组 1 0 0 μg/ml、1 34μg/ml和1 6 6 μg/ml(P <0 0 1 )和中年组 0 80 μg/ml、1 1 0 μg/ml和 1 5 1 μg/ml(P <0 0 5 )。成年组和中年组的丙泊酚Ct的ED50 比较无显著差异。老年组病人镇静评分达 4时 ,有 5例 (33.3% )出现低血压及心动过缓 ,3例 (2 0 % )出现呼吸抑制 ,都高于成年组和中年组的发生率。结论 DiprifusorTCI系统可以用于椎管内麻醉清醒性镇静。但随着年龄的增加 ,椎管内麻醉清醒性镇静所需丙泊酚Ct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Diprifusor 靶控输注 椎管内麻醉 清醒性镇静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术后静脉镇痛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俊峰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44-746,共3页
目的评价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4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术后静脉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 目的评价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4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术后静脉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4、24和48h5个时点在非输液侧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桥联法(ABC-ELISA)测定皮质醇(Cor)、催乳素(PRL)、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A组高于B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Cor水平在术后4、24、48h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IL-10水平高于B组,其中在术后4、48h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术毕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可靠,与单纯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明显降低术后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芬太尼 镇痛 应激反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用于骨肉瘤全身多发转移患者手术麻醉一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殳卓琳 赵达强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5-335,共1页
患者,女,38岁,因“骨肉瘤全身多发转移,行左大腿内侧肿瘤切除术”入院.患者2003年曾行右侧下颌骨骨肉瘤切除术,术后行化疗,2011年开始患者右侧下颌骨局部复发并有全身转移灶,颅骨、髂骨、肋骨及脊柱多个椎体受累,予以手术切除下颌骨肿... 患者,女,38岁,因“骨肉瘤全身多发转移,行左大腿内侧肿瘤切除术”入院.患者2003年曾行右侧下颌骨骨肉瘤切除术,术后行化疗,2011年开始患者右侧下颌骨局部复发并有全身转移灶,颅骨、髂骨、肋骨及脊柱多个椎体受累,予以手术切除下颌骨肿块并给予数次放化疗,其左大腿内侧肿瘤进行性增大伴疼痛,疼痛控制欠佳,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MRI示:(1)右侧下颌骨骨肉瘤术后,局部软组织肿块,考虑肿瘤复发可能大;(2)颅骨多发转移灶;(3)右侧乳突区,异常信号灶,中耳乳突炎可能.CT示:(1)左般骨近端内侧、后侧软组织内软组织肿块伴肿瘤骨形成,考虑转移可能;(2)右侧髂骨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转移可能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肉瘤 手术切除 转移灶 患者 多发 全身 神经阻滞 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及细胞鉴定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颖川 江伟 +2 位作者 周明 薛瑛 李亚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MVECs的特异性结合物植物凝集素BSI的结合情况(FITC-BSI结合试验)。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镶嵌生长并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表达阳性;FITC-BSI结合试验呈阳性结果。结论改进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且成功率高;综合鉴定表明培养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与PMVECs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与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晖 张宇 +2 位作者 杨永刚 严海 王爱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5-757,共3页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髋关节手术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L组)或骶管阻滞(C组).两组均使用0.2%...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髋关节手术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L组)或骶管阻滞(C组).两组均使用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CHEOP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首次使用PCA的时间和PCA总量.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拔除导尿管的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L组首次使用PCA时间明显晚于C组,PCA总量明显低于C组,拔除导尿管的时间明显早于C组(P<0.05).两组在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CHEOPS疼痛评分,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较骶管阻滞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镇痛时间更久,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瑛 钟文晖 王爱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490,506,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2 h和6 h时间点抽取大鼠腹主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2 h和6 h时间点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FABP水平;于实验终点留取肠组织,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和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经Chiu六级评分法判定大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再灌注2 h和6 h时血清I-FAB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血清I-FABP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肠组织中IL-6和IL-1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肠组织中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Chiu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肠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血浆中I-FABP水平,具有肠道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 炎症因子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素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蓉 章怡苇 +3 位作者 汪燕 祁爱花 王莉 王爱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6-929,共4页
急性肺损伤(ALI)及其严重阶段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疾病,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脂氧素(LX)作为一种有效的内源性反调节脂质介质,在多种疾病如ALI/ARDS的病... 急性肺损伤(ALI)及其严重阶段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疾病,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脂氧素(LX)作为一种有效的内源性反调节脂质介质,在多种疾病如ALI/ARDS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该文就LX在ALI/ARDS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反应 促炎症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金变 单嘉琪 +2 位作者 严海 万名柢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和术后的作用。方法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麻醉诱导后在超声下行双侧RSB,R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ml,S...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和术后的作用。方法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麻醉诱导后在超声下行双侧RSB,R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ml,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均行PCIA,维持VAS评分≤3分。记录两组切皮前后HR、SBP、DBP差值(ΔHR、ΔSBP、ΔDBP)、术中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术毕拔管时间、术后24h的PCIA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R组切皮前后的ΔHR、ΔSBP和ΔDBP明显小于S组(P<0.05)。R组术中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及术后24hPCIA药物用量明显少于S组,术毕R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R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RSB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和镇痛方式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腹直肌鞘阻滞 子宫切除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ED_(95)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亚明 徐杨 +1 位作者 吴军珍 赵达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测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拟行踝关节手术的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0~60岁,BMI 20~30kg/m2,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腘窝上坐骨神经,测量坐骨神经的横截面积后... 目的测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拟行踝关节手术的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0~60岁,BMI 20~30kg/m2,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腘窝上坐骨神经,测量坐骨神经的横截面积后,根据面积注入0.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的剂量按Dixon上下序贯法确定,起始剂量为0.2ml/mm2,若阻滞有效,则下一例患者减少0.02ml/mm2;反之,下一例患者增加0.02ml/mm2。阻滞有效标准为神经阻滞45min后胫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腓肠神经皮肤分布区无痛觉。计算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ED95为0.14ml/mm2,95%CI为0.12~0.27ml/mm2。结论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ED95为0.14ml/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 罗哌卡因 95%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急性脂肪栓塞综合征模型中炎症因子及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被引量:6
11
作者 尚嘉伟 刘溪 +2 位作者 魏海玲 崔德荣 王爱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脂肪栓塞动物模型中炎症因子的激活及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经健康雄性C57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小鼠肾周脂肪建立小鼠脂肪栓塞模型,采用Bliss法求出脂肪栓塞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较实验组(静脉注射LD50的脂肪)和... 目的研究急性脂肪栓塞动物模型中炎症因子的激活及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经健康雄性C57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小鼠肾周脂肪建立小鼠脂肪栓塞模型,采用Bliss法求出脂肪栓塞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较实验组(静脉注射LD50的脂肪)和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大体和镜下肺组织表现、动脉血气、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D/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浆IL-1β、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匀浆液中IKKβ基因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呈严重损伤表现,血管腔和肺泡腔中有脂滴存积,肺组织D/W明显上升;实验组小鼠动脉血PaO2明显降低,PaCO2升高,血浆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上升,肺组织MPO活性升高,IKKβ基因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升高(P<0.05)。结论炎症反应在脂肪栓塞综合征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F-κB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提示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参与了脂肪栓塞激发的炎症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半数致死剂量 动物模型 炎症因子 炎症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部手术术后镇痛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爱忠 陈佳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7-769,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跟骨或外踝骨折患者20例,在腰麻下行切复内固定术后,随机被分为连续坐骨神经阻滞(CSB)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10例。记录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的VAS...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跟骨或外踝骨折患者20例,在腰麻下行切复内固定术后,随机被分为连续坐骨神经阻滞(CSB)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10例。记录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不同时段吗啡用量、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CSB组在术后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都显著低于PCA组(P<0.05或P<0.01);CSB组各时间段吗啡用量及吗啡总量少于PCA组(P<0.01)。CSB组患者镇痛满意度优于PC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足部、踝部手术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钙动员和钙敏感机制在高血压中的改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燕 周慧轩 王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7-291,共5页
血管张力受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收缩水平的调控,是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的重要因素。血管激动剂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20,MLC20)磷酸化水平,从而调节VSM的收缩。而MLC20磷酸... 血管张力受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收缩水平的调控,是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的重要因素。血管激动剂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20,MLC20)磷酸化水平,从而调节VSM的收缩。而MLC20磷酸化水平主要受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和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MLCP)的双向调节。前者与细胞内Ca2+浓度有关,后者取决于肌丝对Ca2+敏感性。原发性高血压中Ca2+动员和肌丝Ca2+敏感性增强,导致VSM过度收缩,是高血压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所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钙动员和钙敏感机制在高血压中的改变进行研究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该文就VSMC钙动员和钙敏感机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改变及其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钙离子内流 钙离子释放 蛋白激酶C Rho相关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爱忠 赵惠君 +1 位作者 马庆侠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1-912,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 深静脉穿刺置管 并发症发生率 危重患者 长期化疗 长期留置 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静 尚嘉伟 +1 位作者 刘溪 王爱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0-595,共6页
目的研究混合游离脂肪酸(FFA)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RPMVECs)Toll样受体4(TLR4)的激活作用及其介导的链式炎症反应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FFA处理体外培养的RPMVECs,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用干扰小RNA(siRNA)转染体... 目的研究混合游离脂肪酸(FFA)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RPMVECs)Toll样受体4(TLR4)的激活作用及其介导的链式炎症反应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FFA处理体外培养的RPMVECs,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用干扰小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RPMVECs(TLR4 siRNA组和杂序siRNA组),设立阴性对照组。分别用0.1 mmol/L FFA、10 ng/mL脂多糖(LPS)和5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各组细胞,以未加药细胞作为相应的空白组。Real-Time PCR检测TLR4 mRNA和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因子(p-IκBα)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RPMVECs的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在0.1 mmol/L FFA处理后显著增高(P<0.05),并随FFA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杂序siRNA和阴性对照组,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LPS和FFA处理后显著升高(P<0.05),TNF-α处理无明显变化;而在TLR4干扰组,3种处理后TLR4 mRNA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在杂序siRNA和阴性对照组,3种方式处理后RPMVECs的IKKβmRNA、p-IκBα及IL-1β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TLR4 siRNA干扰抑制了其在FFA和LPS处理组的表达,但对TNF-α组无抑制作用。结论 FFA通过TLR4/IKKβ/NF-κB信号通路介导RPMVECs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 游离脂肪酸 脂多糖 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TOLL样受体4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脓毒血症大鼠肠淋巴液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功能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梦凡 王学敏 +1 位作者 薛瑛 江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谷氨酰胺(Gln)对脓毒血症大鼠肠淋巴液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血症组(CLP)和Gln组,每组10只。取CLP组和Gln组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血症模型,术后10 mi...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谷氨酰胺(Gln)对脓毒血症大鼠肠淋巴液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血症组(CLP)和Gln组,每组10只。取CLP组和Gln组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血症模型,术后10 min内Gln组经尾静脉注射Gln 0.75 g/kg,Sham组和CL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引流肠淋巴液,另5只于术后6 h时采集血样。将各组淋巴液分别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4 h,收集培养上清液。ELISA法测定肠淋巴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浓度,比色法检测肠淋巴液Gln及血浆D-乳酸浓度。结果 CLP组和Gln组肠淋巴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CLP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显著低于Sham组(P<0.05),而Gln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显著高于CLP组(P<0.05)。三组肠淋巴液中Gln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n组血浆中D-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大鼠肠淋巴液对LPS激活后的RAW264.7细胞分泌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Gln能部分减轻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脓毒血症 肠淋巴液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反应对内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钢 王学敏 +1 位作者 江伟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热应激反应对内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中性粒细胞分成四组:内毒素组,加入内毒素后37℃下孵育;热休克组,42℃下热休克40min,加入内毒素,37℃下再孵育;氯化镉组,加入热应激反应诱导剂氯化镉孵育1h,加入内毒... 目的探讨热应激反应对内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中性粒细胞分成四组:内毒素组,加入内毒素后37℃下孵育;热休克组,42℃下热休克40min,加入内毒素,37℃下再孵育;氯化镉组,加入热应激反应诱导剂氯化镉孵育1h,加入内毒素,37℃下再孵育;对照组,37℃下孵育。在热应激后各组取细胞测定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水平,然后相当于内毒素刺激30min后,分别加细胞松弛素B及甲硫三肽(fMLP),37℃5min后,取上清液测溶菌酶、葡萄糖醛酸苷酶、弹性蛋白酶释放量。结果热休克组和氯化镉组,中性粒细胞HSP70mRNA表达及HSP70水平均明显高于内毒素组和对照组。有内毒素刺激的各组溶菌酶、葡萄糖醛酸苷酶、弹性蛋白酶释放量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但热休克组和氯化镉组的三种蛋白酶释放量百分比均低于内毒素组。结论热应激反应抑制内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蛋白水解酶的释放可能是机体为减轻炎性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反应 中性粒细胞 蛋白酶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汪文英 崔德荣 江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3,共6页
大脑缺血性疾病在中国是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所致的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其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缺血后恢复血流并不能恢复组织功能,反而使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更加严重,即缺血再... 大脑缺血性疾病在中国是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所致的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其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缺血后恢复血流并不能恢复组织功能,反而使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更加严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发生将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器官功能异常,因而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棘手的临床问题。了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促进或阻碍神经元死亡的机制对于解决这一健康难题十分重要。关于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有多种,本文将重点介绍自噬在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节机制及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佳 江伟 王爱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1-363,共3页
关键词 外周神经阻滞 慢性疼痛综合征 硬膜外镇痛 镇痛方法 静脉镇痛 不良反应 镇痛效果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默曦 陈勇柱 +2 位作者 徐成 王爱忠 许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0-543,共4页
肋间臂神经阻滞可为上臂内后侧区、腋区的手术提供术中及术后镇痛。肋间臂神经常起源于第2胸神经,其解剖变异较大,终止于上臂内后侧、腋底及侧胸壁。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的方法主要有经胸壁阻滞和经腋区阻滞两种。肋间臂神经与乳... 肋间臂神经阻滞可为上臂内后侧区、腋区的手术提供术中及术后镇痛。肋间臂神经常起源于第2胸神经,其解剖变异较大,终止于上臂内后侧、腋底及侧胸壁。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的方法主要有经胸壁阻滞和经腋区阻滞两种。肋间臂神经与乳腺手术后疼痛和感觉异常相关。臂丛联合肋间臂神经阻滞能为上肢手术提供更全面的镇痛。本文从肋间臂神经的解剖、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臂神经 超声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