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沈力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2-528,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固邦佳和福美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筛选出规律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70 mg/周)治疗至少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固邦佳和福美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筛选出规律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70 mg/周)治疗至少1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品商品名分为固邦佳组和福美加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进行倾向性匹配,最终每组分别纳入118例,所有患者均服用碳酸钙作为基础治疗。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及用药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eta-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Beta-CrossLaps of type 1 collagen containing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β-CTX)、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等指标,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4.37±7.48)岁,女性患者共223例,占94.49%(223/236)。与基线相比,用药1年后两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年后固邦佳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分别上升4.40%、2.36%和2.30%;而福美加组分别上升4.37%、2.17%和2.66%。两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用药1年后β-CTX和OC均有显著下降,而25OHD均有显著上升(P<0.05)。两组患者β-CTX和OC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美加组25OHD的变化率高于固邦佳组(P=0.020)。结论服用阿仑膦酸钠1年能够显著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骨转换指标水平,固邦佳和福美加两种制剂对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一家系临床特征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突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丽 章振林 岳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8-585,共8页
目的通过临床诊断的1个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progressive diaphyseal dysplasia,PDD)家系,分析家系中患病父子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检测致病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突变位点。方法收集... 目的通过临床诊断的1个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progressive diaphyseal dysplasia,PDD)家系,分析家系中患病父子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检测致病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突变位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子临床资料,完善辅助检查,并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家系成员TGFβ1基因突变位点。结果临床血液检测发现先证者父子血碱性磷酸酶和骨代谢指标显著升高;摄片可见先证者头颅、骨盆密度增加,双侧尺桡骨和胫腓骨骨干增粗、骨皮质增厚、密度不均以及髓腔狭窄。全身骨显像示先证者父子颅骨及四肢骨放射性摄取增高,骨代谢异常活跃。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发现先证者及其子均存在TGFβ1基因4号外显子c.652C>T (p.R218C)杂合错义突变,家系其他成员未检测出该位点突变。结论 PDD临床特征主要为幼儿起病、步态异常、体型瘦小、肌肉萎缩。影像学检查可见四肢骨骨干呈对称性增粗、皮质增厚以及受累部位髓腔狭窄等典型表现。该病的致病基因为TGFβ1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症 影像学特征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被引量:67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李梅 +1 位作者 夏维波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1-336,共16页
骨转换对于修复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骨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biomarkers,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陈述BTMs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 骨转换对于修复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骨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biomarkers,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陈述BTMs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骨病分类学:2023版》更新解读及再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志扬 李炳钻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26,共6页
遗传性骨病(genetic skeletal disorders, GSD)种类繁多,由于单种疾病发病率低,都属于罕见病,但对于中国人口大国,遗传性骨病有着较庞大的人群,由于其临床表型和遗传异质性明显,临床上常漏诊或误诊。《遗传性骨病分类学》作为遗传性骨... 遗传性骨病(genetic skeletal disorders, GSD)种类繁多,由于单种疾病发病率低,都属于罕见病,但对于中国人口大国,遗传性骨病有着较庞大的人群,由于其临床表型和遗传异质性明显,临床上常漏诊或误诊。《遗传性骨病分类学》作为遗传性骨病标准化命名和协助诊断的重要工具,为了应对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的提高,进行了适时更新,并于2023年发布了第11次修订版。本文就最新修订版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同时对既往版本的重要更新、分类学特点和作用及与部分基因数据库的关系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骨病 解读 再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血管肉瘤单次化疗后足趾坏疽一例报告
5
作者 吴梦娇 范逸儿 +1 位作者 张丽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本文报告一例以双侧足趾疼痛、足部皮肤散发黑点起病的57岁男性患者,1个月后经皮肤活检和病理检查确诊血管肉瘤,在确诊前已经^(18)F-FDG PET-CT发现腰椎、骨盆、双下肢多发骨转移。患者接受单次表柔比星化疗后出现进行性左侧足趾、右侧... 本文报告一例以双侧足趾疼痛、足部皮肤散发黑点起病的57岁男性患者,1个月后经皮肤活检和病理检查确诊血管肉瘤,在确诊前已经^(18)F-FDG PET-CT发现腰椎、骨盆、双下肢多发骨转移。患者接受单次表柔比星化疗后出现进行性左侧足趾、右侧第一足趾坏疽,双下肢血管CTA提示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狭窄,最终接受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支架植入和左足截趾治疗。患者每月接受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病情得到部分控制。血管肉瘤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在初诊时可能已出现广泛转移。蒽环类药物是治疗晚期血管肉瘤的一线药物,但在伴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患者中或应慎用。此外,地舒单抗注射液可能对血管肉瘤的骨破坏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骨转移 化疗 坏疽 地舒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致病基因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丽 徐杨 +6 位作者 戚露月 顾洁梅 胡伟伟 汪纯 高超 岳华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6-346,共11页
目的 分析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特点及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 on the X chromosome, PHEX )突... 目的 分析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特点及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 on the X chromosome, PHEX )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2016至2018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的19例XLH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 PHEX 基因突变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水平。结果 确诊 19例 PHEX 突变导致XLH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9例为散发;共鉴定出13个不同 PHEX 突变位点,5个新发突变。未成年患者身高均低于同年龄组,4例低于同年龄组1个标准差,4例低于同年龄组2个标准差。成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身高分别为130 cm ( n =1)和142(134~146)cm( n =6)。不同程度的骨痛 5/11 例,牙齿疾患10/11例,下肢弯曲畸形16/16例。XLH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80.8(45.0~ 141.9)pg/mL ]存在不同程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40.6(33.9~5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2)。结论本研究丰富了 PHEX 基因致病的表型谱及突变谱;散发病例高发,应避免散发患者的漏诊、误诊;需重视基因鉴定及产前诊断对该病预防及诊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 突变 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畸形性骨炎分子病因学 被引量:4
7
作者 章振林 岳华 +1 位作者 王鸥 魏哲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5-591,共7页
畸形性骨炎为局灶性骨重建异常的一种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高骨转换,引起骨骼膨大、骨畸形和骨折。在西方国家为较常见疾病,但在中国是罕见病,以致常被误诊。本病常见于55岁后发病的经典型,多为散发。本病发病机制主要由于影响破骨细胞分... 畸形性骨炎为局灶性骨重建异常的一种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高骨转换,引起骨骼膨大、骨畸形和骨折。在西方国家为较常见疾病,但在中国是罕见病,以致常被误诊。本病常见于55岁后发病的经典型,多为散发。本病发病机制主要由于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显著上调,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迄今已经鉴定到8个致病基因,包括SQSTM1、OPG、RANK、VCP、hnRNPA2B1、hnRNPA1、ZNF687和PFN1。本文重点阐述近年国内外对本病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呼吁临床医师重视畸形性骨炎的分子病因,早确诊并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性骨炎 分子病因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新生儿糖尿病-白内障
8
作者 范逸儿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合并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白内障、发育迟缓等多系统表现,尤其是出现始于新生儿期的糖尿病时,应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儿,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辅助检...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合并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白内障、发育迟缓等多系统表现,尤其是出现始于新生儿期的糖尿病时,应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儿,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辅助检查、基因检测,确诊EIF2AK3基因纯合变异致Wolcott-Rallison综合征(Wolcott-Rallison syndrome,WRS)。本文旨在阐述WRS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过程,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新生儿糖尿病 Wolcott-Rallison综合征 EIF2AK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骨硬化症患者血液系统以外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想 王梓媛 +2 位作者 任娜 章振林 汪纯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5-555,共11页
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OPT)是一类以骨密度异常增高、多发脆性骨折、视力及听力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疾病,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手段。重症OPT患者常存在造血衰... 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OPT)是一类以骨密度异常增高、多发脆性骨折、视力及听力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疾病,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手段。重症OPT患者常存在造血衰竭,多在幼年时期死亡,而HSCT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恢复骨髓造血,但HSCT是否能为患者带来造血系统以外的获益目前仍无一致结论。本文旨在综述HSCT在骨重塑、视力、听力、生命质量等方面为OPT患者带来的潜在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硬化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 视力 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症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诗雅 张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530,共6页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危害大、致残率高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15000~20000。OI的现有治疗仅为对症治疗,本文就OI药物治疗展开综述,试图归纳目前用于OI治疗的药物种类,包括双膦酸...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危害大、致残率高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15000~20000。OI的现有治疗仅为对症治疗,本文就OI药物治疗展开综述,试图归纳目前用于OI治疗的药物种类,包括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硬骨抑素抗体、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类似物、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抗体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等,并对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药物治疗 药物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症的干细胞与基因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亚曌 张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2-418,共7页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以反复脆性骨折和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可造成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干细胞治疗是将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到OI患者体内或者行子宫内移植,...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以反复脆性骨折和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可造成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干细胞治疗是将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到OI患者体内或者行子宫内移植,使正常的MSCs在患者体内增殖分化形成正常的胶原和骨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靶向技术或者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沉默突变基因,将严重OI转变为轻度OI或表型正常。国外关于OI的干细胞和基因治疗已有多年历史及大量文献报道,本文就OI的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PGC-1α/β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和肥胖表型的关系
12
作者 陶晓卉 杨星光 +4 位作者 林小云 徐甜 胡云秋 章振林 岳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2-600,共9页
目的探讨PGC-1α/β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肥胖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上海市1161个核心家庭和2800名无亲缘关系的志愿者,采用双能X线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全身各部位BMD... 目的探讨PGC-1α/β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肥胖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上海市1161个核心家庭和2800名无亲缘关系的志愿者,采用双能X线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全身各部位BMD、肌肉量和脂肪量;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法检测PGC-1α/β基因的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利用数量性状传递不平衡检测法(quantitative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QTDT)、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A)等方法分析PGC-1α/β基因多态性与BMD、肌肉和脂肪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男性核心家系中,QTDT家系总相关分析显示,rs3736265与腰椎BMD、躯干脂肪量显著相关(P=0.021和0.031),rs2790867与股骨颈BMD显著相关(P=0.005),然而,家系内相关分析未观察到相关性(P>0.05)。女性核心家系及2800位无血缘关系的老年人群中,也未观察到PGC-1α/β基因多态性和BMD、肥胖表型之间的相关性(P>0.05)。结论PGC-1α/β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汉族人群BMD、肥胖表型变异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1α/β 多态性 单倍型 骨密度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报告
13
作者 卢琪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分析1例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特征,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并检测SLCO_(2)A1基因突变... 分析1例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特征,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并检测SLCO_(2)A1基因突变。先证者为男性,30岁,父母为近亲婚配。因发现杵状指、头面部皮肤增厚褶皱10余年就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胫骨棕色瘤,实验室检查发现血钙升高、血磷降低、甲状旁腺素升高;经超声和核素检查发现左侧甲状旁腺占位,经手术切除,病理结果示甲状旁腺腺瘤。SLCO_(2)A1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在6号外显子处发生纯合移码突变(c.830delT),先证者父母为同一位点杂合突变的无症状携带者。结合相关文献探讨PHO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亚型差异以及本例患者伴发甲状旁腺腺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LCO_(2)A1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肢体畸形伴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的Maffucci综合征一例
14
作者 李想 张浩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288,共7页
本文报道1例以肢体畸形伴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Maffucci综合征,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Maffucci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手段。
关键词 Maffucci's综合征 内生软骨瘤病 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